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9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情况。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3.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4.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新设计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利用多媒体创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初中时学生就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作品,对陶渊明及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有了这样的基础,这首诗的解读就会更加容易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活动】一、导语古代文人寒窗苦读,通过金榜题名、出仕,然后实现治国、平天下、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这可谓是古代文人特有的一种“情结”。
可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三、解题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讨论、明确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四、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B、守拙归园田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思考:(1)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来分析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二)能力培养目标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分组讨论法3.点拨法4.自主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优秀6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⑴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⑵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目标:通过学生对诗歌的审美领悟,绘画出诗歌的诗意图,由此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方法目标:以引导为主,学生体验为辅,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诗歌的鉴赏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累,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同时要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考勤二、导入: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七嘴八舌)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
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生:与世隔绝,幸福快乐。
生:热情好客,淳朴。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时学过一篇散文,其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那篇诗歌是什么,作者是谁,还记得吗?(《桃花园记》,陶渊明),诗人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归园田记》。
那么这篇诗歌跟《桃花源记》一样?又是要反映什么呢,还是纯粹的写作者要归田当农夫的'单纯愿望呢?三、简介作者: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营造气氛课件展示环境优美,和平安宁的图片。
师生共赏,由优雅安宁的世外桃源,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
要求:注意拼音节奏。
2、自由朗读。
解词释句3、词语小测试。
三、研读赏析,解读文本1、品读一读:读出农夫的无奈和辛苦。
(草盛苗稀,晨兴月归,夕露沾衣)二读:读出耕者的乐观和坚定。
(理秽荷锄,精心侍弄,衣沾不惜)三读:读出诗人的情趣和愉悦。
(带月晚归,悠然惬意)四读:读出隐士的洁身守志。
(淡泊名利,超凡脱俗)2、解读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四、拓展探究,加深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五、练习设计,巩固知识六、深层思考,升华思想1.评价陶渊明。
2.探讨:你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吗?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还会隐居起来吗?《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学设计篇8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30课。
课文解读陶渊明于公元405年辞官还乡,从此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为诗史上的名作,对后世的山水田园诗影响深远。
课文中所选的是第三首。
《归园田居(其三)》记晨起至晚于南山为田豆锄草,在辛勤劳作中抒发自己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恬静愉悦的心情。
但与其它诗作对比来看,这里的“愿”有它特殊的的内涵。
陶渊明宁愿归乡务农,也不肯出卖灵魂换取荣华富贵,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知识分子的清高与正直的思想品格。
这首诗语言朴素无华,不事雕饰。
然而却在平淡的外表下,包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颗纯净逸世的诗心。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意象等。
2. 教学重点: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审美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背景介绍:介绍诗人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a. 请学生朗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b.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押韵、意象等。
c. 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及审美价值。
5. 例题讲解:以一首类似的田园诗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6.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其他田园诗。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田园诗的审美特点及诗人情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诗人:陶渊明3. 背景介绍4. 诗歌内容概括5. 艺术特色及主题思想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
答案:意象有“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2. 拓展作业: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田园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人生观。
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12篇)《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六首。
末首诸家以为非陶诗,而苏轼以为陶作,并评曰:“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是作者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12篇归园田居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归园田居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论语教学:【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二、问题导入:从这个单元开始,我就进入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殿堂,前面我们刚学过了中国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也对中国古典的诗词有所接触,那么你们知道中国的诗歌在表现内容上可以划分了哪些种类吗?譬如说赠别友人的称之为送别诗;写边境军旅生活的称之为边塞诗;而写山水自然风光的我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你们知道我国山水田园诗的鼻祖是谁吗?(学生回答:陶渊明)是的,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诗歌。
三、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有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学会在诗意的想象中诗意的朗读诗歌。
2.学习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
3.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4.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来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教师导入:“假如同学们高中苦读三年,大学苦读四年,毕业后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做官,有名有利;一是去当农民,平平淡淡,你会怎么选择(几乎所有学生都会选择做官)是啊,做官的话,且不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单是物质生活水平、地位和身份都比农民要高出很多。
我们上学不就是不想再当农民,要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吗古代贫寒人家的学子改变自己的生存方式只有一条路,就是考取功名然后做官。
但是做官有很多种,有为报效祖国而为官,有为满足私利争做官,前者官难做,但人品高尚;后者官好做,但遭人唾骂。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就是前者,但在走了“三十年”(实际十三年)的仕途以后归隐了,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归园田居》寻找答案。
自由回答适当引导检查预习二、鉴赏步骤(一)知人论世(3分钟)活动一:造句:陶渊明是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来介绍)并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适当补充:陶渊明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
新居五六年后又先后在桓玄、刘裕、刘敬宣幕下做僚佐,时间都不长。
至义熙元年(405)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士余天,辞官归田,时年41岁。
直至他63岁时去世,再没有出任。
据此可发现,是出任还是退隐,青壮年时期的陶渊明在这个问题上多次反复。
他之所以三出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二是从小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该诗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和文学形象。
