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北衡水金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六)物理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984.49 KB
- 文档页数:16
2020届河北衡水金卷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六)
物理
★祝你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二、选择题
1.古人行船江上,有诗曰:“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段话表明
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C. 运动具有相对性
D. 在一定外力条件下,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困难
【答案】C
【解析】
【详解】“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着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第一句中描写了物体的颜色,体现了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吸收等物理规律;
第二句中描写了物体的运动的快慢,体现了物体受力方向与运动快慢变化之间关系;
第三句和第四句描写的是对运动的判断,体现了运动的相对性.
2.A、B两小车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运动的位移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车的s-t图象为
抛物线的一部分,第7s 末图象处于最高点,B 车的图象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车的初速度为7m/s
B. A 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 2
C. A 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50m
D. 10s 末两车相遇时,B 车的速度较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B .A 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A 车的初速度为0v ,加速度大小为a ,由图可知7s t =时,速度为零,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7070v v a =-=
根据图象和运动学公式可知10s t =时的位移为:
1040m 040m x =-=
210001
10502
x v t at v a =-=-
联立解得22m /s a =,014m /s v =,故选项B 正确,A 错误; C .A 车减速过程运动的位移大小为070014
7m 49m 22
v x t ++=
=⨯=,故选项C 错误; D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10s 末两车相遇时B 车的速度大小为:
B 4m /s x
v t
∆=
=∆ A 车的速度为:
A 06m /s v v at =-=-
两车的速度大小相等,故选项D 错误。
故选B 。
3.如图所示,固定平行的长直导轨M 、N 放置于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L =1m ,磁感应强度B =5T 垂直于导轨平面,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驱动导体棒使其在磁场区域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v =2sin10πt (m/s),
导轨与阻值为R =9Ω的外电阻相连,已知导体棒的电阻为r =1Ω,不计导轨与电流表的电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5V
B. 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C. 0~2T
时间内R 产生的热量为0.45J D. 0~2
T
时间内通过R 的电荷量为0.707C
【答案】C 【解析】
【详解】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表达式为:10sin10πe BLv t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max 52V 2E =
=,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2A 2
E I R r ==+,0~2T
时间内R 产生的热量为:2
·0.45J 2R T Q I R ==, 0~2T 时间内导体棒的位移为:1
100
2
2sin10π5π
x tdt =⎰=,根据q It =,E I R r =+,E t φ∆=
∆可得0~2T 时间内通过R 的电荷量为:0.628C BLx
q R r
=
=+,故选项C 正确,ABD 错误. 4.宇航员在某星球表面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一插有风帆的滑块放置在倾角为的粗糙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帆在星球表面受到的空气阻力与滑块下滑的速度成正比,即F=kv ,k 为已知常数.宇航员通过传感器测量得到滑块下滑的加速度a 与速度v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图中直线在纵轴与横轴的截距分别为a 0、v 0,滑块与足够长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忽略星球自转的影响,由上述条件可判断出
A. 滑块的质量为0
ka v
B. 星球的密度为
34(sin cos )
a GR πθ
μθ-
C. 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0cos sin a R
θμθ
-
D. 该星球近地卫星的周期为0
sin cos a θμθ
-
【答案】B 【解析】
【详解】带风帆的滑块在斜面上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mgcos F ma θμθ--=,而F kv =,联立可解得:kv
a gsin gcos m
θμθ=--
,由题意知:0
a k m v =,0gsin gcos a θμθ-=,即滑块的质量为:00kv m a =,星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a g sin cos θμθ
=
-,根据:
2
GMm
mg R =和343
M R =ρπ可得星球的密度为:03344()a g G R G R sin cos ρππθμθ==-;根据:22GMm mv R R
=可得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0a R v sin cos θμθ=-;根据:222
4GMm m R
R T π=可得该星球近地卫星的周期为:204()R sin cos T a πθμθ-=,
故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5.如图所示,一竖直放置的足够大金属板正前方O 点固定一正点电荷Q ,一表面绝缘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且不影响Q 的电场)从金属板的上端释放由静止开始沿金属板下落先后运动到板面的A 、B 两位置,OB 垂直于金属板,已知小球的质量不可忽略,金属板表面粗糙,则小球在运动过程中
A. 小球可能一直做加速运动
B. 小球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大小E pB >E pA
C. 小球在A 、B 两点的
电场强度大小E B <E A D. 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一定为0 【答案】A 【解析】
【详解】金属板在Q 的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时,金属板是一个等势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表面的电场线与表面垂直,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金属板表面垂直水平向右,根据等效法可知金属板表面的电场强度等效于等量异种电荷的连线的中垂线的电场强度,所以小球在A 、B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B A E E >;由于电场力与小球的速度方向垂直,电场力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电势能不变,小球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大小pB pA E E =;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作用,由于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大小未知,若重力一直大于摩擦力,小球有可能一直做加速运动;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不为0,故选项A 正确,BCD 错误. 6.如图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体上方水平固定一根光滑直杆,直杆上套有一个滑块.滑块连接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置于斜面上的光滑小球.最初斜面与小球都保持静止,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如果整个过程斜面保持静止,小球未滑离斜面,滑块滑动到A 点时细线恰好平行于斜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B.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减小
C. 滑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
D. 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 .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沿斜面方向:cos sin T mg αθ=,在垂直斜面方向:
sin cos N F T mg αθ+=(其中α是细线与斜面的夹角,θ为斜面的倾角),现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右的外力
使其缓慢向右滑动至A 点,α变小,则细线对小球的拉力T 变小,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N F 变大,故选项B
正确,A 错误;
C .对滑块受力分析可知,在水平方向则有:
sin cos()
cos()sin (cos tan sin )cos mg F T mg θαθαθθθαθα
+=+=
=-,由于α变小,则有滑块受到水平
向右的外力逐渐增大,故选项C 正确;
D .对斜面和小球为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则有:sin()N mg Mg F T θα'+=++,由于()αθ+变小,所以水平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逐渐增大,故选项D 错误.
