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系统参与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98.99 KB
- 文档页数:3
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者:陈圳炜(综述),唐德,刘华锋(审校)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肾脏病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23【摘要】本文对Heymann肾炎发病机制中的致病性抗原、补体活化及调节和足细胞特异蛋白的改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Heymann肾炎;gp330;受体相关蛋白;C5b 9膜攻击复合物;综述膜性肾病(MN)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上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其病理特点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基膜(GBM)增厚及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
因Heymann肾炎(HN)的发病和病理类型与MN十分相似而作为研究人类MN的模型使用已40余年。
HN模型分主动性和被动性两种。
主动性Heymann肾炎(AHN)是指用近端肾小管刷状缘成分免疫大鼠,引起类似于人类MN的肾炎表现;被动性Heymann肾炎(PHN)则是直接给大鼠注射抗刷状缘抗体(Fx1A)而造成的。
在HN模型中,循环抗体与足细胞足突表面的Megalin/gp330及受体相关蛋白(RAP)结合后形成上皮下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激活补体形成C5b 9膜攻击复合物(MAC)损伤上皮细胞。
近年研究显示肾小球足细胞蛋白nephrin、podocalyxin构成的足细胞足突裂孔隔膜的损伤在HN的发生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HN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致病性抗原HN抗原是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复合物。
大亚基为megalin,小亚基为RAP,megalin与RAP形成极稳定的聚合体且长时间离心和去污剂沉淀都不能使之分开,两者形成的HN抗原复合物(HNAC)存在于近端肾小管刷状缘和肾小球上皮细胞(GEC)被膜小凹处。
1.1 gp330Kerjaschki等[1]用从HN大鼠肾脏中洗脱的免疫球蛋白G(IgG)来沉淀近端肾小管刷状缘匀浆以寻找相关的致病性抗原,结果沉淀出一种单一的分子量为330kDa的糖蛋白,这种蛋白后来证实实际分子量为550kDa,并称之为gp330(即为megalin)。
肾病的治疗策略与药物研发进展从免疫调节到基因治疗的新方向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目前,肾病的治疗策略和药物研发进展已经从传统的免疫调节转向了基因治疗的新方向。
本文将从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探索肾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免疫调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是肾病治疗的传统方式,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来减轻患者的病情。
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靶向免疫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
1.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免疫抑制剂是一种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可以减少免疫反应,减轻肾炎病变。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减少免疫反应,从而达到减轻炎症、抑制免疫反应的目的。
2. 靶向免疫治疗靶向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通过抑制特定分子或细胞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针对肾病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细胞凋亡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等。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具有免疫异常的细胞或分子,从而减轻免疫反应,改善肾病病情。
3. 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来治疗肾病的方法。
常用的细胞免疫治疗方式包括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式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从而减轻病情,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二、基因治疗的新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已成为肾病治疗的新方向。
基因治疗主要通过修补、替代或调节患者的基因来达到治疗效果。
目前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基因修复技术、基因替代技术和基因调节技术。
1. 基因修复技术基因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修复患者基因中的突变部分来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基因修复技术包括CRISPR-Cas9系统、锌指核酸酶和TALEN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准确地修复患者基因中的突变部分,从而恢复正常的基因功能,治疗肾病。
2. 基因替代技术基因替代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来替代异常基因的方法。
项目名称:慢性肾脏病进展的机制研究首席科学家:侯凡凡南方医科大学起止年限:**依托部门:广东省科技厅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1.进展性肾脏病和肾纤维化的遗传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利用已建立的人群样本,对中国常见慢性肾脏病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 AS);利用已建立的患者样本和家系样本,研究肾小球足细胞骨架蛋白基因突变/多态性及其他基因突变与各种慢性肾脏病及其进展的关联,并针对易感位点进行功能研究;利用已建立的中国患者群样本,针对天然免疫补体系统和获得性免疫淋巴细胞激活分子,探讨遗传易感基因与免疫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联;研究营养因素对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及其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以揭示中国人进展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
2.免疫性炎症对慢性肾脏病进展和肾纤维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利用已建立的中国患者群样本,以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肾炎、抗GBM 肾病为切入点,探索肾组织免疫炎症过程中关键的补体活化途径和沉积机制;研究补体调节蛋白异常对补体系统功能的影响和导致免疫性炎症的机制;研究已确定的致病自身抗体(如ANCA和抗GBM抗体)所针对的关键抗原决定簇,并寻找与抗原决定簇扩散有关的同源性蛋白或病原微生物,以揭示免疫性炎症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促进作用及其分子基础。
3.代谢性炎症对慢性肾脏病进展和肾纤维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借助细胞模型和模式动物,系统研究炎症对肾脏细胞胆固醇重分布、肾脏泡沫细胞形成和组织损伤的机制;研究蛋白质氧化损伤对肾细胞的病理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对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影响;利用已建立的样本人群,研究叶酸缺乏和Hcys血症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以阐明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紊乱在代谢性炎症及肾脏病变进展中的作用和分子基础。
