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136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全册第一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目标: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能描述细胞的不同部分的作用。
1. 引导: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 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并用显微镜观察不同部分的结构。
4. 思考问题:询问学生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的理解。
第二课:细胞的生物膜和运输目标: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方式。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生物膜的特点,了解生物膜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通过主动运输和袢运输两种方式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模拟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过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生物膜对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生物膜和运输的理解。
第三课:细胞的呼吸和新陈代谢目标:了解细胞的呼吸过程和新陈代谢的基本原理。
1. 引导: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呼吸的产物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呼吸的重要性。
2. 概念讲解:介绍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以及新陈代谢的概念和作用。
3. 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检测细胞的呼吸产物,让学生了解呼吸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
4. 思考问题:让学生思考细胞内能量转化的过程,并讨论其重要性。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细胞呼吸和新陈代谢的理解。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呼吸和新陈代谢过程。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理解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概念。
高三生物整套教案5篇高三生物整套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把某些课程作为重点,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生物整套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水分代谢”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它与前面所学知识如细胞成分、结构及植物根、茎、叶结构等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为今后学习“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内容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植物细胞的吸胀吸水;水分的运输和利用。
(2)理解植物细胞渗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义。
(3)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进一步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动手、类比综合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渗透吸水的原理教学难点: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二、教法设计:1、探究教学法:它由四个环节组成:(1)创设联想,提出探索问题,(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推理,(3)设计实验或演示其它教学媒体对学生的推理结果进行验证,(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索结果。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图片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通过设疑引入,为讲边演示实验和动画,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设疑,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及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事实会不会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这样,我们可以把细胞放在外界溶液中,亲自观察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4篇】高中生物的教案篇一课题:第4节免疫调节I 学习目标1、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II 学习重难点1、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3、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III 方法指导自学质疑/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免疫调节是通过来实现的。
它是由、和组成的。
2.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组成的。
3.抗原体是指;抗体是指。
4.特异性免疫包括和。
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起作用;后者主要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过敏反应是指,其特点有。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形成浆细胞C.形成效应T细胞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A.浆细胞B.效应T细胞C.记忆细胞D.抗体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C.自身免疫D.非特异性免疫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 的含量根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构造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展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展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考虑:人和具有细胞构造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1.过程①T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精选8篇)高中生物课程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二)新课教学1.垂直结构(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高中生物课程教案篇2知识目标: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能。
新人教高一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优秀9篇)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
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高中生物全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生物与生物圈1.1 生物的概念与特征教学目标: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内容:生物的定义,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1.2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圈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教学内容:生物圈的定义与范围,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与组成。
教学方法:图表法,实地考察。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1 细胞的概念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理解细胞的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定义,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教学方法:模型制作,显微镜观察。
2.2 细胞的代谢与功能教学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过程,掌握细胞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细胞的功能(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第三章:遗传与变异3.1 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的基本规律,掌握基因的分离与组合。
教学内容:遗传的定义,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遗传图解。
3.2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教学目标:认识生物的变异类型,理解生物的进化原因。
教学内容:变异的定义与类型,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第四章:植物的生长发育4.1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教学目标: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发育阶段。
