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儿科护患沟通心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以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为标题在儿科护理中,护患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惧。
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护患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需要我们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医疗知识。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不能像成年人一样理解复杂的医学术语。
因此,我们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解释病情、治疗过程和医嘱等内容,使他们能够理解并配合治疗。
例如,当需要给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我们可以用“给你输一些特殊的药水帮助你康复”来解释,而不是使用专业术语。
护患沟通还需要我们关注患儿的情绪和需求。
儿童在面对疾病和治疗时常常感到害怕、焦虑和痛苦,因此,我们要通过细致耐心的沟通来缓解他们的情绪。
可以使用一些游戏、玩具或绘本等方式,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安心。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患儿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如提供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调整治疗时间等。
护患沟通还需要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家长是儿童的主要照护者,他们对儿童的需求和情况了解更全面。
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患儿的病情和治疗反应,也能够及时获取患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的信息。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倾听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增强治疗的合作性和家庭的满意度。
护患沟通还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微笑和友善的态度,用亲切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关心和关爱。
我们要注重非语言沟通,如眼神交流、拥抱和抚摸等,这些都能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我们还要倾听患儿和家长的意见和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护患沟通还需要我们注重隐私和保密。
儿童在医疗环境中往往感到陌生和不安,他们需要一个安全和私密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痛苦和恐惧。
因此,我们要尽量在独立的房间或隔离的空间进行护患沟通,避免在公共场合或与其他患儿家长一起讨论私人问题。
护患沟通心得体会(3篇)护患沟通心得体会(精选3篇)护患沟通心得体会篇1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由此可见语言是一门深奥的艺术与学问。
同样一句话,如何把语言说的漂亮,表达的让人心悦诚服,尤其是从护患沟通的角度,我们一直在探索和追求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情,就像盖楼一样,都有它最基本的基石,根基越牢固,楼房就会盖得越高而坚固,护患沟通也是一样,信任和尊重病人便是良好沟通的先决条件和前提,首先就要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对病人认真负责,说话通情达理,不计较病人犯下的小错误,端正的工作态度,会加深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对于来自不同地区,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不同的病人,医护人员与他们应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和家属的人格。
有时候沟通欠佳不是因为病人不想说,而是可能是医务人员选择的方式不正确,在交谈过程中,医护人员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试图用说理的方式来说服病人,或想就此来纠正他们的想法,这恰恰就阻碍了病人吐露真实的想法。
我们应尽量鼓励其自主选择话题,说出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认真倾听病人诉说,切勿打断,以提升病人的自尊,增强自我价值感。
护患沟通中,应掌握使用开放式谈话,避免使用封闭式谈话。
举个例子,如果有一位病人告诉护士说“我晚上失眠,睡不着觉”,护士回答“吃片安定去把”,这样就关于失眠问题的'话题则无法继续,这种谈话就是封闭式的谈话;如果护士这样回答“哦,失眠几天了”或“一整晚都睡不着么”这样与病人的谈话就不会终止,护士可以从病人的回答中继续提问,以获取为什么会失眠的信息,这种谈话就是开放式的谈话。
再如有一位病人第二天要做血浆置换,病人对护士说“我有点害怕”,护士回答“你不用害怕”谈话就这样中止,这位护士很可能想安慰病人,但她缺乏语言上的沟通,采用了封闭式的谈话,结果病人心里未能进一步表露,护士也未能及时做心理护理,影响护患沟通的深入,使病人陷入痛苦中。
同时,还要重视病人接受信息的能力,可能病人正处于焦虑恐慌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下,对于告知的相关信息没有在意的去听,或者遗忘,医护人员可以采取告知后再提问的方式。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2000字在对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过之后,深有感触,下面分享一下我在读过之后的心得体会。
沟通一种能力,并不是一种本能。
它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后天培养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学习的,努力经营的。
随着沟通时代的来临,学习沟通技巧,能够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更具有影响力,能够把自己的理论更顺利地实施。
护士的自身素质,技术水平是第一位的。
因此,要多学习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操作锻炼,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塑造护士形象,提高护患间的亲和力,要进一步注重个人仪表、审美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言行举止做到得体大方。
另外平时还要学习多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以自己过硬的素质赢得患者的满意与肯定。
患者对护士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声称呼用词是否得体,会影响到护患交流。
交流时护士可根据患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及文化层次的不同,因人而异的称呼他们,在维护他们自尊的基础上,选择他们喜欢听的名称称呼他们。
新入院病人对环境陌生,护士应主动的向患者作自我介绍,用清晰纯朴的语言、温和关怀的语气。