4.肾脏内分泌激素对肾脏损伤修复和肾纤维化的调控和机制利用髓样细胞特异性MR基因敲除小鼠,阐明髓样细胞MR在肾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利用VDR基因敲除小鼠,明确活性维生素D对足细胞形态、功能以及足细胞中间丝蛋白Nestin表达的调控作用;建立间质细胞特异性PGIS基因敲除小鼠,揭示COX2-PGIS-PGI2通路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调控作用;利用SIRT1抑制剂分析SIRT1对足细胞、髓样细胞和间质细胞由VitD/VDR、醛固酮/MR、COX2-PGIS介导的下游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明确SIRT1是否通过MR、VDR参与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调控。
补体因子H和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1、2、3和5与IgA肾病的关联性郑笑;张艳君;杨淑芬;郭玉;陆晨【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和尿液中补体因子H(CFH)及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CFHRP)1、2、3和5与IgA肾病的关联性.方法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肾病科经肾活检术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153例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5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浆和尿液中CFH和CFHRP 1、2、3和5的浓度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基线数据、临床及病理资料信息.结果血浆中CFH浓度水平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定量成反比,而与血清白蛋白是正比的.牛津分级MEST评分和慢性肾脏病分期等级越高,IgA肾病患者血浆中CFH浓度水平越低,而尿液中CFH和CFHRP 5浓度水平越高.结论血浆和尿液中CFH和CFHRP1和5的浓度水平与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34)022【总页数】4页(P3727-3730)【关键词】IgA肾病;补体因子H;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病理;慢性肾脏病【作者】郑笑;张艳君;杨淑芬;郭玉;陆晨【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新疆临床学院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 8300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乌鲁木齐830001【正文语种】中文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IgAN临床、病理表现多样,个体预后差异明显。
自1968年BERGER首次报道以来,IgAN一直是肾脏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在已知的三种补体激活途径中,补体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在IgAN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活化是IgAN发生及发展的重要机制[1-3]。
CFH及CFHRP是补体系统激活途径中的调节因子,CFHRP能通过与CFH竞争性结合细胞表面补体C3b,直接影响CFH对补体替代途径的抑制功能[4],故研究CFH和CFHRP与IgAN的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
IgA肾病的遗传学和免疫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范燕琴;丁国华;陈星华;王惠明【摘要】IgA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糖基化异常IgA1分子的形成被认为是IgA肾病致病的关键环节,而近年来关于IgA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发现数个易感基因与IgA肾病发病相关,主要涉及获得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及补体系统区域,进一步提示遗传因素及免疫生物学因素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逐步揭示IgA肾病错综复杂的遗传发病和进展机制.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更好的与临床结合,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是未来面临的又一挑战.【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3【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IgA肾病;易感基因;关联分析;连锁分析;黏膜免疫【作者】范燕琴;丁国华;陈星华;王惠明【作者单位】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430060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IgA肾病(IgAN)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异质性大。
病理特征为肾小球系膜区以聚合体低糖基化IgA1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临床表现以血尿和(或)蛋白尿为主。
研究表明约30%~40%患者在2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1]。
肾移植是个体到达ESRD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高达50%的肾移植患者存在疾病复发风险,将有免疫复合物沉积的亚临床症状IgAN患者肾脏移植给正常人后约几星期移植肾的免疫复合物消失,这种高复发率提示IgAN的原发致病缺陷可能为肾外起源,Suzuki等研究通过免疫吸附除去体内IgG 自身抗体后能明显改善肾功能,表明IgAN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IgAN已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提示IgAN的疾病易感性与抗原处理和呈递途径、黏膜免疫系统、补体替代途径中的某些遗传变异有关[2~4]。
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意义[摘要]目的:探析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纳为2019.03~2021.10期间,10例慢性肾炎、10例尿毒症及10例健康体检者为样本资料,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均对三组患者实施速率散射浊度法,对比患者(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IgG、IgA、IgM);(2)补体水平(C3、C4)。
结果:(1)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IgA、IgG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慢性肾炎患者IgM指标高于健康组,P<0.05。
(2)补体水平: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C3指标有明显降低,P<0.05;C4指标三组无差异,P>0.05。
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在肾病患者疾病检测当中,可积极判定患者实际疾病类型,在患者疾病治疗及预后水平状态评估方面,均可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肾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测由于肾脏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无显著临床症状,导致患者在确诊肾脏疾病时已处于中晚期状态,影响患者生命健康。
对此,在肾脏疾病患者治疗当中,早期疾病诊断、鉴别在患者预后水平方面,均有显著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肾脏疾病患者实施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方法,有效为肾脏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水平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本研究探析肾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19.03~2021.10期间(研究样本收集时间点),研究样本资料为10例慢性肾炎(CN)、10例尿毒症(UR)及10例健康体检者,均对三组患者实施速率散射浊度法,分析检验方案其临床应用价值。
