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召开“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会
- 格式:pdf
- 大小:68.42 KB
- 文档页数:1
扬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制定并实施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教育重要地位的重要举措,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必然要求,是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运筹谋远,引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协调持续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要。
为此,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结合扬州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幼儿园毛入园率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为%,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提前三年普及了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较2005年提高了个百分点,目标实现程度为% 。
主要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优质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全市进一步加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创建力度,努力构建优质教育体系。
2009年,全市已拥有省优质幼儿园167所、省实验小学137所、省示范初中114所、四星级普通高中11所、三星级普通高中17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优质教育资源集聚效应进一步放大,在省优质、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和省重点职业学校以上学习的学生比例分别达69%,74%,85%,78%和 93 %,目标实现度分别为115%,105%,106%,89%和102%。
(三)教育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教育层次结构趋向合理。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进程,全市教育总体层次结构重心呈明显的上移态势,高等、高中、初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层次结构比例按在校生计算由2005年的1::::,调整为1::::,教育层次结构更加适应全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
浙江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浙江外国语学院发展规划处2013.7.1《浙江外国语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自颁布实施实施以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我校特色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创新创业,奋力前行,为顺利完成《纲要》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纲要》中期评估的时点截止到2013年6月30日。
评估工作分二个阶段:一是在6月上旬由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对照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各专项子规划及二级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进行自评,并在此基础上向学校发展规划处递交自评报告;二是6月中下旬,发展规划处在各学院和部门提交的自评报告基础上,对照“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各专项子规划、二级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及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经过材料比对、数据核实、专题调研,对学校和二级学院规划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旨在检查了解各部门承担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总结规划实施和推进的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纲要》总体目标分为7大项,共30个主要指标。
现有10个指标已经完成中期目标或“十二五”目标,分别是各类继续教育学生数、各类学科竞赛获奖项目数、本科专业数、重点学科数、科研项目数、具有3个月以上海外学习研究经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境外合作院校数、占地面积、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估计能够按期完成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孔子学院数、校舍建筑面积、馆藏图书总量等;其他指标均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总体上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改制工作全面完成,但适应普通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学科发展屡有突破,但转型发展任重道远;专业布局不断优化,但优势特色不够明显;队伍建设雏形已就,但核心指标有待突破;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但发展瓶颈急待破解。
十年磨剑,锋指前沿南京艺术学院学科建设的十年回顾与总结张健【内容摘要】自2002至2012年的十年间,南京艺术学院学科建设长足发展,捷报频传。
本文在从管理学视角对于本院的学科建设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于十年来学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如办学理念、办学精神、领导重视、专家参与、职能部门的管理作用与服务功能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以此促进本院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南京艺术学院学科建设十年回顾经验总结2012年,南京艺术学院迎来了它的百年华诞。
南艺人人承蔡元培“闳约深美”的办学理念,发扬刘海粟“不息变动”的创新精神,经过百年不懈的努力,如今,南京艺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科门类齐、办学层次高、师资队伍强,在国内国际享有很高知名度的综合性艺术高等学府。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先声夺人,抢占机遇,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系列突出的成就,使其在艺术学科方面处在了全国的领先地位。
回顾这十年来发展历程,作为学院科研处的管理人员,深刻地感受到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在“十五”开局之年的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学科建设的火车头开始加速前行,在这一年,学院获得了音乐学(二级学科)的博士授予权,加上1986年获批的美术学(二级学科),使学校的博士点增加到两个;2003年,学院又首批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大大地振奋了南艺人的精神,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中,校党委和行政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引领,基建保障”的发展战略。
