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山晚古新世QuJing目(哺乳纲)——新属
- 格式:pdf
- 大小:169.82 KB
- 文档页数:6
古潜山及古潜山界面的卡取一、济阳坳陷的古潜山在地质历史中,济阳地区前新生界地层由于断块活动和褶皱运动的抬升隆起形成若干古山头,这些古山头后来又长期遭受风化溶蚀而成为若干高低起伏的残山。
中生界末期工区整体下沉,形成坳陷接受新生界沉积,这些残山被埋藏在地下深处,我们就称之为古潜山。
济阳坳陷的古潜山主要是以下古界碳酸盐岩为主的残山及前震旦系片麻岩残山,前者如桩西、王号桩,后者如郑家等。
此外,还零星分布有中生界喷出岩、碎屑岩的残山(垦利中生界潜山)。
这些残山是鲁西隆起向济阳坳陷的北延部分,呈北东东和北西西向弧形展布,多为南断北斜的单面山。
济阳坳陷的古潜山按埋藏时间的早晚,又分为高潜山和低潜山。
高潜山为隆剥型的,即潜山块体在盆地沉降的背景上活动不断加剧,潜山上升幅度超过盆地下降幅度,东营末期潜山高部位仍露出水面未接受下第三系沉积,后期下沉后上第三系地层直接复盖在潜山顶面。
高潜山山头对油气聚集不利,但在其山坡或二台阶若有第三系盖层沉积,沙河街生油期聚集的油气来散失,也可聚集高产油气。
如陈家庄凸起顶部,缺泛下第三系盖层,油气散失,至85年打了近10口井,除郑29、陈18以外,均未见到油气显示。
而郑29、陈18的油气显示,初步认为是盆地在上第三系下沉后重新聚集的次生气。
而位于二台阶的王庄油田由于上复沙河街组盖层保存得好,油气没有散失,故获得了高产,共打出了郑10等5口千吨井。
另一类古潜山称做低潜山,为下第三系地层所覆盖。
这类潜山属于沉降性的。
即古潜山在早第三纪孔店组或沙河街组生油岩堆积时期和盆地一起下降并被掩埋。
在埋藏过程中,古潜山虽然在块体扭动过程中不断上升抬起,但这种上升的幅度始终小于盆地总的沉降幅度,因此,潜山带逐渐为下第三系生油岩体所掩埋,并与东营组末油、气聚集期配合得很好。
此外,晚第三系的构造活动微弱,使已在潜山中聚集的油、气不易散失,因此,往往整个潜山含油。
为桩西古潜山,古生代灰岩埋藏深度在3350~4200米,上复有中生界、新生界的巨厚盖层,侧面通过断层与沙河街组生油层相接。
安徽嘉山晚古新世哺乳动物群1)黄学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100044)摘要 记述了在安徽省嘉山县土金山晚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7种哺乳动物化石,其中包括两个新种———翟氏肉齿兽?(Sarcodon ?zhaii sp.nov.)和原始皖柱兽(Wanostylops promissus sp.nov.)。
这是目前为止有关嘉山土金山动物群最为全面的一次报道。
动物群的性质表明含化石的土金山组的时代为晚古新世,很可能相当于格沙头期或稍早。
关键词 安徽嘉山,晚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中图法分类号 Q915.873自20世纪70年代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该省嘉山县土金山一带发现哺乳动物化石以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安徽省区调队多次组织联合考察队赴该地进行深入调查,每次都有所获。
然而现存化石虽不算少,但好的标本不多,除一件相当完整的中兽头骨和另一件被归入单门齿超目(Sim plicedentata )的头骨已发表(Zhou et al.,1995;McK enna and Meng ,2001)及另两件尚待研究的标本外,其余材料均相当破碎,以致这些化石的研究工作一拖再拖。
最近笔者在整理这些标本时,发现它们拓宽了嘉山动物群的内涵,在分类上和确定地层时代方面均很有意义。
本文即是迄今为止嘉山土金山晚古新世哺乳动物群的一次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记述,计包括5目6科7种动物。
1 标本记述目 Soricomorpha G regory,1910 微翼齿兽科 Micropternodontidae Stirton et R ensberger ,1964 肉齿兽属 Sarcodon Matthew et G ranger ,1925 翟氏肉齿兽?(新种) Sarcodon ?zhaii sp.nov.(图1;2-1)正型标本 一左下颌骨断块附颊齿m2及m1的跟座(V 11358)。
产地及层位 安徽省嘉山县辛庄南1km ,晚古新世土金山组。
史前安徽重大发现:凌家滩遗址,双墩遗址,尉迟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定远侯家寨,蚌埠双墩,怀远双古堆,含山凌家滩,潜山薛家岗,蒙城尉迟寺潜山薛家岗和县猿人,巢县智人的发现填补了安徽省无古人类化石的空白,在和县猿人中发现了一个近乎完整的脑颅化石,是继周口店遗址和蓝田遗址后我国发现的第三个猿人脑颅化石,这些发现扩大了我国古人类的分布范围。
且与和县猿人,巢县智人伴生的动物化石有60多种,兼具南北方动物群的特点,属于森林—草原环境,对研究人类与环境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了一批早更新世早期的灵长类化石,伴出的动物型化石含古老种属比例较大,有的是第三世纪残存种属。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该遗址出土了大批同时期的旧石器,有的石料为铁矿石,十分罕见。
人字洞所出旧石器年代之早,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
为探寻中国境内早期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凌家滩遗址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花家寺遗址发掘中,发现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的三叠层,并首次在淮北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的分布。
双墩遗址是我省境内发现的一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陶器、石器、蚌器、骨角器等大量珍贵文物。
其中一级文物陶面人头像国内罕见,陶像表情生动丰富,不仅历史研究价值高,而且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出土的600多件刻划符号更具历史意义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证据。