2. 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领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体会古代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全班齐读《归园田居·其一》,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讲解诗中的形象、意境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心境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仿写,并分享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写一篇400字的读后感。
2. 答案示例: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美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如《饮酒·其五》、《杂诗·其七》等,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文学成就和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2. 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美的感知3.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析4. 作业设计中的读后感写作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诗歌的字词、句式解析《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词语,如“采菊东篱下”、“羁鸟恋旧林”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内容详细包括:对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的分析,对诗人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以及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2. 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对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朗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讲解诗意:对诗中的字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归隐思想:引导学生探讨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5.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的某一联,分析其艺术特色,并进行交流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归隐思想:逃离尘世、向往田园、追求自然5. 艺术特色:清新脱俗、意境深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艺术特色,选取一联进行详细解读。
2. 答案要求: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归隐思想。
推荐阅读《归园田居》其他篇章及《桃花源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
2. 陶渊明归隐思想在诗中的体现。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一、诗歌艺术特色的鉴赏1. 意境优美:诗中描绘了宁静的田园风光,如“悠然见南山”、“鸡鸣桑树颠”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内容详细解析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诗歌中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诗歌,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等方面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意境:宁静、和谐、自然5. 情感:向往、赞美、归隐6. 艺术特色:清新脱俗、意境高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田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田园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选取自《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主要内容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追求自由的心态。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3. 学生能够领悟到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重点: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曹雪芹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文本阅读与理解(15分钟)学生自读《红楼梦》第一回的文本,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三、人物分析(20分钟)四、主题探讨(15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实例分析(10分钟)板书设计:1. 《红楼梦》第一回主要情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识和一见钟情。
2. 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反封建、追求自由、感性与理性并存。
3.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温婉、敏感、才情出众。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人物分析短文,不少于300字。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人物分析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这是理解作品主题的关键。
贾宝玉是一个具有反封建、追求自由心态的人物,他对封建礼教持有反感,同时又充满了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特质。
林黛玉则是一个温婉、敏感、才情出众的女性形象。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知识、诗句解析、主题思想等方面。
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础知识。
2. 领悟诗人的归隐思想,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田园生活之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领悟诗人的归隐思想。
教学重点:诗句解析、诗歌鉴赏方法、诗人情感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陶渊明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初步体会诗的意境。
3. 背景介绍:讲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归隐思想。
4.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5. 例题讲解:以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句子,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诗歌鉴赏。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句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4. 诗歌鉴赏方法:抓意象、析意境、悟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诗中的一个句子,分析其意象、意境,并阐述你的理解。
结合所学,鉴赏一首你喜欢的田园诗,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1)句子: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意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意境:表现了诗人勤劳、质朴的田园生活。
理解: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起床,整理荒地,晚上带着月光回家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诗句解析、诗歌鉴赏,使学生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最新9篇】《归园田居其一》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9篇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⑴培养学生运用朴素平淡的语言表达情怀的能力。
⑴培养学生能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的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⑴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的意境。
⑴掌握诗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学习他那种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人格。
⑴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运用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以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中运用的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4、探究阅读法,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期中考作文以“学会放弃”为话题,通过这次作文,我们懂得,取与舍贯穿于人的一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弃,又不断地得到。
有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出仕多年后,毅然地与官场彻底决裂,选择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简介陶渊明,并解题《归园田居》是一组诗,共五首,歌咏田园生活之乐。
写于辞官归隐的次年。
此诗为第一首,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叙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轻松喜悦之情,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三、诵读课文1、范读正音并提示五言诗朗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
2、指名学生朗读,并加以评价。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doc一、教学内容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章节:第五单元《归园田居》(其一)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的鼻祖。
2. 诗歌内容讲解:诗句的意义、诗句的修辞手法、诗句的表达技巧。
3. 诗歌主题探讨: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田园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能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3.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诗歌的意义和主题的深入探讨。