2006年,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院学科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得了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为全国独立设置的31所艺术类高校中唯一的一家;紧接着,2007年又获批成立了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十一五”期间学院的学科建设捷报频传:2006年美术学、音乐学和设计艺术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美术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8年艺180术学一级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学科;2009年艺术学一级学科被江苏省遴选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点和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咅养的博士研究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2010年,我校艺术学一级学科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同年,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被遴选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也落户南艺。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分类一、教育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可从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目的、任务、功能和教育体制等角度选题)2.区域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可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如何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国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教育发展做出战略部署等角度选题)3.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研究(可从教育投入、学校布局、教师培养、课程开发等角度选题)4.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优化公平、效率、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策略研究5.地方政府办学体制改革的分阶段目标、阻力和应对策略研究6.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阶段性目标设置与实施策略研究7.区域教育供给适切性及效能问题的研究8.地方政府实现教育管理职能转变中所面临的有利因素、困境及对策研究9.当代教育新理论、新思想、新流派对基础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10.基础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可从课程发展、教育管理、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等角度选题)11.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政策的区域比较研究(基础教育质量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12.中学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索13.学科教育史和学科教育思想史研究14.地方教育史、教育志的研究15.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16.各学科教学理论比较研究二、基础教育发展17.基础教育质量评价关键指标体系与监测机制研究18.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阶段性目标、关键任务及实施方案研究19.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在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战略研究20.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对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的研究21.城镇化发展与基础教育结构调整战略研究22.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研究2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和乡土教材的实践研究24.特色学校建设模式与发展现状研究25.学校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题诊断与全面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26.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实践研究27.示校发挥辐射作用的机制研究28.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三、农村教育29.农村中小学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30.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研究3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在职学习、流动状况和补充机制、后勤保障等)32.“三教统筹”发展问题的研究33.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研究34.农村中小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研究35.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36.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37.实施“两免一补”和资助农村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实践研究38.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39.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与控辍策略研究40.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共建现状与促进、提升机制研究四、教育管理41.教育行政机关与教育科研机构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研究42.教育系统的社会监督机制和自律机制研究43.区域教育布局调整和教育协作发展机制研究44.教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绩效评估、薪酬激励、职称评定、校长培训、后备干部培养等)45.教育科研效益评价指标研究及提升教育科研效益的策略研究46.地方教育机构教育教学表彰及学生表彰活动的形式、效果及改进策略研究47.