如“请您先坐着休息一下,我马上为您安排床位”,让患者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束,使患者尽快熟悉周围环境。
与患者交谈时,应掌握好开场白,理清思路。
首先问候患者,从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中谈起,以创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然后针对要了解的问题进行直接或间接提问,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给他们多一点的讲话机会,让其说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感觉,以得到更完整、全面的资料;对沉默寡言与不愿谈及疾病和有关的真实情况时,护士应用引导的方法,主动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讨论方式进行引导或重点询问。
交谈时态度要诚恳、热情,认真倾听,保持目光接触,不要有分心的举止,如看表或和他人谈话,不要打断对方话题,双方应保持使人感到舒适的距离和姿势。
一般患者初到医院都会感到陌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此刻患者渴望有人与他主动沟通,了解医院情况。
儿科实习护士的心得体会与小患者的沟通与照顾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士,我有幸与许多可爱的小患者一起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与小患者沟通和照顾的重要性。
下面将从我的实习经历出发,分享我对于儿科护理的一些心得体会以及与小患者有效沟通与照顾的方法。
首先,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士,我了解到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有许多不同之处。
儿童患者的特点是他们的发育不完全和心理特点较为敏感。
因此,在与小患者沟通时,我们需要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方式,让他们感到舒适和理解。
我发现用简单的语句和明快的语调与他们交流,可以更好地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其次,关于儿童患者的照顾,我学到了一些重要的技巧。
首先,我们应该尽量创造一个安全和温馨的环境。
在儿科病房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些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玩具,来让小患者感到轻松和开心。
在照顾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友善的态度,用温和的口吻与他们交流。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疼痛管理的工作。
在给小患者进行注射或者采血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唱歌或者讲故事,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减轻痛苦。
此外,与小患者的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照顾儿童患者时,我们应该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
我们可以利用家长会议或者个别面谈的机会,与家长交流病情、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以确保家庭和医护人员之间的共识和协作。
此外,我们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比如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喂养婴儿,以及在家中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医学问题。
最后,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士,我深深感受到了与小患者的亲密关系。
在照顾他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在我实习的病房中,有一位小男孩患有严重的心脏病。
我们每天花费很多时间陪伴他,为他提供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
通过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们帮助他渡过了疾病的低谷,也让他感受到了爱和关怀。
这种感受相互之间的信任与陪伴,是我最深刻的体会之一。
总而言之,儿科实习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照顾技巧。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科护患沟通的指南,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
书里讲了好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让我对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我总觉得,跟小朋友打交道嘛,不就是哄一哄,给颗糖的事儿。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件事儿。
那天,我带着小侄子去医院打预防针。
医院里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那场面真是“热闹”极了。
小侄子一进医院的门,就紧紧地拽着我的衣角,小脸上写满了紧张和害怕。
护士姐姐过来了,她没有急着准备打针的东西,而是先蹲下身子,微笑着问小侄子:“小朋友,你今天怎么来医院啦?”小侄子怯生生地说:“我,我要打针,我怕疼。
”护士姐姐轻轻摸了摸他的头说:“打针是会有一点点疼,不过就像小蚊子叮一下,很快就好啦。
”小侄子还是一脸的不相信。
这时候,护士姐姐没有继续说打针不疼之类的话,而是耐心地听小侄子讲他为什么害怕。
小侄子絮絮叨叨地说着,一会儿说怕针尖尖,一会儿又说怕打完针胳膊动不了。
护士姐姐一直认真地听着,不时地点点头,还附和着说:“嗯,是会让人有点担心呢。
”就在这倾听的过程中,小侄子的情绪慢慢稳定了一些。
接下来,护士姐姐又开始跟小侄子聊天,问他在幼儿园里有没有好玩的事儿,最喜欢哪个小朋友。
小侄子的注意力被成功转移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幼儿园的生活。
趁着这个时候,护士姐姐迅速地准备好了针剂,然后轻轻地对小侄子说:“现在咱们勇敢一点,让小针针帮你把身体里的小怪兽打跑,好不好?”小侄子犹豫了一下,居然点了点头。
打针的时候,护士姐姐一直握着小侄子的手,不停地鼓励他:“真勇敢,马上就好了。
”最后,针打完了,小侄子虽然眼里还含着泪,但却没有像一开始那样大哭大闹。
从这件小事儿就能看出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是多么重要啊!要是护士姐姐一开始就强行打针,不顾小侄子的害怕和担忧,那估计得闹翻天了。
书中还强调了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科护患沟通的指南,读完之后,心里那是感慨颇多呀!书里讲了好多实用的沟通方法和技巧,让我不禁想起之前遇到的一件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带着小侄子去医院看病。
小侄子当时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因为感冒发烧,整个人都蔫蔫的,没什么精神。
我们一进儿科诊室,就看到好多小朋友在哭闹,家长们也是一脸的焦急和无奈。
好不容易轮到我们,医生简单问了几句,就准备给小侄子检查。
可小侄子一看到医生拿着听诊器靠近,“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紧紧地搂着我的脖子,怎么都不肯配合。
