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点春浙教版语文四上《少年聂耳——聂耳》作者简介-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卖报歌》的诞生》资料聂耳生平简介聂耳(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国音乐家,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生平介绍: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
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
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
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
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
这也是聂耳最多产的一年。
1935年初,聂耳创作了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1月聂耳任联华二厂音乐部主任。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
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
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
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
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稿少年聂耳浙教版是一篇事写人的文章。
作者着我国杰出的音家耳的祟敬心情,用明白而又略意的言叙了耳少年代非常喜音的故事。
全文共 5 个自然段。
第 1 自然段 2 句,概括地介了耳的身份———杰出的音家及他一生的重大献。
第2—5 自然段分叙述了耳少年酷音的两件事。
描写了少年耳被木匠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傅学笛的情景。
描述少年耳在西山游玩,独自出神地在大青下吹笛,下雨都似乎未察的事。
全文次清晰,行文,用比准确、形象,字里行蘸作者情感,地告人:耳之所以成杰出的音家是和他少年代非常喜音,勤学苦密相关的。
此文被入第 7 册第 2 单元第一篇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元的另两篇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了使学生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
”从文知能力上看,其重点目都要求教以文例,学生行用自然段并的方法文分段的。
但在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有不同之,即它具有足重的地位。
主要于:①从整个小学段看,它是首次提出意段的。
志着,从本文的学开始,学生不要行字句段的,要开始行篇的,是一种的。
②此文是打文,具有以篇篇的范例作用。
2.教材的重、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并的方法文分段。
既是本册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元重点目。
能抓住重点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有关言。
此文中有一些重点句,如“每当是却、一眨不眨、耳听、求、似乎”等,看似乎,却极能神。
帮助学生把握住些重点句,有助于学生文的理解,同又能使本册第 1 单元的重点目——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得到迁移巩固,能借此培养学生思的及感。
点:段的。
因从整个小学段看,一概念是第一次出,受先前“自然段”影响,学生要把一概念构建到自己的知网中去,需要行一番抽象思及比和概括。
根据耳成才的事,体会理解勤学苦是事有成的重要因素。
因一思想情感因素并未在文中直截了当地点明,需老点,学生从中悟。
3,教材附件的理解;此文有两幅插,一幅表耳坐在石上,手托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耳听笛声的情景;另;幅表耳在大雨中出神地吹笛的情景。
小学二年级语文《少年聂耳》精选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章《英雄少年》,详细内容为课文《少年聂耳》。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音乐家聂耳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展示了他勤奋好学、热爱音乐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聂耳少年时期的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聂耳的崇敬之情,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热爱音乐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聂耳勤奋好学、热爱音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提取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黑板、粉笔、卡片。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聂耳及其音乐作品。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聂耳,体验其勤奋好学、热爱音乐的精神风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少年聂耳》2. 重点词语:勤奋、好学、热爱、音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聂耳的故事。
2. 答案示例:聂耳是我国著名音乐家,他小时候勤奋好学,热爱音乐。
在课文中,我们了解到他每天早晨都去练习吹小号,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他的勤奋和热爱音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阅读能力。
但在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聂耳的其他音乐作品,欣赏其音乐才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资格证:音乐《聂耳》知识点详解来源:凯程教师资格证,跟着徐影考教师。
聂耳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中国音乐家。
从小家境贫寒,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
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1.生平1912年2月14日生于一个中医家庭。
他从小受到优美的民族音乐的熏陶,幼年便学习笛子和三弦等民族乐器。
20年代末,在中学读书时,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进行地下的革命活动。
后来得知当地反动政府要逮捕他,便于1930年7月逃到上海,在同乡的商号中当店员。
1931年5月考进明月歌舞团,通过自学和向团中的提琴手学习,音乐业务有了一些提高。
1932年8月,他退出“明月”去北平,曾向托诺夫(Tonoff)学小提琴;11月回上海进“联华”影片公司,任音乐股主任等职;1934年4月人“百代公司”做收音工作。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方面是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一方面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一方面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聂耳积极地参加了左翼文化运动,他与吕骥、任光、安娥等同志参加了左翼剧联音乐小组。
1933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斗争。
从1932年起,他便严肃地、认真地考虑一个大问题:“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怎样才能创造出“能够兴奋起、鼓动起劳动群众的情绪”的音乐?这是时代提出来的大课题。
他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革命歌曲,这是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雄壮的歌声,他代表群众、代表民族呐喊,开创了一代乐风,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他不幸于1935年7月17日溺死在日本千叶海中。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聂耳教学目标I.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能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2.能照样子,用每当总写句子。
3.能概括第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背诵第5自然段。
4.知道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密切相关的,懂得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概括第4、1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勤学苦练是事业有成的重要原因。
教学难点:读懂第4、5自然段,既说明聂耳勤学苦练的一方面,又反映他要用音乐来赞美家乡的另一方面。
第1教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调的读音,理解新的词语。
2.理解第1、2自然段的内容,能用lsquo;每当总口头造句。
3.完成(作业本)第1、5题。
(二)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了解大意。
(1)从课题看:写谁写他什么时候从课文看,聂耳是怎样一个人讲了他少年时候一件什么事(默读思考,不要求具体一一答复)(2)带课后第1题默读课文,划出反映聂耳少年时候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学汇报,教师指点疑难。
字音:调在这儿念diagrave;o,是腔调、曲调、小调的调,不含调解、淘气、调笑的tiaacute;o;诞dagrave;n的读音不要与延yaacute;n混淆。
字形:偏与rsquo;翩是形声字,同声同韵同调,要从形旁表示的不同意思加以区别;诞、降、妙书写时不要少竖少点。
(2)复习稳固生字新词。
3.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
(1)聂耳是怎样一个人从哪里看出来讨论小结:他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
这可以从概括写他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中看出来,也可从举例中国歌是他谱写中看出来。
理解杰出:才能(或成就)出众;谱写:这里指写作乐曲;音乐的乐念yuegrave;,不念快乐的乐legrave;。
(2)简介国歌mdash;mdash;(义勇军进行曲)。
4。
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开头句写什么其他句写什么讨论小结:开头句主要写聂耳lsquo;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其他句写他对笛声很迷恋。
《少年xx》说课设计一、说教材理解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
