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1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5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自旋相反的两个H原子1s轨道发生
排斥态 基态
重叠,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 ,可形成 稳定的H2分子。
O
74pm
R
图2-6 H2分子的能量曲线
说明:当核间达到平衡距离(74pm)时,系统的能量降
到最低点,此状态称为H2分子的基态
2.价键理论要点
(1)电子配对原理 具有自旋相反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 子相互靠近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用原子实表示式可简化表示核外电子分布。例如:
7N [He]2s22p3 20Ca [Ar]4s2
17Cl [Ne]3s23p5 25Mn [Ar]3d54s2
价电子(原子中能参与反应形成化学键的电子)分布 称为价电子构型(或价层电子构型、价电子层结构)。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为
ns1~2np1源自文库6
副族元素为 (n-1)d1~10ns1~2(镧系和锕系元素除外)。
24Cr的核外电子分布式是[Ar]3d54s1,而不是[Ar] 3d44s2;29Cu的核外电子分布式是[Ar]3d104s1,而不是 [Ar]3d94s2,为什么?
2.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
根据光谱实验的分析结果,表2-2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 列出了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分布。
说明: 原子失去电子的顺序并不是核外电子分布的逆过程, 而是按电子层从外到内的顺序依次进行的。 例如:
2.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特征及共价键的类型。
3.理解sp型杂化轨道与与分子构型关系。
4.了解分子间力判断方法;理解氢键形成条件、本质、 特征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能力目标
1.会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分布式、 原子实表示式、价电子构型和轨道表示式;会根据元 素周期律比较、判断主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 差异。 2.能指出sp型杂化方式及其对应的分子空间构型。 3.会判断分子的极性及说明分子间力对物质物理性质 影响。 4.会判断氢键,并解释氢键对物质物理性质影响。
26Fe2+的核外电子分布是
[Ar]3d6
而不是
[Ar]3d44s2。
请写出25Mn2+核外电子分布的原 子实表示式。
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电负性(X)
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的能力,称为元素电负性。 元素电负性越大,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越强。
鲍林电负性值是指定最活泼非金属元素氟的电负性为4.0, 然后,借助热化学数据计算求得其他元素电负性(见表2-3)。
实验表明:电子束运动(相当于一个电子的多次行为) 像光(如X射线)一样,也能发生衍射,从而证实了具有粒子 性特征(有质量、动量)的电子也具有波的性质,即有波动性。 因此电子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
衍射强度的大小反映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高亮环处衍射 强度大,电子出现概率大;暗纹处衍射强度小,电子出现概率 小,因此电子运动具有统计学规律。
当l=0时,m=0,即s亚层只有1个伸展方向(见图2-3); 当l=1时, m=+1,0,-1,即p亚层有3个伸展方向,分别沿直角坐标系的x、y、z 轴方向伸展,依次称为px、py、pz轨道。依此类推,d亚层有5个伸展方向 , f亚层有7个伸展方向。
当n、l、m有确定值时,电子在核外运动的空间区域就已确定,因此 将n、l、m有确定值的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
E3s<E3p<E3d; E4s<E4p<E4d<E4f
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某些电 子层较大的亚层,其能级反而低于某些电子层较的小亚层, 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例如:
E4s<E3d; E5s<E4d; E6s<E4f<E5d; E7s<E5f<E6d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和近似能级图,确定基态多电子原子 核外电子的分布顺序如下:
【实例分析】在三棱镜色散作用下,氢原子受激发而产生 的发射光谱在可见光区(波长为400~750 nm)出现红(Hα)、 青(Hβ)、蓝(Hγ)、紫(Hδ)四条线状光谱,见图2-2。
二、四个量子数
1.主量子数(n) 主量子数(又称为电子层)是表示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远近, 及电子能量高低的量子数。
n=1、2、3、4、5、6、7等正整数,用K、L、M、N、O、 P、Q等光谱符号表示。
n越大,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越远,电子的能量越高。 2.角量子数(l) 角量子数(又电子亚层)是描述核外电子运动所处原子 轨道(或电子云)形状的,也是决定电子能量的次要因素。
l≤n-1,常用 s、p、d、f 等光谱符号表示。
当n=2时,l可以取0,1,表明第二电子层包含2个亚层, 即s亚层、p亚层,分别表示为2s、2p,依此类推。
1s →2s,2p→3s,3p →4s,3d ,4p → 5s,4d,5p→6s,4f,5d,6p→7s,5f,6d,7p
电子分布式(又称电子结构式 )能清楚表示基态多 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布。例如:
7N 1s22s22p3 20Ca 1s22s22p63s23p64s2
17Cl 1s22s22p63s23p5 25Mn 1s22s22p63s23p63d54s2
图2-5 鲍林的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
查一查: 根据图2-5,总结不同电子层的同类亚层,能级变
化顺序;同一电子层的不同亚层,能级变化顺序。
答: 根据鲍林能级图,可以总结出:
①不同电子层的同类亚层,其能级随电子层序数增大而升高。 E1s<E2s<E3s<E4s; E2p<E3p<E4p<E5p
②相同电子层的不同亚层,其能级随亚层序数增大而升高。
第一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一、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原子核组成不变,只是核外电子运动 状态发生变化。为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需了解原子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规律。
【实例分析】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将一束高速电子流 通过镍晶体(作为光栅)投射到荧光屏上,得到了与光衍射现 象相似的一系列明暗交替的衍射环纹(图2-1),这种现象 称为电子衍射。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
基础化学
(第四版)
高 琳 主编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
教学目标 第一节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节 化学键 第三节 杂化轨道与分子构型 第四节 分子间力与氢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和主族元素性质的 周期性变化规。
能级组
7p
7
6d 5f
(7s5f6d7p)
7s
6p 5d 4f
6s
6 (6s4f5d6p)
5p
能 量
4d 5s
4p 3d
4s
5 (5s4d5p)
4 (4s3d4p)
周期 . 七
六 五 四
3p 3s
2p 2s
3
(3s3p)