这时候,医生没有表现出不耐烦,而是笑眯眯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玩具,轻轻地对小侄子说:“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呀?是不是很可爱?只要你乖乖让叔叔检查一下,这个玩具就送给你啦。
”小侄子哭声小了点,但还是有点犹豫。
医生又说:“叔叔保证,就轻轻碰一下,一点都不疼的。
”边说还边做了个很轻松的表情。
也许是医生温和的态度起了作用,也许是那个小玩具的吸引力太大,小侄子终于慢慢松开了我的脖子,但是小手还是紧紧地抓着我的衣角。
医生动作特别轻柔,一边检查一边跟小侄子说着话:“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你看,这个听诊器就像一个小耳朵,它来听听你的小心脏在说什么。
”就这样,在医生耐心的引导下,检查顺利完成了。
接着是去输液室打针。
一进输液室,小侄子看到其他小朋友哭,又开始紧张起来。
负责打针的护士姐姐看到小侄子的样子,连忙走过来,弯下腰,温柔地说:“小宝贝,别害怕,姐姐打针可轻了,就像小蚊子叮一下。
”护士姐姐还让小侄子自己挑一个喜欢的卡通创可贴,说打完针就给他贴上。
当护士姐姐准备扎针的时候,她不停地跟小侄子说着鼓励的话:“宝贝真勇敢,马上就好了哦。
”我也在旁边给他加油打气。
小侄子紧紧地闭着眼睛,咬着嘴唇,当针扎进去的那一刻,他的身体抖了一下,但是没哭出来。
护士姐姐马上夸奖他:“太棒了,你是最勇敢的小朋友!”然后迅速给他贴上了选好的创可贴。
在等待输液的过程中,护士姐姐还时不时过来看看小侄子,问问他有没有不舒服,给他讲小故事,分散他的注意力。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读了这本《儿科护患沟通指南》,心里头暖洋洋的,就像春天里的一缕阳光,照进了我平时忙碌又紧张的护理工作里。
书里头没有那些让人头大的专业词儿,全都是贴心的话,就像是邻家姐姐在耳边轻声细语,教我怎么和小病号还有他们的爸妈们好好说话。
第一章节就像开门见山,直接告诉我,跟小朋友打交道,得蹲下来眼睛对着眼睛,心对着心。
这样简单的一个动作,拉近的不只是距离,更是心灵上的贴近。
我想起之前,站着跟小朋友说话,他们的小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现在我试着按照书上说的做,嘿,小家伙们开始愿意跟我分享他们的秘密了。
书中还提到要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来解释病情,这点真是太实用了!以前我总担心说得太简单,家长会不放心,结果往往是越解释越复杂,大家脸上都写着“懵”。
现在我学会了用“小勇士要打败细菌怪兽”这样的比喻,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家长也跟着笑了,气氛一下就轻松了。
说到和家长沟通,这本书简直就是我的“话术宝典”。
它提醒我面对焦急的父母,先得共情理解他们的担忧,然后用简单直接的话说明情况,再给出具体的建议。
这样不仅缓解了家长的紧张情绪,也让我自己在工作中更得心应手。
最后书里还教了我不少应对特殊情境的小技巧,比如怎样温柔地安抚哭泣的孩子,或者如何巧妙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这些小招数在实际工作中屡试不爽,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个护士,还是个小小的魔术师,总能在关键时刻变出点“魔法”,让病房里的气氛变得温馨又和谐。
总而言之《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这本书就像是我护理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与孩子们、家长们之间的沟通桥梁。
读完之后我觉得自己更有信心、也更有爱心去做好这份工作了。
真心推荐给每一位在儿科工作的伙伴们,咱们一起努力,让爱传递温暖每一个需要关怀的小小心灵。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1)《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这本书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看完后心里暖洋洋的,就像冬日里的一杯热茶,暖心又提神。
书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例子,都像是在和我们面对面聊天,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方法和技巧。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读完这本,我心里像是被点亮了一盏明灯,感触颇多呀!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和小朋友以及他们家长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亲身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陪朋友带着她生病的小侄子去医院看病。
小朋友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因为生病,小脸儿蜡黄蜡黄的,没什么精神。
一进医院,就开始紧紧拽着朋友的衣角,眼睛里满是恐惧和不安。
我们来到儿科诊室,里面挤满了人。
小朋友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边哭边喊:“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朋友怎么哄都哄不好。
这时候,医生并没有着急,而是微笑着从桌子上的小盒子里拿出了一个小贴纸,走到小朋友面前,蹲下来温和地说:“小朋友,你看这是什么呀?是不是很漂亮的小贴纸呀?只要你乖乖让叔叔检查,这个小贴纸就送给你啦。
”小朋友哭声小了点,抽泣着看着医生手里的贴纸,犹豫了一下。
医生趁热打铁,接着说:“叔叔保证不打针,就轻轻地摸摸你的小肚子,好不好?”小朋友这才慢慢止住了哭声,点了点头。
在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一直用轻柔的语气跟小朋友说话:“来,宝贝,张开嘴巴,啊——让叔叔看看小牙齿有没有在偷懒。
”“真乖,小手伸出来,叔叔给你把个脉,就像在和你玩游戏一样。
”小朋友居然真的就乖乖配合了。
看完病,要去输液室打针。
这对小朋友来说,又是一场“噩梦”。
小朋友一看到护士拿着针管过来,又开始大哭大闹,怎么都不愿意伸出手。
护士姐姐特别有耐心,她没有强行抓住小朋友的手,而是拿出了一个小玩具熊,说:“小朋友,你看这只小熊是不是很可爱呀?它说它很勇敢,打针都不怕,你和小熊比一比,谁更勇敢好不好?”小朋友一边哭一边盯着玩具熊,护士姐姐接着说:“如果你比小熊还勇敢,姐姐就再送你一个小气球。
”小朋友哭声渐渐小了,犹犹豫豫地伸出了小手。
护士姐姐一边轻轻地给他擦酒精消毒,一边说:“宝贝真勇敢,马上就好了,一点都不疼。
”还没等小朋友反应过来,针已经打完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在旁边看着,心里特别有感触。
儿科实习总结与小患者的沟通与关怀提升医患信任的体会在我进行儿科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认识到与小患者的良好沟通以及细心关怀对于提升医患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通过与小患者的有效交流和关怀,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还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以下是我在儿科实习中对沟通与关怀的体会。
一、积极主动与小患者交流在与小患者交流时,我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
我意识到对于年幼的患者来说,医院环境和医疗过程是陌生和令他们感到不安的。
因此,我会主动与他们打招呼,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试着建立起轻松的氛围。
我会用亲切的语气和笑容与他们交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症状,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疗。