教学内容:植物生长的原因,植物的发育阶段(种子、幼苗、成熟植物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4.2 植物的生殖与繁育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掌握植物的繁育技术。
教学内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等),植物的繁育技术(杂交、组织培养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案例分析。
第五章:动物的生长发育与行为5.1 动物的生长发育教学目标: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动物的生长规律。
教学内容:动物生长发育的原因,动物的生长阶段(胚胎、幼体、成熟动物等)。
新版高中生物全套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4. 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第一讲: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培养对生物学的兴趣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展示教学步骤:1. 引入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简要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方法3. 展示一些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和成果4. 讨论生物学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第二讲:细胞和细胞器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类、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展示细胞的结构和分类3. 实验观察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 讨论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第三讲:遗传与变异教学内容: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变异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基因的概念和作用,掌握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的原因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引入基因的概念和遗传规律2. 实验观察和分析基因突变和变异现象3. 讨论基因对生物发展和进化的影响4. 总结遗传与变异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四讲:生物进化教学内容:进化的基本概念、自然选择、进化机制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实验观察和分析自然选择的现象3. 讨论进化机制和生物物种的分化4. 总结生物进化的主要规律和影响第五讲:生态系统教学内容: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 实验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讨论生态平衡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4. 总结生态系统的主要特点和作用第六讲:人体生理教学内容:人体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生理的调节机制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步骤:1. 介绍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实验观察和分析人体生理的调节机制3. 讨论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4. 总结人体生理的主要特点和作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可以知道,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详细教案模板(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高中生物详细教案【篇1】【课标要求】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考向瞭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过程特点及相互关系。
【知识梳理】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2、循环:无机环境生物群落。
3、范围:生物圈。
(二)特点:1、具有全球性,因此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2、具有循环性。
二、实例——碳循环(一)无机环境中存在的形式: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二)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三)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如图)1、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而实现的。
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3、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是生产者和分解者5、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四)特点:具全球性,可反复利用。
[(五)温室效应与气候变暖1、温室效应的形成:CO2与悬浮粒子是决定地球温度及气候的关键因素。
CO2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时,使地球变暖,这种热能又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再次被CO2吸收,从而使大气层成为地面的保温层,起到保温作用。
2、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的原因:(1)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倾放大量的CO2。
(2)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7篇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较多的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过程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学会识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2、通过电视录像和多媒体软件的观察以及实地考查生态系统,结合课本上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热爱家乡,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及特点。
(3)碳循环过程图解。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2、难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
3、疑点在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只能是物质循环,能量能否循环。
4、解决办法(1)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知识重点、难点编制成图文、音形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使它们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化为易接收的知识。
(2)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讨论交流将知识化难为易。
三、课时安排2课时:能量流动1课时,物质循环1课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采用自学、讨论与讲述法。
五、教具准备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多媒体软件及电教设备。
2、电视录像带、放像机。
六、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全部内容。
2、质疑讨论、学生相互启迪,教师点拨指导。
3、交流总结,相互取长补短,获取新的知识体系。
4、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归纳小结,课后练习,写小论文。
新高中生物教材教案全套【教材版本】:编写标准【适用对象】:高中生物教学【编写目的】:本教材旨在帮助高中生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教材结构】:第一部分:生物基础知识1. 生物学基本概念2. 生物化学基础3. 细胞结构与功能4. 遗传与进化5. 生物多样性第二部分:生物实验与探究1. 实验方法与技巧2. 生物实验与观察3. 数据分析与实验结论4. 创新实验设计第三部分:生物应用技术1. 生物技术原理2. 生物工程应用3. 遗传工程与转基因技术第四部分:生物领域前沿1. 热点生物问题2. 生物科技发展趋势3. 生物伦理与社会影响【教学方法】:本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团队合作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第一节:生物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提问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节:生物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与技巧,培养其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第三节:生物应用技术的研究与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原理及应用,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生物技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节:生物领域前沿问题的探讨与展示通过研讨会、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生物科技发展动态,促进学生对生物领域前沿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评估方式】:本教材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进一步发展方向。
