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1
- 格式:doc
- 大小:436.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章总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prion)、病毒(virus)、衣原体(chlamydia)、立克次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细菌(bacteria)、真菌(fungus)、螺旋体(spiro-chete)和寄生虫(parasite),如原虫(protozoa)、蠕虫(helminth)、医学昆虫(medical insect)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重点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做到防治结合。
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包括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甚至改写过人类历史。
人类在与传染病较量过程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战果,19世纪以来,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发现及其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推动了生命科学乃至整个医学的发展;疫苗的研究诞生了感染免疫学,奠定了免疫学的理论基础,已用来研究各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手段;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Koch法则”明确了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病原学理论,已被广泛应用到其他许多疾病的研究,奠定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
正是由于上述辉煌战果,加上社会文明的推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逐渐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占了上风。
20世纪70年代西方医学界一度认为,传染病正在消亡。
医学高级职称考试传染病学-1(总分:100.02,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4,分数:80.00)根据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每小题的备选答案只中有2个或2个以上为正确答案。
男性,18岁。
持续发热1周伴乏力,厌食入院。
体检:体温39.4℃,脉搏92次/min,肝肋下2cm,脾肋下1cm。
化验:WBC 4.0×109/L,N 0.62(62%),L 0.35(35%),M 0.03(3%),血培养伤寒杆菌生长,经氯霉素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发病第18天解黑便1次,量约50g。
(分数:6.00)(1).伤寒传染性最强时期是∙ A.潜伏期∙ B.起病后1周内∙ C.起病后第2~4周∙ D.恢复期∙ E.起病后1~2周内(分数:2.00)A.B.C. √D.E.解析:(2).下列哪项对伤寒的诊断与预后判断有参考意义∙ A.白细胞总数减少程度∙ B.肥达反应是否阳性∙ C.动态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D.肝脾肿大程度∙ E.体温高低(分数:2.00)A.B.C. √D.E.解析:(3).有关伤寒最严重而较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E.伤寒性肝炎(分数:2.00)A.B. √C.D.E.解析:男性,45岁,农民。
发热,盗汗,右季肋部疼痛2周来诊。
3年前有过腹泻史。
体检:体温39.6℃,右下肺呼吸音降低,肝肋下4cm,质中,表面光,有压痛,脾未及。
化验:WBC 11.6×109/L,中性粒细胞0.82(82%),胸透示右膈抬高,右膈活动度受限,B超示肝右叶7~8cm大平段,拟诊为阿米巴肝脓肿。
(分数:6.00)(1).下列哪项不是阿米巴肝脓肿的常见并发症∙ A.继发细菌感染∙ B.脓胸、肺脓肿,胸膜-肺-支气管瘘∙ C.心包积液∙ D.腹膜炎∙ E.穿破胸腹壁引起皮肤阿米巴病(分数:2.00)A.B.C.D.E. √解析:(2).阿米巴肝脓肿发生在肝右叶原因是∙ A.原虫经肠系膜上静脉入肝∙ B.经肠系膜下静脉入肝∙ C.经淋巴管入肝∙ D.经肝静脉入肝∙ E.由肠壁直接侵入肝(分数:2.00)A. √B.C.D.E.解析:(3).在当地卫生院给予甲硝唑400mg,每天3次,连服10天,体温下降至38℃左右,症状有改善,但未完全消失,疗效不佳原因是∙ A.诊断不正确∙ B.合并有细菌性肝脓肿∙ C.甲硝唑剂量不足∙ D.未加服氯喹∙ E.未同时作穿刺引流(分数:2.00)A.B.C.D.E. √解析:男,42岁,反复肝功能不正常4年,查体:面容黑,色素沉着,巩膜轻度黄染,颈有蜘蛛痣3颗,肝肋下2cm,脾肋缘下2cm,血ALT革命200U,A/G=0.96,SB 34mmol/L(分数:6.00)(1).患者最可能的肝病理变化为∙ A.肝细胞呈碎屑状肝坏死或桥状坏死,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B.肝细胞广泛浊肿及酸性变∙ C.肝细胞点状坏死伴门脉汇管区炎症∙ D.肝内毛细胆管胆栓形成∙ E.肝小叶大片坏死伴再生结节(分数:2.00)A.B.C. √D.E.解析:(2).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AFP定量测定∙ B.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C.肝穿刺活检∙ D.CT∙ E.肝MRI(分数:2.00)A. √B.C.D.E.解析:(3).最可能的诊断∙ A.肝硬化∙ B.肝炎伴肝癌∙ C.慢性活动性肝炎∙ D.慢性迁延性肝炎∙ E.慢性重症肝炎(分数:2.00)A.B.C. √D.E.解析:男性,32岁,农民。
1. 1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2. 2感染(infection) 病原体和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3. 3共生状态(commensalism)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达到互相适应、互相不损害对方的状态。
4. 4机会性感染(oportunistic infection) 某些因素导致共生状态被打破,共生状态的微生物或自然存在的病原微生物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5. 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引起相互的斗争,由于适应程度不同,其表现亦不一样,称为感染谱。
6. 首发感染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7. 重复感染机体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8. 混合感染机体同时被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9. 重叠感染机体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10. 继发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11. 感染结果:病原体被清除通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把病原体清除出体外。
1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犯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午任何症状、体症,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意义扩大免疫人群1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14.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特点无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是重要的传染源。
a带毒带菌带虫 b急性慢性恢复期健康携带15. 潜伏性感染(latant state)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寄生在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仅能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能将其清除时,病原体长期潜伏,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无症状,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侵入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隐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为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甲肝、乙脑);少数为病原携带状态(伤寒、乙肝)。