7.如图所示,xOy 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B =0.5T ,磁场的右边界是满足y=
12
x 2
(单位:m)的抛物线的一部分,现有一质量m =1×10-6kg ,电荷量q =2×10-4C 的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计)从y 轴上的A 点(0,0.5m)沿x 轴正向以v 0射入,恰好不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则
A. 粒子在磁场中做逆时针圆周运动
B. 粒子到达磁场边界的位置坐标为(3m ,1.5m)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率为2×102m/s
D. 粒子从A 点到磁场右边界的运动时间为3
π
×10-2s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逆时针圆周运动,故选项A 正确;
B .设粒子到达磁场边界位置坐标为()x y ,,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有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圆心的位置坐标为(0,0.5)R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22(0.5)R x R y =
++-,
tan 0.5x
R y
θ=
+-,粒子到达磁场边界的切线斜率为tan k x θ==,联立解得:2R m =, 1.5y m =,
3x m =,故选项B 错误;
C .根据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可得2
mv qvB R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
速率为:2210/qBR v m s m -=
=⨯,故选项C 正确;
D .粒子从A 点到磁场右边界的圆周运动的圆心角为60θ
=︒,粒子从A 点到磁场右边界的运动时间为:
6
2411031022100.33
t T s s π
θππ---⨯⨯=
==⨯⨯⨯,故选项D 正确.
8.如图所示,质量M =1kg 的重物B 和质量m =0.3kg 的小圆环A 用细绳跨过一光滑滑轮轴连接,A 端绳与轮连接,B 端绳与轴相连接,不计轮轴的质量,轮与轴有相同的角速度且轮和轴的直径之比为2︰1.重物B 放置在倾角为30固定在水平地面的斜面上,轻绳平行于斜面,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
,圆环A 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滑轮轴中心与直杆的距离为L =4m .现将圆环A 从与滑轮轴上表面等高处a 静止释放,当下降H =3m 到达b 位置时,圆环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已知直杆和斜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圆环A 到达b 位置时,A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2.5J
B. 圆环A 速度最大时,环A 与重物B 的速度之比为5︰3
C. 圆环A 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 m =7.5m
D. 圆环A 下降过程,作用在重物B 上的拉力始终大于10N 【答案】AC 【解析】
【详解】A .由题可知圆环A 到达b 位置时,重物B 沿斜面的运动的位移为:220.5m H L L
x +-==,
A 、
B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了:cos30? 2.5J E Mg x μ∆=︒=,故选项A 正确;
B .轮与轴有相同的角速度且轮和轴的直径之比为2:1,圆环A 速度最大时,环A 与重物B 的速度之比为:
::2:1A B v v R r ==,故选项B 正确;
C .圆环A 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m H ,重物B 沿斜面的运动的位移为:22m B
H L L x +-=
,根据能量守
恒可知:
sin30cos30?m B B mgH Mgx Mg x μ=︒+︒,解得圆环A 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7.5m m H =,故选项C 正确;
D.圆环A 先向下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所以重物B 也是先加速后减速,而重物B 受到的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都保持不变,绳子对B 的拉力:sin30cos30T F Mg Mg Ma μ-︒-︒=,即:10T F Ma -=,所以绳子对B 的拉力先大于10N 后小于10N ,故选项D 错误;
三、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9.某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测量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将轻弹簧竖直悬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由悬挂时的长度L 1=4.00cm .