【教案设计】:第一节:生物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讨论内容:生物学基本概念目标: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认识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通用16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稳态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功能。
在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________化、构造________化和功能________化方向开展。
2.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变化时,会通过________调节,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为两种调节方式,其中,________调节将起主要作用。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在食物链(网)中,食物链的起点都是________,称为________营养级。
能量从一个营养级流向另一个营养级总是________的。
一、1.单方向不可逆2. 反复利用二、1.自我调节多样复杂完善2.反响负反响三、绿色植物(消费者) 第一逐渐减少聚焦科技扫描知识生态工程主要原理:物质循环再生。
生态工程是起步较晚的生物工程,但在我国开展特别迅速,已由最初的农业生态系统以及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扩展到了许多生态农业。
生态工程遵循“整体性原理、协调性原理、循环再生原理”等。
一、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展减量化、无害化、资化处理,将生活垃圾中有机局部、人畜粪便等转化为优质生态复合肥。
2.“无废弃物农业”作物秸秆、人畜粪便还田或用来培养蚯蚓等,用蚯蚓粪便再作肥料,既减少或防止了能的浪费、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又增加了产值。
二、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既要注意开展雨水和地表水的搜集,同时要注意灌溉的技术,传统的漫灌浪费大量的水资,点灌和喷灌可以节约大量水,因此,这一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灌溉上。
随着工业化消费的扩大,一些工厂、小区排出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除限制其减量排放外,还施行了回收(造纸厂利用废液回收钙粉、木质素等物质)、再生、再循环的措施,寓污水处理于应用之中。
高中新教材生物学教案全套
教案一:细胞结构与功能
主题: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分类和组成;能够描述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的分类和组成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细胞的图像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总结。
3. 引导学生讨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的作用和功能。
4. 学生分组进行细胞分类和组成的讨论和总结。
5.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法:布置课后练习,考察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教案二:生物进化论
主题: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
目标: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认识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达尔文的进化论
2. 自然选择的原理
3. 生物进化的例子和证据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案例介绍生物进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分组进行自然选择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4. 学生观察生物进化的例子和证据,进行总结和归纳。
5. 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考察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生物学新教材教案全套范本,仅供参考。
高中生物教案高中生物教案(优秀5篇)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生物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高中生物教案的写作思路。
高中生物教案篇一一、目标专题:必修课本1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本专题新旧内容更改概况:本章旧人教版内容包括新陈代谢与酶、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植物的水分和矿质营养、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等八个内容。
新教材内容变更为: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2、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3﹑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4﹑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知“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设疑“储存在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如何转变为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开篇引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热情,引出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教案新版全套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内部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细胞器的名称、结构和功能。
3. 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1. 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资源:1. 教科书《高中生物教材》2.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玻片、载玻片、牛心肌细胞3. PPT课件:细胞结构和功能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提出问题: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你知道细胞的结构有哪些吗?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展示PPT,介绍细胞的结构及各个细胞器的名称和功能。
2. 示范观察牛心肌细胞的结构。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将牛心肌细胞放置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2. 学生自行进行显微镜观察。
3. 让学生描述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 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复习细胞结构和功能。
2. 完成练习题,检查对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增强了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下节课需要加强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案4篇【精选】高中生物教案4篇高中生物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说明植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分组实验以及小组学习交流等方式,掌握用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技能以及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动手操作才能,以及对于生物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归纳植物细胞构造。
【教学难点】以胆大心细的心态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并区分植物细胞的构造。
三、教法学法启发法、讲授法、实验法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自愿准备感兴趣可观察的植物材料,如:洋葱、成熟的番茄、黄瓜、西瓜、苹果等。
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邀请学生展示各自准备的生物材料,并且对于材料做以适当的说明从而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请学生使用显微镜,并请有关学生纠正其中容易出错或者操作注意要点。
从而复习、稳固上节课学习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最后,教师通过显微镜的使用与再次的学习,由显微镜的用途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环节二:自主探究,新课教学:由显微镜的用途,提出问题:学会操作显微镜是为了利用它看到微观生命世界,那么是否可以直接把一个洋葱或者黄瓜放到显微镜下,就能看到起内部构造呢?引发学生考虑。
最终引出用显微镜观察材料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备以及材料的特点。
其次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玻片的标片,让学生更加理解到制作标片的必要和根本形式。
由教师介绍制片所需要的一些材料用途和用法,简单介绍一下在制片过程中牵涉到的一些陌生的名词和过程。