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后,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组织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小部分。
4,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繁殖并排出体外;传染源(伤寒、流脑、乙肝等)。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不足以完全清除时,病原体长期潜伏,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
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不繁殖且不排出体外(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
★简述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和两个影响因素。
(1)传染源: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气象、生态等;(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等。
★试述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1)病原体(2)传染性(3)流行病学特征:①流行性②季节性③地方性④外来性(4)感染后免疫力★写出10种传染病和首选药物?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急性期黄疸性肝炎的分期和临床表现?分期:黄疸前期1周、黄疸期2-6周、恢复期1月黄疸前期:1上感样,乏力最突出;2消化道症状,厌油恶心呕吐、纳差3尿黄4肝外表现,皮疹、关节痛黄疸期:1黄疸2肝肿大压痛3尿黄如浓茶4乏力、消化道症状恢复期:1症状体征渐退2此期长短与年龄、病原分型有关★乙肝三队抗原抗体系统的中文全称和英文缩写,临床意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 Ag、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HBe Ag、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 Ag、抗HBc)临床意义:1,HBs Ag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用于制备乙肝疫苗;2,抗HBs是中和抗体,阳性是对乙肝有免疫力的标志;3,HBe 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大,抗HBe相反但前C区变异例外;4,HBc Ag阳性表示病毒复制,不活跃在血液;5,抗HBc IgM阳性表示急性HBV感染或慢性感染发作,抗HBc IgG 阳性按滴度高低意义不同★试述各型肝炎的病原学诊断。
传染病学(1)1. 属于DNA病毒的肝炎病毒是[单选题] *A.HAVB.HCVC.HEVD. HDVE.HBV(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析:HAV为嗜肝RNA病毒;HBV属DNA病毒: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需要与HBV共生才能复制,HDV基因组由一条单股环状闭合RNA组成;HEV为单股正链RNA。
故选E。
2. 男,40岁。
恶心、呕吐,尿色变深2天。
既往无肝炎病史。
查体:巩膜黄染,肝肋下2cm。
实验室检查:ALT 800U/L,TBIL 60μmol/L,抗HAVIgM(-),HBsAg(+),抗HBs(-),抗HBclgM(+),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单选题] *A.急性乙型肝炎(正确答案)B.急性甲型肝炎C.甲型肝炎恢复期D.急性肝炎,HBsAg携带者E.乙型肝炎恢复期答案解析:解析:①抗HAVlgM是新近感染的证据,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本例抗HAV IgM阴性,因此不能诊断为甲型肝炎,首先可排除B、C。
②携带病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称为慢性携带者,其能持续排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该患者急性起病,且症状明显,故不选D。
③HBsAg在感染HBV两周后即可阳性,无症状携带者和慢性患者可持续阳性多年。
抗HBs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HBsAg和抗HBs均阳性提示HBV感染恢复期。
而本例HBsAg阳性,但抗HBs阴性,说明不是乙肝恢复期,故E错误。
④抗HBcl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发病第1周出现, 6个月内消失。
抗HBcIgM阳性提示HBV现症感染,故选A。
3. 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丕鱼括[单选题] *A.肾衰竭(正确答案)B.持续高热C.呼吸衰竭D.惊厥或抽搐E.意识障碍答案解析:解析: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病程为4~10日,常有脑实质受损的表现。
高热、意识障碍、惊厥或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表现。
呼吸衰竭为主要死因。
《传染病学》学习复习资料《传染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
为了更好地学习《传染病学》,以下是一些学习复习资料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1.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传染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3.传染病流行的环节:传染病流行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相互配合。
4.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二、了解常见的传染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2.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3.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4.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5.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多见于儿童。
6.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三、学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方法1.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于已经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措施,以防止病原体继续传播。
2.实施消毒措施:对于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应当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病原体。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特别是对于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应当及时接种疫苗。
4.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等,有助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5.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传染病学特点】【大纲要求】总论考什么?感染的概念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感染过程中的免疫应答作用感染病的发病机制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临床特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重点内容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及含义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概念】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有特异性免疫反应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排出病原体,有传染性,携带病原体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携带者。
