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6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 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矿井

参考答案:C

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6分)

(A) 易燃

(B) 可燃

(C) 难燃

(D) 不燃.

参考答案:A

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 ____申报。(6分)

(A) 当地政府

(B) 公安治安机构

(C) 公安消防机构

(D) 检察院

参考答案:C

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6分)

(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

(D) 每年

参考答案:A

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5分)

(A) 建筑单位

(B) 施工单位

(C) 设计单位

(D) 消防员

参考答案:B

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5分)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D) 800~1000℃

参考答案:C

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5分)

(A) 分级

(B) 分类

(C) 统一

(D) 多级

参考答案:A

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5分)

(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

(D) 适当

参考答案:C

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5分)

(A) 电火花

(B) 纸

(C) 空气

(D) 水

参考答案:A

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 ___。(5分)

(A) 爆炸

(B) 蒸发

(C) 闪燃

(D) 自燃

参考答案:C

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5分)

(A) 应急疏散计划

(B) 安全保卫计划

(C)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D) 安全和灭火措施

参考答案:C

12.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_______反应。(5分)

(A) 物理

(B) 化学

(C) 生物

(D) 地理

参考答案:B

多选题

13. 燃烧是一种_____氧化还原反应。(6分)

(A) 反应速度较快

(B) 放热量较多

(C) 反应速度较慢

(D) 放热量一般

参考答案:A,B

14. 燃烧现象的基本特征是_____。(6分)

(A) 放热

(B) 发光

(C) 生成新物质

(D) 产生浓烟

参考答案:A,B,C

15. 下列_____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6分)

(A) 国家机关

(B) 影剧院

(C) 歌舞厅

(D) 饭店

参考答案:B,C,D

16. _______是燃烧的化学实质,_______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6分)

(A) 氧化、声

(B) 氧化、光

(C) 氧化、光和热

(D) 游离基连锁反应、光和热

参考答案:D

17. 燃烧的三要素是_______。(6分)

(A) 受限空间

(B) 氧化剂

(C) 引火源

(D) 可燃物

参考答案:B,C,D

18. 按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火灾等级标准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_______。(6分)

(A) 一般火灾

(B) 重大火灾

(C) 特大火灾

(D) 微型火灾

参考答案:A,B,C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旋流燃烧器混合特性实验方案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如图所示的旋流燃烧器,由同轴的两根同心管道组成,中心管通燃料气,外层管道通助燃空气(带有旋流),当空气和燃料气喷入炉膛之后发生混合,并通过旋转射流的回流区卷吸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因此射流中的气体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燃料气、空气、炉膛内烟气。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一:实验目的 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 二:实验原理 由于本实验只需要求得混合后气体的成分比例,不要求混合后气体的浓度。因此,只需要根据热流密度守恒即可求得混合后气体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以温度场模拟浓度场。 对于两股射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问题,燃料气温度为T1,空气温度为T2,高温烟气温度为T3。对于炉膛空间中的任一点,假设其温度为Txy ,该点物质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1,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2,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3。根据热流密度守恒,有: ???=++=++xy p p p p T c T m c T m c T m c m m m 3 33,222,111,3211 若假设三种气流p p p p c c c c ===3,2,1,,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xy T T m T m T m m m m 3322113211 式中xy T T T T 、、、321为待测量,321m m m 、、为待求值。 由于未知数有3个而方程只有两个,故方程不封闭无法求解。故,实验中须改变321T T T 、、,测出两次不同温度下的xy T ,与上述两个方程组成封闭方程组如下: ??? ????=++=++=++''33'22'113322113211xy xy T T m T m T m T T m T m T m m m m 式中: 1m ——混合气体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2m ——混合气体中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3m ——混合气体中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统计学原理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测试一 注:这是基础统计前两章的测试题;准备本月下旬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要了解某班50名学生的性别构成情况,则总体是(C)。 A.每一个学生 B.每一个学生的性别 C.全体学生 D.全体学生的性别 2.要了解全国的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 A.每一个人 B.每一户 C.每个省的人口 D.全国总人口 3.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0分,这四个数字是(A)。 A.变量值 B.标志 C.指标 值 D.指标 4.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B)。 A.离散变量 B.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C.连续变量 D.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5.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是(C)。 A.理论与应用的关系 B.工作与结果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D.工作与经验的关系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9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B)。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7.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B)。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 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家商业企业 D.该地每一家国有商业企业