双墩刻画符号可以说是中国文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对于中国文字乃至整个人类文字起源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双墩文化的发现,双墩刻划符号的大量出土,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潜山概况潜山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卓晓静潜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石力潜山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辖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和16个乡镇,185个村(居),总人口58.3万,县域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场136万亩,水面9.6万亩,耕地36万亩,呈“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貌特征,素有“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京剧之祖、禅宗之地、黄梅之乡”的美誉。
历史悠久。
潜山800年,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均曾在此或为官或揽胜,留下了许多美妙传世的诗文。
人文荟萃。
潜山是京剧的发源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的发生地,是三国佳丽大乔、小乔的生长地,孕育了三国时期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诗人曹松,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文学家王珪,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杂技艺术家夏菊花,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等一大批文化名流。
境内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一处是有6000多年历史的“薛家岗文化遗址”;另一处是存留着300多幅历代文人石刻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是佛教圣地、道教福地,鼎盛时期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佛道寺观达3600余间。
天柱山麓的三祖寺是禅宗三祖祖庭,是中国禅宗文化发祥地之一,至今已有1505年历史,现为全国重点对外开放寺庙。
道教将天下名山列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
县博物馆—皖光苑收藏的各类文物精品达5000件之多。
孔雀东南飞、潜山弹腔、民间音乐12月花神、潜山陶艺手工制作技艺和潜山王河舒席手工编织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光秀美。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3%,其中天柱山主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绿化程度达96%,空气质量连续多年检测均为国家一级标准,被游客誉为“天然氧吧”。
安徽省介绍一、概况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
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部,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二、区划人口安徽位于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之间,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安徽现设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巢湖、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17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56个县。
2007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6757万人,常住人口6118万人,城镇化率38.7%。
三、地理位置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
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安徽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潜山概况潜山县,县级行政单位,位于安徽省的西南部,安庆市的西北部,面积1686平方公里,人口57万人,辖16个乡镇。
早在春秋时期,这里系皖国封地,安徽省简称皖,盖源于此。
今日的潜山县城曾于东汉至南宋向间为郡、州、府治所驻地长达800年,堪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潜山县山川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备,为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物产丰富,拥有天柱剑毫、舒席、汉皮纸、书画纸、茯苓、天麻、厚朴、雪湖藕等名优特产,以及大理石、花岗天柱山石、瓷土水晶、云母、金红石、石英石等极具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古皖文化内蕴丰厚。
潜山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
