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八个字?A. “通灵宝玉,妙不可言”B. “宝玉通灵,黛玉心伤”C. “通灵宝玉,大观园主”D. “宝玉通灵,人生如梦”3.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现代小说?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围城》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清照《如梦令》B. 李煜《虞美人》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D. 杜甫《春望》5.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A. 莫泊桑B. 福楼拜C. 雨果D. 马克·吐温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篇经典?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7.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商隐8.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李白《静夜思》C. 杜甫《月夜忆舍弟》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9.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阿Q正传》B. 《呐喊》C. 《彷徨》D. 《故事新编》10.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A. 王维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水浒传》E. 《红楼梦》2. 下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的有:A. 词B. 诗C. 散文D. 传奇E. 唱和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E. 韩非子4. 下列哪些是现代著名作家?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曹禺E. 张爱玲5. 下列哪些是文学流派?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自然主义D. 象征主义E. 抽象主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诗三百首”的编纂背景和意义。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每题10分,共100分):一、周恩来总理生前有一次观看《霸王别姬》这出戏,对戏中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由辉煌的顶峰很快走向穷途末路的全过程曾用23个字作了精辟的点评:“一言堂”、“一家之长”、“一意孤行”、“一筹莫展”、“一曲挽歌”、“一败涂地”。
请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并结合这些点评分析项羽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项羽这个人项羽出身贵族,而且是武将世家,处事风格常以武者风范,不太顾及他人的看法,过于个性化,容易自大,并且主观性很强。
过多的胜利以及一些阿谀奉承扩大了他的这些心态,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了升华。
让他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而且自己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他轻视一切人,轻视世间他一切的对手。
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放眼天下舍我气谁的霸气。
争夺天下要的是现实、利益、不择手段,当然还要笼络人心。
当然项羽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两条,一是气度,项羽过于个性化,一意孤行,过于个性化的人不好相处,这让他得罪了很多人才失去了很多人才。
二是使用人才,项羽也有很多的人才,其实不输于刘邦。
不过一个能力过强的人是很难相信别人的,大部分的事情会自己亲力亲为去做,项羽个人才能过高,导致下属自认出谋不及项羽,所以真正说话的人比较少,要知道你是要当皇帝的不是要当将军霸王,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次人格的追求和塑造。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失败,不过是一名强悍的勇士而已。
二、阅读《战国策·齐策四》“赵威后问齐使”章,然后穷尽式地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後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一、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因此车夫姚纳的苦恼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给予他的孤独。
二、《苦恼》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
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一)、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契诃夫小说总体艺术特征是以小见大。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整个社会或重大主题。
本篇小说车夫姚纳的故事本身极其简单,在常人看来,或者无可写之处,但是契诃夫却深刻挖掘其内涵,通过这件小事写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这正是他小说总体风格的体现。
(二)、小说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三)、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一、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因此车夫姚纳的苦恼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给予他的孤独。
二、《苦恼》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
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一)、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契诃夫小说总体艺术特征是以小见大。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整个社会或重大主题。
本篇小说车夫姚纳的故事本身极其简单,在常人看来,或者无可写之处,但是契诃夫却深刻挖掘其内涵,通过这件小事写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这正是他小说总体风格的体现。
(二)、小说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三)、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
2、“把酒问青天”中的“把”意思是拿。
3、“高处不胜寒”中“不胜”的意思是经受不住。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绮户”是指彩绘雕花的门户。
5、“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是指明月。
6、“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兵器。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其中“见背”的意思是背弃。
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其中“属”的意思是告诉。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这样。
1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其中“来”的意思是招来。
1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中“乃”的意思是你。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其中“过”的意思是登门拜访。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1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其中“是处”的意思是到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2、“数罟不入洿池”中“数”的读音是:(B)A.shùB.cùC.shuòD.shǔ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凶”的意思是:(B)A.凶恶B.饥荒C.危险D.不吉利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解释全对的是:(D)A.检:检查;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B.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发展。
C.检:检查;塗:涂抹;莩:通“殍”,饿死的人;发:收尸。
D.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 分)2. 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⑴《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
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⑵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⑶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3. 汉乐府《陌上桑》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外貌美和内在美的?(10 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 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歌大意:十五岁就去从军,到八十岁才得以返乡。
路上遇见老乡,赶紧打听家人的消息。
老乡不忍说破,让他自己远远的看。
他只看到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到家后才知道家人都已经在战乱中死绝,房屋成了野兔、野鸡的巢穴,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荒草丛生。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考试试卷一、依据《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文本,具体说明司马光等历史家在刻画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物时采用了哪两种主要手法?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1、总说——凡十有(yòu)八人。
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yòu,通“又”,连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