8.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属于(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 9.某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6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550,则末组的组中值是(C)。 A.100 B.500 C.650 D.700 10.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A)。 A.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 C.标志 D.统计对象 11.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12.用水平法检查长期计划完成程度,应规定(B)。 A.计划期初应达到的水平 B.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 C.计划期中应达到的水平 D.整个计划期应达到的水平 1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该数字资料为(D)。 A.绝对数 B.结构相对数 C.比较相对 数 D.强度相对数 14.某商场计划11月份销售利润比10月份提高2%,实际提高了3%,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0.98% B.95.10% C.99.00% D.105.10% 15.平均数反映了(C)。 A.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B.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C.总体中各单位分布的集中趋势 D.总体变动的趋势 16.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B)。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军事设施、_____、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6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 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矿井 参考答案:C 2. 按燃烧性,红磷属于_______固体。(6分) (A) 易燃 (B) 可燃 (C) 难燃 (D) 不燃. 参考答案:A 3.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___ ____申报。(6分) (A) 当地政府 (B) 公安治安机构 (C) 公安消防机构 (D) 检察院 参考答案:C 4.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_______进行一次防火检查。(6分) (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 (D) 每年 参考答案:A 5.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_______负责。(5分) (A) 建筑单位 (B) 施工单位 (C) 设计单位 (D) 消防员 参考答案:B

6. 烟头中心温度可达_______,它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若乱扔烟头接触到这些可燃物,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5分) (A) 100~200℃ (B) 200~300℃ (C) 700~800℃ (D) 800~1000℃ 参考答案:C 7.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_______监督管理。(5分) (A) 分级 (B) 分类 (C) 统一 (D) 多级 参考答案:A 8.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_______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5分) (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 (D) 适当 参考答案:C 9. 下列_______物质是点火源。(5分) (A) 电火花 (B) 纸 (C) 空气 (D) 水 参考答案:A 10. 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____ ___。(5分) (A) 爆炸 (B) 蒸发 (C) 闪燃 (D) 自燃 参考答案:C 11. 《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_______,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5分) (A) 应急疏散计划

燃烧学 第1章 作业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一、已知木材的质量百分数组分为:C-40%,H-10%,O-41%,N-2%,W-6%,A-1% 1. 求1kg木材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木材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燃烧温度 二、某焦炉煤气的体积百分数组成为:CO-3.8%,H2-58%,CH4-24.5%,C2H4-3.7%,CO2-2.3%,N2-4.7%,H2O-2%,O2—1% 1. 求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α=1) 2. 1m3煤气的高、低热值 3. α=1.5时,1m3煤气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烟气的组成和体积 4. α=1.5时1m3煤气不完全燃烧,烟气中有CO 0.01m3,H2 0.12m3,CH40.06m3. 求烟气的总体积。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 统计学原理 》作业 1、某快餐店某天随机抽取 49 名顾客对其的平均花费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为: 平均花 费 8.6 元,标准差 2.8 元。试以 95.45%的置信度估计: (1)该快餐店顾客总体平均花费的置信区间及这天营业额的置信区间(假定当天顾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8.6-0.8 ,8.6+0.8 )即( 7.8 ,9.4 )元 营业总额的置信区间:( 2000*7.8 ,2000*9.4 )即( 15600,18800)元 9* 2.82 2)必要的样本容量: n 9* 2.28 110.25 111 0.82 2、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 的看 法,分别抽取了 150 名男学生和 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02.05 (1) 3.842, 02.05 (2) 5.992, 02.05(4) 9.487 解: H0: μ1 =μ2 H1: μ1μ2 不相等 = 0.05 Df=(2-1)(2-1)=1 决策: 在 = 0.05 的水平上不能拒绝 H0 , 结论: 可以认为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相同 客有 2000 人); 2)若其他条件不变, 查? 提示: z 0.0455 1.69 要将置信度提高到 99.73%,至少应该抽取多少顾客进行调 z 0.0455 / 2 2 ; z 0.0027/2 3 , z 0.0027 2.78 ) 解:( 1)、 x 24.89 0.4 , x 2 0.4 0.8