潜伏性感染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
不排出病原体,与病原携带不同。
如单纯疱疹(HSV)、带状疱疹(VZV)、疟疾、结核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最不常见的表现是显性感染。
【A2型题】王某,女性,患慢乙肝10年,血HBsAg(+), HBeAg(+),抗HBc(+),其12岁女儿体检时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王某女儿属于()A.垂直感染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抗HBs(+),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应该隐性感染过。
【A2型题】男性,20岁,无任何不良反应,体检时,发现血清HBsAg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HBsAg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应为病原携带者。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作用、宿主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感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部位只有入侵部位适合,病原体才能定植、生长、繁殖及引起病变。
中医主治系列-中西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传染病学(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的是A.发病地区B.发病季节C.预防接种史D.病原学检查E(江南博哥).既往患传染病情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接触史、预防接种史、既往患传染病情况,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
D项属于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的范畴,不是流行病学资料。
掌握“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知识点。
[单选题]2.传染病的诊断依据为A.流行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C.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及其他检查D.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E.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传染病的诊断主要从三方面确诊:1.流行病学资料;2.临床资料;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掌握“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属于传染病西医治疗方法的是A.支持疗法B.康复疗法C.对症疗法D.特效疗法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传染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及支持疗法,病原或特效疗法,对症疗法(如降温、给氧、解痉止痛、抗惊厥、补液、纠正酸中毒、抗休克、抗呼吸衰竭等),康复疗法等。
掌握“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属于传染病中医治疗原则的是A.审证求因B.审因论治C.分析病机,确定治法D.辨证与辨病相结合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分析病机,确定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等。
掌握“传染病的诊治与预防”知识点。
[单选题]5.传染病的预防包括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管理食物、水源、粪便、消灭蚊蝇C.切断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D.环境卫生管理、水源食物管理、灭蝇E.管理水源、管理饮食、卫生管理、灭蝇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传染病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
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
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特点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但在体内不繁殖且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结核杆菌等感染。
8.9.10.和动物。
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
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12.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7版)第一章总论●掌握1.感染:感染时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感染的种类: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不产生或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长于3个月慢性)、潜伏性感染(存着,等待时机)3.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强度、分布特征)、感染后免疫。
4.临床特点:(一)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5.传染病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资料(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他如胃镜)7.处理原则: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8.病原治疗:抗生素、抗毒素、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某些免疫调节药9.对症支持治疗方法: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功能的个项目措施。
10.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其意义:2004年11.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共2病种)。
市2小时,农6小时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2小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新增)。
(共26病种)。
市6小时,农12小时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增)。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6.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者。
8.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9.传抱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熏染后免疫。
10.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1.再燃是指当传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整规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埋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育,使体温再次降低,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景遇。
12.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规复期后,已不乱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育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景遇。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学分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规复期。
(体力、消化道、黄染)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