2、分说——(1)凡未渡者五人:……(2)方渡者九人:……(3)又一人已渡者……3、按:……(发表议论)四、《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检厉”一则:“陶公性检厉,勤於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
後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後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
後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请用自己的话复述:作者是用了哪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答:作者用以下三个例子来刻画陶侃性格之细致严格的: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答案: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论语》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下面的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管理者如果自身不端正却要求被管理者端正言行,那么即使发出命令,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说话不善于言谈。
直到他死去那天,天下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哀痛。
他忠实诚恳的品格的确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林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被人们踩出一条小路。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司马迁用古人的话和谚语来赞美李将军的品行,体现了司马迁对李将军这样一个朴实的英雄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政治管理的感慨!同时也是提醒管理者和后人要学会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案:周厉王怕别人议论他,采取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手法,压制言论,不听良言,最后落得个改朝换代的下场,虽经历千载,然所讲道理依然警醒世人,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的掌权当政者,要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采取合适方法,化解矛盾,如果一味打压,一意孤行,采取不当措施,势必会引火焚身,自讨没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如此、这样。
2、“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其中“来”的意思是招来、招致。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中“乃”的意思是你的、你。
4、“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其中“过”的意思是拜访。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6、“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兵器。
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其中“是处”的意思是到处。
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其中“属”的意思是告诉。
10、小说《苦恼》的主人公是姚纳。
11、使莫泊桑一鸣惊人的短篇小说是《羊脂球》。
12、《米龙老爹》是法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作品。
13、建国后,老舍创作的话剧代表作除《龙须沟》外,还有《茶馆》。
14、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15、鲁迅的《风波》这篇小说描述了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发的风波。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解释全对的是:( D )A.检:检查;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B.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发展。
C.检:检查;塗:涂抹;莩:通“殍”,饿死的人;发:收尸。
D.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
2、下列句子中“为”字表示被动的是( B )。
A. 窃以为君市义。
B.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D. 不如早为之所。
3、“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A. 夸张B. 比喻C. 借代D. 拟人4、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B )A.巴金 B.老舍 C.茅盾 D.鲁迅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 D )A.《论语·学而》B.《孟子·梁惠王上》C.《庄子·逍遥游》D.《荀子·劝学》6、《魂断枪》的作者是( C )。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 ,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就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她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她说话的人,最后她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就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与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就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与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与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与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就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10 分) 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她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瞧过去就是您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瞧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就是菜。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 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歌大意:十五岁就去从军,到八十岁才得以返乡。
路上遇见老乡,赶紧打听家人的消息。
老乡不忍说破,让他自己远远的看。
他只看到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到家后才知道家人都已经在战乱中死绝,房屋成了野兔、野鸡的巢穴,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荒草丛生。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
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10分)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比显而兴隐”,“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翻译过来就是:“比”是比附,“兴”是起兴。
比附事理的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托物起兴的,依照含意隐微的事物来寄托情意。
(摘自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诗集传》为南宋朱熹作,其中对“兴”的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比较简洁,诗集传的举例就可以用蒹葭。
二、下列《荀子·劝学》中的两段话:(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10 分)答:(1)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
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
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
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也可以取得成就。
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平生台提交1.请全面剖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格律特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而后说明此诗是如何使“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的?(10.0分)答:此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约束这样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全诗措语自然流利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觉,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只得体,并且标新立异,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假如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持续写“古原草”而将要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
“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详细、生动。
芳曰“远”,古原上幽香洋溢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洗浴着阳光,秀色如见。
“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延伸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计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
“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
