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窗到格子—德劳内“窗”母题作品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2.32 KB
- 文档页数:2
从窗到格子—德劳内“窗”母题作品解读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1885-1941年)是最早尝试纯抽象绘画的画家之一。
1912年他在阿波利奈尔的帮助下领导了俄耳甫斯主义运动,把在塞尚及野兽派那里具有重要意义而被立体主义抛弃的色彩重新恢复起来并赋予新的意义,也将绘画中视觉的三个主要方面:视觉获取、色彩至上和身体运动重新运用在绘画中。
但是这样一位大师却被淹没在了历史的洪流当中。
本文选取了德劳内创作早期(1909年-1913年)以“窗”为母题的几个系列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古典透视立体的“窗”是如何发展到现代主义平面而反自然的“格子”的。
第一章绪论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了德劳内的创作背景、后期影响和没落原因;第二部分讨论了德劳内和“窗”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讨论了“窗”母题在整个美术史上的发展,即从“匣子”发展到“格子”的过程,以及本文主要理论依据——高名潞的“匣子”、“格子”、“框子”理论和罗莎琳·克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
第二章以德劳内1909年的两个代表系列作品《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城景》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德劳内在立体主义时期的创作背景,研究他是如何用立体主义手法和色彩理论去达到“匣子”内部解构的。
《巴黎城景》系列作品后期已开始向现代平面的格子发展,但并不纯粹,古典“窗”的单点透视和空间纵深仍然存在。
第三章是本篇论文的重点章节,以德劳内俄耳甫斯主义时期有重大突破的《窗》系列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讨论了俄耳甫斯主义的运动过程,再一方面从色彩理论的角度讨论德劳内是如何努力尝试用色彩的同时对比将色彩提高到作品内容的高度的;另一方面从视觉文化的角度讨论德劳内是如何去表现视觉图像形成的过程进而表现为空间重叠的。
尽管该系列作品运用了有序化、平面化的格子结构,他仍然没能成功地将色彩作为画面唯一
的内容及结构,没有完全实现现代“格子”。
第四章以德劳内实现了纯抽象的成功之作《第一圆盘》(1913年)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平面与深度、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性和它与现代格子的关系。
第五章得出本文结论并展望后续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