定量办法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传染病学名词解释的一部分,旨在介绍与传染病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传染病学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预防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1. 感染病与传染病- 感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侵入宿主体内并能够引起异常反应的一类疾病,包括病原体直接侵袭、中毒和过敏等多种方式引起的疾病。
- 传染病:是指由传染因子(包括病原体、媒介和宿主等)引起的、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2. 病原体- 病原体:是指引起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 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依赖寄生在细胞内进行复制和传播,可引起多种传染病。
3.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直接从感染者的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通过接触传播给新宿主。
-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或尘埃等方式进行传播。
- 食物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或饮水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 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给新宿主。
- 虫媒介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昆虫、蚊子、跳蚤等媒介传播给新宿主。
4.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患病分布、疾病发生因素和传播规律的一门科学。
- 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患病人群、健康人群和环境等进行调查研究,以确定疾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
- 流行病学指标:是用于衡量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的指标,包括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
5. 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是指通过预防措施和控制方法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 疫苗接种:是通过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隔离措施:是将患者与其他人分隔开来,以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 杀灭病媒生物:是通过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等方法,消灭传染病的媒介生物,阻断传播途径。
- 教育宣传:是通过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卫生知识和预防措施,提高社会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质。
第一章:总论部分: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D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B. 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D .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E. 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D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3、隐性感染增加时: EA.病原携带者增加B.慢性感染病人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显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BA.爱滋病B. 鼠疫C. 乙型肝炎D. 疟疾E. 麻风病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 0X<sub>19v/sub>',的抗体,是属于:DA.间接凝集反应B.直接凝集反应C. 反向凝集试验D.交叉凝集反应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 EA.病毒性肝炎B. 登革热C. 炭疽D. 爱滋病E. 血吸虫病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CA.传播途径的改变B.传染源的积累C.易感人群的积累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 B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者C.病原携带者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 BA.流行性乙型脑炎B.天花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D.百日咳E.脊髓灰质炎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C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B.生化检查C.特异性免疫检查D.病理检查E.体征的发现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B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B.特异性免疫能力C.预防用药D.增强体质E.注射疫苗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D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 CA. I型B. U型C.川型D. W型E. V型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 BA.是否有病原体B.是否有传染性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D.是否有发热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 CA. 病原体被消灭B. 潜伏性感染C. 隐性感染D. 显性感染E. 带菌者16、感染的含义是: B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B. 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C.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D. 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E.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17、用于检测病原体核酸的方法是? AA.聚合酶(PCRB.血清生化检验C.特异性抗体检查D.影像学检查E.放射免疫测定(RIA)18、何种病原体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 EA.革兰阴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菌C.原虫D.病毒E.蠕虫19、马鞍热时指: E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0、回归热是指: D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1、稽留热是指: AA.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CB.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 C,但最低点未达正常C.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D.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E.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2、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BA.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B.接种疫苗C.注射丙种球蛋白D.中草药预防E.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2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CA.隔离治疗病人B.