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树种喜树在四旁绿化中的推广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0.48 KB
- 文档页数:2
乡土树种喜树在四旁绿化中的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
陈静
(资中县水南片区林业工作站,四川资中641200)
摘要:对乡土树种喜树在四旁绿化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对推广应用乡土树种喜树的育苗、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进行阐述,以此来推动更多的优良乡土树种参与到当地四旁
绿化中。
关键词:乡土树种;四旁绿化;推广
笔者在对当地乡土树种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观赏性高、适应性强,且经济价值高的乡土
树种———喜树(又名早莲木,千丈树,蓝果树科喜树属,学名()作为四旁绿化中的首选树种,并以此为契机开发出更多的本地资源,广泛种植推广。
1 乡土树种喜树在四旁绿化中的优势
1.1 适应性强,成活率高,管理粗放
乡土树种喜树已适应本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具有抗性强、抗病虫害、易成活等特点,因此,容易栽培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可节约大量资金。
1.2 用途广泛
乡土树种喜树主干通直,树冠宽展,叶荫浓郁,是良好的庭荫树及行道树树种。木材为一
般建筑、家具、器具、包装等用材;种子、根皮含喜树碱,可用于治疗癌症。
1.3 可突出地方特色
喜树是我国特有树种,为国家二级植物,在资中县栽植历史悠久。通过对乡土树种有效推广,不仅可保护当地植物资源多样性,还可体现地方特色,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做贡献。
1.4 易于推广
喜树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造林技术简单可行,易于推广,大面积造林可与香椿、栾树混交,可提高造林质量。
2 造林技术
2.1 育苗
一般用种子繁殖。11月上中旬,当果实由绿变褐呈干燥状的时候采收种子,种子千粒重约0.033kg,然后装入袋内,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保存。苗圃地应选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段。育苗前要施足基肥并浇透水1遍,然后进行整地作床,畦宽80 cm,长度不限。2月下旬~3 月中下旬撒播,先浇0.3%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床面消毒,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床面上,
667 m2播种0.5~1.5kg,覆土厚度0. 5~2cm,上面搭上塑料拱棚,随后观察出苗情况。待小
苗长出2 片子叶时,可浇1 次小透水。利用阴雨天或傍晚打开塑料薄膜两头进行放风炼苗,炼苗3~5d即可掀去塑料薄膜。然后先浇1遍透水,以后加强中耕、除草、追肥、间苗,防止病
虫害。苗木管理得好时,1年生苗高1m 左右,地径1cm,667 m2产苗木1万株左右。
2.2 造林
2.2.1 路旁、宅旁植树。喜树喜肥、好光,生长迅速,结果快,收益大。在路旁、村旁、
宅旁、田间地头植树宜采用高2m以上,地径2.5cm以上,2 年生移植大苗。路边植树株距3~
4 m,每边1~2行。由于四旁土壤光照条件好,一般都能速生丰产。
2.2.2. 河滩、渠道绿化。喜树喜温,耐短期和间断积水,是河滩地、渠道造林的好树种。在河滩种成片林带可以固岸、淤沙;渠道两旁种植可以固渠。由于喜树抗风力不太强,在江河
两岸、渠道营造防护林时,应与生长速度比较一致、树冠较小的栾树、香椿等树种混交,增强
林带适应能力。株距2~5 m,在水库边造林最好在坝基以外5~6 m种植,以免树根横穿堤脚,影响堤坝的牢固。
3 间伐与更新
中耕除草一般是在造林后2~3 年内、幼林没有郁闭时进行,每年2次。第1 次间伐可在
造林后6~8 年内进行,如培育大径材,15年生左右还要进行第2 次间伐。各次间伐强度,应
视林分生长情况确定,至主伐时667m2保留60 株左右。防护林带的间伐,应以林带的稀疏度
要求为准则,一般保持25%~ 40%的通风度。喜树萌芽力很强,可萌芽更新1~2代。培育一
般用材20年生左右即可主伐,培育较大径级用材可在30年生左右主伐。
4 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主要发生在苗期,由于雨水过多或圃地排水不畅、土壤通气不好所致。因此,要注意圃地选择,搞好圃地排水,同时加强松土除草,改善环境条件,施加追肥,加速苗木生长,增强抗病能力。(2)黑斑病在苗期和幼林期较多,堰塘、水库边较为普遍,一般发生在
7~8月。为防止发病,育苗不要连作,发病后可用0.3°Be石硫合剂防治。(3)常见虫害主
要是刺蛾等。防治方法是结合抚育,消灭越冬虫蛹;在羽化期用灯光扑灭成虫;幼虫可用90%
敌百虫喷杀。
5 结语
由于乡土树种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基本处于野生生长阶段,因此良好的性能并没得到开发,对其栽培、种植技术还处于空白状态,不利于广泛推广种植。我们通过重视乡土树种喜树在四
旁绿化中开发利用,使宝贵的物种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更多的乡土树种在四旁绿化中的
应用,才能创造一个种群稳定,生态效益显著且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曹正其.四川分区域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要点[J].四川林业厅,2001
2 李荣伟.速生林木栽培技术[J].北京:四川出版集团,2011
(责任编辑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