二、倾听与关注小患者的需求在与小患者交流时,我尽力倾听他们的需求并给予关注。
我会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关心,并尽量满足他们的一些合理需求,如渴望喝水、上厕所、害怕接受治疗等。
我认识到对于年幼的患者来说,他们对身体和疾病的理解程度有限,因此他们往往通过情绪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只有在我们细心倾听和观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给予小患者温暖的关怀在儿科实习中,我也学会了给予小患者温暖的关怀。
在他们身处陌生的环境中,他们往往需要额外的安全感和关爱。
我会主动与他们交谈,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给予他们鼓励和称赞。
我也会用轻柔的声音给予他们宣导和安抚。
这些关心和关怀的表达,不仅能够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紧张,还能增加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四、尊重并向小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尊重和向小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对于建立医患信任关系的重要性。
尽管他们可能不完全理解医疗过程和治疗方法,但我会向他们简洁明了地解释所需的操作和目的。
这样做不仅使他们对治疗过程更有认知,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
通过此类行为,我发现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对我所提供的治疗方案更有信心。
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的若干体会在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方面,我有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思考。
儿科医患关系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家长的满意度。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
首先,建立互信是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的关键。
医患之间的互相信任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作为医生,需要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意见和关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
同时,在给予诊断和治疗建议时,要做到客观、科学和详细,向家长解释清楚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专业的解释,才能赢得患者家长的信任。
其次,关注患儿的心理需求。
儿童患者在医院就诊往往感到害怕、焦虑和不安,因此需要医生的关怀和安抚。
在面对年幼的患儿时,医生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同时,要耐心倾听患儿的心理需求,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安慰。
例如,可以为患儿提供一些小礼物或玩具,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和缓解紧张情绪。
第三,注重温暖的医疗环境。
医院作为治疗场所,有着庄重而严肃的氛围。
但对于儿童患者来说,这种环境往往会加重他们的紧张和恐惧感。
因此,为了改善儿科医患关系,医院可以在儿童科的候诊区设置一些儿童喜爱的装饰和儿童专属区域,如绘本角、游戏区等。
此外,医务人员应该保持友好、亲切的态度,用和蔼的语言对待患儿和家长,给予他们安心和信任的感觉。
最后,建立跨学科合作是优化医患关系的一种方式。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往往需要多个科室的协同工作。
医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制定最适合儿童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与患儿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更能增加家长对医生的信任和满意度。
在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中,建立互信、关注心理需求、注重温暖的医疗环境和跨学科合作都是重要的方面。
只有医生以关怀和耐心对待儿童患者,才能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通过不断改进医患关系,我们可以为患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快乐地度过疾病治疗的过程,同时减轻家长的压力,让他们更加信任和满意医生的专业能力。
护患沟通交流心得体会(精选4篇)护患沟通交流篇1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被别人理解。
如果作为个体的独特性能被其他人正确地理解,我们就会有深切的满足感,相互之间的关系也会进一步深入下去。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靠人际关系、处世技能。
”而处理人际关系的核心能力就是沟通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走近病人,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就需要沟通。
护患关系对病人疾病与健康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我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沟通要求还远远不相适应,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根据学习护患之间心理沟通体会出以下几点:一、护士与患者之间交流的特点和形式护患交流的特点:即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温柔,赋予同情心。
交流要不失时机,且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切实为患者着想,使患者对医院、医生、护士有信任感。
护患交流的形式:一种是言语形式的交流,即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另一种是非语言交流,即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与手势等。
这两种形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缺一不可,甚至有时非语言交流更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如果交流时不注意上述特点和形式,将产生交流障碍。
二、护患沟通技巧护患沟通时注重心理疏导:焦虑、恐惧是病人共同的心理特征,而寻求尊重、关怀是病人的共同情感反应。
对此,在护患沟通时,护士要善于运用心理疏通引导法,根据病人的认知程度,有针对性运用医学知识和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帮助病人分析治疗的利弊,认真恰当地解释疑问,进行有意识的积极引导,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心理认同。
倾听的技巧:倾听包括注意整体性和全面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全部信息,否则会引起曲解。
倾听并不是只听对方所说的词句,还应注意其说话的音调、流畅程序、选择用词、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等各种非语言性行为。