3、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为不同的客户举办人力资源管理讲座。每次讲座的内容基本上是一样的,但讲座的听课者,有时是中级管理者,有时是低级管理者。该咨询公司认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讲座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对听完讲座后随机抽取的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满意度评分如下(评分标准从1——10,10 代表非常满意): 高级管理者中级管理者低级管理者 7 8 5 7 9 6 8 8 5 7 10 7 9 9 4 10 8 8 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1) 2)请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方差分析。(15 分) 1) 1 2 3 提出假设: H0 : 1 = 2 = 3,H1 : 1, 2 , 3 不相等 (2)解:P=0.0008< = 0.05(或发F=11.76>F =3.68),拒绝原假设,表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之间有显著差异。

《燃烧和爆炸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爆炸: 2、燃点: 3、爆炸极限: 4、特大火灾: 5、重大危险源: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消防方针是。 2、火灾探测器有、、等。 3、爆炸可分为三类:、和。 4、灭火器上标注的“MF2”,其中M代表、F代表、数字2代表,一般单位为每千克或升。 5、常用的灭火方法有、、和法等。 6、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A、B类火灾。不能用于扑灭类火灾。 7、常用的气体灭火剂有四氯化碳灭火剂、1211灭火剂、和灭火剂等。 8、一切防火技术措施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9、A火灾类是指火灾,B类火灾指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金属火灾属类火灾。

10、火灾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5、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6、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7、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8、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10、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燃烧学第二章作业

旋流燃烧器混合特性实验方案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如图所示的旋流燃烧器,由同轴的两根同心管道组成,中心管通燃料气,外层管道通助燃空气(带有旋流),当空气和燃料气喷入炉膛之后发生混合,并通过旋转射流的回流区卷吸炉膛内的高温烟气,因此射流中的气体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燃料气、空气、炉膛内烟气。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一:实验目的 为掌握燃烧器的燃烧特性, 需要了解炉膛空间中各处的气体成分比例(假定暂不考虑化学反应引起的成分变化) 。 二:实验原理 由于本实验只需要求得混合后气体的成分比例,不要求混合后气体的浓度。因此,只需要根据热流密度守恒即可求得混合后气体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以温度场模拟浓度场。 对于两股射流与高温烟气的混合问题,燃料气温度为T1,空气温度为T2,高温烟气温度为T3。对于炉膛空间中的任一点,假设其温度为Txy ,该点物质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1,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2,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m3。根据热流密度守恒,有: ???=++=++xy p p p p T c T m c T m c T m c m m m 3 33,222,111,3211 若假设三种气流p p p p c c c c ===3,2,1,,则上式可以简化为: ???=++=++xy T T m T m T m m m m 33221 13211 式中xy T T T T 、、、321为待测量,321m m m 、、为待求值。 由于未知数有3个而方程只有两个,故方程不封闭无法求解。故,实验中须改变321T T T 、、,测出两次不同温度下的xy T ,与上述两个方程组成封闭方程组如下: ??? ????=++=++=++''33'22'113322113211xy xy T T m T m T m T T m T m T m m m m 式中: 1m ——混合气体中来自燃料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2m ——混合气体中来自空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3m ——混合气体中来自高温烟气的成分的质量分数; 1T ——第一次输入的燃料气的温度;

