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1.

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是一类主要由碳原子与氟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全氟化合物(PFCs)的生产历史已经有50年,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如不粘锅)、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人体血清中发现有机氟化物的报道。自那以后,环境和生物基质中PFCs的含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由于PFCs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因此污染范围十分广泛。全世界范围内被调查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都存在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踪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和我国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体内,都发现了全氟有机化合物。

考虑到此类物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体健康危害,在2009年5月召开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将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A或B。这意味着这些物质将在全球范围内被限制使用。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全氟有机化合物列入禁止使用名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美国环保总署(EPA)也已将全氟化合物列为“可能使人致癌的物质”。

目前,关于PFOA和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至今,人类对PFOS和PFOA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人体的暴露途径及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是全氟化有机化合物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我国人体PFOS污染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而中国PFOS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对其实施环境管理面临挑战。

2.

什么是Pops?Pops就是一个简称,它指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可以在环境里长期的存留,可以在全球广泛的分布,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的传递,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里聚积。最终会对生物体、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POPs的基本特性是:在环境中降解缓慢、滞留时间长,可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数年时间。因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憎水性,可以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导致低浓度存在于大气、水、土壤的POPs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对处于最高营养级的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POPs物质因具有半挥发性,使得它们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可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对肝、肾等脏器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并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

3.

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构建我省POPs管理长效机制

6月14日省环保厅印发了《江苏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我省二恶英排放源量多面广,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隐患显现,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规划》的印发将积极推动我省有效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构建我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长效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规划》以全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调查、多氯联苯调查的相关信息为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削减重点行业二恶英排放、解决高风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和污染场地问题为重点,制定行动方案,建立有效的实施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有效防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风险,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规划》共分为6个部分,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指标,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到2015年,基本控制二恶英类POPs排放量增长趋势,重点行业单位产量(处理量)二恶英排放强度由7.7g(TEQ)/吨降到6.9g(TEQ) /吨,降低10%;已识别的杀虫剂和高风险PCBs类废物得到环境无害化处置;建立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清单,开展已查明高风险杀虫剂类POPs污染场地治理和修复的工程示范,建立涉及POPs污染场地的封存、土地利用和环境修复等环境无害化管理和修复支持体系;提高公众意识,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POPs管理的机制。

4.

健康杀手:含氟化合物

全氟碳化合物(PFCs)由于它们被广泛地应用在工业产品上,而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意义。自从2003年4月中旬,美国环保署EPA,分析一特殊的PFCs潜在的危险,此物质在全世界的任何环境和人体血液中都可被侦测到。

全氟碳化物-特氟龙(Teflon)的应用

全氟碳化合物(PFCs)是一有机化合物,它主碳链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给取代。

此物质最有名也是应用于各领域这最多样变化的就是塑料–聚四氟乙烯(PTFE),较为熟名的商品名为Teflon(铁氟龙);Teflon于1938年由杜邦发现,它是由四氟乙烯TFE聚合而成,四氟乙烯(PTFE)即Teflon它主要的特性是耐化性非常的好,它优异的工作性/加工性;和耐热性能(-200’C~260’C),和它高的润滑特性,也因此PTFE被应用在许多工业的领域,例如:

作为润滑剂和降低摩擦的添加剂

作为涂料的物质成份:(铁氟龙腊)在汽车的车身,墙壁,皮革,室内装璜…等在布料的应用(例:GoreTex,为防水,抗污的特性)

在太空工业的应用

垫片,垫圈,防火绝缘电线

抗化性的桶槽/容器

作为家用器具的涂料成份(例如:锅具类)

医学:被植入物的涂层以预防人体排斥

1997年,全球氟化聚合物使用总计超过80,000顿;以每年约7%的成长率。PFCs全氟碳化合物不只存在于最终产物聚四氟乙烯(PTFE),它们也被使用于中间产物或作为聚合反应程序的物质(例:全氟辛酸PFOA/C-8;作为乳化剂)。

它们也是特定制程的没用的副产物,例如铝的制造厂。

Current relevance, PFOA, PFC telomers, Biopersistence, Toxicity。

美国环保署(EPA)目前正对全氟辛酸PFOA/C-8对人体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在经过调查美国人口里大量的样品的人体血液中,和在动物里,以及在全球的生态环境里被发现出此物质;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过去至今的50年里,事实上PFOA 毫无控制地被允许排入到大气里;而且,最近的研究指出,其它的氟橡胶PFC telomers(短链的氟聚合物)在大自然环境中能被生物分解成PFOA。

此结论是支持为何在全球甚至在北极也侦测到有此PFOA物质,即使如此,只有少数几家公司在生产或使用它。

PFOA是生物永久持续的,换言之它的生物裂解非常的缓慢,也因此在环境中不断地累积;在对流层,它的半衰期超过2000年;在人体中,为3-7年;

此化合物它是如何在人体被吸收的仍不清楚。

PFOA会累积在肝脏里,同时也被美国环保署EPA列为对物动的致癌物质。

在老鼠的试验里,肝脏,胰脏,在乳房组织和在动物的睪丸,肿瘤的发生率是增加的。

PFOA本身没有显示任何诱导基因突变的效用,其它迄今为此未知的变化作用,是明显地可归因于肿瘤形成而导致的。是否这些的结果对人类是可转移的,目前未知。

全氟聚合物的分解 - 废弃处理

燃烧全氟聚合物(热裂解),除了会制造氢氟酸(HF),和许许多多的全氟碳化合物(PFCs),例如:四氟乙烯(TFE)或三氟乙酸(TFA);藉由四氟乙烯(PTFE)的裂解这已在实验室被证实(Ellis et al. Nature, Vol 412,2001,321).

