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两派十年博弈中信地产整而不合等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9
庄月明是李嘉诚舅舅的女儿,庄家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没有一个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在吴征眼里,杨澜是不折不扣的好妻子,“杨澜有的菜做得很好,有的菜做得不好,但她总是忙着给我弄好吃的”。
庄月明:李嘉诚的“决策助手”庄月明是李嘉诚舅舅的女儿,庄家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家,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没有一个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1941年李嘉诚全家前往香港投奔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庄月明一点也不嫌弃穷表哥李嘉诚,相反还十分同情他。
1943年由于父亲病逝,李嘉诚决定中止学业,打工挣钱。
庄月明以优异成绩从英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大学,后来又留学于日本明治大学。
可是她从来没有嫌弃过表哥,不管是当茶楼的堂倌、还是当钟表公司的学徒,庄月明对李嘉诚都是一往情深。
她在精神上对李嘉诚的慰藉和支持,鼓舞着李嘉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然而庄月明与李嘉诚的爱情却好事多磨,若按世俗的眼光,他们并不门当户对。
庄月明出身富贵名门,受过高等教育,才貌双全;而李嘉诚出身寒微,只读过初中,因此遭到庄月明的父亲甚至李嘉诚母亲的反对。
但他们对爱情的执著冲破了世俗观念,终于踏上了红地毯。
婚后的庄月明与李嘉诚一起打天下。
庄月明出任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是公司决策层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诚不少石破天惊的决策,均蕴含了庄月明的智慧和心血。
郭台铭原配林淑如1974年,郭台铭还只是个模具厂的黑手,他认识一个美丽的女孩林淑如,她是台北医学院的高材生,是同学们公认的系花。
但是郭台铭这个穷小子只有专科毕业的学历,家境也不好,两个人在家世背景上实在太悬殊了,不过林淑如不理会世俗的眼光,她不但接受了郭台铭的追求,而且不顾父母亲的反对,下嫁给一文不名的郭台铭。
在鸿海的草创初期,林淑如陪着郭台铭在工厂打拼,她会亲自下厨煮饭张罗所有员工的饮食,当郭台铭资金短缺的时候,林淑如多次向娘家调钱。
郭台铭回忆,有一次半夜回家,小孩因为没有牛奶可以喝而哭闹不止,他才发现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拿钱回家了,但是林淑如为了避免增加郭台铭的困扰及压力,只喂小孩米汤,自己挺了过来。
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造成房地产项目开发延期的情况【李沧宝龙被指遇资金困境致房屋延期开发商辟谣】 (1)【资金链断裂直接导致开发商跑路】 (2)【安徽一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暂停售房或已成烂尾楼】 (5)【夏斌:今年金融暗藏大变数防房地产资金链断裂】 (6)【烂尾楼相续出现二三线城市频报开发商"跑路"】 (8)【房地产信托:资金链断裂的第1张多米诺骨牌?】 (10)【浅析我国房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1)【房产商资金链断裂黄金雨后满地萧索】 (11)【房企的融资渠道及如何防范资金链断裂】 (13)【警惕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蝴蝶效应”】 (13)【今年房企资金缺口或超万亿卖项目将成常态】 (14)【房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风险增大】 (16)【房地产风险集中爆发中小房产商资金链断裂】 (17)【哪些房地产商资金链会最先断裂?】 (18)【房地产信托:房企资金链断裂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21)【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引起的连锁反应】 (25)【部分地产商资金链断裂】 (26)【尹中立:企业资金链断裂是楼市泡沫破灭的标志】 (28)【温州资金链断裂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标志】 (29)【房企资金链可能断裂房地产行业或进入洗牌周期】 (30)【M2 机制和资金链断裂房地产有点关联】 (31)【申银万国:房地产业资金链大面积断裂概率不大】 (34)【资金链断裂长沙多个地产开发商卷款逃跑】 (35)【资金链断裂部分中小房企深陷“高利贷”泥潭】 (35)【房地产信托将集中到期中小开发商资金链或断裂】 (37)【严弘:房产企业倒闭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38)【叶檀:资金链断裂,房地产要崩盘了!】 (39)【中富房地产老板自杀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41)【开发商资金吃紧交房延期北京实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无答复】 (43)【北京开发商集体推迟开盘时间半数项目降一成】 (45)【楼盘延期交房如何正确面对开发商此违约行为】 (46)【李沧宝龙被指遇资金困境致房屋延期开发商辟谣】2011-08-18楼市严控政策持续,市场延续低迷态势,许多房产大鳄都出现了资金链吃紧的问题,近日有网友在半岛网爆料称,城阳宝龙住宅项目疑因开发资金断裂,施工受影响,一期项目还未到交房期,已经确定延期。