学习如何在沟通过程中集中往意力;不要打断对方谈话;不要急于判断;注意非语言性沟通行为,仔细体会“弦外音”,以了解对方的主要意思和真实感受。
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的若干体会一、引言儿科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因为孩子是家庭中最宝贵的财富。
因此,儿科医生必须与患者和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处理儿科医患关系时的体会。
二、建立信任建立信任是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的第一步。
作为儿科医生,我们需要让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注和照顾。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倾听:仔细倾听孩子和家长的问题和担忧,并在回答时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2.表现出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向家长解释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展示自己专业知识。
3.提供支持:在处理不良情况时,要向孩子和他们的家人提供支持,让他们感到安心。
三、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是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不可或缺的一步。
以下是我在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方面的几点体会:1.使用简单的语言: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与孩子和家长沟通,以便他们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2.尊重患者和家庭:尊重患者和家庭的意见和决定,让他们感到被重视。
3.及时回复:及时回复电话、邮件或短信等咨询,让患者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关注。
4.提供清晰的信息:提供清晰、准确、详细的信息,以便患者和家人了解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内容。
四、处理不良情况处理不良情况是儿科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以下是我在处理不良情况时的体会:1.认真听取反馈意见: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对诊断、治疗方案以及医院服务等方面提出的反馈意见,并加以改进。
2.积极解决问题:当出现问题时,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并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情况。
3.提供支持:当患者和家属面临困难时,要向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照顾。
五、结语在处理好儿科医患关系方面,建立信任、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以及处理不良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以上几点体会,我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与患者和家庭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儿科实习护士总结与儿童患者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儿科实习护士,我在实习期间深刻体会到了与儿童患者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儿童患者通常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有效的沟通成为我们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提供质量护理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儿科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经验,并探讨与儿童患者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
一、尊重和关注儿童患者的感受与儿童患者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和关注他们的感受。
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医院环境中可能会感到恐惧、焦虑或疼痛。
作为儿科实习护士,我们需要用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例如,当一名患者抱怨疼痛时,我们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其痛苦,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疼痛的感受和描述。
二、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手势由于儿童患者的语言能力还未完全发展,我们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手势与他们交流。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确保他们能够理解我们的意思。
同时,我们可以用手势和表情来补充语言沟通,增强与他们的互动和理解。
三、创造轻松友好的氛围在儿科实习中,我发现创造一个轻松友好的氛围能够帮助儿童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玩具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治疗过程中感到愉快和放松。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问候、微笑和鼓励的话语来建立积极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与支持。
四、积极倾听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家长在儿童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和习惯,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倾听和尊重家长的意见。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更能够增强家长对我们的信任。
我们可以主动与家长交流,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并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的变化。
五、尊重儿童患者的隐私和安全在与儿童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时刻尊重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儿童患者有时会面临一些涉及隐私的问题,例如衣物换洗、体格检查等。
我们应该提前说明治疗流程和目的,并在进行相关操作前与患者和家长充分沟通和取得同意。
儿科护患沟通指南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儿科护患沟通的指南,感触还真不少。