以此方式,当每天这些物质(例如:衣服、光滑的纸张)在废弃厂被处理时,这些物质能进入大气或人体中。许多这些物质对健康有潜在危害的;它们很不容易受生物分解,同时也会在大自然的环境里累积;基于这个理由,它们已经被定名

称(emerg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为新兴的POPs;再者,有些PFCs全氟碳化合物会破坏臭氧层,即它们被认定为”温室气体”;在本文章,其它存在的潜在PFC全氟碳化合物的来源半氟有机化合物氟氯碳氢化合物(HCFCs) 和氟氯碳化合物(CFCs)-将不在此讨论的范围。

Conclusion Outlook

全氟碳化合物PFCs由于它们特殊的特性,对工业上是相当的重要;它们被应用在衣服的防水、抗污(GoreTex),和许多的日用产品(在锅具上之Teflon涂层),以及在纸张的处理。

整个来说, PFCs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相对较氯化物和溴化物(CFCs,HCFCs)的研究,执行是较少的;这是为何许多的全氟碳化合物PFCs还未被视为对环境是”危急的”;虽然PFCs已知其生物分解非常缓慢,也会在大自然中累积,同时也对臭氧层有害,终必会立法限制其排放量。

美国环保署(EPA)目前正对全氟辛酸PFOA/C-8对人体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估,在经过调查美国人口里大量的样品的人体血液中,和在动物里,以及在全球的生态环境里被发现出此无法被生物裂解的物质;

全氟辛酸PFOA在工业里正活跃地被生产与使用着,然而,它也是其它制造全氟碳橡胶的副产物,当四氟乙烯(PTFE/Teflon)在废弃处理燃烧中会被产生

新的研究调查会导致经全氟辛酸(PFOA)和其它全氟碳化合物(PFCs)引起的潜在危害的重新评估。因此,很可能的就是特定的特质在未来将遭受法律的规定管制。这些规定,甚至可能会扩大至最终产品。

Relevance for underwriting(关于同意付担的费用)

关于同意付担费用(环境成本),起源于对环境的损伤和产品的责任/产品回收线的生意,如果因果的连结能被建立在全氟碳化合物(PFCs;例PFOA,TFA),和对健康或环境的损伤。制定法律对某些全氟碳化合物PFCs的排放加以课税,它是很清楚的可能性。

环境损坏的负担

这里主要可能的几个主张,起源于饮用水的污染,尤其是那些坐落于近溪流和河流的PFCs制造工厂;例如,在Parkersburg/West Virginia当地居民对PFOA 制造厂提出团体讼诉,声称他们的饮用水已经被PFOA所污染,同时该公司隐瞒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讯息;此外,法规(例如:欧盟管理白皮书White Papers/EU directives)也理所当然地快速提供环保团体,对于提起诉讼,可自由选择;此举只将对加重问题的恶化

产品的责任/产品回收

在这保险业的领域,原始化学物的制造商和最终产品的生产(例如:衣服)厂商,可能成为索赔的目标,尤其是,假若特定物质受法律的管制时;

工业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同时也定义出标准和接受测量,在自愿的基础下。

例如在2002年,工业自愿地停止全氟辛烷磺酸(PFOS)化学物质的生产,基于安全的理由考虑对全球的污染的物质与生物永久性。这个化学物的行为对PFOA 是很类似的,它在自然环境里也可以反应成为PFOA。

以物质取代全氟碳化合物PFCs具有相似出色的工业特性,但对环境具有比较少的危害将是一困难的功绩;然而,它必定是可能的对制造程序做出调整,以一个方式,潜在地确定的关键性的物质,不是将使用量最小化就是完全的消除它。

因此,我们建议,未来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被仔细地,周密地监控。

5.

全氟辛基磺酸盐化合物(Perfluoorctane sulphonate:PFOS)是公认的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Presistent, 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 )的全氟碳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 [1-4],欧盟《关于限制PFOS销售及使用的指令》已于2008年6月27日实施,指令对产品或半成品中PFOS的浓度要求非常严格。这一指令引发了人们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危害性的讨论,即人们常说的“C8”问题。指令内容第5条指出: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将来也可能被限制,因为它被怀疑有与PFOS大致上相似的危害性,现仍在对其危险分析试验、替代品的实效性、限制措施进行评估。

2003年5月16日,美国环保署(EPA)发出了针对PFOA和全氟调聚物请求注解、可执行确定协议的发展公听会通知。通知指出:EPA已确认接触PFOA 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虽然很多潜在的危害结果还需要进一步证明。EPA 要求研究人员进一步提交更多的相关证据并在有毒物质管制法( tsca )第4条规定下研究PFOA、全氟调聚物及通过新陈代谢或降解产生PFOA的物质[5]。会议提供的资料中明确指出,调聚全氟辛基乙醇(Fluorotelomer alchohl 8:2 FTOH)在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会转变成PFOA[6-7]。

