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控制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主题:ESD控制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杜绝因ESD问题产生的不良隐患,严格标准生产过程中作业人员对于ESD的操作行为,使其活动按规定的方法和顺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供给商现场考察、来料检验、仓储管理、设备制造、产品维修、设备开通、产品运输等对含有ESD元器件和组件的设备进行作业的任何活动环节。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ESD执行过程中的现场抽查,并对ESD来料和生产过程中的管控的进行ESD检查。
3.2综合部负责其使用设备的管理、计量和维修,检查催促部门对设备、仪表和计量器具的日常保养
维护。
3.3ESD控制和管理的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由部门指定的设备保管员负责。
3.4部门主管负责监督ESD在生产活动中的执行情况,定期组织ESD抽查和评审,催促ESD控制的有
效实施。
3.5各部门负责制定/修改与之相关的作业指导性文件,以及配套设备的维护手册,以加强对ESD的控
制和管理。
3.6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针对ESD控制和管理进行培训和考核。
4.工作程序
4.1ESD数据库的建立
4.1.1生产按要求梳理产品和制程现场的符合性,对不满足要求的需制定改良方案和改良方案,并在
后期达成要求后进行ESD验证,切实的到达设计要求。
4.1.2各区域建立ESD检测数据集,包括ESD区域设定情况、ESD设备和工具清单、维护/检测记录等。
4.2添置工作必需的设备和辅助材料
4.2.1防静电标识、防静电地板或地垫、防静电桌垫、防静电腕带、防静电工作手套或指套、防静电
工作服、防静电工作鞋、防静电鞋跟带或鞋套、防静电工作椅、防静电周转设备和工具、以及防静电液等。
4.2.2添置满足检测要求的外表电阻测试仪、人体电阻测试仪(带腕带测试仪)、离子风机等。
4.3防静电工程环境的要求
4.3.1温度应在20℃至30℃之间,湿度应在30%至75%之间。
4.3.2环境内应配备温度计和湿度计,采用增湿/除湿/降温等措施到达环境要求,并按要求做好点检
记录。
4.3.3防静电系统必须有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主干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0mm2,支干线的截面积应
不小于6mm2,设备和工作台的接地线采用截面积应不小于1.25mm2的敷塑导线,并以黄绿色为宜。
静电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4.4岗位培训要求
4.4.1在静电敏感区域内工作的生产人员及与静电敏感器件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包括静电感应)的作业
人员,必须接受ESD根本知识和防静电工艺规程操作要求的培训,作为上岗考核的必考内容之一。
4.5人体静电防护的要求
4.5.1进入防静电区域的人员必须按规定穿防静电服,严禁穿一般合成纤维工作服。
防静电衣必须在
更衣室更换,不允许在ESD区域穿或脱防静电衣。
禁止在防静电衣上附加或佩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或装饰品。
不能把非防静电衣的衣领翻出盖住防静电衣的衣领,非防静电衣的长度不能长过静电衣,不准将防静电衣的袖子挽起,不准将手表、手饰等与工作无关的装饰物品露出防静电衣外。
4.5.2防静电服应保持清洁,工作服的洗涤应尽量采用简易方法进行,采用中性洗涤剂,要防止受到
较强的机械和化学操作的洗涤。
4.5.3防静电帽应正确佩戴,帽沿朝前头发不能露出防静电帽外,后脑局部的短细的头发不能超过防
静电衣领外。
4.5.4ESD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鞋,经过人体综合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进入静电敏感
区域工作。
穿防静电鞋时可以穿棉质的袜子或不穿袜子,不得另加鞋垫,特别是绝缘性鞋垫。
不得在鞋底粘贴绝缘胶片或其它涂料,保持鞋底的清洁。
坐式操作的员工应保证工鞋接触地面,不得把脚抬离地面放置。
4.5.5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应将防静电环连接好,与皮肤完全接触,保证防静电环正常有效的工作。
腕
带佩带方法:将腕带扎于手腕处,不能松动,手腕感觉四周握紧。
保证手腕带内外表与皮肤良好接触,接地线与接地点连接。