书里讲了好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和方法,让我对儿科护理中的交流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吧,我总觉得和小朋友打交道,只要哄一哄,给颗糖,就能解决问题。
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拿我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事儿来说吧。
那天,我在儿科病房里看到一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因为生病住院,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小脸蜡黄蜡黄的。
他的妈妈在一旁急得团团转,而护士姐姐们也忙前忙后。
小男孩需要打针,这可把他给吓坏了。
他紧紧地抓住妈妈的衣角,哭着喊着:“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打针!”那哭声,听得人心都碎了。
这时候,负责给他打针的护士姐姐走了过来,她没有着急动手,而是先蹲下身子,和小男孩平视,温柔地说:“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个针就像一个小勇士,它会进入你的身体,帮你把坏细菌都赶跑哟!”小男孩哭声小了点,但是还是一脸的抗拒。
护士姐姐接着说:“你看,姐姐这里有一个小贴纸,如果你勇敢地打针,不哭不闹,这个贴纸就归你啦!”小男孩有点心动了,但是还是紧紧拽着妈妈。
护士姐姐又说:“打完针,咱们还可以吃一块甜甜的小饼干,怎么样?”听到有小饼干,小男孩终于松开了妈妈的衣角,但是眼睛里还是充满了害怕。
护士姐姐轻轻地握住小男孩的手,一边安慰他,一边准备打针。
在打针的过程中,护士姐姐一直不停地和小男孩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你看,窗外的那棵树上是不是有一只小鸟呀?”“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就这样,针顺利地打完了,小男孩虽然眼里还含着泪,但是真的没有大哭大闹。
这件事儿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和小朋友沟通真的需要特别的技巧和耐心。
不能像对大人那样,直接讲大道理或者下命令。
得用他们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书里还提到,要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和动作,有时候他们可能因为害怕或者害羞,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时候,就得靠我们细心去发现了。
比如说,如果小朋友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可能是心里有事儿;如果他们不停地扭动身体,可能是坐不住了,觉得无聊。
实习总结儿童护理与沟通技巧工作总结:儿童护理与沟通技巧引言: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作为一名实习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童护理的工作中。
通过实际操作和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儿童护理和沟通技巧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回顾我在儿童护理领域中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供今后的职业发展参考。
一、儿童护理的重要性在进行儿童护理时,我们需要明确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差异以及儿童的特殊需求。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身体和心理健康需要得到妥善关怀。
因此,儿童护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发展和康复。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1. 有效倾听与儿童进行沟通的第一步是学会倾听。
他们需要被听到并得到充分的尊重。
倾听儿童的需求和感受,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被重视。
2. 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使用简明扼要、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专业术语,确保儿童和家长能够准确理解。
3. 鼓励表达情感儿童常常难以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情感,因此,护理人员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情感,对他们的康复和疗效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儿童护理技巧1.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在进行儿童护理时,创造一个安全、温馨和引人入胜的环境对他们的康复非常重要。
合理安排床位、提供丰富多样的玩具和绘本,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等都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治疗效果。
2. 预防和控制感染儿童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儿童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并指导家长正确掌握护理技巧,有助于减少儿童的感染风险。
3. 正确使用药物和医疗器械儿童对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反应较为敏感,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使用规范,掌握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及时记录用药信息和变化情况,确保儿童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结语: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深入认识到儿童护理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有效的沟通能够增强与儿童及其家长的互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发表时间:2016-04-18T16:21:48.9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31期供稿作者:王国力李春梅李海珠樊英丽(通讯作者)[导读]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防止一些护理纠纷的出现,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尤其是儿科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护患的沟通,注意语言艺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4002 摘要:在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防止一些护理纠纷的出现,还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尤其是儿科的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重视护患的沟通,注意语言艺术的应用,从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护理;应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际交流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近年来,医患关系的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儿科病房,医患关系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护士是医疗操作中的主要承担者,所以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和患儿家属取得有效的沟通,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促进了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