学校与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建模式研究48.提高学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机制研究49.社会机构和社会人士投资教育及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建设与效果研究50.公办学校联合办学、委托管理等体制改革模式的实验研究51.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沟通衔接模式研究52.招生管理规化制度建设研究5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54.学校规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案例研究55.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等制度的建设成效、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56.借鉴其他行业优秀管理思想为教育管理改革服务的研究57.学校管理团队凝聚力、执行力、创新力与团队效能研究58.学校、教师、学生合法权益保护研究59.走班制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改革研究60.中小学收费规化的制度研究61.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管理体系建构研究62.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研究63.中小学理化生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64.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服务状况与利用情况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五、素质教育65.中小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66.学校素质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经验研究68.中小幼三级教育体系沟通衔接模式研究69.提高教学效率,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70.中小学全员育人体系构建研究71.我国传统文化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影响研究72.当代教师、学生、家长成才观调查和引导其树立科学成才观的策略研究73.素质教育目标下的学生个性塑造、特长培养策略研究74.中小学生社会性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75.学生社团活动开发与社团管理研究76.开发、利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行动研究77.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7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发研究79.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行动研究80.新时期超常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特征、培养机制与策略研究81.学校美育开展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82.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和成效研究六、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83.各学段课程衔接和学段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84.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贯彻“因材施教”方针的行动研究85.各学科有效教学的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86.各学科主流教学法的对比研究与教法整合研究87.信息时代各学科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创新实践及成效研究88.通过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实验研究89.分层教学背景下学科教学进程设计与效果研究90.自主学习课程、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设计与效能研究91.校本课程与乡土课程的开发、评估与教学管理研究92.网络课程、电视讲座对传统教学的影响研究93.不同版本中小学教材的比较研究94.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95.学分认定操作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96.中小学课程与作业难度及作业负荷监测指标体系研究97.中小学考试频次、试题质量和对学生学业影响的调查研究98.中小学考试实现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转变的行动研究99.各学段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100.教育公平视角下的自主招生政策与中、高考加分政策研究101.特长生招生制度改革与成效研究七、教师队伍建设102.区域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103.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104.教师生涯规划与职业信念研究105.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与师德建设策略研究10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如成就感、幸福感、职业枯竭感等107.全方位育人目标下教师对新角色的认同和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108.教师学术交流、研修培训开展状况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109.拔尖创新型教师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研究110.免费师生与特岗教师生涯规划研究111.师生支教、顶岗实习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112.教师道德失行为主要表现、原因与对策研究八、德育研究113.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时代特质与德育理念、容与途径变革的研究与探索114.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非同向性对中小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15.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116.关于中小学德育主要形式、实效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117.学校与家庭形成德育合力的策略研究118.德育课程建设现状与不同类型德育课程的整合策略研究(如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119.德育与美育、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实验研究120.提高课任教师德育能力与德育积极性的策略研究121.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122.中小学生德育主题活动开发、开展状况与效果研究123.新时期学生党校、共青团、少先队、班主任工作的探索与研究124.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行动研究125.