囚徒困境一、定义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或者说在一个群体中,个人做出理性选择却往往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
二、理论起源囚徒困境的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抵赖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比起抵赖的判十年,坦白还是比抵赖的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或者损害集体的利益。
三、主要内容单次多重单次和多次的囚徒困境,结果不会一样。
1谢国忠:中国核心矛盾是房地产开发商都为政府打工2009年06月07日大众证券2009年6月6日,由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和大众证券报社主办的首届(南京)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隆重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复苏路径》。
图为主讲嘉宾:著名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
中国过去的社会矛盾的中心是吃饭的问题,温饱的问题,现在中国的社会核心矛盾是房地产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处理好,中国社会会不稳定的。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怪开发商。
其实这个核心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模式的问题,房地产开发商都是为政府打工的。
谢国忠:首先感谢主办单位邀请我来跟大家交流意见,希望我们有互动,有交流,对问题有更好的认识。
中国现在很关心市场和经济,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出现了财富的积累,所以有很多人要考虑钱放在哪里,所以对经济的认识变得比较重要。
我自己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就是帮助大家认识到,这个东西怎么转。
中国的经济从三月份到现在突然变得很乐观,全世界都很乐观,美国的央行行长也说“树上的绿芽出现了”。
三个月前大家还说是不是大萧条了,百年不遇的危机来了,今天怎么突然就没事了?我觉得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今天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现象,它只是一个流动性带来的表面繁荣,实体经济并没有起来。
央行放钱出来,是因为通胀没有出来之前可以放钱,通胀来了就不能放钱了,问题在于今天我们出现的情况是放钱解决不了问题,世界经济有根本的问题,有基本面的问题。
这个泡沫的爆掉反映了过去模式的破灭,在没有根本的改革之前是不可能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的,这是我对当前形势的基本思考。
过去,我写文章谈到了一个互动,中美的互动,美国人借钱花钱,中国人出口买美国的国债,中国人在这边开厂,美国人在那边打信用卡买东西。
华尔街在干什么,在掩盖风险,方式就是靠金融创新,就是金融衍生品。
大家觉得好像借了那么多的钱而没有风险,为什么这个泡沫可以维持那么久,就是因为穿了一个很漂亮的衣服,这就造成了美国的负债率大幅度上升。
中国十年房地产牛市已到尽头?陈绍霞2010年是中国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最密集的一年,然而,调控最终依然沦为“空调”,房地产市场在层层加码的调控措施面前我行我素、房价在一片争议声中节节攀升。
调控为何成空调?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2010年房地产调控措施较2007年更为严厉,然而房价却一骑绝尘,为何调控成“空调”?在国内历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2007年下半年中国房地产价格曾一度出现松动,并持续下跌了一年多,直到2008年底国家出台救市政策、房地产市场才走出低谷。
比较而言,2010年以来的房市调控力度明显大于2007年,导致2010年调控始终未见成效的最主要原因很可能是过去一年来利率明显低于2007年时的水平、且信贷政策宽松:2007年央行自年初开始连续六次加息、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提高到7.47%,首套房优惠利率为基准利率85折;10年央行加息姗姗来迟、直到年末才两度加息,首套房优惠利率在2008年底出台救市政策时被下调为基准利率7折、此后7折优惠未明确废止、一直被沿用。
另一方面,2007年央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而10年则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年新增信贷不仅突破了7.5万亿元的目标、而且还通过银信合作方式曲线放贷2万多亿元;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的一个副产品是,二套房贷未能得到严格执行,很多房产商在售房时都明示可以帮助二套及以上购房者获得75折甚至7折优惠贷款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低、二套房贷政策执行不力、甚至可以享受7折优惠贷款利率,使得投资、投机性购房者实际的房贷利率水平远低于07年。
正是这种异常的低利率水平刺激了投资、投机性需求,使得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沦为“空调”。
高利率抑制高房价路径高利率从两方面抑制高房价,一方面,高利率会大幅提高炒房者的资金成本。