1、儿科护理中实施护患沟通的必要性儿童在生病住院的时候护士一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到患儿的具体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家属的情感需要,同时要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不同心理特征给予儿童不同的护理方式,儿科的护理工作和成人的护理工作相比要复杂很多,当前家长对患儿的保护意识也明显的增强,人们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纠纷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为了减少纠纷的数量,在护理工作中很多纠纷出现的原因都是护患之间沟通不利,而护理差错所产生的纠纷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工作。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体会发表时间:2017-05-25T13:43:45.4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5期作者:梁文芳[导读] 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四川省峨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峨眉山 614200)【摘要】目的: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100名患者分为实验组52名患者,对照组48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对比的方法。
结果:实验组家长非常满意的占19.2%,而对照组的只有4.2%,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5%,另外对照组的不满意比例为20.8%,而实验组仅仅为1.9%,实验组的不满意度低于对照组18.9%,实验组采用的护理沟通技巧要好于对照组。
结论:合理恰当的护患沟通可以防止护患矛盾的出现,极大减少护患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所以强化完善的护患沟通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护理;运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5-0230-02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科学事业也得到飞速发展,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法律的认知也进一步提升,患者抑或患者家属对医护方面的要求以及定位就变得较高。
特别是针对儿科来说,家长对孩子的疼爱会转化成对医护人员的严格要求,儿科护理技术单单靠专业知识已经不够,更需要如同家长般的呵护,更具爱心才能做好这份工作,才能让整个护理质量大幅提升。
因此有效的做好护患沟通,能够满足患儿和家属的身心需求,拉近护患距离,减少家属的负面情绪,降低医疗隐患,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一方面有助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其心理健康。
以下我就将儿科护理经验综合如下,便于业内人士考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本院儿科随机抽取共100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实验组52名患者,对照组48名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对比是主要且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两组之间不同的护理模式,分别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进行考量,并由问卷总结出两组在监护中出现的漏洞。
儿科医生医患沟通的几点体会随着卫生服务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儿科,现在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一个孩子的安危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因此很多家长,特别是婴幼儿患者的父母,孩子身体稍有不适,就到医院住院就诊,基于儿科临床的特殊性,特别要求医务人员对待患者更要及时周到、细致灵活,因为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
小儿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患儿年龄小、发病急,表达能力差,怕生、怕痛,医疗过程中不配合,故如何做到既能治病救人、又能与患儿及家属们进行有效医患沟通、规避风险。
对小儿科医生来说极为重要。
标签:小儿科;医患沟通实施有效的医患沟通不仅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也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化解或消灭医疗纠纷;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大家都深刻的体会到75%的医患纠纷都是由沟通不当造成的,良好的沟通是改善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结局的有力保障。
目前我国的医疗制度匮乏,法制不健全,医患矛盾日益加剧,在全国各地不断报道动辄就有医务人员被打骂、被伤、甚至被杀的极端状况发生。
这就对我们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高超的医疗技术,又要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我县儿科每年收治住院患者七千多,门诊患者十多万,几乎牵涉到全县所有家庭,如何保证能够顺利平安的出院,值得大家探讨。
小儿科医生面对的患者有别于其他科室,不但要有其它科室的一般风险外,还要特别注意一下几个特点。
1患儿自身的客观因素1.1婴幼儿一般起病急,病程短且变化快,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加之免疫系统功能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所以不可预测因素多。
婴幼儿患病大都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不适和要求,经常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病情,一般都是依靠家长代述,而家长对病情的陈述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是病史其中她能看到的和了解的一部分,但其与实际差异很大,有时候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
儿科护患沟通心得
人们习惯沉浸在熟悉的环境中,当面对即将融入的陌生环境时,表现出担忧、畏怯,甚至排斥和逃避,需要时间去熟悉和适应新环境。
大人如此,那么宝宝呢?