(2)如图乙,在弹簧的下端悬挂小木块,用刻度尺测出稳定时弹簧的长度L 2=___________cm .
(3)将一长木板平放在水平面上,小木块放置于木板上表面,如图丙,将图乙中的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右端拴接小木块,使弹簧水平,用力F 向右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小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当小木块稳定时,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 3=6.07cm .
(4)根据上面操作,可以得出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若图丙实验中弹簧不水平,左端略高一些,由此而引起的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1). (2)8.65(8.63-8.67) (2). (4)0.44或0.45 (3). (5)偏小 【解析】
【详解】解:(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 ,刻度尺的读数为8.65cm ,即用刻度尺测出稳定时弹簧的长度
28.65cm L =;
(4)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小木块的重力为:()21Mg k L L =-,,用力向右拉动长木板,长木板与小木块发生相对运动,当小木块稳定时,则有:()31f k L L =-,可以得出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3121
0.45L L f
Mg L L μ-=
==-; (5) 若图丙实验中弹簧不水平,左端略高一些,则有:()cos sin F Mg F θμθ=-,解得小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cos sin F Mg F θμθ=
-,由于左端略高一些,则有0θ≈︒,所以:cos cos sin F F Mg F Mg
θθ
μθ=≈-,
由此而引起的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结果偏小.
1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列实验器材设计一个电路来比较精确地测量电阻R (约3kΩ)的阻值.
A .电压表V 1,量程为0~4V ,内阻为r 1=6kΩ
B .电压表V 2,量程为0~10V ,内阻约为6kΩ
C .滑动变阻器R 1(0~100Ω),额定电流1A
D .滑动变阻器R 2(0~500Ω),额定电流0.2A
E .定值电阻R 0=6kΩ
F .电源电动势E =12V ,内阻很小
G .开关S 、导线若干
要求实验中电表示数从零调节,可获得多组测量数据,且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2
3
,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实验操作方便.
(1)由实验要求应选择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
(2)在虚线框内画出测量电阻的最合理电路图______________.(电路图上标明所用仪器的代号)
(3)用已知量和测量的量表示R x 的表达式R X =___________,说明式中各字母所表示的物理量:___________.
【答案】 (1). (1)ABCEFG (2). (2)如图: (3). (3)
2
110
110()()
x U U r R R U r R -=
+ U 1:电压表V 1的读数;U 2:电压表V 2的读数;R 0:定值电阻的阻值;r 1:电压表V 1
的内阻; 【解析】
【详解】解:(1) (2)要求实验中电表示数从零调起,故滑动变阻器采取分压接法,为方便调节选取小阻值即可,即1R ;由于没有电流表,可以将小量程电压表1V 与定值电阻0R 并联,并联后的阻值与待测电阻的阻值相差不大,所以将小量程电压表1V 与定值电阻0R 并联后与待测电阻串联,实验要求应选择的实验器材有:ABCEFG ;实验电路图如图:
(3)根据并联分流,串联分压和欧姆定律可得:
012121110()
()x R r U U U U R U U R r R --=
=+并
,其中1U 为电压表1V 的读数;2U 为电压表2V 的读数;0R 为定值电阻的阻值;1r 为电压表1V 的内阻;
11.核桃是“四大坚果”之一,桃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但桃壳十分坚硬,不借助专用工具不易剥开.小悠同学发现了一个开核窍门:把核桃竖直上抛落回与坚硬地面撞击后就能开裂.抛出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上抛后达到的最高点与抛出点的距离为h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阻力不计. (1)求核桃落回地面的速度大小v ;
(2)已知核桃质量为m ,与地面撞击作用时间为Δt ,撞击后竖直反弹h 1高度.求核桃与地面之间的平均作用力F .
【答案】1[22(
)]m gh g H h F mg ++=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详解】(1)核桃竖直上抛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2
2v g H h =+ 则落回地面的速度:()2v g H h =+
(2)设核桃反弹速度为1v ,则有:2112v gh =
以向上为正方向,核桃与地面作用的过程:()()1F mg t mv m v -∆=--
解得:()122m gh g H h F mg t
⎡⎤++⎣
⎦=+∆ ,方向竖直向上. 12.如图所示,已知劲度系数为k 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焊接一个质量为m 的平台,在平台上竖直放置一个质量也为m 的边长为l 的单匝正方形金属线框,开始处于静止状态.设某时刻给线框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使其向上运动.线框上方某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长方形边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长方形的宽大于l ,线框的电阻为R .
