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消化系统实训(病例诊断及分析)
- 格式:wps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9
一、实训背景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保护功能下降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加深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二、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8岁,主诉间断性上腹痛4年,加重1周。
患者4年前因饮食不当出现上腹痛,呈胀痛性质,伴有恶心、反酸。
症状时轻时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胃炎”,给予药物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近期症状加重,疼痛加剧,持续时间延长,故来我院就诊。
三、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面色稍苍白,营养中等。
2. 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
3. 消化系统:-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4. 其他:无特殊体征。
四、辅助检查1.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计数3.0×10^12/L,血小板计数正常。
- 尿常规:正常。
- 大便常规:正常。
2. 影像学检查:- 胃镜检查:胃窦部可见一圆形溃疡,直径约1cm,边缘整齐,底部覆有灰白色苔膜,周围黏膜充血水肿。
3. 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胃窦部黏膜慢性炎症,符合消化性溃疡。
五、诊断与治疗1. 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窦部)。
2. 治疗:- 病因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给予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 症状治疗:给予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
- 饮食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了解到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2. 临床诊断消化性溃疡,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综合判断。
3. 治疗消化性溃疡,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4.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视消化性溃疡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考纲要求胃食管反流病(助理不考)、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助理不考)、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助理不考)、肝硬化、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助理不考)、卵巢囊肿破裂★(助理不考)、急性盆腔炎】、肛门直肠良性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助理不考)】、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
大纲中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被划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但笔者认为临床上都属于急诊外科的范畴,将几种疾病归纳在这里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更好的鉴别这几种疾病,特别在选择实验室检查方面更容易理解,故在编排章节上,仍将这几种疾病放于本章节进行讲解。
注意事项(1)消化系统的副诊断中常常低钾血症、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消化系统治疗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器械上消化道大出血酌情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非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溃疡、肛裂、痔、结石等)、修补(溃疡、疝气等)、胆总管探查,急诊手术、开腹探查(急腹症)肿瘤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公式胃食管反流病=反酸(制酸剂有效)+胸骨烧灼感+胃镜示食管下段黏膜破损(红色条样糜烂带)+ ECG正常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注意事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是胸骨后疼痛,所以在进一步检查当中需要和冠心病相鉴别。
【例】男性,46岁。
胸痛3个月。
患者近3个月进食辛辣食物后间断出现胸骨后隐痛,无放射,伴反酸、暖气。
症状多于饱餐后或夜间出现,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与活动无关,无呕吐、心悸、咳嗽。
自服“铝碳酸镁”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
既往体健。
吸烟10年,15支/日。
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病例分析(二)-消化系统二[问答题]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正确答案:<1>.症状⑴腹痛:绝大多数患者有腹痛,常在胆石症发作(江南博哥)后不久,大量饮酒或饱餐后产生。
起病较急,可为钝痛、绞痛、钻痛或刀割样痛,多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
腹痛常涉及整个上腹部,上腹正中或左上腹多见,50%患者疼痛向腰背部呈束带状放射,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能会轻微减轻疼痛。
(2)恶心、呕吐:多数患者起病即有恶心、呕吐,呕吐可频繁发作,或持续数小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胆汁或咖啡渣样液体,呕吐后腹痛多无缓解。
⑶发热:MAP仅有轻度发热,一般持续3〜5天,SAP可呈弛张高热。
(4)低血压及休克:SAP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患者烦躁不安、皮肤苍白、湿冷、脉搏细弱。
<2>、体征(DMAP腹部体征较轻,仅有上腹轻压痛。
(2)SAP有腹部压痛、肌紧张,可有明显的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膜炎时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胰腺与胰周大片坏死时出现移动性浊音。
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时,上腹可扪及肿块。
可见两侧胁腹皮肤呈灰紫色斑称之为Grey-TUmCr征,而脐周皮肤青紫称CUI1en征,提示预后差。