众所周知,PFCs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低表面张力和防水防油性能,在过去的50年,它们作为表面活性剂或整理剂广泛地应用于含氟聚合物、涂料、清洗、电子、电渡、消防、化装品、纺织、造纸等领域。随着人们对其研究的深入,逐步揭开了PFCs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神秘面纱,其中用量较大的是全氟辛基磺酸盐(PFOS;C8F17SO3-)、全氟辛酸及其盐(PFOA; C7F15COO-)、N-乙基全氟辛基磺基乙醇胺(N-Ethylperfluorooctane sulfonamidoethanol,EtFOSE;C8F17SO2NHCH2CH3)和调聚全氟辛基乙醇(Fluorotelomer alchohl 8:2 FTOH;1H,1H,2H,2H-Perfluorodecanol)。

由于PFCs具有独特的疏水和疏油特性,使得它们不像亲脂性有机污染物(Lipophilic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如敌敌涕、多氯联苯、二恶英)一样可在体内脂肪组织进行积累,而是在血液、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内积累[8]。PFCs的共同特点是不会被人体所降解,属于表活性剂类物质,特别是可自发地分布在固-液界面以降低固体表面张力的特性。同样,在生物体内它们也充分“发挥”疏水和疏油界面活性剂这一特点,分布在细胞壁,细胞膜等界面,无疑会对细胞正常的膜内外物质交换[9-10]基因表达产生干扰影响[11,12]。

早在在研究PFOS的同时就已经开展了对PFOA毒性的研究,1985年,GERALD L.研究了不同剂量的PFOA对动物的皮肤、体重和肝脏的影响。研究表明接触PFOA能够引起皮肤刺激反应并可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引起体重和肝脏的变化,在慢性中毒剂量20、200、2000mg/kg条件下对小鼠的体重可分别造成不影响,轻微影响和急剧影响。PFOA会造成肝脏细胞变形或坏死[13]。瑞典的研究者发现,新生小鼠接触PFOS或PFOA后对其成年后的神经行为(习惯、学习、记忆和胆碱能神经系统)的影响和接触POPs(如敌敌涕、多氯联苯、二恶英)一样造成神经行为缺陷[14]。

人们研究发现PFCs不但存在于人体中,而且广泛存在于整个生物圈中[15-20]甚至在北极熊的血液里检测到PFCs的存在,可见PFCs对生物圈的影响已经不能再被人类所忽视。

6.

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新POPs物质,它具有疏油、疏水特性,在环境中可以长期稳定存在,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00年,3M 公司宣布停止PFOS的生产,之后的研究表明人体血液中PFCs的浓度水平在2000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但是在中国,这类化合物仍然在大量生产或使用。目前在中国关于PFCs的污染水平研究也已经开展,并且研究表明在水体、生物等介质中都存在PFCs污染。

7.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系列以4~14个碳原子的烷基链为基本支架,其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并带有不同功能基团的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均含有8个碳原子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表面活性极低,具有防水防油的特性,作为高效的表面活性剂,是目前工业上使用量最大的两种全氟类化合物。研究发现,数百种全氟类化合物使用后,在环境中和生物体的最终分解均会产生PFOS和PFOA。PFOS和PFOA性质极为稳定,在强酸强碱、高温高压都难以分解。动物试验证明,PFOS是具有发育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内分泌干扰等多种毒性的污染物,而且分布极广并具有生物蓄积性,被认为是继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和二恶英等环境污染物之后又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8.

R410A:是一种新型环保制冷剂,不破坏臭氧层,工作压力为普通R22空调的1.6倍左右,

制冷(暖)效率更高。提高空调性能,不破坏臭氧层。R410A新冷媒由两种准共沸的混合物而成,主要有氢,氟和碳元素组成(表示为hfc),具有稳定,无毒,性能优越等特点。同时由于不含氯元素,故不会与臭氧发生反应,既不会破坏臭氧层。另外,采用新冷媒的空调在性能方面也会又一定的提高。R410A是目前为止国际公认的用来替代R22最合适的的冷媒,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得到普及。

9.

CO2

CH4

N2O

HFCs

PFCs

SF6

《京都议定书》规定该六种气体为温室气体

全氟化合物零碎知识

1. 全氟有机化合物(PFCs)是一类主要由碳原子与氟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这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能够经受高温加热、光照、化学作用、微生物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的代谢作用。全氟化合物(PFCs)的生产历史已经有50年,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涂料、皮革、合成洗涤剂、炊具制造(如不粘锅)、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等领域。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关于人体血清中发现有机氟化物的报道。自那以后,环境和生物基质中PFCs的含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由于PFCs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因此污染范围十分广泛。全世界范围内被调查的环境和生物样品中都存在典型PFC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污染踪迹,甚至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和我国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体内,都发现了全氟有机化合物。 考虑到此类物质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人体健康危害,在2009年5月召开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上,将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附录A或B。这意味着这些物质将在全球范围内被限制使用。而此前已经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将一些全氟有机化合物列入禁止使用名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美国环保总署(EPA)也已将全氟化合物列为“可能使人致癌的物质”。 目前,关于PFOA和PFOS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上环境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至今,人类对PFOS和PFOA等全氟有机化合物的环境污染途径、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人体的暴露途径及人体健康损害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 我国是全氟化有机化合物生产和使用的大国,我国人体PFOS污染水平较高,居世界前列。而中国PFOS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对其实施环境管理面临挑战。 2. 什么是Pops?Pops就是一个简称,它指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是一类化学物质,这类化学物质可以在环境里长期的存留,可以在全球广泛的分布,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蓄积,逐级的传递,进入到有机体的脂肪组织里聚积。最终会对生物体、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 POPs的基本特性是:在环境中降解缓慢、滞留时间长,可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数年时间。因其具有很强的亲脂憎水性,可以沿食物链逐级放大,导致低浓度存在于大气、水、土壤的POPs物质可通过食物链对处于最高营养级的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POPs物质因具有半挥发性,使得它们能够以蒸气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物上,可在大气环境中作远距离迁移,导致全球范围的污染传播。POPs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毒性影响,对肝、肾等脏器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有急性和慢性毒性,并具有致癌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特性等 3. 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规划,构建我省POPs管理长效机制