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的策略研究126.学生公民人格和公民道德品格培养策略研究127.以德育为抓手提升中小学生学校生活幸福感的策略研究128.中小学生行为规与养成教育研究129.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130.诚信、责任、禁毒、解救网迷……单个德育目标教育实践的研究九、教育心理与学生心理健康131.新时期教师职业信念、工作价值观与行为风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32.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和教育艺术、干预策略研究133.学校心理健康监测机制与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构建与效果研究134.各学科的认知特点与学习策略研究135.中小学生学习态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36.学生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的发展变化规律、即时评价策略与培养策略研究137.招生制度改革对学生学业压力和升学压力的影响研究138.教师评语和课堂用语研究139.提高学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自我减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行动研究140.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141.学习方法、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等因素对学生学习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142.“学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质性研究143.弱势群体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技能培养研究十、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研究144.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含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145.学校、社会、家庭形成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策略研究146.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147.社会力量举办青少年活动的效益和社会影响研究148.学生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149.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现状调查及效果分析150.超常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案例研究151.“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与案例研究152.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研究153.家长学校的教育容、方法、组织形式与开展效果的研究154.家庭辅导教师服务质量和供需状况调查研究十一、教育信息化155.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现状及培训策略研究156.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完善与利用策略研究157.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现状与综合培训策略研究158.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159.网络教学平台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效能研究160.多媒体教学条件下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演变趋势研究161.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162.信息化背景下课外教育模式与效能研究163.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效益研究164.教师博客在促进师生沟通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十二、民办教育165.社会力量办学标准、体制、模式及质量保证机制研究166.关于民办教育的政策和法律地位的研究167.民办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168.民办教育投资机制改革研究169.区域性民办教育发展问题研究170.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研究17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生存状况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72.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十三、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173.卫生保健类学科课程教材教法研究174.中小学国防教育研究175.体育与艺术“2+1”项目工程的推进策略研究176.学校体育、艺术类社团的团队文化建设研究177.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78.学生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的预防和矫正研究179.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180.体育推广现状与推进策略研究181.体育特长培养与全面素质发展研究182.艺术特长生培训现状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十四、民族教育183.少数民族学校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教育研究184.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185.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学习态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研究186.少数民族学校双语教学改革研究187.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8.新疆班、班办学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89.民族地区跨文化沟通教育研究十五、学会工作研究190.教育学会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合作模式研究191.加强教育学会自身建设策略研究192.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容和机制创新研究学会组织科研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93.。
十年历程十年跨越: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举行建所十周年座谈会十年风雨历程"十年并肩携手"十年奋斗发展"十年传承跨越,成就了建所十年的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2014年6月19日上午在校逸夫图书馆会议室,艺术学研究所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内外各位来宾欢聚一堂,举行座谈会"共同回顾艺术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展望新的发展愿景#出席座谈会的有校党委书记管向群、院长刘伟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翟天灵,副院长何晓佑、俞锋,学校老领导冯健亲、米如群。