重点:1. 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2. 诗歌的背诵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仪2. 教学PPT学具:1. 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2. 笔记本3. 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 作者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陶渊明,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及田园诗的特点。
3. 诗歌内容讲解:逐句讲解诗句的意义,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探讨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主题。
7. 诗歌背诵: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2. 诗歌内容讲解3. 诗歌主题探讨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特点。
2. 请逐句翻译《归园田居》(其一),并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1. 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田园诗的鼻祖。
他的田园诗以描绘田园风光、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具有朴实无华、自然率真的特点。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欣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古代归隐文化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生字词、句式及文章结构;2. 领悟诗人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观;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歌内容,标注生字词;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详细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生活4. 主题:追求自然和谐、向往田园生活5.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平淡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归隐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描绘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表达归隐田园决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重点词汇,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田园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以及对陶渊明归隐田园原因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田园风光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
3. 讲解: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讲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其他句子,进行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
6.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每组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田园诗,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田园4. 重点词汇:采菊、东篱、南山、悠然、归园田居5. 修辞手法:意象、对比、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看法。
2. 答案示例:在分析意境和情感基础上,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诗歌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
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渊明其人及其文。
2. 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 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他曾为世人描绘了“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的世外桃源 , 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 ?(渊明 ,由上可知 , 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 , 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 <归园田居 >其一》。
二、作者简介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因作《五柳先生传》 ,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 从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岁,直到他 63岁去世,终老乡村。
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 405年,渊明在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 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 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诵读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 ī荫后檐y ìn 暧暧ài 墟x ū吠 f èi 桑颠di ān 樊笼 f án二、整体把握诗歌容1、听名家读。
2、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3、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四、探究、合作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具体分析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
“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 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 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明确:A 、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
(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
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
但是, 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到东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
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
“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 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屈原:“固时俗之工巧兮……竞周容以为度” , 而他选择的是“ 回朕车以复路兮……之未远……制芰荷以为衣兮……长余偑之陆离”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明确:B 、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样, 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他沉痛悲吟,幡然醒悟到“既自心为形役”“何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词语含义、特点、情感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
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羁鸟”、“池鱼”是渊明自比(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方宅 /草屋 /榆柳 /桃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 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罗堂前”四句写近景 ,从自己的住宅写起。
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
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
这正如他自己所歌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又如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 ,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狗吠深巷中”写远闻, 以动衬静 ,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 这八句话, 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 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 由近到远, 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 /有余闲 /久 /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怎样的?明确:因为厌恶官场所以更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 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俯仰之间处处春了,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的外露。
五、总结全文《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
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
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 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恣意游弋,纵情挥洒。
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拓展:1、渊明思想的溯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曰:“愿以境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
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 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 呢, 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 ? 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 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力……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 ? 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2、赏析山水田园诗《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夜归鹿门山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夜来去。
七、作业:1. 背诵《归园田居》。
2. 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欣赏音乐: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想法。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