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实践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77.05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PRO/E软件应用课程设计之探索与实践【摘要】在Pro/E软件应用课程设计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论,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将设计成果应用于四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Pro/E软件课程设计关键能力行动领域Pro/Engineer软件(以下简称Pro/E软件)是美国参数技术公司(简称PTC公司)开发的一款CAD/CAM/CAE软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摩托车、玩具、机械等行业,是从事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结构设计、数控编程以及机械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有力工具。
从20世纪90年代末,Pm/E软件就已经被列为离职制造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的学校采用不同的课程名称。
一、Pro/E软件应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目前,各职业院校的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各不相同,但教学方法主要为以下两种类型:(一)传统教学法对于PrdE软件应用及相关课程,大部分的院校都是根据教材知识点顺序来进行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法。
所谓的传统教学法就是根据所选用的教材,按章按节授课,逐个知识点进行介绍,让学生逐步掌握所有知识点。
这样的教学法首先受到所选用的教材的限制,如果教材选择不好,那么对于教学质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但是目前Pro/E软件应用课程教材种类繁多,当中的大部分教材都不能够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此外,在选择到一本合适的教材的前提下,采用传统教学法,根据调查获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按照教材步骤绘制出教材描述的相关图形。
然而,给学生一个项目,学生却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做实际项目的能力比较差。
(二)传统项目式教学法传统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将所有的Pto/E软件知识点的章节进行项目捌分,例如拉伸特征的讲解作为一个单元,在单元中引入一到几个应用实例,在教学大纲编写上对比传统教学法基本变化不大,在课程实施标准中加入了项目。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实施原则。
在进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与实践中,要强调以学生的行动为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实施评估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为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整合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而实施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企业生产流程为依托,采取项目化的形式对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知识、技能进行重新建构。
模拟企业生产环境,渗透企业文化,重点强调学生职业习惯、职业素养的养成。
一、工作任务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社会调研,通过本地机电类企业和港口码头、校友、家长的走访和调研,了解本地的岗位进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的职业进展能力。
针对机电设备装配工和维修工的岗位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
随后,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多个学习情境,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是在亚龙YL-235型光机电一体化实训考核装置上,完成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拆卸、安装、编程、调试和维修任务,该工作过程整合了机电设备拆装、触摸屏人机界面工程创建、可编程操纵器程序编写、变频器参数设置、气动系统安装等。
学生可以根据生产流水线的生产流程,组装机电一体化设备,编写自动生产的操纵流程,并对系统进行整体调试和维修。
二、学习情境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通过多个学习情境,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设计一、引言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侧重于学生实践和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与真实世界中的工作任务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的教学设计,着重介绍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以及项目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二、项目选择与设计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具有实践性的项目。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接触到真实的工作情境,更好地理解课堂学习所需要运用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在设计项目时,应尽量贴近真实工作环境,加入一些实践性的任务和挑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学生角色与教师角色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变成了项目的主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需要根据项目的要求,自己安排学习和实践的过程,积极寻找相关资源,与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而教师在项目中的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而变成了项目的指导者和辅导者。
教师需要在项目开始前,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项目进行中,教师应发挥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四、项目评估项目评估是确保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实践项目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环节。
在项目评估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的表现是否出色以及项目的成果是否符合预期目标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充分理解项目的要求,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导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
然而,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崭露头角。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学习。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并讨论其优势和实践方法。
二级标题1. 什么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模拟真实工作过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远离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处理各种情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2.1 提高学习动机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模拟的工作过程中,感受到了真实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动机。
2.2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累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2.3 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级标题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并与学生共同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应该是具体而明确的,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设计真实情境和任务接下来,教师需要设计真实的情境和任务,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