对投机炒房客而言,贷款利率以目前基准利率1.1倍计算,实际贷款利率6.39%、而在2010年炒房客可以基准利率7折获得贷款、实际贷款利率仅为3.72%,以100万元30年期贷款计算,利率上升后月供将增加1637元、累计利息支出将增加58.9万元,炒房者的资金成本将会大幅增加,从而抑制投机性需求。
中国企业管理经典案例视力保护色:[ ]字体:[小中大] [打印] [关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界涌现了一批以喝中国米汤为主、兼服洋参含片的本土管理精英。
他们的管理案例值得加以总结和借鉴。
【分槽喂马】●典出:据战国野史记载:蒙古马能负重,大宛马善奔跑。
某家恰养有大宛、蒙古二马,喂则同槽,卧则同厩。
但是,相互踢咬,两败俱伤,主人不胜其恼。
求之伯乐,伯乐瞥之,建议分槽喂养。
主人从此轻松驾驭二马,家业遂兴。
●案例正选案例:联想分拆,二少帅分掌事业空间2001年3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神州数码”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同年6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
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在联想老帅柳传志的“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过。
备选案例:李嘉诚敲定家业接班人。
性格沉稳、作风踏实的长子李泽矩被立为长江实业集团新掌门人,崇尚自由创新、同时喜欢作秀的次子李泽楷另创事业。
●未来启示柳传志分槽喂马对其他企业的意义在于:①人才最好从系统内培养;②培养一批而不是单个接班人,让他们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跑出高下;③如果有幸得到难分轩轾的赛马结果,千万珍惜这种幸福,不要轻易把宝马送人,尤其是送给敌人;④把跑道划开,一定要清晰、明白、严谨地划开;假如一方受扼,另一方可以立即出手相助。
【欲取先予】●典出:《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案例正选案例:蒙牛号召“向伊利学习”1998年底,原伊利副总牛根生出走伊利,创办蒙牛。
对中国乳业来说,伊利就是一所“黄埔军校”。
伊利把牛根生从一个刷奶瓶的小工培养成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伊利依托“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被蒙牛当仁不让地“拿来”,并且做得更到位、更彻底。
2013年对于东莞开发商来说是非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万科入莞的第十年,也是鼎峰集团(原“鼎峰地产”)成立的第十年,还是东莞中信地产、联华国际的二十周年庆……回顾过去十年东莞开发商的变迁,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从“莞系地产”的“四大家族”叱咤风云,到2003年后集体入莞的“深系地产”带来创新,再到近几年姗姗来迟的“广系地产”群雄临莞,形成地产巨鳄群雄竞技东莞,本土与外来开发商的“百舸争流”的场面。
2004年之前:“四大家族”叱咤风云在十年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说到东莞楼市和开发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四大家族”,即本土实力最强的四家房地产公司:光大地产、新世纪地产、宏远地产和中信地产。
那时候四大家族占领东莞城区大半壁江山,地位牢不可破。
如今,新世纪已逐渐淡出,光大地产、东莞中信地产仍然占领牢不可破的地位。
光大集团从1992年开始涉足房地产业,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光大就开始涉足建筑、市政道路施工等工程。
尽管进军房地产的首批物业只是花园新村的商住楼,但是市场销售非常火爆,1997年已全部销售完毕。
同年,光大又投资开发了光大花园,自此光大地产走上了规模化的发展之路。
2002年以后,景湖系列相继施工,同时引进楼盘配套设施,引领片区房价上涨。
如今景湖花园、景湖蓝郡、景湖春晓、景湖春天、景湖时代城、景湖荣郡所在的西平,已成为东莞中心区最成熟、房价最坚挺的片区。
新世纪地产如今已经很低调,并逐渐淡出房地产行业。
2000年,新世纪豪园是新世纪地产开发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新城市中心区第一个高端豪宅社区。
此后,相继开发的新世纪豪园二期、新世纪丽江豪园、新世纪河畔广场、新世纪豪园第一居、新世纪豪园添一居、新世纪长盛广场等楼盘,都一一获得市场认可。
据业内人士透露,新世纪地产手中还有不少地块,但近几年相继转让给其他开发商,并慢慢淡出房地产行业。
而宏远地产所开发的一系列楼盘,如今已连成宏远片区,由于其位于河边,以家庭购房为主,成为不少二手业主追捧的对象。
论房地产调控中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博弈及其成因摘要:本文以广东佛山市放松楼市限购令为例,重点分析了我国分税制与政绩考核制度对地方政府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完善的分税制与畸形的政绩考核制度是导致央地之间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房地产;分税制;政绩考核一、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力之痛凸显政策执行的南辕北辙1.“广东佛山市放松楼市限购令”——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软着陆”2011年10月,广东省佛山市政府对人才引进政策中的非本市户籍人员购房应缴个税和社保证明限制、本市户籍居民购房套数、本市户籍”村改居”家庭购房套数均做出了新的规定,成为我国率先放松楼市调控政策的城市。
这一事件昭示着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组合拳又一次陷入了地方政府“软着陆”的尴尬境地。