常见脉搏>100次/分,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
可因胰头肿大压迫胆总管造成暂时性梗阻性黄疸。
<3>、并发症(1)局部并发症①假性囊肿:多在急性胰腺炎起病2周后发生,4〜6周成熟。
②胰腺脓肿:可发生在急性胰腺炎4周后。
患者高热不退,白细胞持续升高,腹痛加重,高淀粉酶血症,CT见脓肿边界不清,低密度影,内可见气泡。
③胰腺坏死感染:多出现在急性胰腺炎2周后。
⑵全身并发症:ARDS,急性肾衰竭,心律失常和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凝血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高血糖,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
[问答题]2.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正确答案:急性胰腺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多有典型的溃疡病史,突发剧烈腹痛,迅速扩展至全腹,表现为明显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背景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供给全身。
然而,在现代生活中,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压力大、生活方式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消化系统疾病的病例,以展示该疾病的特点和可能的治疗方案。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位45岁的男性,近期出现多次腹痛、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根据患者的描述,腹痛主要集中在右上腹,且伴随有食欲不振和体重下降。
患者还提到排便时出现了黑色的便便,并感到乏力。
在进一步的询问中,患者透露最近一年内饮酒频繁,并有胃部不适的感觉。
初步诊断根据上述症状,我们初步怀疑本例患者可能患有消化系统疾病。
考虑到患者的饮酒史和胃部不适的感觉,我们需要进一步排除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胆囊疾病等可能性。
进一步检查与确诊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
常见的检查包括:1.血液测试:通过血液测试,我们可以评估肝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了解可能存在的器官功能异常和感染情况。
2.影像学检查:消化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可以帮助检测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肿瘤、结石等。
3.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检查是一种直接观察消化系统内部状况的方法,包括胃镜和结肠镜等。
它可以帮助检测食道、胃和结肠等部位的病变。
通过以上检查,我们最终确诊患者的病情为消化性溃疡并伴有消化道出血。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确诊病情,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确诊的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和抗酸剂等,以减少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
2.导管介入治疗:对于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导管介入治疗。
该治疗方法通过介入导管插入体内,可以局部止血或实施栓塞治疗。
3.干预性手术:对于复杂的消化性溃疡病例,如穿孔或出血无法控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实验七: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男性, 51 岁。
肝区隐痛 2 年,双下肢反复水肿 7 月,复发加重伴乏力 18 天入院。
2 年多前开始不明原因出现肝区疼痛,为持续隐痛、伴鼻出血及刷牙后牙龈出血。
体格检查:左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
右侧腹上区膨隆、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 4cm ,质韧。
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入院后经保肝、利尿、支持等对症治疗。
于入院后 2 周突发呕血,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发现:口、鼻腔内有血性液体,胃及空肠内约 2000ml 咖啡色液体,胃底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并见一破口,长约 lcm 。
肝:体积小、质硬、表面为 0 . 1 ~ 0.5cm 不等的细小均匀的结节。
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假小叶间纤维结缔组织内慢性炎明显,肝细胞广泛变性、小灶性坏死。
脾:大、重450g 、暗红色,切面有较多血液流出。
腹腔:各脏器无粘连,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 1000ml 。
其余各脏器除双肺胸膜广泛陈旧性粘连夕卜,未见明显异常。
( 1 )请写出病理诊断和分析死亡原因。
( 2 )用脏器病变解释临床表现:鼻和牙跟出血、呕血、腹腔积液。
六. 临床病理讨论
1 .病理诊断
( 1 )门脉性肝硬化:①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②胃及小肠
内积血2000ml ;③淤血性脾大。
(2 )陈旧性胸膜炎。
2 .死亡原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
3 .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降低→鼻、牙跟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腔积液、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破裂→呕血。
临床医学消化系统实训(病例诊断及分析)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诊断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分析、评价、整理资料;3、提出初步诊断;4、确立及修正诊断;诊断疾病步骤:1、搜集资料2、采集病史3、体格检查4、化验与特检观察疾病全过程一、搜集资料1.病史:全面系统,真实可靠;能反映疾病的进程和动态;具体病历应抓其特征;能解决约半数以上诊断问题;问诊内容(调查提纲)(一)一般项目(二)主诉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诊断的线索、意向性(指向意义)简明扼要,自己语言而非术语,时间顺序、多个症状(三)现病史即疾病的全过程,是病史的主体疾病的发生:日期、时间、缓急病因及诱因症状特点: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加重与缓解因素病情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伴随症状:重要阴性症状也应反映诊治经过:病名、药名、剂量、疗程…病后一般情况变化(三)过去史曾一般健康情况患疾病,包括传染病外伤手术史(四)预防接种史(五)过敏史(六)个人史一般生活史料(社会经历):出生、居留、教育、爱好、职业、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婚姻史、月经、生育史(七)家族史双亲、兄弟姊妹及子女健康情况有否同类疾病、遗传疾病2.体格检查:全面系统重点深入;边查边问,边想边查,验证核实,融会贯通;可解决大部分临床诊断;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部署检查应注意的问题:检查的意义;检查的时机;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检查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成本效果分析。
