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责任风险保险体系分析与对策
- 格式:docx
- 大小:40.34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物流责任风险保险体系分析与对策
胡晓强;周梅华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的物流责任风险保险现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并针对其中物流企业、保险公司、以及机制机理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名称】《江苏商论》
【年(卷),期】2010(000)006
【总页数】2页(P77-78)
【关键词】物流责任;保险公司;机制机理
【作者】胡晓强;周梅华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一、物流责任内涵与机理
物流责任风险是物流风险的主体,也是物流责任保险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物流责任风险就不存在物流责任保险。
物流责任风险和物流责任保险密不可分,只有充分认识物流责任风险,才能解决物流责任保险转移的相关问题。
物流责任保险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保险公司之间所签订的以物流公司对第三方依法应承担的责任为保险标的保险,前者是属于财产保险的范畴,后者是责任保险的一种。
对于货主企业而言,其为货物的直接所有人,所以货物运输保险是货主企业与
保险公司两者之间所签订的保险,而第三方物流公司只是对货主企业承担责任风险,而非真正的货物所有人,所以其投保的保险只能是物流责任保险,而不是货物运输保险。
当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责任造成货物损失时,根据保险法代位求偿理论,货物所有人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赔偿货物所有人的同时便取得了代位求偿权。
基于代位求偿权,保险公司可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追偿。
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降低自身责任风险,一般会选择投保物流责任险。
同时,物流企业的责任范围无形中加大,而且责任风险可能造成的最大直接损失比物流企业的财产风险损失更难估算。
保险制度的作用在于分散风险。
物流责任保险可以分散物流过程中发生的责任风险,降低物流经营者的损失,提高物流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物流责任风险现状
1、物流公司方面。
一是物流企业认识上的误区。
一般情况下,物流外包方直接与保险公司打交道更方便,所以实践中外包方并不一定要求第三方物流(以下简称TPL)代其投保。
二是物流行业市场发展不规范。
国内大部分所谓的物流企业并不具备现代物流的特征,多数只是传统运输、仓储企业的再包装而己,未能达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标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这更增加了物流责任保险实施的难度。
由于缺乏统一的动作规范及操作标准,有很多方面无章可循:没有统一的价格标准、没有统一的标识标准、没有作业标准、没有安全标准、没有质量标准、没有管理标准、没有考核标准等。
无标准、不规范的物流运作带来的是巨大的潜在风险。
2、保险公司方面。
一是保险责任范围较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依照现行的保险条款,保险公司仅承保物流过程中,由于火灾、爆炸、运输工具发生碰撞、出轨、坠落、搁浅、触礁、沉没、碰撞、挤压导致的包装破裂或容器损坏、装卸人员违规装卸、搬运等原因造成的物流货物损失,未包括TPL因上述原因而给第三者
造成的人身伤亡或其他财产损失。
二是计收保费不科学。
《物流责任保险》一改责任保险的传统做法,没有以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期限内的累计赔偿责任限额和单次保险事故赔偿责任限额两个重要指标来确定向TPL收取的保费,而是按照TPL的营
业收入来计收保费,这不太符合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
从而导致高昂的物流责任保险费用,增加了物流企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责任保险的推广。
3、保险体系。
传统物流保险领域:运输环节保险、仓储环节保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在具体运营过程中,这样的保险体系暴露出很多不足。
一是缺乏整合理念,各环节的保险被肢解。
由于物流和各个环节在这样的保险体系下被肢解,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投保责任保险时就不得不按环节投保。
二是保险体系不能覆盖整个物流环节,第三方物流保险存在真空。
在传统货物保险体系下,保险公司并不提供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诸多物流环节的保险服务,这就使物流货物的保险出现真空,TPL的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三是制度设计与现代物流不配套。
在现代物流生产方式以及零库存管理理论下,仓储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仅仅起一种暂时存放的作用,其保险费率不应过高,但是传统的仓储保险是对大宗货物在较长时间的仓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投保,费率一般较高。
三、物流责任风险转移对策
1、物流市场层面。
一是构建物流风险预警系统。
物流责任风险管理应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风险预警系统;建立风险管理的信息传输和处理系统,收集风险信息及相关知识,并对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建立风险管理的预警预测系统,尽可能在源头上予以消除或进行有效控制建立风险复原系统,消除风险造成的后果分析评估先前风险,强化风险意识,以提高对未来风险的控制能力。
二是走出保险观念误区。
首先,风险具有偶然性,即风险是意外的,不能是意料之中的,更不能是被保险人故意制造的;其次,TPL在物流作业中会遇到很多原因引发的责任风险,但并不是每一种风险都是可以通过保险方式进行转移,
只有属于可保风险范围的内容保险公司才予以承保。
三是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
必须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规范物流市场,尽快推出并实施相关的物流标准,如物流技术标准、物流服务标准、物流质量标准等,为物流责任风险的保险转移创造适宜的条件。
2、保险市场层面。
一是创新物流保险产品。
物流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之一,其大力推广离不开责任保险市场的发展。
保险公司应审时度势,认真研究现代物流业务的流程,适当扩大物流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使物流责任风险实现有效转移。
二是制定合理的保险金额。
合理的保险金额与费率是开展现代物流责任风险保险转移的基础工作。
由于当前物流作业标准化程度的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进行保险金额的确定与费率很难做到完全合理。
在物流责任保险开展的过程中,物流方与保险方应积极探讨,寻求一种既能如实反映物流责任风险状况,又能满足物流公司风险转移需求,同时又能令保险公司有利可图的费率厘定与保险金额评估方法。
由于责任保险有其客观特胜,对于物流项目的责任风险既要参考各项目的金额大小,同时又要参考保期内的项目累积金额大小,以作为确定保险金额的依据之一。
3、信任机制层面。
一是构建信用评级机制。
我国物流公司无论在自身建设上还是在行业管理上都存在不足,需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
在发展物流责任保险时物流公司的道德风险防范十分重要,如果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投保后就放松风险管理,不注意防灾防损,造成物流风险的不断扩大,显然不符合保险的初衷。
可以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信经营管理情况,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风险评级。
评级高的企业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可以适当扩大,评级低的企业保险公司承保的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二是构建保险信息平台。
建立物流保险信息平台有利于加强物流业与保险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增进双方信任。
为此,可以由物流行业协会与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建立物流保险网站并加以监督管理,或者由物流商会作为沟通物流公司与保险公司的桥梁以解决双方在信任机制与沟通上的
困难。
对于双方的行为给予监督,若任何一方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能信守承诺,应当通过双方行业进行通报,并且由违约方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三是政府鼓励支持。
物流责任保险的推广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与保险公司双方的合作,同时也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物流责任保险的开展给予鼓励支持。
此外,还需要物流和保险工作者的积极开拓创新,将保险服务的内容贯穿于物流全过程,在物流领域创新保险产品。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和谐的物流与保险关系,促进物流责任保险的有效发展。
四是加强物流企业与保险企业的协作。
物流企业与保险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物流责任保险的发展。
保险公司担心物流公司统保时不按照实际发生司提供与客户签订的物流协议,在理赔时还需要物流公司提供货物的价值,甚至包括出厂价值、销售价值等。
然而物流协议和货物价值往往构成了客户的商业秘密,物流公司一般不愿意或根本就不能够向保险公司提供。
因此,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物流保险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齐艳铭.物流保险之发展脉络[J].中国储运,2007,(3),103-104.[2]张莹.基于物流保险发展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5,(3).[3]胡云平,薛婷婷.第三方物流保险现状及的发展对策[J].中国水运,2007,(8).
[4]中国人名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保险扬帆首航[J].物流与采购,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