在学生大致理解制片根本的一些知识根底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考虑并观察教师制片,以及选择一两名学生跟随着操作,同时,随时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适时的停顿,一一对疑惑加以解决。
所提问题依次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假设擦拭不净,后果如何?②滴清水的量如何掌握?水量过多过少对实验有何影响?③取材的部位、方法、大小?④盖盖玻片的方法、原因(即目的或防止出现的不利影响)⑤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⑥吸引染液的方法?最后,组织学生开始自主来制作临时装片,对于刚学习的方法加以及时稳固,教师那么在其中不断巡视加以指导纠正。
新版高中生物教案全套
一、课程名称:高中生物课程
二、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3. 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生物分子与细胞;
3. 遗传与进化;
4. 生物体内环境的维持;
5. 植物生殖与发育;
6. 动物行为与种群生态。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验教学;
2. 实地考察与动手操作;
3. 课外阅读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
1. 开学第一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生物的分类;
2. 第二周至第四周:生物分子与细胞;
3. 第五周至第六周:遗传与进化;
4. 第七周至第八周:生物体内环境的维持;
5. 第九周至第十周:植物生殖与发育;
6. 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动物行为与种群生态。
六、课外作业:
1. 熟读教材,做好笔记;
2. 完成实验报告;
3. 参加课外学术讨论;
4. 参加生物相关的比赛活动。
七、评估方法:
1. 期中考试;
2. 期末考试;
3. 课堂表现评分;
4. 实验报告评分。
八、教学资源:
1. 生物学教材;
2. 实验器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生物学专业老师的指导。
以上是新版高中生物教学全套范本,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祝学生学习愉快,取得好成绩!。
新版⾼中⽣物全套教案.第课,课题绪论第课时,课型复习。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时间教学⽬的与要求:1、使学⽣理解⽣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理解⽣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1、⽣物的基本特征;2、⽣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幻灯⽚。
教学程序:(导⼊)地球从诞⽣⾄今⼤约有46亿年了。
在这46亿年中,⽣物从⽆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限的⽣机。
⼈类的⽣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物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物科学在⼈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益重要的作⽤。
学习⽣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个⼈都⾮常重要。
⼀、⽣物科学:研究⽣命现象和⽣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物质:蛋⽩质、核酸;1、共同的物质基础结构:细胞是⽣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2、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合成⾃⾝物质;贮能;过程分解⾃⾝物质→排除废物;放能;定义:对刺激发⽣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实例:根的向地性(重⼒),茎的背地性(光);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物产⽣适应性的⽣理基础。
注:(1)应激性:⽣物对刺激(如光、温度、声⾳、⾷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引⼒等所发⽣的反应。
是⽣命的基本特征;(2)反射:是指多细胞⾼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的反应。
可见,反射是应⾃我更新⼀切⽣命活动的基础激性的⼀种表现形式,⾪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3)适应性:是指⽣物的形态结构和⽣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对各种刺激发⽣的反应(包括反射)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种适应现象,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性等⽣理功能也是⼀种适应。
⽣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的。
这是与应激性不同的。
应激性、反射属于⽣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如北极熊的⽩⾊、绿草地中蚱蜢呈绿⾊等)。
第 课,课题 绪 论第 课时,课型 复 习 。
总序第 个教案。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2、生物的应激性、适应性及反射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 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导入)地球从诞生至今大约有46亿年了。
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也正因为有了这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使地球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学习生物科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一、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体都具有以下特征: 物质:蛋白质、核酸;1、共同的物质基础 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 实质: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2、新陈代谢 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物质;贮能; 过程分解自身物质→排除废物;放能; 定义: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 3、应激性 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背地性(光); 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注:(1)应激性:生物对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2)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可见,反射是应自我 更新一切生命活 动的基础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的范畴。
(3)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动物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包括反射)的应激性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现象,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生理功能也是一种适应。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适应特征,通过遗传传给后代,并非生物接受刺激后才产生的。
这是与应激性不同的。
应激性、反射属于生物的适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适应具应激性(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
因为: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而应激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4)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
要求生物体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做一定反应的特征。
因此,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决定的。
5、遗传和变异: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变异:使物种不断变化。
6、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小结: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应激性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遗传和变异三、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世纪以前:积累知识阶段;(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9世纪前叶:寻找生命内在联系,概括事实资料;↓19世纪中叶:阐述事实资料(细胞学说、物种起源)。
19世纪中后期:用实验手段和理化知识分析;(二)实验生物学阶段。
↓生命活动过程和生命活动规律。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以来,研究蛋白质、核酸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四、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概述:生物科学+ 工程技术1、微观方面:生物工程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成农业:抗病毒植物、转基因鲤鱼、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果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超级菌。