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规范

附件1 浙江省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规范 1 整治目标 通过污染整治,基本解决浙江省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环境管理滞后、部分区域VOCs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根据《浙江省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整治方案》及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分年度整治目标,通过实施VOCs污染整治行动,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VOCs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升,VOCs排放量大幅削减,区域环境质量得以改善。 ——至2015年底,涂装行业VOCs治理项目完成率达到60%。 ——至2016年底前,涂装行业VOCs治理项目完成率达到80%。 ——至2017年底,全面完成涂装行业VOCs污染整治,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和VOCs污染防治水平明显提升,VOCs污染排放水平大幅降低,VOCs污染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育一批示范企业。 ——至2018年底,形成完善的涂装行业最佳可行技术指南,VOCs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运行。 2 整治要求 2.1 总体要求 2.1.1 加强源头控制

推广使用环境友好型原辅料。根据涂装工艺的不同,鼓励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份、紫外(UV)光固化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限制使用即用状态下VOCs含量>420g/L的涂料,从工艺的源头减少原辅材料的VOCs含量,实现VOCs减排目的。 2.1.2 加强过程控制 (1)规范原辅料储存。对所有有机溶剂和含有有机溶剂的原辅料采取密封存储和密闭存放,属于危化品应符合危化品相关规定;减少使用小型桶装涂料、稀释剂,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 (2)规范原辅料调配与转运。溶剂型涂料、稀释剂等调配作业在独立密闭间内完成。宜采用集中供料系统,无集中供料系统时原辅料转运应采用密闭容器封存,缩短转运路径。 (3)规范原辅料使用与回收。禁止敞开式涂装作业,禁止露天和敞开式晾(风)干(船体等大型工件涂装及补漆确实不能实施密闭作业的除外)。所有涂装作业应尽量在有效VOCs收集系统的密闭空间内进行,无集中供料系统的浸涂、辊涂、淋涂等作业应采用密闭的泵送供料系统。应设置密闭的回收物料系统,淋涂作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收集滴落的涂料,涂装作业结束应将剩余的所有涂料及含VOCs的辅料送回调配间或储存间。 (4)调配、转运、使用与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涂料桶、废溶剂、水帘废渣等危险废物,应符合危险废物相关规定。 (5)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鼓励企业采用密闭型生产成套装置,推广应用自动连续化喷涂线。大件喷涂可采用组件拆分、分段喷涂方式,兼用滑轨运输、可移动喷涂房等装备。鼓励企业采用静电喷涂、无空气喷涂、空气辅助/混气喷涂、热喷涂等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有机化合物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或(Br 2/CCl 4)褪色的物质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 4/H +)褪色的物质 含有、—C≡C—、—CHO 的物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OH --- 1/2H 2 —COOH----1/2H 2)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酯反应(取代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有醇存在时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 3; 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2)定量关系:—CHO ~2Ag(NH)2OH ~2 Ag HCHO ~4Ag(NH)2OH ~4 Ag 5.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羧酸(中和)、甲酸(先中和,但NaOH 仍过量,后氧化)、醛、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 糖) 三、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特性 类 别 烷 烃 烯 烃 炔 烃 苯及同系物 通 式 C n H 2n+2(n ≥1) C n H 2n (n ≥2) C n H 2n-2(n ≥2) C n H 2n-6(n ≥6) 代表物结构 式 H —C≡C—H 相对分子质量Mr 16 28 26 78 分子形状 正四面体 6个原子 共平面型 4个原子 同一直线型 12个原子共平面(正六边形) 主要化学性 质 光照下的卤代;裂化;不使酸性 跟X 2、H 2、HX 、H 2O 、HCN 加成,易被氧化(使酸 跟X 2、H 2、HX 、HCN 加成;易被氧跟H 2加成;FeX 3催化下卤代;硝化。

元素化合物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专题一元素及其化合物 1.重要无机物的特性 (1)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 (2)能与二氧化硅反应而能雕刻玻璃的是; (3)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非金属单质是; (4)能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5)遇淀粉变蓝色的是;(6)具有磁性的是。…… 2.重要无机物的工业制法 (1)漂粉精: (2)硫酸的制法(接触法): (3)硝酸的制法(氨氧化法): (4)氯气的制备: (5)钠、镁、铝的制备: (6)工业制玻璃: (7)煅烧石灰石: (8)工业制粗硅: (9)工业制水煤气: (10)工业制纯碱(侯德榜法): 3.常见物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 (1)苍白色——(2)蓝色—— (3)淡蓝色(4)黄色—— (5)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4.重要物质的用途 (1)呼吸面具和潜水艇的供氧剂; (2) 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3) 用于制造发酵粉; (4) 在医疗上作造影剂; (5) 用作感光材料;(6) 用于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 (7) 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 5.物质结构方面 熟悉常见的分子或单质、化合物的结构(水、氨气、二氧化碳、金刚石、二氧化硅的结构