二、分析资料判断资料的真假与价值对阳性发现按重要性排队选择1—2个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初步诊断从列举的诊断中选择复查全部临床资料,看看是否与此诊断相符二、分析、评价、整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总结问题,比较与哪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病情相近或相同。
对辅助检查结果须与病史资料和体检结果结合分析、评价、整理,切不可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诊断疾病。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
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
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
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
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
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
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
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
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
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
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
心肺查体正常。
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
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
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
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医学实习日记消化系统疾病医学实习日记:消化系统疾病我是一名医学生,在最近的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观察,我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几个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观察和思考。
第一天病例:胃炎病历:患者是一位50岁的男性,持续出现胃部不适和烧心的症状。
进一步询问后,患者表示他平时饮食辛辣,工作节奏紧张,生活规律不好。
根据这些症状和病史,我初步判断他可能患有胃炎。
我向导师请教,得到了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胃镜检查,我们确定了诊断,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抗酸药物和护胃药物治疗。
第二天病例:急性胃溃疡病历: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上腹痛和呕吐,伴有黑便。
经过查体和相关检查,我们诊断为急性胃溃疡。
面对患者的急性情况,我们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
给予患者静脉营养支持,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并发症的评估,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第三天病例: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历:一名60岁的男性患者长期出现胃痛和消化不良的症状。
根据病史和初步检查,我们怀疑他可能患有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
为了确诊,我们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查。
结果显示患者确实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基于这一诊断,我们采用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和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生素。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对消化系统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多个因素有关。
精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我还注意到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合作十分重要。
在患者与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共识,以及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医生需要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能够理解并配合。
尽管我在实习中仅仅接触到了几个消化系统疾病的例子,但我深感医学的广阔和复杂。
对于医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还需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
一、前言消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之一,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排泄。
为了深入了解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提高自己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我们参加了本次消化系统专周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对消化系统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还掌握了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报告。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2. 掌握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学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通过对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观察和触摸,我们掌握了胃、小肠、大肠、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消化系统各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