生态学: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宏观方面:前景(作用):对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料匮乏、能源短缺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成就:生态农业。
五、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六、作业:七、后记:“关于病毒、类病毒、朊病毒”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增殖、遗传和变异、细胞内寄生、对抗菌不敏感,而对于干扰素敏感等特征的微生物。
病毒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不能通过的滤器,一般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常见的病毒有牛痘苗病毒、传染性浓泡皮炎病毒、腮腺炎病毒、偶数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非典”病毒等。
病毒的基本化学组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且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病毒通过核酸复制的方法来增殖,不进行二均分裂。
病毒体内无核糖体,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
正在细胞外的病毒颗粒处于静止状态,基本上是无生命的物体相似。
病毒在生物进化中处于何种地位,目前还没有最后的结论:有人认为病毒是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类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从这类生物进化而来的;有人认为病毒可能是长期营寄生生活的原核生物退化而成的。
2、类病毒:最近几年,人们还发现一种比病毒更简单的生命形式,叫做类病毒。
它的大小相当于病毒的1/80,没有蛋白质外壳,仅是一单链核糖核酸分子。
病毒、类病毒都属于专性寄生的生物,都没有细胞结构,都不能独立生活。
它们虽无细胞结构,但与其它生物一样具有严整的结构。
3、朊病毒:199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朊病毒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学者普鲁辛纳。
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没有核酸。
例如疯牛病的病原体。
第课,课题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第课时,课型复习。
总序第个教案。
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教学目的与要求:1、识记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2、识记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重点难点: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及其重要作用;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教具:幻灯片。
教学程序:(导入)在绪论部分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有6个基本特征。
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对于地球上已知的大约200万种生物来说,无论它们个体的大小、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如何,它们生命活动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这些共同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大体相同的。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一)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证明:C、H、O、N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另外,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
其实,生物体除了常见的9种元素之外,还有Si、Cl、Al、Fe、Na、Zn……据统计,在生物体的细胞内至少可以找到62种元素,其中常见的约有29种,其中重要的有24种。
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说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的有20多种。
(三)种类:20多种。
因为生物体内各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所以,可以按照元素含量的多少把它们分为两类: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如C、H、O、N、P、S、Ca、Mg等。
2、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
如:Fe、Zn、Cu、B、Mo等。
注:大量元素是从含量上看,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例如,C、H、O、N、P、S、K、Ca、Mg等;主要元素是从对生物体的作用上看,在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C就没有生命;C、H、O、N、P、S六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重量的97%,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物是由这六种元素组成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组成原生质的成分。
C、H、O、N、P、S 6种元素是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生物体的大部分有机化合物是由上述6种元素组成的,如蛋白质是由C、H、O、N等元素;核酸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
2、组成多种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等都是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3、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主要是微量元素)例如,微量元素B能促使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
当柱头和花柱中积累了大量B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乏B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如C、H、N 3种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占73%左右,而这3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
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总结: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主要有20多种。
2、根据化学元素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3、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都有一定作用。
4、非生物界与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
五、作业:六、后记:1、N元素:是蛋白质、核酸、ATP及其它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其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直接体现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核酸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A TP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直接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所以N元素素有“生命元素”之称。
2、P元素:是核酸、磷酸、A TP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缺P会影响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缺P会影响到细胞膜及其它生物膜的结构,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进行。
缺P还会影响A TP的合成,从而影响到细胞和生物体的能量代谢。
3、S元素: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大多数都含有S,S是组成蛋白质的一种重要元素,对于维持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Fe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在高等动物体内,缺Fe不能合成血红蛋白,而出现缺Fe性贫血,严重时危及生命。
Fe在生物体内有两种存在状态:Fe 2+和Fe3+。
Fe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辅基,参与生物体的氧化还原反应。
5、Mg元素:在绿色植物体内,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没有Mg就不能合成叶绿素,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体表现在叶片出现“黄化”现象。
生物第一轮复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部分课堂作业1、血液运输氧的化合物含有的元素主要是()A.C、H、O、N、FeB.C、H、O、Ca、FeC.C、O、B、Ca、FeD.C、H、N、Ca、Cu2、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生活在海洋中的鲨鱼,组成他们的化学元素是()A、完全相同B、完全不同C、大体相同D、无法确定3、下列关于“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多B、碳原子含有四个价电子C、碳原子之间能以共价键给合D、许多含碳有机物能连结成链或环4、下列关于组成原生质的主要元素的含量的比较,正确的是()A、C>H>O>N>P>SB、H>O>C>P>N>SC、O>H>C>N>P>SD、O>C>H>N>P>S5、据测定苹果中Zn的含量为0.19毫克/100克,但苹果缺锌时,往往患“小叶病”,这个事实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