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用药24、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 AA.爱滋病B.鼠疫C.血吸虫病D.流行性感冒E. 麻风病25、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导致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引起宿主的损伤,属于: EA.重复感染B.隐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再感染E.机会性感染26、人工自动免疫,其免疫功力: D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1〜4周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E.5周后出现,持续4周27、传染病流行必需的 3 个环节是: EA.病原体、人体和其所处的环境B.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C.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D.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28、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并且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的免疫球蛋白是: CA.IgGB.IgAC.IgMD.IgDE.IgE29、爱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 D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0、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C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1、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E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2、白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E. 土壤传播33、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 AA.糖皮质激素B.抗生素C.干扰素D.利巴韦林E.血清免疫制剂34、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CA.最短潜伏期B.平均潜伏期C.最长潜伏期D.前驱期E.传染期35、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 AA.立即出现,持续2〜3周B.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C.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D.2周后出现,持续4周E. 3 周后出现,持续 4周3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EA.气温、雨量B.社会制度、经济状况C.地理位置、气候变化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E.社会因素、自然因素37、接种下列哪种制剂无法获得主动免疫: C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类毒素E.菌苗38、属于检测管理的传染病是: EA.爱滋病B.梅毒C.百日咳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腮腺炎39、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 EA.再燃B.再感染C.重复感染D. 二重感染E.复发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 DA.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41、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A.加强营养B.体育锻炼C.预防接种D. 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42、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前驱前、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C.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D.初期、极期、恢复期E.早期、中期、晚期43、病原体侵入人体,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 :B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44、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CA.隔离治疗病人B.隔离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接种E. 接触者预防用药4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传染病学1. 在感染后临近恢复期出现,是远期感染标志的抗体是() [单选题] *A. IgG(正确答案)B. IgEC. IgAD. IgME. LgD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单选题] *A.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B.病原体、人体、环境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正确答案)D.病原体、环境、传染源E.传染源、环境、传播途径3. 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单选题]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正确答案)C有免疫性D.有地区性E.有季节性4. 传染病尚未痊愈,又受到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 [单选题] *A.再感染B.重复感染(正确答案)C.复发D.再燃E.重叠感染5.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单选题] *A.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正确答案)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6. 在感染后临近恢复期出现,是远期感染标志的抗体是() [单选题] *A. IgG(正确答案)B. IgEC. IgAD. IgME. LgD7.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单选题] *A.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B.病原体、人体、环境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正确答案)D.病原体、环境、传染源E.传染源、环境、传播途径8. 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单选题]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正确答案)C有免疫性D.有地区性E.有季节性9. 传染病尚未痊愈,又受到同一种病原体感染,称为() [单选题] *A.再感染B.重复感染(正确答案)C.复发D.再燃E.重叠感染10.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单选题] *A.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正确答案)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单选题]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正确答案)1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单选题]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 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C. 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 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E. 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正确答案)13. 传染病治疗中最根本(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单选题] *A.病原治疗(正确答案)B.对症治C.支持治疗D.并发症的治疗E.免疫调节疗法14. 在传染病管理中列为甲类传染病的为() [单选题] *A.