特点)。 (1)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有甲烷、白磷、NH+4等; (2)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 (3)组成为1∶1型的化合物可能为H2O2、C2H2、Na2O2、C6H6等。6.物质的特有颜色 常见的有颜色的物质 7.特殊反应条件 (1)高温:铝热反应,制水煤气,制粗硅,水蒸气与Fe反应等。 (2)高温高压、催化剂 N2+3H2 (3)加热、催化剂 2KClO3 2SO2+O2 4NH3+5O2 (4)放电 3O2 N2+O2 8.三角关系

江苏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

江苏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指南 日期:2014/6/5 14:49:16 人气:7824 一、总体要求 (一)所有产生有机废气污染的企业,应优先采用环保型原辅料、生产工艺和装备,对相应生产单元或设施进行密闭,从源头控制VOCs的产生,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 (二)鼓励对排放的VOCs进行回收利用,并优先在生产系统内回用。对浓度、性状差异较大的废气应分类收集,并采用适宜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确保VOCs总去除率满足管理要求,其中有机化工、医药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有溶剂浸胶工艺人溶剂型涂料表面涂装、包装印刷业的VOCs总收集、净化处理率均不低于90%,其他行业原则上不低于75%。废气处理的工艺路线应根据废气产生量、污染物组分和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综合分析后合理选择,具体要求如下: 1、对于5000ppm以上的高浓度VOCs废气,优先采用冷凝、吸附回收等技术对废气中的VOCs回收利用,并辅以其他治理技术实现达标排放。 2、对于1000ppm~5000ppm的中等浓度VOCs废气,具备回收价值的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有机溶剂,不具备回收价值的可采用催化燃烧、RTO炉高温焚烧等技术净化后达标排放。当采用热力焚烧技术进行净化时,宜对燃烧后的热量回收利用。 3、对于1000ppm以下的低浓度VOCs废气,有回收价值时宜采用吸附技术回收处理,无回收价值时优先采用吸附浓缩一高温燃烧、微生物处理、填料塔吸收等技术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4、含恶臭类的气体可采用微生物净化技术、低温等离子技术、吸附或吸收技术、

热力焚烧技术等净化后达标排放,同时不对周边敏感保护目标产生影响。 5、对台尘、含气溶胶、高湿废气,在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RTO焚烧、低温等离子等工艺处理前应先采用高效除尘、除雾等装置进行预处理。 6、对于高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氮、氯等的无机废气,以及吸附、吸收、冷凝、生物等治理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有机物的废水,应处理后达标排放。废吸附剂应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规范处置,防范二次污染。 (三)含高浓度挥发性有机物的母液和废水宜采用密问管道收集,存在VOCs和恶臭污染的污水处理单元应予以封闭,废气经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 (四)企业应提出针对VOCs的废气处理方案,明确处理装置长期有效运行的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经审核备案后作为环境监察的依据。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采用焚烧(含热氧化人吸附、吸收、微生物、低温等离子等方式处理的必须建设中控系统。 2、采用焚烧(含热氧化)方式处理的必须对焚烧温度实施在线监控,温度记录至少保存3年,未与环保部门联网的应每月报送温度曲线数据。 3、采用非焚烧方式处理的重点监控企业,可安装TVOCs浓度在线连续检测装置(包括光离子检测器(PID)、火焰离子检测器(FID)等,并设置废气采样设施。(五)企业在VOCs污染防治设施验收时应监测TVOCs净化效率,并记录在线连续检测装置或其他检测方法获取的TVOCs排放浓度,以作为设施日常稳定运行情况的考核依据。环境监察部门应不定期对净化效率、TVOCs排放浓度或其他替代性监控指标进行监察,其结果作为减排量核定的重要依据。 (六)企业应安排有关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VOCs污染控制的相关工作。需定期更

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结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同)醇、醛、(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羧酸等。 糖。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 金属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 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绛蓝色溶液。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C(CH3)4]亦为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3.C..l,.沸.点.为.-.2..4..2.℃.).甲.醛.(.H.C.H.O.,.沸.点.为.-.2.1.℃.).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 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为固态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色溶液; 绛蓝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 1

最新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归纳备课讲稿

人教版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一、基本物质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结构为 2、可以从石油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且可以做水果的催熟剂的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空间结构为。 3、可以从石油或煤中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 结构简式为,空间结构为。 4、生活中常见的有特殊香味的,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与水以混溶的有机物是,(写名称),俗名为。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它的官能团是,(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5、生活中常见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写名称),俗名为。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它的官能团是,(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6、基本营养物质是,,。 7、葡糖糖和果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米的主要成分是,棉花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都可表示为 ,它们属糖,它们属于同分异构体吗?。 8、油脂包括和。它们分别是酯和 酯。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9.毛发、皮、丝、酶的主要成分是。 10、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它的特征反应是 ①,②。 11、蔗糖水解条件是,水解产物是 12、淀粉的特征反应是。水解条件是,水解的 最终产物是。 1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是:①, ②。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后者水解反应也称为。

