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
- 格式:pdf
- 大小:470.52 KB
- 文档页数:6
疼痛医师 2012;15:43-49·ISSN 1533-2159
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
郝杰 胡侦明
背景:椎体血管瘤是具有丰富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症状从最单一的椎体疼痛到进行性神经学缺陷各有不同。保守治疗有时无效。手术或放射治疗做为其治疗选择已进行了多年,但因其具有丰富的血管组织,且常在术前的急性期有栓塞现象,故在术中或术后易发生出血并发症而加重病性。近来,经皮椎体成形微创技术,作为一种传统手术和放射治疗的替代方案,已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来治疗症状性侵袭性或非侵袭性椎体血管瘤同。
目的: 此研究的目的是说明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VHs)的有效性。
研究设计:对26位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并进行了3-24个月随访,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环境:中国大都市,医疗中心,介入疼痛管理。方法:对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6个连续病例(共28个椎体)进行了3-24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SF-36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进行临床效果评价,比较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
结果:成功治疗26个病例(28个椎体),24到72小时疼痛缓解满意。骨水泥填充良好。发现3例骨水泥椎旁渗漏,但没有因弥漫到硬膜外腔而引起的神经根症状。未发现骨水泥渗漏到椎管和椎间孔。从未出现过肺栓塞及观察到其临床体征。血管瘤通过病检得到确认。VAS 评分从术前的7.5±1.5下降到术后的1.6±0.6,末次随访评分为0.7±0.5. 术后与术前对比、末次随访与术前对比均有明显的并异(p<0.05)。在术后及末次随访中,病人的SF-36评分在躯体活动对功能影响、疼痛、总体健康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对角色功能影响及心理健康方面均显著高于术前 (P < 0.05)。
局限性:观察研究的病例相对较少。 结论:PVP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微创手术,对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是一各有效的治疗技术,是可完全及持久解决脊椎疼痛的快速方法。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症状性、脊椎、血管瘤。
体血管瘤(VHs)是具有丰富血管组织
的良性肿瘤, 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病变,大部分无症状。其主要症状为背痛(1)。有些椎体血管瘤最终可引起脊髓或神经根并发症,需要手术切除(2-5)。手术治疗做为症状性或侵袭性椎体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手术治疗因术中或术后的出血及较大的创伤可出现很多并发症,另外手术也有一定的难度(6)。近来,经皮椎体成形微创技术(PVP)已应用到临床作为一种传统手术和放射治疗的替代疗法来治疗症状性侵袭性及非侵袭性的椎体血管瘤(7-10)。但从发表的文献上看,多限于个别病例报导。此文回顾了26例PVP治疗疼痛性血管瘤的病例。旨在表明经皮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病例资料
从2007年元月到2011年三月,26个连续病例应用PVP进行治疗,共做了受血管瘤影响的28个椎体。其中17个胸椎,11个腰椎,包括18例女性及10例男性,年龄23岁到70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1周到11年。所有病例均有症状且保守治疗无效。主要症状为脊柱疼痛,没有椎体骨折或因椎体椎弓损伤使脊髓受压而引起的神经缺陷。查体:患椎棘突叩、压痛明显,无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所有病例都接受X线片、CT
椎
和/或MRI检查,结合查体确定责任椎(图1,2)。排除系统性疾病或局部感染性疾病及不可治疗的凝血障碍病例。
治疗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手术。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及骨盆部垫枕,使腹部悬空。使用山东冠龙公司(中国)的PVP器械(10,11)。经椎弓根(腰椎)或旁椎弓根(胸椎)穿刺,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单侧或双侧入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找到靶点椎弓根,并在对应的皮肤上作标记。消毒铺巾,放好C型臂X线机进行监视,经皮将针穿刺到靶点部位。在穿刺针至椎体后缘皮质前3-4mm前,根据正侧位透视结果调整进针角度和方向,逐渐推进穿刺针至椎体病灶部,拔出针芯,插入导针,拔出穿刺针,置入工作套管,将精细钻通过套管插至病灶部位,在椎体内钻出1条骨隧道,取出精细钻。通过骨隧道用活检钳于病变部位取少量病灶组织送病检。调制骨水泥,待骨水泥固化呈“牙膏”状时,在C型臂X线机严密监视下低压缓慢将高粘质的骨水泥注入椎体内。骨水泥注入量根据治疗的病灶大小而不同,约4~7ml。需填满整个病灶而不是整个椎体。对10例胸腰椎血管瘤以单侧椎弓根入路,16例以双侧椎弓根入路。术后平卧休息,24h后逐渐坐起,下地行走。
评价指数
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 AS)和SF-36测评问卷对治疗结果及临床反应进行评定,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改变。对所有病例都进行了3-24
个月的
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8.6个月。
数据分析
数据以表示。应用SPSS 11.0统计
软件进行处理,术后、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结果分别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所有治疗均成功,在24到72小时内有效缓解了疼痛症状。骨水泥的注射量约为4-7ml。平均手术时间40分钟。术中出血为1-3ml。骨水泥填充良好(图3,4)
我们发现两例椎旁骨水泥渗漏,但没有因弥漫到硬膜外腔而引起的神经根症状。一23岁女性病例,发现在椎管及椎间孔有渗漏。约0.2ml的骨水泥渗漏到左椎间孔区并压迫了左侧神经根。唯一的神经并发症为左腿轻微麻木。对其立即在局麻下由脊柱后路小切
口进入取出骨水泥粒进行减压,病人的神经症状得到缓解。从未出现过肺栓塞及观察到其临床体征。病理检查证实为血管瘤。与术前对比,V AS评分在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显著下降。V AS评分从术前的7.4±1.6减少到术后的1.7±0.6,末次评分达到 0.7±0.4。术后与术前对比、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的并异(p<0.05)(表1)。在术后及末次随访中,病人的SF-36评分在躯体活动对功能影响、疼痛、总体健康自评、活力、社会功能、情绪对角色功能影响及心理健康方面均显著高于术前 (P < 0.05)。(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