在地方政府的变相抵制下,“国n+1条”最终还是一次又一次重蹈着“国n条”的覆撤。
2.房地产调控政策落实不力凸显调控管理主体间的“貌合神离”在房地产宏观调控过程中,处于管理地位的主体有三:作为决策主体的中央政府、作为执行主体的地方政府、作为指导部门的国务院各部委。
政策是否能够得到落实,关键不仅仅在于是否有好的决策,更在于好的决策是否能得到有效实施。
近年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打出的组合拳力度不可谓不重、密度不可谓不大、针对性不可谓不强,但却终是绵软无力、效果不佳。
从上述事件已可窥豹一斑:利益不协调使中央和地方在房地产调控上“貌合神离”。
“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大规模限购抑制房价,这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为限购会造成市场成交冷却,销售不畅则会影响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对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带来巨大影响。
”[1]因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找出其中诱因,是走出当下房地产宏观调控困境的第一步。
二、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关系的追根朔源1.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不完善的税制革命带来的“土地财政”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将财权重新集中到了中央政府的手中,使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路攀升;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下降,“富可敌国”的现象自此未再出现。
“92派”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么赚钱的作者:暂无来源:《决策探索·上旬刊》 2012年第7期文/冯伟杰他们的魅力,丝毫不亚于电影明星。
他们的财富,已经成为创业精神的象征。
他们的名字,也早已为世人所熟悉。
对如今的投资者来说,“92 派”的崛起充满了时代的诱惑和神奇。
诚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一批快速富裕起来的企业家,抓住了时代发展的机遇,改变了人生的道路。
胆量和智慧并存的他们,纷纷成为各自行业里的江湖大佬。
今年是邓小平视察南方20 年,对于投资者来说,“92 派”的故事里有着太多的经验可以学习。
人物:潘石屹行业:房地产现任职务: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功秘诀:信任、简单、透明“要是每天都能吃饱该多好!”40多年前,甘肃天水县一个身材瘦小的农村孩子揣的是这样一个憧憬。
20 年后,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到河北廊坊原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吃上了公家饭。
他,就是潘石屹。
去年他因微博调侃乔布斯而引发“潘币事件”,最近又因为美全置业抄袭望京SOHO 一事而闹得沸沸扬扬。
不少人对这个一时风光无限的地产大佬充满了好奇:从暴穷到暴富,他是怎么赚钱的?1992 年辞职下海到海南淘金的潘石屹,和冯仑等几个人创立了万通公司,但起步艰难,他们只好成天混迹于海口的街边排档、沙滩浴场。
在海南穷困潦倒地游荡了几年之后,潘石屹决定北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的潘石屹,无意中听旁桌的人讲,北京市给了怀柔几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
潘石屹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一举攫取了数亿元的利润。
后来,潘石屹用这部分资金开发了万通新世界广场,单单是正式销售的5天内,就收回了5 亿港元资金,就连帮他做销售的香港利达行老板邓智仁,都赚了1亿港元佣金。
1994 年4月,潘石屹认识了在华尔街高盛银行工作的张欣,同年10 月两人结婚。
1995年9 月,潘石屹离开万通,与妻子创办红石实业,随后开创出SOHO中国的大局面。
广深两派十年博弈中信地产整而不合等广深两派十年博弈中信地产整而不合本报记者肖素吟郭海飞发自深圳、北京房地产调控进入攻坚时刻,谣言也是满天飞。
日前,“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
”一则微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其后矛头更是直指中信地产,尘封已久的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之间的纠葛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面对这个谣传,中信地产相关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予评论。
撇开中信地产内乱谣传不论,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信地产内部关于重组权的争斗,以及多年整而不合,依旧是一个不解的难题。
对于中信地产的整合问题,中信地产品牌经理李娜则以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李郭争夺重组主导权“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
”一则微博自3月30日一经转载瞬间爆发。
时隔不久,第二则微博紧随而至:“询问中信内部人士获悉,此事涉及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内斗,双方老大(李康、郭志荣)互揭短,集团出面处理。