病毒性肝炎、流脑B.流脑、结脑C.鼠疫、霍乱(正确答案)D.非典,手足口病E.艾磁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5. 对非典患者应采取哪种隔离() [单选题] *A.严密隔离(正确答案)B.呼吸道隔离C.接触隔离D.消化道隔离E.血液体液隔离16. 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 [单选题]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正确答案)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17. 对HBeAg阳性母亲生下的新生儿预防处理,最好的方法是() [单选题] *A.丙种球蛋白B.乙肝疫苗C.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D.乙肝疫苗十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E.乙肝疫苗十丙种球蛋白18. 某医务工作者在给一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小心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是正确的() [单选题] *A.立即酒精消毒B.接种乙肝疫苗C.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D.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正确答案)E.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IgM19. 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单选题] *A.输血或血制品途径B.粪口途径(正确答案)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途径20. HBV感染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标志物是:() [单选题] *A.HBsAg(正确答案)B.抗-HBsC.HBeAgD.抗-HBeE.抗-HBc21. HDV是一种缺陷性RNA病毒,是因为() [单选题] *A.HDV必须有HBV或其他嗜肝DNA病毒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正确答案)B.HDV必须有HA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C.HDV必须有HEV的辅助才能复制,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D.HDV-RNA不能编码病毒结构蛋白质E.HDV-RNA在无HBV的辅助情况下,不能自行复制22. 下列哪一项不是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单选题] *A.消化道传播(正确答案)B.输血或血制品C.注射途径D.母婴传播E.日常生活密切接触23. 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单选题] *A.明显低钾、低钠B.低蛋白饮食(正确答案)C.消化道大出血D.合并感染E.使用大量的镇静剂24.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程一般超过() [单选题] *A.2周B.l个月C.2个月D.4个月E.6个月(正确答案)25. 反映肝功能受损最常检测的血清酶() [单选题] *A.ASTB.ALPC.ALT(正确答案)D.γ-GTE.LDH26. 肝炎肝硬化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单选题] * A.肝细胞变性坏死B.汇管区炎细胞浸润C.纤维组织增生D.假小叶形成(正确答案)E.肝细胞再生27.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单选题] * A.甲型肝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戊型肝炎D.丙型肝炎(正确答案)E.登革热28. 除一般及支持疗法以外慢性病毒性肝炎治疗最主要还须要进行() [单选题] *A.对症治疗B.足够的休息、营养为主C.避免饮酒、过劳D.抗病毒治疗(正确答案)E.避免损害肝脏药物29. 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单选题]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正确答案)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30. 乙脑最常见的并发症() [单选题] *A.肺不张B.尿路感染C.压疮D.支气管肺炎(正确答案)E.应激性溃疡31. 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单选题] *A.特异性IgM抗体(正确答案)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32. 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 [单选题] *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正确答案)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33. 乙脑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单选题] *A.病人B.马C.猪(正确答案)D.牛E.羊34. 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单选题]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正确答案)35. HBeAg是HBV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记是因为() [单选题] *A.HBeAg是HBV的核心成分B.它与DNAp和HBVDNA密切相关(正确答案)C.仅见于HBsAg时阳性血清中D.在血清中持续时间较HBsAg为长E.HBeAg阳性者容易转为慢性36. 3岁患儿,高热2天,昏迷伴抽搐1天,体查:深度昏迷,呼吸节律不齐,瞳孔缩小,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22×109/L,N0.90 ,L0.10,PLT110×109/L,下列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快速静脉推注甘露醇B.吸O2C.降温D.镇静E.立即腰穿送脑脊液检查(正确答案)39、男,6岁,因发热头痛4天,一天来病情加重,高热呕吐2次,于8月29日入院。
传染病学-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1. 传染病最常见的感染过程的表现是A.潜伏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隐性感染E.病原体被清除2.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A.有助于诊断B.预测疫情C.确定检疫期D.估计病情严重程度E.推测预后3. 下面关于感染的描述,错误的是A.感染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体,病原体只有通过人体才能起作用B.感染过程的构成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外环境三个因素C.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则意味着感染过程的开始D.病原体侵入的数量越大,出现显性感染的危险也越大E.病原体的致病力包括毒力、侵袭力、病原体数量和变异性4. 下列哪点有利于传染病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鉴别A.有无传染性B.有无宿主C.有无致病微生物D.微生物在宿主体内寄生和繁殖的能力E.临床表现的特点5. 病原体引起感染后的表现,一般以下列哪种情况最常见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6. 病原体的致病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不大A.侵袭力B.毒素C.数量D.细菌的大小和形态E.病原体的变异性7.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是A.病原体,社会因素,体液作用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D.病原体,人体,病原体所处的环境E.吞噬作用,屏障作用,自然因素8. 构成传染过程的必备因素是哪项A.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B.微生物、媒介及宿主C.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D.寄生虫、中间宿生及终末宿主E.病人、污染物及外界环境9.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A.有传染性、免疫性和病原体B.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和季节性C.有传染性、病原体、免疫性和流行性D.有传染性、传播途径和免疫性E.有传染性、免疫性和流行性10. 