慢性肾炎组,男患者(5/10、50.00%),女患者(5/10、50.00%),年龄30~72岁,平均(51.00±0.17)岁;尿毒症组,男患者(7/10、70.00%),女患者(3/10、30.00%),年龄31~72岁,平均(51.50±0.21)岁;健康体检组,男患者(6/10、60.00%),女患者(4/10、40.00%),年龄29~72岁,平均(50.50±0.39)岁,P>0.05。
补体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前景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抵御致病微生物、清除免疫复合物和凋亡物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补体活化的同时亦可导致脏器损伤。
随着对补体在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补体的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热点。
肾脏是易受补体损伤的器官之一,现对补体相关肾脏病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一、补体系统及补体相关肾脏病补体系统由50多种糖蛋白组成,包括补体系统固有蛋白和调节蛋白。
补体有三条活化通路,分别是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和旁路途径。
补体系统的基因变异或获得性自身免疫可导致异常活化,从而造成补体相关疾病。
肾脏是易受补体攻击的脏器,一方面缘于特殊的解剖结构,肾小球滤过膜由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球基底膜(GBM)和足细胞组成,GBM不表达补体调节蛋白,而内皮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表达较少,且内皮细胞及GBM表面的糖萼损伤亦导致补体激活;另一方面肾脏血流丰富,局部补体浓度高,局部pH值变化等均可影响补体活化。
导致损伤的关键补体分子包括补体活化终末产物C5b-9,即膜攻击复合物、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致炎因子C3a 和C5a。
补体相关肾脏病可分为补体直接导致的肾脏病和补体参与的肾脏病。
前者包括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C3肾小球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后者主要包括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小血管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二、补体系统在补体相关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补体直接致病的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和C3肾小球病,其主要发病机制缘于补体固有成分或补体调节蛋白基因变异或自身抗体导致补体异常活化。
约50%的非典型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存在补体成分或调节蛋白的基因变异,最常见的是补体调节蛋白H因子(CFH)基因突变,约10%存在抗CFH抗体。
在易感基因基础上,经触发事件(如感染、妊娠、药物和移植等)二次打击,导致补体旁路途径过度活化,膜攻击复合物形成,引起内皮损伤。
半乳糖缺乏的IgA1在相关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张钰恒(综述);高进(审校)【摘要】近年来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标准过于单一、病程长及预后不良等均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IgA肾病和紫癜性肾炎都是与IgA有关的免疫复合物疾病。
研究发现在这两种疾病患者血清中半乳糖缺乏的IgA1都显著升高,其水平可能是诊断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的无创性生物标记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可预示疾病预后、监测疾病发展。
文章综述了半乳糖缺乏的IgA1的发现、结构、产生过程、可能的致病机制及其作用。
%In recent years, IgA nephropathy and 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nephritis attrac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their unclear pathogenesis, single diagnostic criteria, long duration and poor prognosis, etc. Research suggests that IgA nephropathy and purpura nephritis are IgA immune complex related diseases, and serum galactose-deficient is elevated in patients with these two dis-eases, which might become a noninvasive biomarker for the diagnosis, prognosis prediction and disease development monitoring for IgA nephropathy and purpura nephritis. Galactose-deficient IgA1 is reviewed for its discovery, structure, process, the possible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details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489-491)【关键词】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半乳糖缺乏的IgA1;过敏性紫癜【作者】张钰恒(综述);高进(审校)【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9【正文语种】中文在研究153个美国白人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时首次发现血清中存在高水平的半乳糖缺乏的IgA1(galactosedeficient IgA1,Gd-IgA1)[1]。
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补体系统是人类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免疫系统,它可以清除大量的外来病原体,并在人体免疫调节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补体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一、补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补体是由多种血浆蛋白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C1-C9、因子B、因子D、因子H和因子I等成分。
补体系统的活化有三种途径: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诱导途径。
其中,经典途径是由C1激活引起的,替代途径和诱导途径则是由自发性水解反应启动的。
补体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病原体清除、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
补体系统可以通过下列几种方式清除病原体:1、溶解杀菌;2、病毒中和;3、免疫复合物清除。
此外,补体系统还可以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炎症反应的产生,以及参与免疫调节。
二、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补体系统的研究从20世纪开始逐渐兴起,目前已经进展到了非常深入的阶段。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等技术的发展,补体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例如,研究人员成功地解析了C1q的晶体结构,这为进一步的补体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多种方法对补体系统的活化、调节和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与补体系统相关的基因,包括C1q和C3等成分所编码的基因。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补体系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三、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免疫调节是人体自身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控制免疫反应的过程。