”为此,“李康、郭志荣内斗论”一说甚嚣尘上。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谣传的主角之一郭志荣,其旗下中信医疗品牌部在4月1日两个小时之内连发有且仅有的13条微博一一陈述郭志荣十天之内的行程。
微博的第一发起人深圳某房地产网站深圳总经理陈昌询向记者强调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指明是中信地产,并表示将于近期内再公开事件正主。
谣传事发突然,人们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多年前的往事上。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上述的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早已合为一体。
十余年间,李康与郭志荣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折射着中信地产系的离合。
至今,在中信集团的档案室里,仍存放着中信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份营业执照,其工商注册编号为001号,可以说中信地产是新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中信集团的地产历史悠久,1979年,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集团”)成立之初,便成立了房地产部,1986年更是成立中信房地产公司,成为中国首批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
但多年来,与中信集团旗下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板块相比,中信集团的地产业务却显得过于分散,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华南”)和中信深圳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深圳”)。
中信华南集团资产规模在150亿元左右,是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龙头,旗下有中信华南东莞公司、中信华南深圳公司、中信华南上海公司等十多家全资子公司和多家控股子公司、酒店、高尔夫球场,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汕头、东莞、桂林、大连、长春等地投资房地产项目达80余个,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
中信深圳集团于1987年11月成立,总资产逾60亿元,有19家下属子公司。
但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共同使用“中信地产”品牌,一直存在同业竞争。
其中,李康统帅的中信华南可谓是异军突起。
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中信广州公司下属汕头分公司的老总,从东南一隅的这个小城起步,更是迅速带领汕头分公司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利税大户。
直到1999年,李康晋升为母公司中信集团广州分公司的老总,其后广州分公司更名为中信华南公司,成为了中信集团一级子公司。
几乎与此同时,郭志荣弃政从商,空降中信集团,继而统帅中信深圳。
李康与郭志荣,同居一隅,却割据了中信地产系的两大子公司。
直到2001年11月8日,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在东莞集合中信集团总经理孔丹、副总经理李士林以及中信综合计划部、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深圳集团、中信华南集团等中信系内各大子公司的负责人,召开了中信公司的首次房地产座谈会,确立了整合中信地产系的目标。
然而,事与愿违。
中信实业银行困局袭来,中信实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整个集团公司总资产的80%以上,但是2002年,中信实业银行却成为了王军最大的心病,其不良资产高达270亿元。
中信集团开始将重心转向金融业,王军也无暇他顾,不得不延后东莞会议的战略目标。
显而易见的是,地产系整合信号的释放,无疑使李康与郭志荣都想争做地产系的老大,旗下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高歌猛进,都欲争夺重组主权。
李康最终大权在握在深圳主战场上,李康与郭志荣于整合前夜的较量几乎白热化。
继斩获500多万平方米的深圳龙岗中信新城发展权之后,中信深圳即在江西、江苏、湖南、惠州、成都和重庆等地跑马圈地。
然而,在郭志荣疲于异地扩张之时,李康却将中信华南的主战场从广州、汕头和东莞转向进军深圳。
李康对此谋算已久。
甫一听说泰华公司因财务问题将转让深圳红树湾项目之际,李康立即北上北京,敲响了王军办公室的门。
彼时,中信华南集团的流动资金不过几千万元,而占地面积达16.3万平方米的红树湾地块总投资额预计达到40多亿元。
2003年3月18日,中信集团击败万科、招商等对手,将红树湾地块全额纳入囊中。
中信集团将红树湾地王收购后,将其安排给中信华南集团开发而非中信深圳集团开发,更是为中信华南提供担保融资。
此役,成了李康与郭志荣之间博弈的转折点:新晋者中信华南集团在深圳独占鳌头。
时隔两年,中信实业银行初步完成三年整改目标,王军转而将地产系整合再度提上议程,更是属意李康挂帅。
彼时,李康则是北上赴职。
至今仍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05年7月21日,中信集团党委发文,决定将中信集团原子公司中信房地产公司降级,并入华南集团管辖,轻易地将局级机构直接降级为外省子公司的孙子辈公司。
由此不难看出王军对李康的倚重。
“我注意到,几十个人的中信房地产公司,却有8个局级干部、24个处级干部,当官的加一块儿比兵多。
”李康对于首次赴任北京记忆犹新。
为此,他更是从华南调了一支14人的团队进驻北京。
