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考试重点(陈春花)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性:跨科学性;多层面性;情境性;科学性

2.价值观的概念: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信念,包含了对正

误、好坏、取舍的判断倾向。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但一旦形成和稳定,就难以改变。

价值观包含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内容属性描述了某种方式的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

3.人格的概念: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人格是一个包含了先天禀性(遗传和心理及生理

上的传承)和后天教养(环境、发展的熏陶)、性情特质、人对情境的知觉等交互作用,以及社会化过程的自我概念。它有着复杂的结构,包含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以及性格和心理能力等。

4.人格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文化背景、家庭情境、群体特征、生活经历);

情境因素。

5.知觉: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知觉具

有选择性,总是过滤掉大多数的内部或外部刺激,而只注意几种关键的刺激,通过感官接收,再根据对象的特点和自身的兴趣选择注意的焦点,然后结合个体自身特征赋予刺激以意义。

6.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

现象)的知觉。

7.刻板印象:指过度推论、过分简单化地对人们的个性进行推断的自我知觉现象。它是基

于人们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身份,把某些特征赋予他们的过程。刻板印象来自人的本能。

8.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

现象。

9.情绪: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情绪的特征:情

绪是短暂的经历,而不是一种特质;情绪指向客体,而心境不指向特定事物;人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经历情绪。情绪的三个维度:情绪种类、情绪强度、情绪频率和持久性。10.压力的来源:组织压力(任务压力源、角色压力源、人际压力源、物理压力源);生活

压力源(家庭及经济问题、职业发展问题)。

11.压力带来的后果:对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新陈代谢紊乱、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加快、血

压升高等;紧张、焦虑、易怒、烦躁、情绪低落);对工作的影响(当压力处于中低水平时,会对机体产生激活作用,使机体的反应能力增强,进而提高个体的效率和绩效。

过大的压力水平会使机体的绩效降低。可见,适中的压力能让个体创造高绩效)

12.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相信自己能够有效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和期望,并非

一个人真实的能力,只是一个人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任务评定。具有自我效能感的人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给定的工作,能够排除外部因素的阻挡来达成期望。自我效能感有三个维度:程度,即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的困难程度;强度,即对这一困难程度的信念强弱;一般性,即期望能推广至其他情境的程度。

13.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先前的经验及实际成就;行为榜样;其他人的劝说;个体自身的生

理和心理状态

14.组织承诺:也叫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目标的认同、情绪依赖及参与程度。

15.组织承诺的基本成分:情感承诺(指的是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仰、为组织付出更多

努力的意愿和希望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的愿望);持续承诺(指的是员工因考虑到跳槽的成本而不愿离职的态度与行为,这可能是因为离开组织的代价太高或暂无更佳的工作机会);规范承诺(指的是员工觉得应该留在组织中的责任和义务,体验到规范承诺的员工感到应该留在组织中)。

16.组织公民行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促进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提

高工作满意度激发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基于行为科学原理的行为塑造;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影响。

17.心理契约:是员工以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前提,以承诺、信任和感知为基础,自己和组

织间彼此形成的责任和义务的各种信念。

18.激励:激励的出发点是为了满足;激励的对象是产生某种行为的个体或群体,目的在于

引导该类行为的重复与强化,以期实现组织的目标;动机激发的过程涉及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来自个体生理或心理上的缺乏;内驱力——力求实现需要的满足,消除这种缺乏或不足状况的内在驱动动力;目标——满足需要和减弱内驱力的事物)。

1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最基本)、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

实现的需要(最高)、

20.ERG理论的基本内容:认为人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分别是生存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是

最基本的,即对一个人基本物质生存条件的需要,衣食住行等),相互关系的需要(即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需要)和成长发展的需要(即个人要求发展的内在愿望)。

21.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22.激励的应用原则: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

在激相结合;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23.激励方法:目标激励;行政激励;工作激励;典型激励;荣誉激励;危机激励;持股激

励;组织文化激励

24.群体: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

25.群体的条件: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互动关系;有共同规范;有共同的目标导向

26.群体决策的优点: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增加观点的多样性;提高决策的多样性

27.群体决策的缺点:浪费时间;从众压力;少数人控制;责任的推诿

28.团队:是一群为数不多的、具有相互补充技能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相互承诺,具

有明确的团队目标且共同承担团队责任

29.团队与群体的区别:群体规范与人们从事的任务无关,团队规范以任务为导向;群体仲

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不存在积极的协同作用,团队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群体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不能够是群体的总体绩效大于个人绩效之和,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是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人成员绩效的总和

30.领导:就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个体与群体的行动来成功实现目标的过程。领导是通过

支配、控制和影响组织中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角色。

31.领导的起源:

32.组织政治:指个体或群体为实现一定的结果而采取的获得、开发和使用权利以及其他资

源的行为。组织政治行为是超越法定或许可的权利范围之外,而非组织成员正式职责要求之内的行为,因此,其内容不会出现在组织的规章制度之中,也有学者称其为“潜规则”;组织政治行为带有利己主义色彩,其目的是谋求个人或所属群体的利益,哪怕这种利益会损害到组织的整体利益;组织政治行为有明显获得和把持权力的意图,其主要途径是运用权力或影响力对他人产生影响,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3.沟通:沟通的内容至少包括四个方面要素:事实、情感、价值取向、意见观点。人们所

讲的沟通能力就是个人在这四个方面有效地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沟通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意义的传递与被理解。

34.沟通的过程:是信息的发讯者将信息通过选定的渠道传递给收讯者的过程。12要素:发

讯者、编码、信息1、传递、通道、接收、信息2、译码、收讯者、反馈、背景、噪声。

步骤:发讯者获得某些观点或事实,并且有了传送出去的意向;发讯者将其观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