我的工作围绕着一群孩子,他们因为身体不适来到我的身边,比其他孩子更希望得到安慰及保护,如同我们在生病的时候,那种渴望被爱的欲望会比平日增强很多。
然而孩子们对我的第一印象总是不那么完美,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加上在陌生环境及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会更加紧张和恐惧,于是用哭闹、肢体反抗来表示对我的抵触和排斥。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通过放低姿态、转移其注意力、耐心安抚来增强患儿对我们的信任感。
从这样一种氛围开始,直至他们康复回家,这期间与他们的沟通是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们的世界很简单,谁对他们好,他们就跟谁好。
多用赞美、夸奖式语气与他们沟通,待孩子们适应了环境,知道我们不会伤害他们后,他们对我们的情感就会慢慢发生转变,会开始喜欢我们并乖乖配合治疗,让护理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
在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够提高患儿的安全感,让他们更加信任我们,从而提高医疗的依从性。
因此,我们要注重与病人的沟通,用更多的耐心及爱心去照顾我们的病人。
实施儿科护患沟通的心得体会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石景山100049
【关键词】儿科护理;沟通;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879-02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过程,包括双方的思想,感情,愿望及要求。
良好的沟通能力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在社会中的成败,也能左右一件重要事情的发展。
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儿科门诊的护理工作中,实施护患沟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沟通既可以缓解冲突,也可促进加深双方相互的信任,成为我们与患儿及患儿家属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桥梁,为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
1.儿科实施护患沟通存在的障碍
1.1工作量大。
儿科门诊属于医疗护理比较集中的场所,尤其是输液室,工作性质急,每天面对的是上百个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孩子,冬天寒冷时人数还要暴增,可由于一线护士配备不足,光输液体就需要几个小时。
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护士的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
精神的倦怠,身体的疲劳,对患儿家属提出的要求的漠视,也成为重要的沟通障碍。
1.2心理压力大。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是家庭的核心,孩子有病了全家都会处于高度焦虑的状态,此时家长会把输液当成孩子的救星,对扎点滴的技术要求极高,一旦静脉穿刺失败,患儿家属就认为耽误了治疗,乱发脾气,对后面的治疗带来困扰,对心
理造成了很大压力,得不到家属的理解和信赖,沟通自然无法进行。
1.3工作人员安排不合理。
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现在许多护理岗位都使用低资质的合同制年轻护士,可是真到工作时就发现经验的重要性。
年轻护士多数临床经验少,干活速度慢。
根本就没时间和家属沟通,再加上应急经验少,面对患儿家属的疑问和谩骂,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解答与应对。
1.4护士技术因素。
由于年资低,很多年轻的护士扎针技术还不是很熟练,不能一针见血,特别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面不够熟练,遇到爱哭闹,不合作的孩子,更易慌乱,心理压力增大,有时扎两针扎不上,家属就会很不满意,对你不信任,就不会主动沟通,从心理就筑起一道心理防线,很难攻破了。
1.5态度不诚恳。
很多年轻护士由于年龄小,没有做过母亲,无法在与患儿的接触中感受他们情绪和心理,自然也无法理解孩子病后做家长的急迫心情,看到孩子病后的哭闹,家属着急的样子,心里产生厌烦情绪,根本无法主动进行沟通。
1.6家庭状况。
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影响沟通的程度与深度。
2.儿科门诊工作沟通的技巧
我认为在儿科工作最重要的是不光要有扎实的技术和理论知识,还要有一颗慈爱的心。
要有母亲的爱心与耐心,把每一个患儿都视为己出,换位思考,从患儿的角度切身感受他们的心情。
2.1保证就医环境的温馨与舒适(必要时建立2-4个单间,供特需患儿使用),治疗室和输液室可以多用色彩调节一下,避免用太
冷的白色。
2.2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治疗前要与小患儿沟通,简单地询问宝宝的名字,年龄,通过言语建立相互的信任,对于这些还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特殊群体,我们更要多一些耐心;与家属沟通时要学会倾听,用心倾听,用心去感受患者家属的意愿,用你的专业知识去解答提问,尽心去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和疑问。
2.3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如果在治疗时不能一针见血,面对愤怒的家长,我们要诚恳的向家长道歉,并马上换另外一名护士继续下面的治疗,避免正面冲突,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2.4在家属面前多用赞美性语言夸奖宝宝,使宝宝能够主动接受治疗。
扎上输液的宝宝,可以用漂亮的贴纸进行奖励。
2.5家长在输液时都希望了解自己所用药物的名称、用药疗效及注意事项,所以要先把解释说明工作做在前面,让家长明白用药原理,以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
3.儿科护患沟通的注意事项
3.1慌忙中勿下结论:儿科护理治疗非常忙碌,护士在没有充分考虑分析问题时,不要轻易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3.2勿多用医学术语:孩子得病后家长的心里高度焦虑,使用通俗易懂语言可以适当缓解家长烦躁的心理。
3.3医护人员应对疾病统一诊断,不可自己通过患儿症状妄下结论,病情解释不一致可能造成家属的误解。
3.4避免语言过激,情绪激动。
有个别患儿家属,在治疗失败或
在急于了解病情但未得到理想解答时,情绪难免会很激动.可是不管患儿及家属如何打闹,言语如何过激,我们医务人员都要保持冷静态度,有效地避免医患关系恶化,尽职履行医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总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求技术过硬,在与患儿沟通时也要注意语气、语调,语言温柔和蔼,语言表达内容要有理论依据,同时始终保持冷静态度,时时观察患儿心理情绪变化,与患儿家属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克服沟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不断提高儿科治疗护理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