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潜山安徽龟化石和东方晓鼠化石的发现,使潜山被称为“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宝地,亚洲哺乳类的发源地”。
以“薛家岗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商周的40多处遗址表明了一种新的原始文化类型,受到国内外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就发生在潜山境内。
历代名士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等留下了许多赞美潜山山水的诗篇,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汇集了他们大量的珍贵题刻。
如此丰厚的古皖文化孕育了代代英才,东汉方士、大魔术家左慈、三国时卓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王蕃、晚唐著名诗人曹松、宋代宰相、文学家王安石、宋代第一画家李公麟……,现代的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当代杂技皇后夏菊花、黄梅戏红星韩再芬等,都是潜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
潜山县城距安庆港口和民航机场57公里,105、318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贯穿县境。
县城有十一万伏变电所,电力充裕。
潜山水厂日供水能力1.5万吨,5万吨水厂正在扩建之中。
通讯实现了市活程控化,长途传输数字化,开通了移动电话。
县城的彭岭工业区属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和乡镇企业东西部合作示范区。
晚古生代地史特征总结一、.华南板块1、地层发育特征泥盆纪:早泥盆开始,华南地区自西南滇黔桂逐渐向北东方向发生海侵,发育深水泥灰岩沉积,中上泥盆以海陆交互的泥质砂岩沉积为主石炭纪:早石炭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西——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主的陆源碎屑岩沉积,晚石炭为白云岩和灰岩广泛沉积。
二叠纪:二叠纪是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主要以灰岩和碳酸盐为主。
2、古生物化石泥盆纪以鱼类,双壳类和介形类为主,并见腕足化石。
石炭纪有海相底栖化石为主,珊瑚,腕足,层孔虫比较常见。
二叠纪含丰富的蜓类及珊瑚化石,还有大量植物化石,偶见浮游类的菊石化石。
3、沉积相类型泥盆纪:中上泥盆为海陆交互和滨浅海相沉积,下扬子区为陆相沉积。
石炭纪:早石炭为陆源冲积沉积晚石炭为滨浅海沉积。
二叠纪:早二叠为潮坪碳酸盐沉积,中二叠为海陆交互相沉积,晚二叠为滞留还原条件下的沉积。
4、沉积厚度泥盆纪不详,石炭纪沉积厚度课超过800m ,二叠纪不详5、地壳运动特征泥盆纪华南板块在加里东运动后,东南加里东造山带隆起,扬子主体上升为陆,除桂东南钦—防地区存在残存海槽和滇东一带见陆相泥盆纪和志留纪连续过度外,华南其他地区均剥蚀的古陆或山地。
石炭纪海侵主要分布于滇黔桂湘地区,华夏古陆西缘的浙江——江西大部——粤东一带为陆源沉积,下扬子地区开始出现海相沉积晚石炭海侵范围扩大。
二叠纪遭遇了玩古生代中最大的海侵,与华北—柴达木板块的大陆面貌成对比。
6、沉积矿产含煤地层层位较多,但分布面积和规模一般不如北方大。
此外,锰矿含矿层位较多,沉积环境主要为古陆边缘浅海地带。
7、古气候变化华南地区属于热带潮湿气候带,水温较低,但是部分地区明显还处于干燥气候的古气候标志,在二叠世后期,发生了旋回式海侵,并且发育缺氧环境。
二、华北板块1、地层发育泥盆纪:内部尚未发现沉积记录,估计处于古陆剥蚀状态石炭纪:早期为碎屑岩沉积为主,晚石炭慢慢沉降成为海陆交互相沉积。
二叠纪:上石炭为紫红色砂岩夹煤层,中石炭为含砾石英砂岩,下石炭为碎屑岩,泥岩夹煤层。
美丽的化石之乡——潜山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段南麓,长江北岸。
县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依次形成高山、丘陵、岗地和平原。
西北侧为古老变质岩系组成的大别山高山区,东南面则为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组成的缓丘。
就是在这缓丘中已出露大面积完整的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层,总厚约四至六千米,埋藏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是我国最重要的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产地之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得科研人员,在当地文物工作者的配合下,先后在潜山查明化石分布点100多处,采集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化石标本达50多个种属。
从类群上看,包含有食虫类、踝节类、钝脚类、南方有蹄类、食肉类、龟鳖类、有鳞类等。
其中经专家定名的有“东方晓鼠”、“潜山安徽龟”、“大别古脊齿兽”、“王河蜴螈”、“李氏皖水鸡”、“潜山淮阳兽”、“潜水本爱兽”、“江淮潜山兽”、“王河似悬猴”、“大别异猬”等等。
潜山古生物化石如此之多主要是由于潜山盆地的古地理、古环境为古生物的栖息创造了天然条件。
大约在6000多万年前,潜山盆地没有强烈的地壳运动,气候温湿,雨水充沛,湖泊众多,乔木繁盛。
这种独特而优越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生物的栖息繁衍。
加之一些古生物的各种生理机制已臻完善,适应能力强,使哺乳与爬行类两大家族兴旺发达,长久不衰。
在古新世地史时期,这里的古生物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繁殖,也不知有多少古生物死亡后被埋藏于地层中,经长期地质作用后,大约仅有万分之一的古生物方能形成为化石。
古新世末期,潜山盆地新生代地层形成了很多褶皱构造。
这些构造经长期风化剥蚀之后,形成高差不大的丘陵地貌。
到了第四绍时期,盆地地貌再次改观,古新世地层继续受到强烈剥蚀,使原来含化石的地层普遍裸露于地表,这对于热爱科学,研究古代生物的科技人员来说,潜山确是一个美丽的化石之乡。