在使用防静电环的过程中,不可过度拉扯而超过它的有效长度,不可折断防静电线,不可冲洗防静电环,拔插时不可通过拉防静电线来完成,不可在防静电环金属片上加水等,要注意正确使用和妥善保护好防静电环。
在不便使用有绳防静电腕带的岗位,如流动操作岗位,须使用防静电手套。
坐式操作,必须佩戴腕带。
禁止使用无绳腕带。
在实际工作中要养成先戴好防静电环,再拿静电敏感器件ESD,先放下静电敏感器件ESD,再拔防静电环的好习惯。
4.6静电敏感区域的防静电操作标准
4.6.1所有的ESD(静电敏感器件)及其部件的操作必须在静电平安工作台上进行。
4.6.2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所有电子元器件都应视为ESD来对待。
4.6.3贮存和运输ESD及其部件时,应妥善进行防静电包装。
4.6.4拒绝接受未包装在防静电容器里的ESD。
4.6.5所有用非ESD材料包装的电子元器件,都应在指定的静电泄放区域经过拆包和静电泄放处理后,
方可用防静电中转工具将其转到静电敏感区域。
4.6.6不允许在静电敏感区域内存放和处理非ESD的材料,不允许在非静电敏感区域内存放和处理未
包装的ESD,不允许非ESD的材料与ESD混放。
4.6.7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都要必须穿好防静电工作服,必须戴上防静电环,腕带必须与皮肤
有良好接触并将腕带接入可靠的防静电接地系统中,防静电鞋和脚必须与防静电地板或ESD地垫保持良好接触,防静电帽也必须按规定戴好。
4.6.8重要工位上应配备腕带监控器,以随时监控腕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6.9不得随意撤除和改变ESD的封装,运送全过程应在防静电容器中进行,清点也尽可能在原包装
内完成。
4.6.10测试ESD时必须遵守加电和去电顺序,严禁带电插拔ESD。
4.6.11持拿ESD,应持其外壳两端,严禁人手触及其引脚或接线片,特别是空悬的输入端。
4.6.12ESD器件的引脚或接线片,特别是空悬的输入端不可放在金属桌面上,容易引起导通、短路等
ESD事件,从而损坏ESD器件。
4.6.13装配ESD时,尤其是MOS管等静电敏感器件,应戴上防静电手套或指套。
4.6.14清洗ESD及其部件时,不得使用普通塑料刷。
4.6.15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必备工具和用具,应放在防静电桌垫上,并应置于离子风机的作用范围内。
4.6.16操作时应尽量减少对ESD及其部件的接触次数。
4.6.17组装电子产品和设备时,如果需要使用电动批,应使用有接地线的低压直流电动批。
4.6.18在手工焊接时,应采用防静电低压恒温烙铁。
对GJB1649规定的I类ESD焊接,还应在拔掉烙
铁电源插头后进行。
4.6.19禁止重复使用ESD器件包装管来包装ESD器件。
4.6.20原包装标识为静电敏感的元件,其散料也必须使用防静电材料盛放和包装。
4.6.21ESD器件初始包装应在静电敏感区域内完成,并要用防静电材料包装。
完成了初始包装的ESD
器件进行二次包装时可以在非ESD区域内完成,也需要防静电材料。
4.6.22禁止使用超过有效期的防静电材料来接触或包装ESD器件。
4.6.23在任何场合均不允许未采取防静电措施的人员接触ESD及其部件。
4.6.24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必须采取接地等防静电措施。
4.6.25运输ESD及其部件时,应将其放入防静电包装内进行,必要时应用离子风机来消除在运输过程
中产生的静电。
4.6.26新布置的生产线或工位、新投入防静电敏感区域的防静电材料〔包括主料、辅料和包装材料〕,
以及新投入防静电敏感区域的防静电工具等都应进行ESD认可,只有认可合格后,方可给生产线使用。
4.7防静电设施的校验检查
4.7.1产线每日上班前,每位员工都应自检防静电手腕带是否正常,并作好记录,只有测试合格,才
可以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工作。
腕带系统对地电阻值应在106~108Ω围内.
4.7.2质量部负责对公司防静电系统进行检查。
a)每条生产线的主接地线对通用接地点的接地性能,以及设备、工装及工作台等设施对生产
线主接地线的接地性能应每半年检查一次。
b)ESD桌垫、ESD地垫、周转车、周转架和防静电环等设施的防静电连接线应半年检查一次。
c)每个通用接地点对地的接地性能每年检查一次。
4.7.3综合部负责公共防静电地线各参考点对地接地电阻的检查。
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4Ω。
每年检
查一次。
4.7.4防静电服、鞋类,每一年应做一次防静电特性复测。
4.8ESD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
4.8.1部门主管每月对分管场所ESD控制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无
6.记录
无
附录:
修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