我校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凌继尧,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黄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王廷信,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童强"我校居其宏、庄元教授"科研处处长李立新,校图书馆馆长沈义贞,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峰,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孔庆茂,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晨,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兼任教师等。
艺术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座谈会会场s B d y o faH座谈会开始前,全体出席座谈会的校内外各位来宾和艺术学研究所师生在侨福园广场合影留念。
座谈会开始,发布《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十年纪事》文册,并播放了艺术学研究所十年发展历程的剪影短片,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艺术学研究所十年发展概况。
艺术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6月18日,十年探索与追寻,十年成长与进步,艺术学研究所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岁月。
从刚开始只有四人建制,仅招收8名硕士研究生的小单位,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新增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十,并在2013年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中期检查中获“良好”等级。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6.15•【字号】沪教委高[2012]51号•【施行日期】2012.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教委高〔2012〕51号)各高等学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将《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附件:上海市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与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成就与问题“十一五”时期,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实施由外延扩展为主向内涵建设为主的战略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就1.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7.76万人。
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51.57万人和11.17万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6.5%和41.9%;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为4580人。
“十一五”期间,上海继续完善包括各类奖、助、贷学金在内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了全覆盖。
2.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探索转型“十一五”期间,上海高校办学条件整体得到提升,形态布局调整基本完成。
2010年上海高校占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含学校产权和非产权独立使用)为3948.36万平方米和2147.49万平方米,分别比2005年增加11.9%和19.3%。
江南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日程安排时间:2008年1月20日(全天)地点:江南大学图书馆多功能厅周萍——0510-江南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与会人员名单江南大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分组讨论名单第一组:(62人)召集人:堵国成(组长);李华钟(副组长);梁明霞(联络员)讨论地点:行政楼B306室人员:张大良、金征宇、郭贯新、符惠明、吴骥一、王剑星、曹秋萍、王新元、刘炳源邱洪良、袁伯兴、伦世仪、陶文沂、戴月波、毛忠贵、孙志浩、王正祥、李华钟詹晓北、张伟国、廖祥儒、史仲平、石贵阳、余晓斌、田亚平、李崎、李炜疆堵国成、许赣荣、陆健、蔡永民、黄忠晶、黄焕初、孟庆恩、朱同丹、谢振荣邓子美、高凛、鞠连和、刘焕明、华渊、方正泉、姜晨光、周青、阮文权王伟、李秀芬、金坚、黄诚芳、许正宏、林彦山、李秋萍、邱丽颖、胡昕刘玉、刘剑锋、包通法、董剑桥、秦礼君、李锡苏、梁明霞、王永南第二组:(50人)召集人:张灏(组长);朱飞(副组长);周萍(联络员)讨论地点:行政楼B307室人员:陈坚、施培新、王兴国、朱飞、周萍、曹喆、王海鸥、王璋、许时婴姚惠源、夏文水、张敏、黄卫宁、乐国伟、周惠明、华欲飞、卢蓉蓉、钱和童群义、王洪新、王周平、胥传来、徐学明、杨瑞金、杨严俊、张灏、张晖钟芳、张根义、陈正行、施用晖、过世东、王兴国、张晓鸣、李磊、李丽霞丁卫国、张荷观、曾佑新、李武武、吴相利、李晓钟、谢守红、徐立青、朱和平王丽娟、鲁德银、钱枫林、谢玉梅、朱晋伟第三组:(42人)召集人:范雪荣(组长);顾正彪(副组长);谢卫忠(联络员)讨论地点:文浩馆211室人员:简大钧、冯骉、徐岩、周小浦、顾正彪、邱建平、田备、刘彬、陆伍妹谢卫忠、葛明桥、房宽峻、周建、范雪荣、谢春萍、徐伯俊、祝志峰、蒋高明张海泉、周罗庆、魏取福、梁惠娥、吴敏、钱坤、王鸿博、王树根、王潮霞黄丹、龙柱、沈雷、黄文华、滕颖、王利光、贾利群、张逸新、杨永清潘正华、孔祥智、廖祖华、李果华、徐振源、高淑梅第四组:(66人)召集人:刘飞(组长);葛明桥(副组长);李艳(联络员)讨论地点:文浩馆203室人员:高卫东、娄国栋、葛明桥、李艳、刘丽霞、沈叶忠、戴建明、赵国强、张菁燕宋新力、杜呈表、黄正明、王汝凤、陈敏娟、张逸新、吴稌年、叶逸良、戴陵江杨勇、衡延笃、徐君平、田常录、周一届、李庆忠、吉卫喜、陈安军、平雪良卢立新、张裕中、张新昌、张秋菊、赵永武、王炤文、吴正国、沈贵鹏、陈明选郑友训、田良臣、尧新瑜、刘飞、杨慧中、丁丰、徐保国、崔宝同、刘国栋潘丰、彭力、屈百达、沈锦飞、徐玲、于凤芹、邹斌、白瑞林、惠晶须文波、刘渊、王士同、吴小俊、顾耀林、顾晓峰、陈秀宏、钟传杰、吴锡生董雨滋、梁久桢、许鹤群第五组:(42人)召集人:方云(组长);陈卫(副组长);黄琦(联络员)讨论地点:行政楼B304室人员:王武、姜忠平、傅贤治、王纪明、范小莹、伍进、朱瑞芬、陈卫、黄琦魏晓明、甘为民、倪静安、倪才华、王建新、张海朗、王海军、宋启军、丁玉强方云、彭奇均、刘晓亚、陈明清、夏咏梅、崔正刚、蒋平平、曹玉华、杨成程勉中、姚淦铭、肖向东、徐兴海、周五纯、周春宇、孙周年、吴格明、黄志浩孙虹、赵建军、武跃速、陈海波、白海波、丁文勤第六组:(31人)召集人:过伟敏(组长)、倪松涛(副组长)、张海峰(联络员)讨论地点:行政楼A312室人员:朱拓、过伟敏、倪松涛、潘吉仁、寻胜兰、李彬彬、张宇红、陈嘉全、唐鼎华李亮之、王安霞、李世国、徐诚一、毛白滔、张福昌、王建源、范清华、李方明刘淑珍、黄培杰、徐湘、熊幼翎、王小元、吴敬、汤坚、江波、陈洁林炳贤、李凯、于民基、鲍国庆。