(1)求施加拉力之前弹簧的压缩量△x ;
(2)当F =2m g 时,线框进入磁场时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匀强磁场下边界距离线框上边长的高度h ;
(3)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之间的关系为E p =
12
kx 2,求线框与平台发生分离时(此时正方形线框未进入磁场),恒力F 的取值范围. 【答案】(1)2mg x k ∆=(2)22
442m gR h B l
=(3)F 至少要大于23mg 线框与平台才会分离. 【解析】
【详解】(1)开始时,对线圈和平台的整体,根据平衡条件可得:k Δx 2mg =
解得:2mg Δx k
= (2)设线框上边长达到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 ,分析可知线框与平台会立即分离,线框只受力F 和重力作用,由动能定理可得:()21F mg h mv 2-=
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E Blv = 感应电流:E I R
= 由于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0F mg BIl --= 解得:22
442m gR h B l
= (3)线框与平台刚要分离时,线框与平台之间的弹力:0N F =
此时平台和线框具有相同的加速度,设其大小为a ,且弹簧的压缩量为x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线框有:f mg ma -=
对平台有:k x mg ma '∆-=
线框与平台要分离,必须满足在分离位置处平台和线框的动能大于0
则有: ()()()()22112022F x x k x k x mg x x ∆-∆+
∆-∆-∆-∆''>' 解得:2mg F 2mg 3
<< 讨论:①当2F mg 3
≤时,线框与平台不会分离而做往复的周期运动; ②当2mg F 2mg 3
<<线框与平台会分离,分离时速度向上,总动能大于0; ③当F 2mg ≥时线框与平台在初始位置即分离;
故F 至少要大于2mg 3
线框与平台才会分离. (二)选考题
13.如图所示是分子间作用力跟距离的关系.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间既有斥力作用,也有引力作用
B. 分子间距离为r 0时,分子间势能最小
C. 物体中的分子势能总和与物体体积大小有关
D. 物体间的扩散作用主要是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
E. 物体具有内能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 .分子间同时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距离为0r 时,分子间的斥力等于引力,故选项A 正确;
B .设分子平衡距离为0r ,分子距离为r ,当0r r >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分子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当0r r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分子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故当0r r =时分子力为0,分子势能最小,故选项B 正确;
C . 对于一个质量确定的物体来说,其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故选项C 正确;
D 、.物体间的扩散作用主要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的结果,故选项D 错误;
E .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宏观表现为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斥力的存在,固体或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是分子引力的存在,故选项E 错误.
14.如图所示,一个长方形气缸放置于水平地面上,左右侧壁光滑且绝热,底面面积为S =20cm 2且导热良好,质量为m =2kg 且绝热的活塞下方封闭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稳定时气柱长度为h=20cm .现在在活塞上放一
个物块(未画出),待系统再次稳定后,活塞下方的气柱长度变为h′=10cm ,已知大气压强始终为p 0=1×
105Pa ,重力加速度g=10m/s 2,一切摩擦阻力不计、气密性良好且外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求:
(1)活塞上所放物块的质量M ;
(2)第一次稳定到第二次稳定过程中从底部发生热交换的情况.
【答案】(1)22kg (2)44J
【解析】
【详解】(1)初态对活塞由平衡知识可知:01p S mg p S +=
放上物块再次稳定后:12p Sh p Sh ='
此时对活塞:02p S mg Mg p S ++=
解得:22kg M =
(2)对活塞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00p S mg Mg h h W -'+++=
活塞队气体做功-W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0U Q W ∆=+-=
其中从底部热交换耗散于外界环境的热量为Q ,联立解得:44J Q =
15.下列关于机械振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
B. 振动图象描述的是振动质点的轨迹
C. 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
D.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受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振幅最大
E. 机械振动的振动能量对外传播时不需要依赖介质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回复力是按力作用效果命名的,故选项A 正确;
B .振动图象描述的是振动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或者说描述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是其实际的运动轨迹,故选项B 错误;
C .物体在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故选项C 正确;
D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受迫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达到共振,振幅达最大,故选项D 正确;
E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必须依赖于介质,没有介质不能形成机械波,故选项E 错误. 16.如图,长为d 宽为l 的长方形abdc 是一个折射率为n =3的透明长方体的截面,ca 延长线上某处的点光源P 发出一条光线射向ab ,光线与上表面ab 的夹角=30°.在bd 下方有一个光屏.已知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c .
(1)作出光路图,并求图示光线从光源到达光屏的路程s ; (2)求图示光线从光源到达光屏所用的时间t .
【答案】(1)232)3s d l l =
+-(2)2343d l t c
=+ 【解析】 【详解】(1)光路图如图,设长方体内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β
根据折射定律可知:cos n sin θβ
=
解得:30β=︒ 由几何关系:)3233
s d l l =+-
(2)光在透明长方体的传播速度:
c v
n =
光的传播时间:
2323
33
d l l t
c c v
⎛⎫
=-+
⎪
⎪
⎝⎭
带入数据解得:
234
33
d l t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