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竹影》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竹影》,让学生了解作者沈从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竹影》,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
2.1 课文简介
《竹影》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竹影图,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2.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2.3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竹影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三章:教学过程
3.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欣赏一幅竹子画,激发学生对竹子的美好印象,引出《竹影》这篇课文。
3.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知竹影的美。
3.3 合作探讨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竹影的喜爱之情。
3.4 成果展示
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3.5 总结提升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四章:教学评价
4.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4.2 课后作业
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喜欢的自然景物,以此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
5.1 教材
采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了沈从文的《竹影》一文。
5.2 辅助材料
相关资料,包括沈从文的生平介绍、竹子的图片、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六章:教学步骤
6.1 步骤一:作者简介
介绍沈从文,包括他的生平、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2 步骤二:自主阅读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6.3 步骤三:问题探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作者为什么喜欢竹子?竹子在他的生活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6.4 步骤四: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彼此的看法。
6.5 步骤五:总结发言
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七章:教学策略
7.1 策略一:情境创设
通过展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竹子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2 策略二:问题引导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
7.3 策略三:小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八章:教学反思
8.1 反思内容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8.2 反思方法
通过学生的反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教学进行全面的反思。
8.3 反思改进
根据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章:教学拓展
9.1 拓展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与竹子相关的诗词、散文,让学生对竹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9.2 拓展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拓展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9.3 拓展目标
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
第十章:教学计划
10.1 计划内容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
10.2 计划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10.3 计划目标
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
难点是理解作者对竹影的描绘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师还需要运用教学策略,如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反思环节,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思考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根据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的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拓展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习与竹子相关的诗词、散文,让学生对竹子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