新年贺词尊敬的各位海内外校友:大家好!最具中国特色的龙年又来啦!我谨代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和同学们,向海内外校友致以新年的祝贺! 祝老校友们福寿康宁!祝年轻的校友们事业发达,家庭幸福!在温馨十月的美好日子里,我们欢聚在独具魅力的新奥尔良。
与校友们相处的日日夜夜,那一份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浓厚的亲情,让我们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校友们身上朴实而强大的厚生力量,让我经受了又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2011是学院执行“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校友们的无私奉献和帮助下,学院在人才培养、教师发展、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硕果累累。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学院形成了“笃学敏行、勤奋进取、优雅自信、达观开放”的独特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们健康成长。
2011届毕业本科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6人,其中20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本科毕业生中考研、出国升学率达25%,就业率达98%。
2012届18名学生被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录取,推荐保研成功率达100%。
在全国专业组英语演讲、辩论赛中获一等奖、英语能力竞赛中获特等奖,学院辩论队在校辩论赛中打入八强。
合唱团在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大合唱比赛中夺得甲组一等奖。
在学校第49届田径运动会上,我院学生夺得全校团体总分第二名,创历史最佳成绩!金女院的办学条件正在进一步得到改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得到进一步提升,学院的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
2012年学院建院25周年之际,第五届世界女子教育大会将于6月8号—10号在美丽的随园校区举办。
届时,学院师生将迎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英国、韩国、印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国家的数十所女子高等教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校长、院长、教授和相关人士,共同探讨“高等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全球化与本土视野”。
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一)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新疆发展总体思路:深入实施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始终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前提,努力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具体讲就是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做到“六个”坚持:·坚持科学跨越发展,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积极实施惠民富民政策,确保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走向富裕、走向现代文明·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理念,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把维护稳定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落实标本兼治的措施,夯实稳定基础,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坚持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做到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紧抓新疆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发展战略及目标·在总体发展战略的基点上,提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具体战略选择: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
·发展目标: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到2015年新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基础蛇蛇条件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明显加强,社会稳定明显巩固。
各学院(部)“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提纲一、现实基础各学院(部)结合《强院(部)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对照学校《强校建设方案》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定位》,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发展潜力,查找差距与不足。
二、指导思想和学院定位要结合学校“十二五”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明确各学院(部)“十二五”期间办学规模、性质、类型和层次。
是办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型学院,还是办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型学院,还是办研究生教育为主的研究型学院。
学院定位要体现学院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学院的主攻方向、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建设目标和工作任务(一)总体目标2011-2015年发展目标(二)具体目标和工作任务要根据学院定位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科学合理设定具体目标,并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及领域。
1.办学规模各类学生的发展规模(本科生、硕士、博士学生数等,要有总体目标,也要写清年度增加数量)。
2.教学工作⑴本科教育①专业建设拟建本科新专业(方向)的名称、数量及预计时间等;拟增国家、省、学校等各级重点专业的名称及数量等。
②名师与团队工程建设拟增评国家、省、学校等各级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的生发点及数量等。
③课程建设拟增国家级、省级、学校等各级精品课程的名称及数量;拟增双语教学课程的名称及数量等;课程体系改革与系列选修课程建设规划。
④教材建设拟参编各级重点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和各类优秀教材的生发点及数量。