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补体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几种机制:1、免疫抑制;2、抗炎作用;3、免疫调理。
在补体系统免疫抑制中,研究人员发现,C3a和C5a等活化产物可以直接抑制T细胞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并促进免疫不耐受的发生。
此外,C3和C4等成分还可以通过间接抑制免疫反应,如通过诱导酶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方式间接影响免疫细胞功能。
《血清补体C3、C4、C3-C4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预后的相关分析》篇一血清补体C3、C4、C3-C4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预后的相关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C3/C4比值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反应和补体系统激活等多方面因素。
血清补体C3、C4作为重要的炎症指标,在肾小球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这三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探讨其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本院收治的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2. 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补体C3、C4检测,计算C3/C4比值。
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血清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三、结果1. 血清补体水平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的血清C3、C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降低,C3/C4比值升高。
2. 临床与病理关系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IgA肾病的临床表型和病理分级密切相关。
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补体水平逐渐降低。
3. 预后评估血清补体水平可作为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低水平的C3、C4及升高的C3/C4比值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四、讨论血清补体C3、C4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其水平的改变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的发病、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临床中,通过检测血清补体水平,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疾病的活动度和预后。
同时,补体系统的激活也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为IgA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五、结论血清补体C3、C4及C3/C4比值与原发性成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
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补体系统是一组由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和自身难以识别的物质。
然而,当补体系统失去平衡或处于过度激活的状态时,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了解补体系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补体系统的基本机制补体系统分为经典通路、替代通路和凝集素激活通路。
其中,经典通路是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启动的,替代通路则不需要抗体的存在,而凝集素激活通路则是由特定凝集素成分激活的。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包括炎症反应、病原微生物溶解、细胞毒性等,最终消灭病原微生物或有害物质。
补体系统与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是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系统与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关系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例,SLE患者会出现补体系统基因的异常表达,导致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并释放大量的炎症介质,造成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损伤。
研究显示,多种补体系统蛋白质在SLE患者中有异常表达,包括C1q、C2、C4、C3和C5,其异常表达与SLE患者血中自身抗体的产生和炎症损伤密切相关。
另外,多种自身免疫疾病都与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有关,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
因此,对补体系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补体系统与感染疾病除了自身免疫疾病外,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还与多种感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例如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都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而逃避身体的免疫攻击和清除。
此外,一些细菌和真菌也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产生一些毒性代谢产物,导致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损害。
近年来,补体系统的免疫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针对补体系统激活过度的疾病,可以采用抑制补体系统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比如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等。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一类由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组织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已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是一种能够直接杀伤微生物和加强其他免疫细胞对微生物的识别和杀伤作用的免疫系统组分。
有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补体系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复合物反应的调节作用补体系统作为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与病原微生物相遇时,会被激活并发挥免疫作用。
但补体系统也存在放缓和调节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的。
这些免疫复合物由抗体和自身抗原结合而成,会激活补体系统并引发炎症反应。
但在免疫复合物过多时,补体系统会出现饱和和疲劳,不能继续发挥免疫反应。
这时,补体系统能够发挥调节作用,通过清除免疫复合物和抗体,降低炎症反应。
二、自然免疫和适应免疫之间的平衡补体系统能够调节自然免疫和适应免疫之间的平衡。
自然免疫指的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防御,包括黏膜屏障、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适应免疫指的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防御,包括T细胞、B细胞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自然免疫和适应免疫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