固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长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作者并不是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其他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情景这样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难过,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
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其他愁情,仿佛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结尾啊!2.联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好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说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简述豪迈派词的主要特点。
( 10.0分)答:《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苏轼,被选入《全宋词》。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
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20分)答: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1)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2)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3)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4)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2、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朋党论》写作上有哪两个显著特点(20分)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阅读《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然后回答问题:(20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三条?答: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第一,“求!无乃尔是过与"认为是祭祀东山的主人,不可伐;第二,“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认为是在国境之内,不必伐;第三,“是社稷之臣也”认为是社稷国家的臣子,不应伐。
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答:文中体现的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3.本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答:本文中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来展开讨论.4.本文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答:本文采用的驳论方式为“驳对方的论据”。
5.文中带下划线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答: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实用参考]2022最新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考试答案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一句话,触及孙权的灵魂深处。
他句句为孙权着想,表现了对孙吴的忠诚,也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卓越口才。
)黄盖二、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却可以用来说明大道理呀。
三、试结合文本分析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这篇优秀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答:这篇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是:总说-分说(未渡者、方渡者、已渡者)-议论1、总说——凡十有(yòu)八人。
一角漫灭,存十G五人有(yòu,通“又”,连词,连接整数和零数)半。
2、分说——(1)凡未渡者五人:……(2)方渡者九人:……(3)又一人已渡者……3、按:……(发表议论)1、陶侃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将锯木屑全都收集起来;正月初一集会下雪时,用锯木屑铺盖在台阶上;2、陶侃叫人把毛竹头收集起来,后来组装船只,这些竹头全都用来做竹钉;3、陶侃曾在当地征调竹篙,有一位主管把毛竹连根拔出,就用竹根代替铁足,陶侃便把他连升两级加以任用。
五、(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一、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
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
春冬水涸之季,下滩之水雪浪飞溅,此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
“素”“绿”色彩相间,“湍”“潭一动一静。
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2.“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绿潭”一句是俯视,而此句是仰望。
“绝”字形容山,“怪”字修饰,紧扣三峡的地理持征:柏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毫无遮挡,加之峡谷之中风力强劲,天长日久,自然开成“怪”状。
在“绝谳”“怪柏”这个背景上,作者再抹上一笔“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那悬挂在绝壁高崖上的飞泉瀑布,使整个画面顿生活意:悬崖绝壁,怪柏傲立,飞泉喷洒,瀑布宣泻,似乎可以听到如鼓如瑟的泠泠水声,真是高山流水,蔚为奇观。
3.“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
“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苦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
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
4.“晴初霜旦,林寒涧肃”,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也是凄凉之情。
5.“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二、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答: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
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文眼能使读者准确把握文章重点,深刻理解主题思想,分清文章的层次和结构,并能较好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同样一个韩信,为何在项羽手下无能为,可是在刘邦那里却可以实现人生抱负,人的伯乐眼,太关键了,否则机会或人才在你面前,你都可能视而不见。
此其一;韩信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视为“兵仙”?他和对方将领同时使用《孙子兵法》,为什么一胜一败?实践环节,至关重要。
不能在实践中运用好理论,所有理论都是空头理论。
此其二;韩信为什么能够忍受胯下之辱?源于对自己的内心期许。
自己还没有实现伟大抱负的万金之躯,怎么能和一条狗命进行交换呢?要正确地忍受侮辱。
此其三;韩信没有反心,可是也没有完全效忠,再加上太有才,遭遇杀害,责任自己也有,不能都推给刘邦。
而且您找一个办法,让封建皇帝如何放心江山啊?同时,韩信已经名垂不朽了,即便被杀,也应无遗憾,否则他一辈子郁郁寡欢,才是最残忍的。
三、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
答:《论语》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们也会遵守奉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于言谈。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认识和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
他那忠实的品格的确得到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是树下自然会被人踩成一条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司马迁在传后的赞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和民间谚语,写得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既表现了司马迁对这样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予
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给后人以启迪。
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3、本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君王用客成功的史实各自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归纳论证,举例论证。
3.秦穆公求贤若渴;秦孝公知人善任;秦惠王善于纳谏;秦昭王任人唯贤:以秦王政的祖先重于客卿造成“霸西戎”,“治强”,“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等成就去打动秦王,罗列事实更有说服力。
五、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
问题)
答:
《秋夜》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写于“五四”退潮后的苦闷彷徨期。
鲁迅的苦闷徨期是他秉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在进取博击途中难于避免的,他以求索而生的苦闷,战斗而来的彷徨酿就了《野草》。
全篇以秋夜为统一的背景,艺术地表现了两个意蕴深远的象征世界:秋夜里枣树与代表黑暗的种种势力搏斗而获胜利以及青虫扑火而致牺牲,两种象征的艺术世界各具不同的意义。
《秋夜》运用象征手法,传达出作者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
尤其是枣树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既是作者对这样的战斗者的热情颂歌,也是鲁迅自己人格、精神和战斗豪情的诗意写照。
天空象征黑暗势力,星星象征冷酷,月亮象征白色恐怖,繁霜象征恶劣的社会环境,恶鸟象征反动派、帮凶,枣树、小粉红花和小青虫象征着在黑暗统治下
的三种人生态度:枣树代表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小青虫代表为光明而牺牲精神、粉红花对美好的憧憬。
而煤油灯象征革命的艰难曲折和光明未来。
提交截止日期:2014年12月23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