直到2007年,孔丹的继任更推动了中信系的整合,整合中信集团内部所有房地产公司及项目,成立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在一天之中,中信集团签发了8份文件,处理各个公司剥离整合的各种相关事宜。
时隔两年,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都整合到中信地产名下,撤销了华南集团和深圳集团的管理职能。
“现在是城市公司取代了区域公司,不会再有华南集团和深圳集团之分。
”中信地产深圳投资有限公司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道。
2010年10月31日,中信地产首次公布品牌,为期三年的地产系整合已现雏形。
彼时,李康任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志荣出任副董事长、联席总裁。
之后,李康昔日爱将姚日波拾级而上,继任总裁。
郭志荣实际上逐渐被边缘化。
目前,郭志荣任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陈家声、毛鼎雄等原中信深圳集团昔日老将则转而担任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医疗旗下主要企业,除了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杭州整形医院等医疗企业外,也包括了涉及商业地产项目的深圳市中信商业管理公司、中国西南资源联合开发有限公司等。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信医疗在深圳的总部将会撤离到北京,现在办公楼层已经出租出去了”。
地产系上市未了局李康在与郭志荣的较量中占了上风,中信地产系的整合也初现雏形,中信地产开始为地产系的上市作准备。
2007年,中信集团开始对旗下房地产业务进行了整合重组。
以中信房地产公司为主体,对中信华南集团、中信深圳集团、中信北京公司和中信国安集团部属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及海南中信国安投资开辟公司的房地产业务和资产进行整合。
2007年12月24日,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地产”)成立,注册资本金为67.9亿元人民币。
4月2日,中信保利达地产(佛山)有限公司赵总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的资产在2007年便全部注入中信地产。
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整合,是为了上市做准备。
2007年11月,中信集团董事、中信地产董事长李康对媒体表示,中信地产争取明年在A股上市,选择的是IPO(首次公开募集),而不是借壳上市。
“中信地产上市,是要把中信集团公司里所有的地产业务都整合起来上市。
”李康表示,在整个中信集团,所有涉及房地产业务的都要整合进来,而不只是集团下面某几个公司。
整合之后,中信地产迎来一个全新高速发展期。
至2010年底,中信地产总资产近800亿元,二级土地储备建筑面积逾3000万平方米,销售额也由2007年的46亿元迅速扩大至383亿元,位居全国地产行业前12强。
在中信集团“金融、房地产及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类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四大主导产业中,只有房地产业没有形成自己的上市融资主体。
中信地产的上市,显得意义重大。
整而不合难题为能成功上市,中信地产还曾成立上市办公室并积极筹备相关事宜,但随着2008年以来的调控政策的收紧和市场的波动,中信地产的上市计划不得不一再延迟。
直到去年5月30日,有消息称,受中信集团整体赴港上市计划的影响,中信地产单独上市的计划已经终止,并将随中信集团一并赴香港联交所完成上市。
2011年12月,中信集团以绝大部分经营性净资产作为出资联合其全资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股份”),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280亿元,法定代表人常振明。
此次中信集团的整体改制完成,为长期以来一直谋求上市的中信地产带来了一丝曙光。
一旦集团成功上市,中信地产从中可获得不少收益。
中信地产是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重要贡献者,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其销售金额为282亿元。
但除了中信地产外,中信集团还有中信泰富有限公司(00267.HK,以下简称“中信泰富”)、中信国安集团等地产业务,如要整体上市,进一步整合是一个问题。
虽然中信国安集团的部分地产业务已于2007年注入中信地产,但仍有众多住宅、酒店、写字楼、旅游地产项目尚未注入。
除此之外,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华东集团”)旗下也有部分房地产业务。
这三大公司之间的地产业务如何与中信地产整合,成为一个不可小觑的难题。
早在2009年4月就任中信泰富主席之际,常振明便提出了中信泰富与中信集团地产业务整合的设想。
同年8月底,在中信泰富公布2009年业绩中报之际,常振明更进一步指出:“目前中信泰富与中信地产已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信地产会选择合适项目推荐给中信泰富,中信泰富可选择投资参股20%。
”同时他透露,中信泰富目前正对数个项目进行评估,会在广州、深圳、大连及东北物色机会,进一步加大地产业务的发展力度。
常振明一再声称,集团已在全力推进中信泰富与中信地产的合作,也在考虑未来进一步整合的可行性。
但是两年多过去了,中信泰富除了在信息和销售网络上与中信地产有所合作外,并未有进一步整合的迹象。
至于中信国安集团、中信华东集团与中信地产的进一步整合重组,或恐尚未提上日程。
期盼商业地产崛起深业背水一战商业地产:5年50万平米特约记者赵夏蓉发自广州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