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7
马说阅读并附答案实用一份马说阅读并附答案 1文段,完成小题。
(15分)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语。
(8分)故虽有名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题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小题4】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3分)“千里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乐”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马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即使。
同“饲”,喂养。
驱使临:面对。
【小题1】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小题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小题1】“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指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马说1.(2022·湖南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释】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
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然/后有千里马B.故/虽有名马C.将军岂/愿见之乎D.不/可屈致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马之.千里者/将军宜枉驾顾之.C.才美不外见./徐庶见.先主D.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虽为马说却意不在马,而是作者借说马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B.【乙】文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非凡才智以及他绝不奉迎、为人谨慎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的表达都是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说理深刻,论证有力,情感鲜明。
D.【甲】文讽刺了统治者摧残人才的现象,【乙】文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由是先主遂诣亮。
(二)(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不蔓不枝(《爱莲说》)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8、B9、C10、B《马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9-14小题。
(共18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韩愈《马说/杂说》对比阅读五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②也。
将军宜枉驾③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
②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③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
枉,委屈。
驾,车马。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3)徐庶见先主见:(4)将军宜枉驾顾之之: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
(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
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
比较阅读8 马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读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才/美不外见D.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
文言文断句必须在理解整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六种情况: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还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一个词划开。
ABD.正确;C.有误,句意为: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故可划分为:才美/不外见;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马也(这)B.食.之不能尽其材(吃)C.执策.而临之(马鞭)D.策之不以.其道(按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B.有误,句意为: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食:同“饲”,喂养;故选:B。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里马”寓指有才华的人,“食马者”寓指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B.导致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执策向临之,曰:‘天下无马!’”表现了统治者的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D.本文既有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抨击,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型需要整体理解原文内容,仔细对照作答。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马说》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①封德彝(568—627):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①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①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B.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C.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可诬一世之人D.弗食,不知其.旨也/其.真无马邪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说出举荐理由。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马说》对比阅读(一)【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
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一」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5.5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分)4、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3分)【参考答案】1、(1)只是(2)通“现”,显现(3)鞭打(4)通晓,明白2、(1)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3、言之成理即可。
不同意。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4、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马说阅读及参考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威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注]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
爵:大摆筵席。
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__________(2)食.之不能尽其材食:__________(3)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4)患.其有小恶者患: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运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___”(用原文词语填空)的形象。
(2分)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系列之《马说》(附答案)阅读古文《马说》,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注解:《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1.问题: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故虽有名马。
()②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一食或尽粟一石。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是马也。
()⑥才美不外见。
()⑦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⑧策之不以其道。
()()()()⑨食之不能尽其材。
()⑩执策而临之。
()()2.翻译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文中的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各比喻什么?4.文章采用什么样的写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哪一句表现主旨的?说说你学这篇文章后的启示?6.如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应该怎做呢?7.如果你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是什么?附答案:1.解释红色的字词。
①即使②只是③有时④通“饲”,喂⑤这⑥通“现”⑦况且⑧用鞭子打⑨通“才”⑩马鞭子面对2.翻译句子。
①因此即使有千里马,只是辱没在低贱人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就不再以千里马著称了。
②尚且想跟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马说》比较阅读(一)(2022春·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昔者汤将往见伊尹①,令彭氏之子御②。
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
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
”汤曰:“非女所知也。
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
”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注释】①伊尹:商初大臣,曾为奴隶。
②御:驾驭车马。
1.请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限画一处)(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才美不外见.见:(2)则吾必欲说.而强食之说: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真无马邪?(2)君将何之?4.【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商汤分别是怎样对待人才的?【答案】1.(1)食之/不能尽其材(2)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2.(1)同“现”。