2.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本次实训重点学习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学习了胃炎、胃溃疡、肠炎、结肠炎、肝胆疾病、胰腺炎等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通过病例分析、临床查体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我们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诊断技巧。
3.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实训期间,我们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包括胃镜、肠镜、肝胆B超、胰腺CT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这些检查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
我们了解了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饮食、休息、用药等方面的护理要点,提高了自己的护理水平。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开始前,我们认真学习了消化系统相关理论知识,为实训奠定了基础。
2. 病例分析实训期间,我们通过查阅文献、病例分析等方式,了解了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3. 临床查体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查体,掌握了相关疾病的诊断技巧。
4. 实验操作我们进行了胃镜、肠镜、肝胆B超、胰腺CT等实验操作,熟悉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
消化内科的病例分析病案分析病历分析病案分析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指导治疗措施的选择。
本文将对一位消化内科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相关疾病和治疗。
病人的基本信息如下:患者X,女性,68岁。
主要症状是进行性腹泻,伴有腹痛、消瘦和乏力。
患病时间已有半年之久,经过一段时间的自行调理未见改善,因此前来就诊。
从病历中可以了解到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腹泻。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通常超过3次/天,伴有大便性状呈水样或半流样。
而持续性腹泻则是指腹泻时间在4周以上。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我们可以怀疑患者患上了慢性腹泻。
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病因。
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史,我们应该考虑到以下可能的疾病:1.慢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是指结肠黏膜和肌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等。
患者如果存在消瘦和乏力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腹泻引起营养不良。
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等。
腹泻可能是由于胃排空障碍引起的。
3.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消瘦等。
患者如果存在脂肪泻的症状,可能是由于胰腺酶分泌不足引起的。
为了确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粪便常规检查,检查粪便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和一些消化酶的活性。
影像学检查方面,可以考虑进行腹部B超、胃肠道造影或内窥镜检查,以明确相关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最后,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确定诊断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
如果患者确诊为慢性结肠炎,可以进行相应的抗炎药物治疗;如果是慢性胃炎,可以给予抗酸药物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如果是慢性胰腺炎,可以给予胰酶替代治疗。
总结起来,通过对患者病案的分析和病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方案。
一肝硬化腹水病人,腹胀明显,食欲差,服用利尿剂(具体药物和剂量不详)一周余。
用药后尿量明显增多,腹胀有所减轻,但食欲无明显改善。
家属发现近两天来,病人总是白天睡眠,言语明显减少,遂来院就诊。
体检:嗜睡,消瘦,巩膜无黄染。
P 86次/分,R18次/分,BP 18.6/12.0kPa,可见双手抖动,心肺(—),腹平软,肝肋下未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肌张力增高,膝腱反射亢进。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WBC 3.0×109/L,血小板60×109/L,肝功能:ALT 60U,A 28g/L,G 36g/L,[K+] 2.8mmol/L,[Na+] 126mmol/L,[Cl-] 86mmol/L。
请解答:(1)该病人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2)若病情确立,应采取哪些措施?男性,34岁,汽车驾驶员。
因间歇性上腹部疼痛8年,呕血2天,黑便半小时而入院。
病人8年来时常出现上腹部不适,有时伴灼热感,进食后可自行缓解,伴有反酸、嗳气,每于寒冷季节发作,3年前经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
2天前上午10点左右,突感上腹部剧烈疼痛,随后吐出暗红色血水约小半碗,混有少量食物,吐后自觉眩晕、虚弱、口渴,经注射“止血药”后,自觉腹痛缓解。
入院前半小时入厕时解出较多黑便,起立时晕倒,被发现后送至本院。
有烟酒嗜好,喜辛辣食物,饮食不够规律。
入院后情绪较紧张,担心再次出血。
查体:T 37.4度,P 120次/分,R 20次/分,Bp 11.20/6.67kPa。
神清,面色苍白,巩膜无黄染。
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
两肺(—),肝脾未及,剑突下偏右有轻压痛。
化验:血常规,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11.5×109/L,中性粒细胞74%,淋巴细胞26%。
便潜血呈强阳性,肝功能正常。