二、基本概念 1、烃:仅含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倾化合物,也称为烃。 例如:苯分子组成中只有两种元素,所以它属于; 乙醇分子组成中有3种元素,所以它烃(填“是”或“不是”)。 2、同系物:结构,相差一个或多个原子团的物质。 例如:乙烷和丁烷都是烷烃,是烃,(填“饱和”或“不饱和”),分子中都是键,故结构相似,但C4H10—C2H6= C2H4,即分子组成相差了2个CH2原子团,所以乙烷和丁烷属于关系。 3、同分异构体:相同,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正丁烷CH3-CH2-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3的分子式都是, CH3 但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互称为 [说明:1、同系物分子式通式相同,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不可能是同系物关系。反之,亦然。] 三、基本规律 1、烃类的密度都小于水,都难溶于水。[它们浮在水上] 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2、烃的衍生物中①四氯化碳(CCl4)、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2)的密度大 于水且难溶于水。[它们沉在水底] 但可溶于有机溶剂②乙醇、乙酸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3、同系物碳原子数不同。碳原子数越大,沸点越高。例如:沸点比较:C5H10 C2H6 4、同分异构体中结构排列越规则,其沸点越高。例如:沸点比较:正丁烷异丁烷 5、烃的燃烧通式: 四、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或 所的反应。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中,原子取代了碳原子 上的原子。再如: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条件下反应,取代了苯环中碳原子上的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或)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 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例如:乙烯与溴反应,两个溴原子分别与双键两端的原子结合。(前提:断键) 3、酯化反应:和反应生成和的反应。(酯类一般有香味。) 五、总结填表。 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取代反应: 乙烯1、氧化反应:能使褪色。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4— 附件 “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包括非甲烷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含氧有机物(醛、酮、醇、醚等)、含氯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含硫有机物等,是形成臭氧(O 3)和细颗粒物(PM 2.5)污染的重要前体物。为全面加强VOCs 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全面加强VOCs 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以PM 2.5和O 3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依然 严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 2.5浓度下降30%以上, 二氧化硫(SO 2)、二氧化氮(NO 2)、可吸入颗粒物(PM 10)浓度也大 幅下降,但PM 2.5浓度仍处于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远超过国家环 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下简称国家二级标准);同时,重点区域O 3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夏秋季已成为部分城市的首要污染物。2013-2016年,第一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O 3浓度 (日最大8小时平均浓度第90百分位数)上升10.8%;2016年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59个城市O 3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京津冀、 长三角区域O 3浓度超过或接近国家二级标准。

从PM 2.5和O 3 的前体物控制来看,近年来,全国SO 2 、氮氧化物 (NOx)、烟粉尘控制取得明显进展,但VOCs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对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VOCs排放还会导致大气氧化性增强,且部分VOCs会产生恶臭。为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打好蓝天保卫战,迫切需要全面加强VOCs污染防治工作。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重点地区为主要着力点,以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推进VOCs与NOx协同减排,强化新增污染物排放控制,实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面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政策支持保障,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源头防控,分业施策,建立VOC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促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产业绿色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的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通过与NOx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实现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三、治理重点 (一)重点地区。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武汉及其周边、辽宁中部、陕西关中、长株潭等区域,涉及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等16个省(市)。 (二)重点行业。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 —5—

最新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资料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 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酯(包括油脂)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 ....,沸点为 ...HCHO ...). ....-.21℃ ...-.24.2℃ .....CH ..3.Cl..,.沸点为 .....).甲醛(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3(CH2)4CH3甲醇CH3OH 甲酸HCOOH 乙醛CH3CHO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 ☆多羟基有机物如甘油、葡萄糖等能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解生成绛蓝色溶液; ☆淀粉溶液(胶)遇碘(I2)变蓝色溶液;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5.有机物的气味 许多有机物具有特殊的气味,但在中学阶段只需要了解下列有机物的气味: ☆甲烷无味 ☆乙烯稍有甜味(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液态烯烃汽油的气味 ☆乙炔无味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梳理

镁、铝、铜及其化合物 (一)镁与铝化学性质的比较 1.与O 2的反应:Mg 、Al 均能与空气中的O 2反应,生成一层坚固而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金属镁和铝都有抗腐蚀性能。 它们都可燃烧:2Mg +O 2=====点燃2MgO,4Al +3O 2=====高温 2Al 2O 3 2.与S 、X 2等非金属的反应:Mg +S=====△MgS ,Mg +Cl 2=====点燃 MgCl 2 2Al +3S=====△Al 2S 3,2Al +3Cl 2=====点燃 2AlCl 3 3.与酸的反应: 非氧化性酸:Mg +2H + ===Mg 2+ +H 2↑,2Al +6H + ===2Al 3+ +3H 2↑ 氧化性酸:镁可溶于氧化性酸;常温下铝在冷的浓HNO 3、浓H 2SO 4中因发生钝化而难溶,但加热时也可溶解。 4.与碱的反应:镁不反应, 2Al +6H 2O +2NaOH===2Na[Al(OH)4]+3H 2↑ 5.与氧化物的反应:2Mg +CO 2=====点燃2MgO +C(金属镁能在CO 2气体中燃烧),2Al +Fe 2O 3=====高温 2Fe +Al 2O 3[铝热反应,铝与比铝不活泼的金属氧化物(如CuO 、MnO 2、Fe 2O 3等)都可以发生铝热反应] (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1.氧化铝: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盐 :Al 2O 3+6H + ===2Al 3+ +3H 2O , Al 2O 3+2OH - +3H 2O===2[Al(OH)4]- 2.氢氧化铝:①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中:Al(OH)3+3H + ===Al 3+ +3H 2O ,Al(OH)3+OH - ===[Al(OH)4]- ②受热分解:2Al(OH)3=====△Al 2O 3+3H 2O 3.氢氧化铝的制法:可溶性铝盐与氨水反应: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 或四羟基合铝酸钠 溶液通入CO 2: CO 2过量:[Al(OH)4]- +CO 2===Al(OH)3↓+HCO - 3; CO 2少量: 2[Al(OH)4]- +CO 2===2Al(OH)3↓+H 2O +CO 2- 3。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 反应条件或可逆符号打不上自己补上:)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1 2、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O=O= CH3CH2—OH,H—OH,HO-C-OH(碳酸),CH3-C--OH中均有羟基, 由于这些羟基相连的基团不同,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性也就不同,现比较如下:

3、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它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 CH 3COOH+C 2H 5OHCH 3COOC 2H 5+H 2O 实验装置图: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这是本节知识的考点) 1、加药品的先后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吸水剂(使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3、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注意:加热时须小火均匀进行,这是为了减少乙醇的挥发,并防止副反应发生生成醚。) 4、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防止受热不均引起倒吸。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分层析出。 6、不能用NaOH 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NaOH 溶液碱性强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7、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的方法:加入浓硫酸、加入过量的乙酸或乙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4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浓硫酸 △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比较 淀粉、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注意问题 (1)淀粉、纤维素水解都用H2SO4做催化剂,但淀粉用 20%H2SO4,纤维素用90%H2SO4,均需微热; (2)检验产物时,必须用 ...NaOH ........,才能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进行检验。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 (3)淀粉是否发生水解的判断: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反应和其水解最终产物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来判断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和水解进行程度。 如淀粉没有水解,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淀粉已完全水解,则遇碘不能变蓝色;如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蓝色,则说明淀粉仅部分水解。 有机化合物燃烧规律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涉及的题目主要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燃烧。烃是碳氢化合物,烃的衍生物主要是含氧衍生物,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题目涉及的主要是燃烧的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的量的问题。 设烃的通式为:C x H y,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为:C x H y O z 烃燃烧的通式:CxHy+(x+y/4)O2=xCO2+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CxHyOz+(X+Y/4-Z/2)O2→xCO2+y/2H20 (1)比较有机物燃烧的耗氧量,以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的相对大小:根据上述两燃烧通式可归纳出以下规律: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 的值,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取决于x和y的值。还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点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 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知识梳理: 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有机化合物脂质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

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双缩脲试剂( A液:0.1g/ml的NaOH B液: 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_PFCs_的控制研究进展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控制研究进展 田富箱, 徐 斌, 夏圣骥, 高乃云, 李大鹏, 梁 闯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摘 要: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 m ica ls ,PFC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鉴于其具有极为特殊的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PFCs 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在地表水和自来水中的分布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介绍,调查结果表明,PFCs 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地表水和自来水中PFCs 含量一般在几个到几十个ng/L 的范围内,且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PFCs ,而某些高级氧化技术(如亚临界水氧化)、膜过滤及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其控制具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饮用水处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T U 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0)12-0028-05 R esea rch P rogress i n C on trol of P erfluoroche m ica ls i n D r i nk i ngW a ter TIAN F u 2x ian g , XU B in, X IA Sh en g 2ji , GAO N a i 2yu n , LI Da 2p en g , L IANG Ch u ang (Sta te Ke y La bora tor y of P ollution Control a nd Res ourcesRe us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 i 200092,China ) Abstr act : Perfl u oroche m icals (PFCs)are a class of e m ergi n g and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s i n drink i n g water fie l d .Due to very specia l persistent stab ility ,strong b ioaccu mu lati o n and high toxicity ,PFCs are rece i v i n g more and more attenti o n and considerab le i n terest has been f o cused on these poll u 2tants .The c lassification,physica l and che m ica l pr operties of PFCs as well as the d istri b uti o n and control technol o gi e s of PFCs i n surface water and dri n ki n g water are presented .The i n vesti g ations resu lts sho w PFCs are w i d ely d istributed i n aqua tic envir on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Cs i n surf ace water and drink i n g water are i n the range of severa l to several tens ng /L .The conven ti o na l treat m ent pr ocesses are i n eff ective to re move PFCs i n deed .So me advanced oxi d 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ub 2critica lwater oxi 2dation ,me mbrane separation ,acti v ated car bon adsorption ,ion 2exchange resi n adsorption can be e m 2p loyed to re move PFCs . K ey w ords : perfl u or oche m ica ls ; dri n king water treat m en;t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6Z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66); 国家水 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 X07421-002) 随着国内外水质科学与痕量分析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饮用水中微(痕)量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检出,这些物质虽然浓度很低,但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污染和健康问题给现有的饮 用水处理研究和技术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 m icals ,PFCs)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 第26卷 第12期2010年6月 中国给水排水C H INA WATER &WAS TE WATER Vo.l 26No .12 Jun .2010

(苏大气办〔2012〕2号-《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剖析

宁环发…2012?163号 关于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环保局、各园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现将省大气办《关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PM2.5和光化学烟雾的前驱物,也是增加温室效应、加剧平流层臭氧消耗的主要污染物。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可以有效控制灰霾及光化学烟雾污染、降低区域PM2.5浓度,是实施“蓝天工程”、全面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区县、园区要充分认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工作,促进区域空气质量的根本改善。 二、及时组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 各区县、园区要按照省大气办《关于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