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
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
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独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
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
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
”从语文知识能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
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范例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
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
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人物简介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金蛇狂舞》: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
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更换成“凡”,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趋于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少年聂耳阅读理解
【一、少年聂耳简介】
聂耳,原名聂守信,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
他出生于1912年,自幼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但他的成长道路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在少年时期,聂耳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二、聂耳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聂耳热爱阅读,他的阅读兴趣非常广泛,不仅喜欢阅读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书籍,还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从小就养成了每天阅读一小时的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他都会利用空闲时间进行阅读。
【三、阅读对聂耳成长的影响】
阅读为聂耳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他的广泛阅读使他在音乐创作上有了深厚的底蕴。
通过对不同领域知识的吸收,聂耳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此外,阅读还培养了他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能够在音乐研究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如何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和习惯】
1.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家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2.选择合适的书籍: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年龄,为他们挑选适合的书籍,激发阅读兴趣。
3.定时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设定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养
成定时阅读的习惯。
4.分享阅读心得: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参加阅读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阅读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五、总结】
少年聂耳的阅读故事告诉我们,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广泛的阅读可以使人在知识、思维、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少年聂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少年聂耳创作时期的背景,掌握少年聂耳的基本情况和音乐创作成就。
理解《红旗颂》歌曲内涵,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2.情感态度:感受聂耳先生家国情怀,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深厚的感情。
3.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少年聂耳》的课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少年聂耳的音乐创作过程和成就。
2.掌握《红旗颂》歌曲的内涵和演唱技巧。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教室。
2.相关音乐资料、图片资料。
3.学生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播放《红旗颂》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聂耳这位音乐家。
2.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介绍聂耳先生的一生及其音乐创作成就。
让学生对聂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
3.阅读:分组阅读,让学生读一段后交流理解,及时进行辅导和矫正,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4.创作: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演唱:通过模仿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红旗颂》的演唱技巧,进行集体演唱。
6.总结: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程,分享学习心得,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从少年聂耳身上学到的坚韧品质和民族精神。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到少年聂耳的音乐创作成就和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深刻认识到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精神。
浙教义务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聂耳一、教学目标1.了解聂耳的少年时期经历和创作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学习书面语言的规范表述和交流技巧,提高写作能力;3.通过对聂耳的学习,加深对民族英雄、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的了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聂耳的少年时期经历和创作情况;2.培养对音乐、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掌握书面表达的规范和交流技巧;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从小到大喜欢听哪些歌曲?”以及“你们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引入少年聂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聂耳的基本情况。
2. 学习少年聂耳的故事(20分钟)1.教师通过讲述、影像资料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聂耳的少年时期经历和创作情况。
2.学生自主读文章,根据阅读理解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
3. 学习聂耳的音乐作品(20分钟)1.教师播放聂耳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他的音乐作品,分析其音乐特色。
2.学生积极参与,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
4. 书写作业(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完成与聂耳相关的作文,采用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辅导学生锤炼文学审美,提高写作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后,互相检查,教师现场阐述和点评。
5. 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再次让学生回忆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2.教师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评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聂耳的故事、聆听他的音乐作品、写作相关作文等方式,激发学生音乐、文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和交流技能。
需要注意到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开发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少年聂耳课文内容少年聂耳课文内容少年聂耳课文内容你了解是什么了吗,怎么教这篇课文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吧!少年聂耳课文内容聂耳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他谱曲的。
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他的邻居是一位木匠师傅。
每当夜幕降临,这位师傅总爱坐在门口,用一支短笛吹奏各种山歌小调。
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有一次,聂耳指着短笛恳求说:"师傅,您笛子吹得太好了,能教教我吗?"木匠师傅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也喜欢吹笛子?好吧,我收你做徒弟。
"从此,聂耳就天天到他那里学吹笛子。
一天下午,聂耳和哥哥到昆明西山去游玩。
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
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悠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
迎着滇池上的点点归帆,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少年聂耳》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少年聂耳》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聂耳在少年时代学吹笛子的一件事。