问题:(1)根据病人情况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2)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病例分析部分——消化系统疾病概述考纲要求胃食管反流病(助理不考)、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助理不考)、结核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助理不考)、肝硬化、胆石病、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急腹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助理不考)、卵巢囊肿破裂★(助理不考)、急性盆腔炎】、肛门直肠良性病变、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助理不考)】、腹外疝、腹部闭合性损伤。
大纲中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被划入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但笔者认为临床上都属于急诊外科的范畴,将几种疾病归纳在这里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更好的鉴别这几种疾病,特别在选择实验室检查方面更容易理解,故在编排章节上,仍将这几种疾病放于本章节进行讲解。
注意事项(1)消化系统的副诊断中常常低钾血症、失血性贫血、失血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
(2)消化系统诊断公式:每章节中分述。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检查项目消化系统治疗原则溃疡性结肠炎氨基水杨酸制剂,如柳氮磺吡啶或美沙拉嗪器械上消化道大出血酌情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并非首选)手术切除(肿瘤、溃疡、肛裂、痔、结石等)、修补(溃疡、疝气等)、胆总管探查,急诊手术、开腹探查(急腹症)肿瘤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公式胃食管反流病=反酸(制酸剂有效)+胸骨烧灼感+胃镜示食管下段黏膜破损(红色条样糜烂带)+ ECG正常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注意事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特点是胸骨后疼痛,所以在进一步检查当中需要和冠心病相鉴别。
【例】男性,46岁。
胸痛3个月。
患者近3个月进食辛辣食物后间断出现胸骨后隐痛,无放射,伴反酸、暖气。
症状多于饱餐后或夜间出现,每次持续时间不等,与活动无关,无呕吐、心悸、咳嗽。
自服“铝碳酸镁”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下降。
既往体健。
吸烟10年,15支/日。
查体:T 36.2℃,P 72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
消化内科实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分享消化内科实习: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分享在医学学习的过程中,实习是学生接触真实病患并进行诊断与治疗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分享我在消化内科实习中所学到的有关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
一、胃炎与胃溃疡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而胃溃疡则是胃黏膜发生溃疡形成的病变。
在实习中,我们经常遇到病患来就诊时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这时,我们首先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并结合病患的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对于疑似胃炎或胃溃疡的病患,我们常使用胃镜进行诊断。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进而确定病情。
同时,还可以获取活检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对于诊断确实的胃炎或胃溃疡患者,我们通常会给予抗酸药物、抗生素等治疗。
抗酸药物可以改善胃酸分泌过多的情况,减轻症状。
抗生素则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胃黏膜受损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会建议病患改变饮食习惯,如避免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
二、肝炎肝炎是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在实习中,我们发现很多病患出现乏力、黄疸、恶心、腹胀等症状,疑似肝炎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疑似肝炎的病患,我们会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
这些指标的升高往往与肝脏受损有关。
同时,我们还会进行病毒学检查,确定引起肝炎的病原体类型。
治疗肝炎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寻找并处理导致肝炎的原因等。
乙型肝炎患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而丙型肝炎患者则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此外,我们还会建议患者注意饮食,避免食用生鱼片、生肉和刺激性食品,以减轻肝脏负担。
三、胆囊炎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在实习中,我们会面对一些胆石症病患,即胆囊中形成结石。
对于疑似胆囊炎的病患,我们通常会进行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观察胆囊的情况,包括胆囊是否发生炎症,是否存在结石。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观察消化器官的病理切片,加深对消化系统常见病理改变的认识,提高病理诊断能力,并了解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病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胃黏膜慢性炎症2. 胃溃疡3. 胃癌4. 急性胰腺炎5. 慢性胰腺炎6. 肝脏脂肪变性7. 肝炎8. 肝硬化五、实训过程1. 胃黏膜慢性炎症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胃黏膜固有层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部分腺体上皮增生,形成假息肉。
2. 胃溃疡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底部由炎症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组成。
3. 胃癌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癌组织呈巢状、条索状或腺管状排列,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4. 急性胰腺炎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胰腺组织水肿、充血,炎细胞浸润,部分腺泡坏死。
5. 慢性胰腺炎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胰腺组织纤维化、腺泡萎缩,炎细胞浸润。
6. 肝脏脂肪变性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7. 肝炎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