工作的指导意见》(苏大气办…2012?2号)的有关要求,及时组织开展辖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 对园区和其它重点区域,要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整治;对重点工业行业,要进行排查,筛选确定重点排放源,建立挥发性有机物重点监管企业名录,逐步进行治理;对餐饮油烟、加油站油气、机动车尾气污染、服装干洗等重点生活源,要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经费保障 各有关单位要统筹安排各项资金,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方面投入力度。要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要求,落实专项工作经费,保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现状调查、监测监控能力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有序推进,重点用于工业污染治理、交通污染治理、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区域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能力建设。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促防”、“以奖促治”等方式,对实施先进技术进行改造或治理的企业予以支持和奖励,支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完善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档案 从今年起,各区县、园区要根据《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登记表》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建立专门档案,并予动态更新。企业因产品结构调整、工艺和装备改造、新上废气收集治理设施以及停产关闭等导致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情况发生变化的,在对登记表进行及时更新的同时,应将相关材料一并收集整理并归档。市直管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档案由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 对2011年以来实施整治的企业,要补充建立治理档案,测算其整治前后挥发性有机物减排量。 档案一式两份,属地环保部门、企业各一份存档备查。2013年起,

高一化学必修2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精编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甲烷1、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性质比较稳定。 2、氧化反应(燃烧)注: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一定要验纯 CH4+2O2? ?→ ?点燃CO2+2H2O(淡蓝色火焰) 3、取代反应(条件:光;气态卤素单质;以下四反应同时进行,产物有5种) CH4+Cl2?→ ?光CH3Cl+HCl CH3Cl +Cl2?→ ?光CH2Cl2+HCl CH2Cl2+Cl2?→ ?光CHCl3+HCl CHCl3+Cl2?→ ?光CCl4+HCl 注意事项: ①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甲烷分子里的四个氢原子逐步被氯原子取代; ②反应能生成五种产物,四种有机取代产物都不溶于水,常温下,一氯甲烷是气体,其他是液体,三氯甲烷称氯仿,四氯甲烷可作灭火剂;产物中HCl气体产量最多;③取代关系:1H~~Cl2; ④烷烃取代反应是连锁反应,产物复杂,多种取代物同时存在。 4、高温分解: 2 1000 4 2H C CH C+ ? ?→ ? 乙烯1.氧化反应 I.燃烧 C2H4+3O2? ?→ ?点燃2CO2+2H2O(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C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2=CH2+Br2?→ ?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 催化剂 △ CH3CH3 CH2=CH2+HCl 催化剂 △ CH3CH2Cl(氯乙烷:一氯乙烷的简称) CH2=CH2+H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3CH2OH(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 nCH2=CH2催化剂 △ (聚乙烯) 注意: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高一《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 一、基本物质 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写名称),分子式为,电子式为,结构 式为,空间结构为。 2、可以从石油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且可以做水果的催熟剂的是(写名称),其分子式 为,结构简式为,空间结构为。 3、可以从石油或煤中获得的基本化工原料是(写名称),其分子式为,结 构简式为,空间结构为。 4、生活中常见的有特殊香味的,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能与水以混溶的 有机物是(写名称),俗名为。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它的官能团是(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5、生活中常见的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是(写名称),俗名为。 其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它的官能团是(写名称和结构简式)。 6、基本营养物质是,,。 7、葡糖糖和果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 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式是,它们属糖,它们互为体。 米的主要成分是,棉花的主要成分是。其化学式都可表示为,它们属糖,它们属于同分异构体吗?。 8、油脂包括和。它们分别是酯和酯。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9.毛发、皮、丝、酶的主要成分是。 10、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它的特征反应是 ①,②。 11、蔗糖水解条件是,水解产物是 12、淀粉的特征反应是,水解条件是,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是:①, ②。水解的最终产物是。 14、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和。在碱性条件下 水解为和。后者水解反应也称为。

二、基本概念 1、烃:仅含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例如:苯分子组成中只有两种元素,所以它属于; 乙醇分子组成中有3种元素,所以它烃(填“是”或“不是”)。 2、同系物:结构,相差一个或多个原子团的物质。 例如:乙烷和丁烷都是烷烃,是烃,(填“饱和”或“不饱和”),分子中都是 C4H10、乙烷C2H6的分子组成相差了2个CH2原子团,所以乙烷和丁烷属于关系。(注意C2H4、C4H10不是关系)3、同分异构体:相同,不同的化合物。 例如:正丁烷CH3-CH2-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3的分子式都是, CH3 但它们的碳原子排列不同,即结构不同,所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互称为 [说明:1、同系物分子式通式相同,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不可能是同系物关系。反之,亦然。] 三、基本规律 1、烃类的密度都小于水,都难溶于水。[它们浮在水上] 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2、烃的衍生物中:①四氯化碳(CCl4)、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2)的密度大 大于水,且难溶于水。[它们沉在水底] 但可溶于有机溶剂 ②乙醇、乙酸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3、同系物碳原子数不同。碳原子数越大,沸点越高。例如:沸点比较:C5H10 C2H6 4、同分异构体中结构排列越规则(支链少,直线型),其沸点越高。 例如:沸点比较:正丁烷异丁烷 5、烃的燃烧通式: 四、基本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或 所的反应。 例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中,原子取代了碳原子上的原子。 再如:苯与液溴在三溴化铁做催化剂时反应,取代了苯环中碳原子上的苯与硝酸在浓硫酸催化、加热条件下反应,取代了苯环中碳原子上的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_______________跟其它________或__________直接结合生成新的 化合物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