下列各项,不属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A.有病原体B.有感染后免疫性C.有流行病学特征D.有发热E.有传染性11. 当新的传染病出现时,我们根据传染病的基本特征采取的相应措施哪项不正确A.及时分离确定其病原体是什么B.及时隔离传染源,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C.确定传染病在不同人群的分布特点,重点人群加强防护D.尽早研制相应的疫苗E.传染病流行可造成人的恐慌,应加强信息封锁12. 传染病的早期诊断中主要测定血清中的A.特异的IgGB.特异的IgAC.特异的IgMD.特异的IgDE.特异的IgE13. 为保护易感染人群所用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A.转移因子B.丙种球蛋白C.高价免疫球蛋白D.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E.中药预防14. 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15. 乙型肝炎病毒是A.双股DNA病毒B.单股DNA病毒C.双股RNA病毒D.单双股RNA病毒E.缺陷RNA病毒16. 水源暴发流行的肝炎,最常见的病原是A.HA V和HBV B.HBV和HCVC.HCV和HEVD.HDV和HBVE.HEV和HA V17. 当前我国输血后肝炎最重要的病原是A.HA VB.HBVC.HCVD.HDVE.HEV18. 哪种肝炎病毒,性接触有重要传播作用A.HA VB.HBVC.HCVD.HDVE.HEV19. 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唾液传播B.注射-输血传播C.垂直传播D.飞沫呼吸道传播E.经粪-口途径传播20. 丙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是A.血液B.性C.粪便D.日常生活接触E.母婴21. 下列各项,不属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A.黄疸迅速加深B.出血倾向明显。
单选题(分数:20 分)
1 .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 1 )分
1. 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 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 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 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 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2 . 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 1 )分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3 .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 1 )分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4 .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 1 )分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5 .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 1 )分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6 .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 1 )分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7 .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 1 )分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 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 更衣室是清洁区
5. 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8 . 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 1 )分
1. 再感染
2. 重复感染
3. 复发
4. 再燃
5. 重叠感染
9 . 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 1 )分
1. 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 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 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 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 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10 .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 1 )分
1. 输血传播
2. 唾液传播
3. 母婴传播
4. 粪-口传播
5. 飞沫传播
11 . 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 1 )分
1. 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 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 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4. 病毒在体内复制
5. 血清中可同时检出HBsAg
12 . 下列血清学检查结果提示乙型肝炎有较大的传染性的是 ( 1 )分
1. 抗-HBc(+)
2. HBsAg(+),HBeAg(-),抗-HBc(+)
3. HBsAg(+),抗HBe(-)
4. HBsAg(+),HBeAg(+)
5. 抗-HBs(+)
13 . 男,25岁,1周来食欲不振。
查:血ALT130U,血清总胆红素30μmol/L(1.76mg/dl),抗-HAVIgG (+)、HBsAg(+)、HBeAg(+)、抗-HBcIgM(+),应诊断为 ( 1 )分
1. 急性甲型肝炎
2. 急性无黄疸型乙型肝炎
3. 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4.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5. 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14 .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后,主要宜采取 ( 1 )分
1. 应用干扰素
2. 立即注射乙肝疫苗
3. 注射丙种球蛋白
4. 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5. 碘酒消毒
15 . 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 1 )分
1. 卧床休息
2. 保肝药物
3. 免疫制剂
4. 抗病毒药物
5. 维生素类药物
16 . 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1 )分
1. 乙肝疫苗
2. 髙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3. 丙种球蛋白
4. 胎盘球蛋白
5. 抗毒素
17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染源是 ( 1 )分
1. 病人
2. 蚊虫
3. 猪
4. 鸟
5. 鸡
18 . 流行性乙型脑炎最主要的3种凶险症状是 ( 1 )分
1. 高热、惊厥、循环衰竭
2.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
3. 高热、昏迷、惊厥
4. 昏迷、惊厥、呼吸衰竭
5. 昏迷、呼吸衰竭、高热
19 .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综合措施是 ( 1 )分
1.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治疗病人
2. 抓好防蚊、灭蚊工作
3. 管理好动物传染源及预防接种
4. 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5. 灭蚊与疫苗接种
20 . 18岁,男性,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重10天,尿少2天,神志不清1天。
身体评估:嗜睡、烦躁不安、明显黄疸、皮肤淤斑,肝未触及、肝浊音界缩小,扑翼样震颤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清总胆红素255μmol/L(15mg/dl),ALT 200U/L,凝血酶原时间40秒(对照15秒),诊断应考虑 ( 1 )分
1. 急性黄疸型肝炎
2. 急性重型肝炎
3. 亚急性重型肝炎
4. 慢性重型肝炎
5. 淤胆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