作者通过对少年聂耳的描写,表达了勤学苦练上事业有成的重要因素。
设计理念:本科设计坚持以读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的`方法进行突破,同时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边读边思考,画出具体描写聂耳少年时代就喜欢音乐的句子。
【摘要】聂耳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我国近代年轻有为的作曲家和革命歌曲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有儿童歌曲、女性歌曲以及革命歌曲等。
在聂耳的众多作品中反映出了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呐喊和战士的怒吼,从其中我们也学习到了他热爱祖国的时代精神和抗日救亡的坚定信念。
他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深刻的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在国旗下中华名族团结一致的决心。
他的革命歌曲不仅在那个时代鼓舞人们崛起,在当今也激励着华夏炎黄子孙不忘历史,奋发图强。
【关键词】聂耳;革命歌曲;奋发图强聂耳简介聂耳是云南玉溪人,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昆明。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原名聂守信,改名为“聂耳”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1918年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
利用课余时间,聂耳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并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1922年,聂耳进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聂耳毕业于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并进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参与了学生组织“读书会”的活动,并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演出活动。
在这期间,他还自学了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
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
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苏联之友社)。
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
浙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少年聂耳教学目标•了解少年聂耳是谁,以及他的成就和贡献。
•了解少年聂耳的成长背景和音乐发展经历。
•理解少年聂耳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少年聂耳的成就和贡献。
•学生能够描述少年聂耳的成长背景和音乐发展经历。
•学生能够分析少年聂耳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方法•问答式教学:通过提问学生来激发他们的思考,以促进他们的参与和理解。
•阅读训练:让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同制定学习计划。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少年聂耳》。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少年聂耳是谁?他的主要成就是什么?–少年聂耳的音乐发展经历有哪些?–少年聂耳对中国音乐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适时提问或进行补充。
总结归纳1.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们所学的知识点和思考问题。
2.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交流归纳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评价。
课后作业1.阅读并理解课文《少年聂耳》,写一篇关于少年聂耳的读后感。
2.在家向父母或朋友讲述少年聂耳的故事,包括他的成就、音乐发展经历以及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少年聂耳的成就和贡献,了解了他的成长背景和音乐发展经历。
同时,他们也理解了少年聂耳对中国音乐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对音乐和文化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少年聂耳一、说教材理解1.教材特色。
《少年聂耳》是浙江省编的义务教育教材第二单元中的一课。
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
作者怀着对我国杰出的音乐家聂耳的祟敬心情,用简洁明白而又略带诗意的语言记叙了聂耳少年时代非常喜爱音乐的故事。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仅2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聂耳的身份———杰出的音乐家及他一生的重大贡献。
第2—5自然段分别叙述了聂耳少年时酷爱音乐的两件事。
描写了少年聂耳被木匠师傅的笛声迷住,拜木匠师傅为师学笛的情景。
描述少年聂耳在西山游玩时,独自出神地在大青树下吹笛,连下雨都似乎未察觉的事。
全文层次清晰,行文简洁,用词比较准确、形象,字里行间饱蘸作者情感,隐隐地告诉人们:聂耳之所以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和他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音乐,勤学苦练紧密相关的。
此文被编入第7册第2单元第一篇课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它与本单元的另两篇课文有其共同点,即都是记事写入的文章,都具有思想教育性,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要下苦功夫才能有成果。
”从语文知识能力上看,其重点训练目标都要求教师以课文为例,对学生进行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但在这方面,此文与另两篇比较,还有不同之处,即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主要缘于:①从整个小学阶段看,它是首次提出对意义段的认识。
这标志着,从本文的学习开始,对学生不仅要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还要开始进行篇的训练,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②此文是打头课文,具有以篇带篇的范例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这既是本册阅读训练的重点之一,又是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
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并品评有关语言。
此文中有一些重点词句,如“每当……总是……却、一眨不眨、侧耳倾听、恳求、似乎”等,看似乎谈,却极能传神。
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些重点词句,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能使本册第1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得到迁移巩固训练,还能借此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及训练语感。
《少年聂耳》教学目标1.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4.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教学准备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流程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考:这是什么歌曲?你知道它的原名吗?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谁?(板书:聂耳)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要求汉字拼音对照读,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读得快的同学可以读第二遍,第三遍,可以竖起手指头表示遍数。
读得慢的同学要坚持到底,争取完整地读好一遍。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
(巧妙划分自然段)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随机板书:喜欢音乐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四人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
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像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人物简介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
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
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翌年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
因不满剧团的方针,于1932年退出,去北平与李元庆等开展革命音乐活动。
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为左翼进步电影、话剧、舞台剧作曲。
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
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金蛇狂舞》:1934年,聂耳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并亲自指挥灌成唱片。
《倒八板》是《老六板》的变体。
它将后者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故俗称《倒八板》。
第二段又将原曲中的“工”更换成“凡”,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情绪趋于明朗热烈,故也称它为《凡忘工》或《绝工板》。
第三段则采用“螺蛳结顶”旋法,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
乐曲配以激越的
锣鼓,更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聂耳将其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强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