新生盼“哺乳”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界的成功者。
由于有了发达的大脑,它们的家族统治了地球达6000万年之久,而今依然主宰世界的是这个家族中智慧最高的人类。
安徽的古动物化石——作者:柏林
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潜山市,是春秋时期的古皖国领地,安徽省简称为皖即源于此。
这片土地颇有盛名,还有一个原因是鼠与龟的先辈在距今6500至5000万年前曾生活在这里,并且保留了遗体,形成异常珍贵的化石。
上世纪70年代,定名为“东方晓鼠”的化石在潜山出土了,它产在我国分布很少的古新世中晚期地层内。
“东方晓鼠”的发现,引起了海内外地学界和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许多学者都肯定了“东方晓鼠”与鼠类起源的关系,认为它为揭示鼠类的演化寻找出一条可信的谱系。
同样是上世纪70年代,定名为“潜山安徽龟”的化石在潜山多地红色地层中被发现。
经过研究得知,它们都属于陆生龟类,由此可以得知,传说中的潜山“茫茫两海”景象,起码在6000万年前已不确切了,否则怎么能在那时形成的地层里含有陆生龟化石呢?(潜山安徽龟化石)。
鱼龙家族的新成员作者:***来源:《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24年第06期大家好!還记得我吗?我叫“小石头”,住在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恐龙厅的二层,别看我个头不大,我的原型可是安徽省地质博物馆的“大明星”——岩寺皖南龙。
今天我们的“皖龙SHOW社”又将登场哪位明星呢?鱼龙大叔让我告诉你们:“它可是鱼龙大家族的一员,长得和鱼龙大叔非常相似!”接下来就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来自安徽的鱼龙明星吧!化石档案名称:柔腕短吻龙时代:早三叠世地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尺寸(cm):40×38×7收藏地: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这件标本保存的柔腕短吻龙化石体长为21.4厘米,尾部不全,和巢湖龙一样都属于巢湖龙动物群中发现的鱼龙类化石,是巢湖鱼龙中发现的一个新种群。
这件化石保存完整,因此考虑不是从陆地上冲下来的,也不是陆生动物。
但其身体结构,又显示了与陆生动物相近,如短吻、背椎数目等。
因此专家推测柔腕短吻龙很可能既能在海洋里生活,又能回到岸上。
“我是鱼龙大家族的一员,看我和巢湖龙长得多像!相比鱼龙柔腕短吻龙介绍时代和产地: 2015年1月,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首次报道了在安徽省巢湖市马家山地区下三叠统南陵湖组地层中发现的具有水生与陆生中间过渡特征的,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原始的鱼龙类爬行动物——柔腕短吻龙。
它生活在距今2.48亿年前的三叠世初期。
外形:柔腕短吻龙整体结构和巢湖龙有着相近之处,如四肢已成鳍状、指骨已扁平化、身体骨骼结构较沉重,方便到海底取食等,这些都是水生的特征。
但是它吻的长度为鼻孔后颅骨长度的一半,收缩得很短,身体躯干也较短,前肢相对较大,前肢向后方强烈弯曲,后肢向前方弯曲,可以像海豹一样弯曲并支撑身体。
研究价值:鱼龙是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的重要类群,它在早三叠世海洋中突然出现,在该化石发现之前,没有任何过渡类型的标本,鱼龙的起源一直是个谜。
该标本的发现为这个谜题揭晓了答案。
安徽省潜山县药用蕨类植物种类调查1)刘想晴;程旺兴;刘守金;彭代银;王德群;叶先法【摘要】通过对潜山县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整理出药用蕨类46种1变种及1亚种,隶属于22科,31属。
并记述他们的生态分布、资源、药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该县药用蕨类植物提供资料。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of medicinal pteridophytes distributed in Qianshan County ,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taxonomic study .In Qianshan County ,there were 46 species ,1 varietas and 1 subspecies of medicinal pteridophytes ,w hich belong to 31 genera and 22 families .And de-scribes their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resources ,medicinal value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study and use of the county medicinal pteridophytes .【期刊名称】《中国林副特产》【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73-74,75)【关键词】蕨类植物;种类调查;药用;潜山【作者】刘想晴;程旺兴;刘守金;彭代银;王德群;叶先法【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 230000;潜山县中医院,安徽潜山 246300【正文语种】中文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N 30°27′~31°04′,E 116°14′~116°46′,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分,雨量充沛;该区内为西北崇山峻岭,最高峰猪头尖海拔1539m,东南平原大畈,河流纵横。
安徽潜山晚古新世鼩鼱目(哺乳纲)一新属
黄学诗;郑家坚
【期刊名称】《古脊椎动物学报》
【年(卷),期】2002(040)002
【摘要】记述了在安徽省潜山盆地晚古新世地层中发现的鼩鼱类的一个新属新种--李氏皖掠兽( Wanolestes lii gen. et sp. nov. ) o新属以p4臼齿化程度低,下颊齿跟座脊状,仅具两个下臼齿为其特点.