⑤教学研究与成果拟增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的数量;拟增各级各类教学获奖的数量;⑥实习基地建设拟增教育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的数量;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⑧教学管理和监控体系建设⑵研究生教育①研究生课程建设包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拟申请课程创新基金的级别和数量、课程体系改革等;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拟申请研究生创新基金的级别和数量;研究生创新基地和研究生专业实习基地的生发点及数量。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关于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通知各系(教研室)、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浙江师范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细则》和《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稿)的有关规定,为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的方针,加强我院办学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院的教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经研究,决定拟于11月下旬召开我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大会的议题1.听取院长工作报告2.审议通过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3.审议通过学院创收经费分配条例4.审议通过学院科研奖励、艺术实践等管理条例5.听取学院工会工作报告6.选举产生新一届学院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二、大会代表产生凡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在编在岗教职工,均可当选为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为理论与作曲系、舞蹈教研室,钢琴系,声乐系,管弦与民族器乐系和学院行政等5个代表团,按教师50%、行政40%的比例分配代表名额。
会议代表总数为37人,约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6%。
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带指标到各系(教研室)、办公室参加代表选举。
原学院工会委员会委员为本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的当然代表。
代表选举办法和各系(教研室)、办公室代表名额分配表附后。
三、大会主席团组成主席团由学院党、政、工、团领导,各代表团团长及有关人员组成,负责主持领导大会的召开。
四、大会的筹备为顺利开好学院第三届“双代会”,经研究决定,成立“双代会”筹备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如下:1.“双代会”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吴向齐、郭克俭副组长:刘修敏、彭丹雄、赖朝师、谢小波2.“双代会”工作机构及职责(1)秘书组组长:谢小波成员:徐文花、江虹、舒群英、杨加力组织准备以下材料:①学院十二五规划②院长工作报告③学院创收经费分配方案④学院科研奖励条例⑤学院教师进修、艺术实践等管理条例⑥工会工作报告⑦会议议程及相关文字材料(2)提案组组长:赖朝师成员:张艺、马薇、何上峰、张建国、贾艺、杨加力①征集“双代会”提案②整理提案,分类及向“双代会”作关于提案工作报告(3)代表资格审查组组长:彭丹雄成员:梅寒、陈晓娟①负责安排代表选举及代表资格审查②组建代表团及向“双代会”作代表资格审查报告(4)宣传会务组组长:刘修敏成员:郑园园、胡佳、王铮、陈晓娟①负责学院“双代会”的宣传报导②学院“双代会”环境氛围的营造③落实会议场地及布置④邀请校领导及特邀代表⑤落实会议纪念品⑥负责会议的其他会务工作五、大会筹备工作日程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部门10月8日—10月12日1.商议召开学院“双代会”2.向学校递交学院教代会预报告表3.成立筹备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4.下发召开学院“双代会”的通知党总支、行政、工会10月12日—10月24日5.组织各系(教研室)、办公室选举代表6.组建代表团及产生各代表团团长代表资格审查组10月24日—11月10 日7.提案表格印制并组织各代表团商议提案提案组、各代表团10月8日—11月10日8.完成学院十二五规划9.完成院长工作报告10.完成学院创收经费分配条例11.完成学院科研奖励条例12.完成学院其他管理条例13.完成工会工作报告14.组织代表团讨论、修改秘书组、各代表团11月10日—11月19日15.商议召开“双代会”具体时间及议程16.完成有关文件的最后定稿17.推荐工会委员会候选人18.商议特邀代表,邀请校领导、特邀代表19.环境布置及有关宣传报导工作20.印制选票和候选人简历21.代表纪念品购置22.“双代会”会场布置准备工作党总支、行政秘书组党总支、各代表团党总支、宣传会务组宣传会务组宣传会务组宣传会务组宣传会务组11月27日23.召开“双代会”筹备领导小组二○一○年十月十一日附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办法根据《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中国工会章程》、《浙江师范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细则》和《浙江师范大学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办法》(修订稿)的有关规定及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选举办法。
主席团会议提问第一代表团:张举正1.在办学思路上,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尤其要抢抓学前教育这样一个发展机遇,创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2.二级分配制度改革是重点工作,应该尽快实施。
3.学院创收项目应该具体列出来,并且要进一步制定好创收的相关制度,推动创收力度。
4.院长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提到很多整体工程,是否能够将这些工程细化到每一年,列出将要完成的具体项目(可以评价衡量、可以观察)、落实项目负责人5.个别文字提法:院长工作报告中第17页“院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提法与后面的内容不符,后面的内容只是“教学团队”的提法,“优秀教学团队”应该比这一提法更深刻。
“流动编制人员管理”的“统筹管理”现在已经实施,是不是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之类。
水电费的减少180多万的支出,总共是400多万,减少了180多万,这个统计口径是不是有差异?第二代表团:张双靠1.十二五规划中,学院的发展方向有5+2人才培养模式,申办幼儿师专,高等师专等发展,这些规划能否更加具体一点,比如说我们不能够申报师专,那么他的依据是什么,能否解释,学院老师都非常关注这些问题。
2.财务方面,财政支出存在财务风险,入不敷出,包括办学成本的核算,学生欠费的收缴,教职工人员支出与其他院校比所占的比例较大等问题,是不是教师队伍过于庞大,机构臃肿,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在保证人才质量的同时,如何降低人才培养成本?建议去调研其他院校总学分实施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改革,如聘任兼职教师;进行创收的分配制度的改革,原来的分配制度是根据合作办学、华师自考的方式,而对于目前这种要创品牌,各种类型的培训的分配的、有差额的分配制度的要改革;自考办学方面,对于一个系部来说,要达到60人才会开办,但是对于学院来说20-30人就可以盈利;学生欠费方面,学院应该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解决;系部之间差异较大,这是不是有原因?是制度的原因还是人为的原因;老师个人缴税的情况比较关心,我们缴税的总额是否可以列出具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