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78 MB
- 文档页数:15
四川省攀枝花市七年级下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2012·南平) 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A . 拥有坚强的意志,是能否改掉不良习惯的根本。
修改:删去“能否”
B .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为我们留下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修改:在句末加上“的伟大民族精神”
C . 他在做每道题时,都是经过认真思考、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
修改:将“认真思考”与“深思熟虑”对调
D . “阳光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大力提倡。
修改:将“培养”改为“提高”
2. (2分)(2016·宝安模拟)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其实,名字里蕴藏着许多信息。
②所以,触摸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品读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
③尤其是自己给自己改的名字,其中更蕴含着抱负、襟怀和节操。
④人们常说,名字是个符号。
⑤呼唤一个个名字,其实是在咀嚼一段段耐人寻味的人生
A . ⑤②④③①
B . ⑤④③①②
C . ④①③②⑤
D . ④③①⑤②
二、书写 (共3题;共10分)
3.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片lú wěi________便全然倒伏了。
(2)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zhà lán________里跑出来。
(3)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wū yán________下的电线上了。
(4)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hú xíng________。
4. (4分) (2017七下·浦口月考)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普少习吏事________
②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________
③卒逢暴雨________
④吾于何逃声哉________
5. (2分)(2015·鞍山)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们的岗位或许并不显贵,但他们的精神弥足珍贵;他们的工作或许并不,但他们的品
质足以。
他们身上展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地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图书馆是精神的寄托,是不可取代的所在。
电子阅读量大大增加,有成为主流的趋势,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内容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网上阅读门槛较低,对一些缺乏甄别力的青少年来说,难以形成正确的阅读导向。
A . ①惊天动地感天动地②即使甚至所以
B . ①感天动地惊天动地②尽管而且所以
C . ①惊天动地感天动地②尽管甚至但
D . ①感天动地惊天动地②即使而且但
三、默写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9八下·长春期中) 默写诗文。
(1) 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
(3)《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这也是作者陆游的人格写照。
(4)《送友人》中运用比喻修辞,抒发友人虽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但“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角度写后禅院的静美,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之起伏飘扬,袅袅不绝。
(6)《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修辞,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传达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导读 (共2题;共5分)
7.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均属“唐宋八大家”,他们的作品我们学过的有《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
B . 《行路难》《望岳》的作者分别是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李白、杜甫被后人合称为“李杜”。
C . 我国古代有一些特殊称谓,如“垂髫”指代儿童,“夫子”指代老师,“令尊”指代对方的父亲。
D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其习俗有吃寒食、扫墓、插柳、踏青、登高……
8. (3分) (2016九上·江苏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语言的妙用》中,三位教授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有两个计划,第一个计划是________ ,第二个计
划是________。
这是格列佛游历________(国家)时见到的情形。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9. (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开头两句,以“________”修饰离愁,以“________”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 . 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 . 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析,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 . 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0. (17分)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
也。
(《核舟记》节选)
【乙】在河上,有一人荷竹簏①,牵二犬。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目转动,艳妆如生。
又以小锦鞯②披犬身,令美人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
木雕美人镫而腹藏,腰而尾赘③,跪拜起立,灵变无讹④。
又取一木雕男偶,头插雉尾,披羊裘,跨另一犬追之。
木雕美人频频回顾,男偶扬鞭追逐,真如生
者。
(《木雕美人》有删改)
注:①竹簏(lù):竹子编的箱子。
②锦鞯:精美的鞍鞯。
③赘:垂挂。
④无讹:没有差错。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诎右臂支船()③见一人荷竹簏()④木雕美人频频回顾()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左臂挂念珠倚之何陋之有
B . 又以小锦鞯被犬身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C . 镫而腹藏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 于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尝贻余核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安置已,叱犬疾奔。
(4)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苏轼和木雕美人肖像的句子,并简要说说这些描写的共同作用。
描写苏轼的句子:;木雕美人肖像的句
子:。
作
用: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1. (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五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
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
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
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
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
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
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
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
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
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
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
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
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
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
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
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
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
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
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
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
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
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
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
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
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
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
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
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
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
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
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
它必须要面向大众。
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
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
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
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1)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是什么?
(2)从文中看,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3)“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一句中“其”指什么?
(4)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观念?
(5)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
12. (6分) (2018七上·河池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看春
丁立梅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
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
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
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
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
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
古有女子“对镜贴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
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
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
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
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
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答:“羊吃了。
”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
同去的惊喜地叫:“羊哦。
”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
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
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
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
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
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
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
我想,这才是活的真姿态吧。
⑦看到一丛荠菜花,细碎的翡翠色,像水仙花的颜色,清秀,温柔。
我悄悄拍下它,让同行的人认,这是什么花。
结果大家都没认出来。
我有些为荠菜叫屈,它一季的美丽,到底为谁?或许,它谁都不为,它的美丽,只属于它自己。
⑧路边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
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
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息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
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
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
(选自《阅读与作文》,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描写了城里的春天和乡下的春天的情态,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城里的春天”和“乡下的春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
B . 说明作者对城里春天的反感之情。
C . 表现作者对乡下春天的喜爱之情。
D . 引出下文对乡下春天的叙述。
(2)“我笑而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
”对于该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B . 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对无边无际菜花的喜爱之情。
C . “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
D . “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
(3)第⑥段看似描写花草,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
B . 人和这些花草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C . 不要辜负大好春光,活出精彩的人生。
D . 人们要像这些花草一样,享受大好春光,及时行乐,过安逸的生活。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作文。
请以“几分____________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处可以填写:“感动”“惬意”“思念”“豪迈”“忧伤”“酸涩”……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表达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④不少于600字,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二、书写 (共3题;共10分)
答案:3-1、
答案:3-2、
答案:3-3、
答案:3-4、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三、默写 (共1题;共11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答案:6-5、
答案:6-6、
考点:
解析:
四、名著导读 (共2题;共5分)答案:7-1、
考点:
解析:
答案:8-1、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
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答案:12-1、答案:12-2、答案:12-3、
考点:
解析: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3-1、
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