8. 肝硬化切片观察- 切片染色:HE染色- 光镜观察:可见肝小叶结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
六、实训体会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消化器官的病理改变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疾病的诊断、判断疾病的性质、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病理切片观察的重要性- 病理切片观察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切片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病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临床医学消化系统实训(病例诊断及分析)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诊断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2、分析、评价、整理资料;3、提出初步诊断;4、确立及修正诊断;诊断疾病步骤:1、搜集资料2、采集病史3、体格检查4、化验与特检观察疾病全过程一、搜集资料1.病史:全面系统,真实可靠;能反映疾病的进程和动态;具体病历应抓其特征;能解决约半数以上诊断问题;问诊内容(调查提纲)(一)一般项目(二)主诉促使病人就医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时间诊断的线索、意向性(指向意义)简明扼要,自己语言而非术语,时间顺序、多个症状(三)现病史即疾病的全过程,是病史的主体疾病的发生:日期、时间、缓急病因及诱因症状特点:部位、性质、时间、程度加重与缓解因素病情发展与演变:主要症状的变化新症状的出现伴随症状:重要阴性症状也应反映诊治经过:病名、药名、剂量、疗程…病后一般情况变化(三)过去史曾一般健康情况患疾病,包括传染病外伤手术史(四)预防接种史(五)过敏史(六)个人史一般生活史料(社会经历):出生、居留、教育、爱好、职业、工作条件、习惯与嗜好、婚姻史、月经、生育史(七)家族史双亲、兄弟姊妹及子女健康情况有否同类疾病、遗传疾病2.体格检查:全面系统重点深入;边查边问,边想边查,验证核实,融会贯通;可解决大部分临床诊断;3、实验室及其它检查:部署检查应注意的问题:检查的意义;检查的时机;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检查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成本效果分析。
二、分析资料判断资料的真假与价值对阳性发现按重要性排队选择1—2个主要临床表现,提出初步诊断从列举的诊断中选择复查全部临床资料,看看是否与此诊断相符二、分析、评价、整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总结问题,比较与哪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病情相近或相同。
对辅助检查结果须与病史资料和体检结果结合分析、评价、整理,切不可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诊断疾病。
三、提出初步诊断结合医生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进一步分析综合,将可能性较大的几个疾病列出来,进行鉴别,提出初步诊断。
作为进一步诊断的前提或试验性治疗的方向,为确立和修正诊断奠定基础。
四、确立及修正诊断根据初步诊断安排必要的治疗,客观细致的观察病情,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以确定、补充、修正或排除诊断。
临床思维程序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
考虑几个可能的诊断。
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
临床诊断思维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2、“一元论”原则;尽可能选择单一诊断,而不用多个诊断分别解释各个不同的症状;3、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优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较少考虑罕见病;4、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诊断功能性疾病之前必须肯定排除器质性疾病;5、首先考虑可治的疾病,以便早期及时地予以处理;6、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
7.尽量少用试验性治疗等等如何作出完整诊断内容意义例1 例2病因最具指导意义细菌性肺炎风湿性心病病理解剖定位,范围,性质由临床推断右下大叶性肺炎二尖瓣狭窄回流病理生理功能变化低氧血症心律不齐、室性早搏疾病分型分期全面、完整中毒性休克三级心功能并发症乙型肝炎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伴发病高血压2期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例1 患者,男,48岁,工人。
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1个月余入院。
近1个月前感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服“胃药”多次未见好转,乏力明显,体重较前明显减轻,近1周来牙龈时有出血。
2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肝功能异常。
入院体检:腹水征阳性,肝肋下7cm,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肋下3cm,质中,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血白细胞计数12.8X1012/L,红细胞计数3.08X1012/L,血小板35X109/L。
肝功能总蛋白56.9g/L,白蛋白24.0g/L,球蛋白32.9g/L,A/G 0.7,总胆红素93.9μmol/L,直接胆红素46.70μmol/L。
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甲胎蛋白AFP>1000μg/L(正常20μg/L)。
腹水病理:(腹水)离心沉淀涂片未找见癌细胞。
B超:肝右叶内见10cmX12cm强回声光团。
分析题: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及组织学类型参考答案:1、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依据:乙肝病史;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实验室检查(AFP、蛋白、胆红素、乙肝标志物测定等);腹水征阳性,肝大,质硬,表面结节状,边缘不规则,脾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B超所见。
2、脾大脾功能亢进、胃肠道消化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出血等)、上消化道出血、水肿腹水等。
3、肉眼分型包括: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组织学分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上皮癌、混合细胞性肝癌;本例属于巨块型。
病例2 患者45岁,男性,间歇性乏力、纳差2年,呕血黑便5天,昏睡不醒2天入院。
呕出咖啡色液体约1200ml,柏油样黑便约600g。
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
