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课件(人教版选修4)
- 格式:ppt
- 大小:962.50 KB
- 文档页数:33
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詹天佑为中国铁路建设所做出的贡献难点晚清铁路事业受阻的原因;詹天佑的个人业绩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从三方面“幼童留学生”、“第一条铁路”、“鞠躬尽瘁”刻划了一名爱国科学家詹天佑光辉的一生。
也可以说是从詹天佑生命历程的青少年、中年、晚年的三个维度展现了詹与中国铁路事业的紧密联系。
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深切理解詹天佑起伏的人生与国家命运、时代背景休戚相关,同时也生动具体地再现了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精神。
内容涉及的时代跨度较大(晚清到民国),历史学科术语较多(十三行、五口通商、洋行、幼童出洋、保路运动等),工程专业术语难懂(帮工程师、气压沉箱法、直井施工法等)。
建议教师要对有关名词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必要时最好通过图表、动画等形象化的手段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詹在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
课文引言由詹天佑的标准像和他的语言构成,开门见山地点出了詹天佑与中国铁路建设的关系,而且鲜明地照应了课文的标题──中国铁路之父,突出了课文内容的主旨。
学生在观图和阅读引文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这段话,表达了詹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第一目“幼童留学生”教材交代了詹天佑20岁之前的主要经历,即幼童出洋归国,刻划了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幼童出洋这个历史事件本身就体现了当时中国文化矛盾、双重分裂的性格。
(派幼童留学体现了中学对西学的被动吸纳和接收;而最后幼童回国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学的排斥、抗争。
)建议教师请学生阅读“学思之窗”有关幼童教育中中学与西学的矛盾,以及幼童留学夭折的情况,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核心理论──中体西用的理解。
第二目“为中国建造第一条铁路”这是课文的重点所在,介绍詹天佑对中国铁路事业的重要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铁路史上的不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