【总页数】6页(P127-132)
【作者】黄学诗;郑家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15.873
【相关文献】
1.华北上新世大型鼩鼱化石Lunanosorex(哺乳动物纲,食虫目) [J], 金昌柱;孙承凯;张颖奇
2.安徽潜山古新世裂齿目一新属兼论中国古新世裂齿类 [J], 王元青;金迅
3.安徽潜山古新世混兽目(哺乳纲)一新属 [J], 王元青
4.内蒙古苏崩地点的古新世软食中兽(哺乳纲,中兽目):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东方伊甸园”扩散模式的新证据(英文) [J], 毕丛山; 王元青; 孟津; 倪喜军; Daniel L.CEBO; 李传夔
5.内蒙古苏崩地点的古新世软食中兽(哺乳纲,中兽目):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东方伊甸园"扩散模式的新证据 [J], 毕丛山; 王元青; 孟津; 倪喜军; Daniel L.GEBO; 李传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文明寻根——皖源考传统渐行渐远,追溯安徽人皖源情结与乡愁,不能不去皖公山下的城镇与村野,这里的人之于“皖”当如影随形,如声随风,谁不是以“皖源地”而觉自豪。
文化有着传承与发展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在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协调、开放之举。
作为安徽人不仅要了解徽文化,亦应弄清皖之渊源,明白我们从哪里来,才能更清醒地面对当下,稳健地走向未来。
皖之本意而今所能见到的记"皖"之文,间接于《史记》,直接于《汉书》。
所谓间接者,盖因司马迁所著《史记》在其死后即发生残缺,加之历代版本传抄衍误,导致今本《史记》中已没有"皖"之说了,如今所能见到的只是唐宋人书中引用到古本《史记》关于"皖"的片断史料,如唐杜佑《通典》卷第一百八十一:"舒州……古皖国也,春秋时有皖国,《史记》曰:皖,夏姓,皋陶之后";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第一百二十五:"舒州……春秋时皖国也,《史记》曰:皖,偃姓,咎繇之后";唐宋时舒州即今安庆市之前身,州治在今天柱山下潜山县城。
所谓直接者,即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第八上载:"庐江郡……县十二:……,有铁官",据康熙字典目部可知:"睆"与"皖"通。
颜师古为《汉书》中的"睆"作注曰:"音胡管反,即念作"缓",其左旁不是从白,而是从目,这与同为东汉的许慎所著《说文》相符;在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字典《说文》第四上部中,有"睆"字条,并注有两种写法,即"睅"与"睆",按形声字解,前者从目旱声,后者从目完声,可见"旱"与"完"的古音是相同的。
《说文》释其义极简单,仅有三字,即"大目也"。
安徽省潜山县药用植物资源特点和合理利用刘想晴;程旺兴;刘守金;赵宝林【摘要】目的探讨潜山县药用植物的资源特点和合理利用。
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整理分析,对重点调查的145种中药的资源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该地区共有药用植物853种,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部分品种栽培相对广泛。
结论潜山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该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期刊名称】《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3页(P77-79)【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资源利用;中药栽培;潜山县【作者】刘想晴;程旺兴;刘守金;赵宝林【作者单位】[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安徽芜湖241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潜山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段南麓,北纬30°2′~31°04′、东经116°14′~116°46′之间,总面积1 686.03平方千米。
县境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大别山余脉,山势陡峻、沟壑交错,最高峰猪头尖海拔1 539 m;中部为低山丘陵区;东南部为圩畈区,阡陌纵横,河湖穿插,最低处只有13 m。
潜山县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日照总数约为1 831.6 h。
年平均气温17.2 ℃,最高气温35.4 ℃,最低气温-2.6 ℃,年均降水量1 458.9 mm,日最大降雨量198.8 mm。
由于复杂多变的地势,温和气候及肥沃的土壤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该区内植物的生长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孕育出种类繁多的野生植物资源,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亦十分丰富[1]。
潜山县药用植物资源,现在只有一些零星的调查资料,尚未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笔者所在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队对该地区进行了数次系统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