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使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好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时间:03.25 地点:计算机室主讲人:邬永宽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不仅来自课堂,还来自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衔接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一、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乐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应该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教学《可能性》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哪些地方要用到可能性的知识?”“联系你的生活想一想,哪些事件是可能发生的?”还可以设计一些根据摸球结果来装球的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知识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安排了一个游戏:请学生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如果有2个月

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

二、数学学习能力培养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

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6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外公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使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生活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几要加上几,多加几要减去几,少加几要再加几,少减几要再减几”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能力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训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如一道开放题:“张强和陈燕去游乐场玩,每人带20元钱,两人全部把钱花完,你能帮他们设计出多少种游玩方案?(游乐场大门票每人2元,小马:2元,空中飞车:5元,过山车:4元,碰碰车:3元,旱冰:1元。)”出示完情境,先小组讨论,再自己设计方案,最后在小组交流。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学习的乐园。

三、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开展课堂情境演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对于“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的大小”,学生不是很清楚,只是模糊地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那10000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领略1公顷的大小。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把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做导演,让学生做演员,这对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如在教学《认图形》时的一道练习题:“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在操作实践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或剪一剪,说说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再如,在教学打折时,让学生模拟开办了一个百货小商店,进行换季促销,在购买的过程中,学生既要挑自己喜欢的商品,又要看哪件商品打的折扣多,还要看是否对自己有用,从而培养他们合理、正确消费的观

念。在模拟实境中用的是数学知识,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真有趣,生活真有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四、运用数学,让学生的数学作业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的水平。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课外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后,布置学生回家计算:假如你爸爸有一万元钱5年不用,存入银行有不同的定期存法(5个一年期、2个一年期和一个3年期、一个5年期等),请你到银行查清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的银行利率,再计算不同存法所获得的利息谁多。这样拉近了学习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时空利用率。

总而言之,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