2
(2s2p)

1
1s
(1s)

n= 1 n= 2 n= 3 n= 4 n= 5 n= 6 n= 7
单质越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 主族元素金属性越强 对应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 。
主族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单质越易与氢气化合; 气态氢化物越稳定 ; 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指出下列 同浓度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A.H2SO4 C.H3PO4
答: B 3.元素的氧化数
B.HClO4 D.HBrO4
排斥至平衡距离,使系统能量达到最低时,原子轨道重叠 才称为最大重叠,故并非原子轨道重叠越多,键越牢固。
3.共价键的特征
(1)有饱和性 原子形成共价键数,受未成对电子数限制 。
(2)有方向性 原子轨道尽可能沿电子云密度最大的方向 进行同号重叠。
如图2-7(a)所示
4.共价键的类型
(1)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无偏向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其△X=0。
非金属元素负氧化数=│8-最高氧化数│ 综上,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称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二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相互作 用,称为化学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子键。
相同电子层,l值越大,电子能量越高。 不同亚层,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的形状不同,如图2-3、 2-4所示,s亚层为球形;p亚层为无柄哑铃形;d亚层为四瓣花 形。 3.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就是描述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在空间伸展方向 的量子数。 m取值是从+l到-l包括0在内的任何整数值。即
│m│≤l
元素的氧化数(或称氧化值)是指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形 式电荷数。这种电荷数是假设化学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 较大原子而所求得的。
氧化数反映元素的氧化状态,可为正、负、零或分数。 周期表中元素的最高氧化值呈周期性变化 ⅠA~ⅦA族(F除外)、ⅢB~ⅦB族元素:
最高氧化数=价电子总数=族序数
说明:其他主、副族元素的最高氧化数变化不规律
查一查:根据表2-3,总结元素中期表中,同周期从左至右,
同族由上到下,主族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 答:同周期从左至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 上到下,元素电负性逐渐减小。
2.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指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原子 得电子能力。 元素的金属性强,电负性小;非金属性强,电负性大。 同周期从左至右,主族元素金属性递减 ,非金属性递增;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主要表现:
如H2、N2、Cl2等分子中的共价键 。 共用电子对有偏向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其△X>0。
如HCl、CO2、H2O、CCl4等分子中的共价键 。 (2)σ键和π键 原子轨道沿键轴(两原子核连线)方向,以“头碰头”
方式同号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σ键。
σ键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如图2-8(a) 。
例如:
7N 2s22p3
35Br 4s24p5
20Ca 4s2
26Fe 3d64s2
(3)洪德规则 在等价轨道上分布的电子,将尽可能 分占不同的轨,且自旋相同。此即洪德规则。
例如,基态N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轨道表示式为
1s 2s
2p
7N
写出基态8O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轨道表 示式。
洪德规则的特例: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p6、d10、f14)、 半充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具有较低 的能量,比较稳定。
(2)最大重叠原理 成键时原子轨道将尽可能达到最 大重叠,以使系统能量最低 。
①为什么氢气分子只能是H2,而不是H3? ②根据最大重叠原理,原子轨道重叠越多, 成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对吗?
答:①H原子仅有一个电子,根据电子配对原理只能与另
一个自旋相反的H原子形成H2分子。 ②错,只有当两原子核对电子云的吸引与核间相互
即s、p、d、f亚层分别有1、3、5、7个原子轨道; 而当n、l都相同时,原子轨道的能量也相同,故称其为等价轨道。
想一 想
p、d、f亚层分别有 、 、 个等价轨道?
4.自旋量子数(ms)
自旋量子数是描述电子自旋方式的量子数。 电子自旋有两种方式,即ms取值仅有两个。即 +1/2或-1/2,用“↑”或“↓”表示。
填写下表
电子层 (n)
电子亚层 亚层轨道数 亚层电子最大容量 电子层轨道数 电子层最大容量
n =1 K 1s

n =2
n =3
n =4
L
M
N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2)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分布总是尽先占据能级最低
(见图2-5)的轨道,使系统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综上,在量子力学中,只有同时用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
量子数和自旋量子数四个量子数,才能准确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状态。
想一想
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用下列一套量子数表示,是 否正确,为什么?
n=3,l=3,m=-1, ms=+1/2
二、原子核外电子分布
1.基态原子电子分布规律 (1)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相反 的电子。 若用小“○”或“□”表示一个原子轨道,则
例如:
Na + Cl
Na+[ Cl ]-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
无方向性,阴、阳离子可以在任意方向结合 ; 离子键特征: 无饱和性,空间允许时,将尽可能多地吸引
异电荷离子。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
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例如:
H+H
HH
共价键的本质是原子轨道重叠。 E
图2-6为H2分子能量(E) 与核间距离(R)关系曲线。
可重叠形成σ键的轨道有s-s、px-s、px-px,如H-H 键、 H-Cl键、Cl-Cl键等均为σ键,如图2-8(a)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