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 缩短 。 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成一直角,如图所示:在阳光照射下,图中月球左半球是明亮的,右半球则是黑暗的,朝向地球的是图中
虚线以上的半个月球面,此时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一半亮一半暗,中间分界线十分明显(见图二),正因为 明暗对比较大,所以用肉眼只能看到明亮的半个球面。
水汽杂(质2少)、从水平运图动。 中分析,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 发展中(填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气旋的前方(A)是暖锋云系及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B) 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C)是晴朗天气
占80%
光球层:黑子
(2)地平线:观测者所在位置在地球上的切线。地平圈:地平面与天球所交的圆圈。
②中国的太阳辐射分布状况:
②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
D .人口迁移量
5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知识整合
原因
不同 阶段
总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人口人口增长模自然增长 式及转变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总人口数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 出生率 — 死亡率
增长迅速
增长速度加快 增长缓慢
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 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水 平高低
生存环境、
生活水平、 医疗水平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增长 数量变化
P3活动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主要因素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 家政策、自然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分析:
地区
200000×(1+2%)10×1.
代表 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4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200000×2%= 4000人
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 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200000×(1+2%)10×1.7%= 4145人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人口增长快 人口增长慢
亚、非、拉丁美洲 发展中国家 欧、北美、大洋洲 发达国家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发展中”或“发达”)国家,原因是什么?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
原始社会时期 农业社会、工业 现代社会时期 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一二三排序;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
二一三的排序;实现工业化后,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第二产业比重相对下降,三大产业的比重由大到小呈现三二一的排序。
革命时期 4.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要素,构成了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
后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需讨论。
(3)宇宙空间开发国际化。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
对自然要素的影响: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分析对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的影响;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二、在地球上只能看到面对地球的半个月球,而被太阳光照亮的半个月球和面对地球的半个月 并不总是一致,受日、地、月三者相对 位置的影响,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一般讨论北半球中纬地区观测月相。如弦月
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机械
、化肥、农药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再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农业地域专门化生产、对世界工业布局(跨国公司)均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发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而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也对区域
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
中国
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
转变
人口增 人口年龄结 长模式 构金字塔
年龄结 少年儿童人口 构类型 (0~14 岁)比重
/%
老年人口(65 岁 及以上)比重/%
40 以上
4 以下
人口出 生率高
人口寿命 短,死亡 率高
反馈练习:
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3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
3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数字看问题
❖ 每秒钟出生2.2人 ❖ 每分钟出生133人 ❖ 每节课出生5985人 ❖ 世界人口每年增长7000万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2011年10月31日,地球 村第70亿居民诞生。联合 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 亿人口日”。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
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没有完成由传统型 向现代型的转变
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由传统型转向现代 整个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型的过渡阶段 世界讲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江中下游平原,沿4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同样,还可利用90°E、100°E、
110°E、120°E经线来串联记忆。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四)河流和湖泊
逐步过渡
科学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化处于不同的阶段,三大产业的比重不同。工业化早期,三大产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长间上数的不平与衡性该时期内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
位计算。 200000×(1+2%)10×1.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该时期内总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70亿人口日”。
A、① B、② C、③ D、④
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等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
5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100%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 5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高-高-低 高-低-高
低-低-低
出生率 死亡率
原始型 高
高
传统型 高
低
现代型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人口增长特征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对于我国重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可利用重要经、纬线进行“串联式”记忆,如沿30°N纬线从西到东依次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
A、① B、②
C、③ D、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与欧洲
B .非洲与欧洲
C .欧洲与拉丁美洲 D .亚洲与大洋洲
4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发达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欧洲和 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国家 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
北美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现代型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5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
芬兰人口增长 模式的转变
人口指标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
人口阶段和年份
率%
原始型 1785-1790 3.8
3.2
0.6
1825-1830 3.8
2.4
1.4
传统型 1910-1915
2.9
1.7
1.2
现代型 1970-1976 1.3
1.0
0.3
阅读课本P6—7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完成活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