补体系统能够通过调节这两种免疫反应的平衡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三、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补体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补体系统的活性常常会升高。
这些疾病的发展进程和机体释放的大量免疫复合物有关。
补体系统对于这些免疫复合物的调节能力降低,导致免疫复合物和抗体大量积聚,并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炎症反应进一步刺激了自身免疫反应,并促进了疾病的发展。
因此,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降低自身免疫反应的强度,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方向。
补体系统与肾脏疾病摘要】补体系统由调节先天免疫的多种蛋白组成,补体系统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
本文拟就补体系统在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
【关键词】补体补体调节蛋白肾脏疾病【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148-02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激活途径1.1 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是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调节因子,由20多种血清蛋白和细胞表面蛋白组成。
补体系统包括补体固有成分和多种调节蛋白。
补体固有成分包括C1~C9,其中以C3含量最高。
补体调节蛋白又分为可溶性和膜结合两类。
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包括丛生蛋白、S蛋白和H因子等。
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包括,膜辅助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衰变加速因子(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DAF)、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1)等,此外,补体系统还包括一些补体片段和补体受体,如C3a受体、C5a受体等。
1.2 补体系统的激活补体系统在先天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经由3条途径被激活: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MBL途径(mannan binding lectin pathway);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AP)。
除此之外,动物实验表明C3缺陷的小鼠体内,凝血酶可直接产生C5a,引发补体激活[1],证明存在C3非依赖途径。
补体活化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正反馈发挥强大的生物学效应,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C3转化酶是前三条途径的重要成分,通过补体活化级联反应产生一系列补体蛋白片段和膜攻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
C3转化酶裂解C3生成C5转化酶,随即裂解C5生成C5a和C5b,C5B与C6、C7、C8、C9结合形成C5b-9,即MAC。
除了补体调节蛋白外,MAC对补体激活也有调节作用。
中医药调节IgA肾病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
郭婷;黄文龙;丁樱;宋纯东;徐炎;高雅婵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0)3
【摘要】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原因。
本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其中免疫机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中医学家从正邪失衡、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功能紊乱、伏邪学说等方面探讨了本病免疫紊乱的病因病机,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改善黏膜免疫、调节B细胞、调节T淋巴细胞、抑制补体系统异常激活等途径发挥调节IgA 肾病免疫紊乱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干预IgA肾病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中医药进一步临床实践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552-555)
【作者】郭婷;黄文龙;丁樱;宋纯东;徐炎;高雅婵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医学院;河南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百令胶囊对改善IgA肾病大鼠免疫紊乱的效果研究
2.胸腺肽α1对调节肾病综合征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探讨
3.肾病Ⅱ号方对单纯血尿型IgA肾病红细胞免疫功能
的影响4.肾病Ⅱ号方对IgA肾病大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5.IgA肾病IgA1糖基化异常及相关中医药干预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补体C4和C3浓度的比值在预测IgAN不良预后中的价值研究周琼秀;章建娜;尤小寒;吕吟秋;陈波;张骥【期刊名称】《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年(卷),期】2017(22)8【摘要】目的:探索血清补体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本院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记录患者人口学数据、临床实验室检查、肾活检病理学及随访结果。
计算血清补体C4与C3浓度的比值(C4/C3比值,标为C.ratio)。
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探索C.ratio和肾脏预后间的关系。
所有统计采用R软件及相关软件包计算。
结果:总共入组20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7.2±6.5)月,其中男性患者88例,占42.8%。
比较肾脏不同病理改变和C.ratio的关系显示系膜细胞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肾小管萎缩或肾间质纤维化的患者C.ratio水平较高。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C.ratio能够有效鉴别肾病不良预后,曲线下面积为0.735,最佳截点为0.2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9%和72.2%),以该截点为参照,C.ratio大于上述截点的患者舒张压高、24 h尿蛋白定量较多。
将患者年龄、性别、舒张压、收缩压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因素纳入进行校正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C.ratio组的肾脏预后显著差于低C.ratio组,风险比为5.1(95%CI:1.9-13.9,P=0.001)。
结论:血清补体水平的比值C.ratio和IgAN患者肾脏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IgAN不良预后的临床预测因子。
【总页数】6页(P881-886)【关键词】IgAN;补体C3;补体C4【作者】周琼秀;章建娜;尤小寒;吕吟秋;陈波;张骥【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2【相关文献】1.补体C3和C4以及胆固醇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J], 安宗仁;刘正雄;张雷;周新;方喆琦;骆梦华;李新宇2.血清补体C3和C4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状态的预测价值 [J], 赵朋涛;李泽鹏;池晓玲;谢玉宝;韩露3.血清补体C3和C4在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 [J], 张占卿;陆伟;王雁冰;饶敏;冯洁;冯艳玲;沈芳4.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IgAN)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J], 唐文嘉5.血清IgA、IgG、IgM、补体C3及补体C4联合检测在诊断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J], 陈艳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