(2)喜悦,高兴。
3.(1)真的没有千里马吗?(2)您要去哪里?4.【甲】文中的“食马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乙】文中的商汤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1)“之”是代词,做“食”的宾语,“食之”是动宾短语,“不能”是否定词,“尽其材”是动宾短语,“食之”和“不能尽其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二者应分开。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 5 篇(含答案)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 4 题。
( 12 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 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视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 4 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 2 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马说阅读及答案篇一:《马说》阅读附答案阅读《马说》,答复以下问题:〔1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1】《马说》一文选自,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3分〕【小题2】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食不饱,力缺乏〔食:吃〕 B.策之不以其道〔道:道路〕C.执策而临之〔策:马鞭子〕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小题3】翻译以下句子:〔4分〕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② 食之不能尽其才【小题4】《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不知马〞的错误行为。
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说明应该怎么做。
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小题5】《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
〞,应该用〔?〕结束。
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说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分〕答案【小题1】《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退之,唐,著名的文学,“文起八代之衰〞。
【小题1】B 【小题1】翻译以下句子: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文:喂养它,又缺乏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小题1】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小题1】此题为开放题。
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
篇二:《马说》2003—2022年中考真题阅读含《马说》2003—2022年中考真题阅读试题1(安徽省·2022)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马说》对比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白白费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___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对比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乙】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节选自岳飞《论马》)(注释)介:披上战甲。
褫:解除。
1、解释下列的词或短语。
(1)尽粟一石(2)常马(3)才美不外见(4)常奇之(5)奋迅示骏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什么?4、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
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1)能吃下一石粮食(2)普通的马(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4)经常以之为奇(5)奋振四蹄迅速奔跑2、(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来喂养它。
(2)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4、好的人才应当提供给他所需的东西,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
【二】【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文言文阅读答案】《马说》阅读附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一匹跑几千英里的马可以吃一粒谷物或一块石头。
吃马的人不知道他们能吃几千英里。
它是一匹马。
虽然它有数千英里的能力,但只有在没有装满铲子和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它
才是美丽的。
要像普通的马一样得到它是不可能的。
请问它能跑几千英里吗?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子问题1]解释以下句子中带下划线的单词(4分)
(1)是马也()(2)才美不外见()
(3)(4)该政策并非基于其方式()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真的没有马的邪恶吗?我真的不认识那匹马。
【小题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2分)
吃马的人不知道他们能吃几千英里
【小题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这(2)通“现”,显现(3)靠近(4)鞭打(驱使)
[子问题2](2分)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事实上,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
【小题3】(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处1分)
【子问题4】(2分)很难为天赋和抱负买单。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马说篇[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4分)⑴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⑵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⑶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⑷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小题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小题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⑴见,通“现”,表现。
⑵临,面对。
⑶子,你。
⑷顾,回头看。
(4分,每小题1分)小题1: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
(2分)⑵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
(2分)小题1:(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意思接近即可)小题1:(4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文言文《马说》比较阅读精选5篇(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③。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接连着。
②还:通“环”,环绕。
③贾(gǔ):通“价”,这里指报酬。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4分)(1)食之不能尽其材.(2)一食或尽.粟一石(3)往见.伯乐(4)去而顾.之2.下列加点的“而”与“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而”用法相同一项是()(2分)A.环而.视之 B.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执策而.临之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段中原话填空:(2分)【乙】文介绍这匹骏马“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这个故事印证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5题。
(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④,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
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
”③彗帚:扫帚。
④芟蘙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食之不能尽其材.⑵此相国之手植.者⑶不终日而毕.⑷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长无寻.焉②寻.向所志B.①食.不饱,力不足②衣食.所安C.①执策而临.之②临.表涕零D.①竹本固.②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甲乙两篇文章表达了相同的人才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
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
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释】①骥:良马。
后文的“骐”与此同义。
②刍:喂牡畜的草。
求:寻找,寻求。
④烦御:烦劳驾驭。
⑤顿:整顿,这里指拉。
⑥辽:远。
⑦骀(tái):劣马。
⑧试:试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2分)(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2.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一项()(2分)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D.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
(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5题。
(14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1)才美不外见.(2)执策而临.之(3)愿子.(4)去而顾.之2.下面句中..的一项是( ) (2分)例:策之.不以其道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臣有骏马欲卖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 臣请献一朝之.贾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填空。
(3分)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1~5题。
(15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
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③正:只。
1.解释加点的词。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2.翻译句子。
(4分)(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