查体:T38.2℃,P110次/分,BP75/45mmHg,肝病面容,颈部可见蜘蛛痣,四肢湿冷,心率110次/分,腹壁静脉可见曲张,脾肋下4cm,肝脏未及,腹水征阳性。
(1)该病可能的诊断有哪些?(2)主要的治疗原则参考答案:诊断:(1)肝炎后肝硬化肝性脑病(2)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改善肝功能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一)一般治疗:休息、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仅靠一般的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1.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禁蛋白质,至少3天。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此外,可给ATP,辅酶A。
4.血浆白蛋白:胃肠道大出血或放腹水引起肝性脑病时,可静滴血浆白蛋白,25~50g/次,可维持胶渗压。
补充白蛋白对肝细胞的修复也有利。
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
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1)导泻或灌肠。
(2)改变肠道的pH,减少NH3的形成。
(3)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
2.降低血氨、减少和拮抗假性神经递质。
(1)降血氨药物。
(2)左旋多巴。
(3)BCAA。
3.其他有脑水肿时,应予以脱水治疗。
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有低氧血症,应予以吸氧,有报道,高压氧疗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病例3 男性,75岁,间断上腹痛10余年,加重2周,呕血、黑便6小时。
10余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餐后半小时明显,持续2-3小时,可自行缓解。
2周来加重,纳差,服中药后无效。
6小时前突觉上腹胀、恶心、头晕,先后两次解柏油样便,共约700g,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200ml,此后心悸、头晕、出冷汗,发病来无眼黄、尿黄和发热,平素二便正常,睡眠好,自觉近期体重略下降。
既往30年前查体时发现肝功能异常,经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查体:T36.7℃,P108次/分,R22次/分,Bp90/70mmHg,神清,面色稍苍白,四肢湿冷,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中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不肿。
化验:Hb82g/L,WBC5.5×109/L,分类N69%,L28%,M3%,plt300×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
1、该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
3、还需做哪些检查?参考答案:一、诊断及诊断依据(一)诊断1.胃溃疡,合并出血 2.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二)诊断依据1.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2.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3.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4.Hb82g/L(小于120g/L)二、鉴别诊断1.胃癌2.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出血性胃炎三、进一步检查1.急诊胃镜2.X线钡餐检查(出血停止后)3.肝肾功能四、治疗原则1.对症治疗2.抗溃疡病药物治疗3.内镜止血、手术治疗病例4 男性,52岁,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
2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稍好转。
近半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月前下降3公斤。
近日大便色黑。
来我院就诊,查2次大便潜血(+),查血Hb96g/L,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吸烟20年,10支/天,其兄死于“消化道肿瘤”。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结膜甲床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区域深压痛,无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似见约2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粘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肝异常,胃肠部分检查不满意。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一)诊断胃癌(二)诊断依据1.腹痛、食欲下降、乏力、消瘦2.结膜苍白、剑突下深压痛 3.上消化道造影所见4.便潜血2次(+)二、鉴别诊断1.胃溃疡 2.胃炎三、进一步检查1.胃镜检查,加活体组织病理 2.CT:了解肝、腹腔淋巴结情况 3. 胸片四、治疗原则1.胃癌根治术2.辅助化疗病例5女性,49岁,大便次数增加、带血3个月。
3月前无明显诱因,排便次数增多,3-6次/天,不成形,间断带暗红色血迹。
有中、下腹痛,无明显腹胀及恶心呕吐。
无发热,进食可。
近来明显乏力,体重下降约4kg。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查体:T37.2℃,P78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一般状况稍差,皮肤无黄染,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心肺无明确病变。
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
右下腹似可及约4cm×8cm大小质韧包块,可推动,边界不清,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大致正常,直肠指诊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大便潜血(+), 血WBC4.6×109/l,Hb86g/L,入院后查血CEA42ng/mL。
1、该病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鉴别诊断。
3、还需做哪些检查?一、诊断及诊断依据(一)诊断结肠癌(二)诊断依据1.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加 2.暗红色血便,便潜血(+) 3.右下腹肿块4.伴消瘦、乏力二、鉴别诊断1.炎症性肠病 2.回盲部结核 3. 阿米巴痢疾三、进一步检查1.钡剂灌肠造影2.结肠镜检3.腹部B超四、治疗原则1.病理证实后行根治性手术 2.辅助化疗病例6病例摘要:男性,30岁,腹痛4小时急诊入院5小时前进食过量,饮酒后感上腹部不适,4 小时前剑突下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数次,3小时前腹痛蔓延至右侧中、下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