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兰大《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一、单选(共12 道,共48 分。)

1. “文变染乎___,兴废系乎___。”出自

题1. 《诗品》

题2. 《文赋》

题3. 《诗格》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2. 我国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是:

题1. 《毛诗序》

题2. 《文赋》

题3. 《尚书、尧典》

题4. 《典论、论文》

标准解:

3. 《杂体诗序》的作者是:

题1. 江淹

题2. 左思

题3. 阮籍

题4. 郭璞

标准解:

4. 提出“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观点的是:

题1. 李攀龙

题2. 王世贞

题3. 胡应麟

题4. 李梦阳

标准解:

5.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的诗文总集》题1. 《诗品》

题2. 《文心雕龙》

题3. 《文选》

题4. 《文赋》

标准解:

6. “诗言志”理论的最早概括出现于

题1. 《老子》

题2. 《庄子》

题3. 《春秋》

题4. 《尚书》

标准解:

7. “活法”说首先出现在:

题1. 《童蒙诗训》

题2. 《夏均父集》

题3. 《后山诗话》

题4. 《谈从》

标准解:

8. 下面哪部作品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题1. 《毛诗序》

题2. 《典论、论文》

题3. 《沧浪诗话》

题4. 《文心雕龙》

标准解:

9. 尊苏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题1. 王若需

题2. 严羽

题3. 元好问

题4. 陆游

标准解:

10. 苏轼“随物赋形”的观点是在()提出的。

题1. 《自评文》

题2. 《与二郎侄》

题3. 《评韩柳集》《答谢民师推官书》

标准解:

11. 李贽文学思想的中心是强调

题1.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题2.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题3. “童心说”

题4. “性灵说”

标准解:

12. “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作者是:

题1. 苏轼

题2. 白居易

题3. 杜甫

题4. 刘禹锡

标准解:

《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二、多选(共2 道,共10 分。)

1. 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构思境界有

题1. 意境

题2. 情境

题3. 物境

题4. 情景

E. 思境

标准解:

2. 曹丕《典论》中对于文学批评的主要观点集包括

题1. 论作家

题2. 论文体

题3. 论文章的价值和作用

题4. 论声律

标准解:

《中国文学批评史》16秋平时作业1

三、判断题(共14 道,共42 分。)

1. 刘勰和钟嵘的诗歌观念都坚持以四言为正体”,以五言为“流调”。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2. 别材别趣说是严羽提出的审美特征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3. 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4. 元结在诗歌创作方面反对奉行儒家诗教。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5. 《诗品》多出体现“体”或者“问题”的概念,是钟嵘区别诗人个体风格的一个标识。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6. 钟嵘的风格批评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从诗人的身世机遇联及作品的考察来进行的。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7. 杜甫是一个遵奉儒家传统的诗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8. 皎然是有诗学理论专著的第二位唐代诗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9. 《诗品》所写的各种意境和风格,主要体现了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0. 元结只做近体诗,不做古体诗。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1. 杜甫认为最好的诗应当是诗思之美与形式格律之美毫发无间的融为一体。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2. 陈师道是有名的苦吟诗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3. 王昌龄是盛唐诗人中极其罕见的有诗评专著传世的诗人之一。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

14. 《指瑕》在《文心雕龙》中属于文学流变论。

题1. 错误

题2. 正确

标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