统计学原理作业答案(1).doc

宁大专科《统计学原理》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C )。 A、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B、社会经济现象个体 C、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D、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研究在( B )阶段的方法属于大量观察法。 A、统计设计 B、统计调查 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 3、、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那么,统计总体为( A )。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每一台生产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所有生产设备 4、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C )。 A、工人年龄 B、工人工资 C、工人性别 D、工人体重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企业数 B、职工人数 C、利润额 D、设备台数 6、把一个工厂的工人组成总体,那么每一个工人就是( A )。 A、总体单位 B、数量标志 C、指标 D、报告单位 7、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1800元和2500元,这几个数字是( C )。 A、指标 B、变量 C、变量值 D、标志 8、变异的涵义是( A )。 A、统计中标志的不同表现。 B、总体单位有许多不同的标志。 C、现象总体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指标。 D、品质标志的具体表现。 9、销售额和库存额两指标( D )。 A、均为时点指标 B、均为时期指标 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 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10、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B )。 A、机器台数 B、产量 C、企业数 D、库存额 11、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 B )。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以上都不对 12、某企业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实际提高8%,则该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86% B、102.86% C、60% D、160% 13、某市2004年重工业增加值为轻工业增加值的85%,该指标是( C )。 A、比较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计划相对指标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总体和单位,举例说明。 答: (1)总体:统计所研究对象的全体,即由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集合。单位: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别事物。 (2)了解某企业的设备情况,每台设备是单位,所有设备是总体。 2、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学课后复习题1

第三章燃烧化学动力学基础 1、什么叫燃烧? 2、什么是简单反应(也称基元反应),什么是复杂反应(也称总包反应)? 3、什么是浓度?有哪些表达方法? 4、什么是化学反应速度?表达方法? 5、质量作用定量的内容?试用质量作用定理讨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6、什么是反应级数?对于基元反应和总包反应,反应级数如何确定? 7、常用的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的反应级数的范围是多少? 8、反应级数n=1,n=2时反应速度常数的单位? 9、试用阿累尼乌斯定律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0、什么是活化能?什么是活化分子?试说明活化能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1、活化能的计算方法? 12、试述活化分子碰撞理论的内容?过渡状态理论的内容? 13、试用分子碰撞理论分析活化分子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 14、试说明压力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15、反应物中添加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度有何影响? 16、为何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17、链式反应理论观点是什么? 18、什么是分支链反应?什么是不分支链反应? 19、链式反应过程包括什么? 20、试用氢燃烧反应说明为什么分支链反应能极大地增加反应速度? 21、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第四章燃烧过程中的射流特性与混合情况 1、什么是平面自由射流?请图示说明射流从喷口喷出后射流发展情况?(射流形状、射流质量、 浓度、射流速度) 2、请图示说明平面自由射流的基本结构(扩展角,射流边界、核心区、初始段、基本段),及射流 速度沿轴向和径向分布情况。

3、什么是射程?射流初始动量对射程有何影响? 4、说明射流扩展角、卷吸量、射流速度衰减情况、射程四者之间的关系? 5、说明射流扩展角、射程、射流速度衰减对射流与周围气流的混合情况的影响。 6、什么是同向平行流中射流?速度梯度对射流的扩展、射流速度衰减和射程有何影响? 7、什么是环形射流、同轴射流?射流截面上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请图示说明)? 8、在同轴射流中,中心射流和环形射流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9、对于难以燃烧的贫煤和无烟煤来说,燃烧器采用同轴射流时,中心射流速度和环形射流速度如 何分布才有利于着火和燃烧?对于容易燃烧的烟煤,采用同轴射流燃烧器时,中心射流速度和环形射流速度如何分布才合理? 10、什么是旋转射流?速度分布情况?从燃烧角度分析,其优点有哪些? 11、什么是旋流强度?旋流强度对气流的扩展、卷吸周围气体数量、射流衰减、射程有何影响? 12、旋流强度对回流区大小(回流量)有何影响? 13、什么是弱旋转射流?什么是强旋转射流? 14、弱旋射流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改变旋流强度的大小,对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衰减 情况有何影响? 15、强旋转射流轴向速度沿径向分布情况?改变旋流强度的大小,对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的衰 减情况有何影响? 第五章着火理论 1、着火的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热着火?什么是链锁着火? 3、热着火和链锁着火的区别? 4、热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链锁着火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5、热自然的临界条件是什么?并说明物理意义。 6、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压力(或浓度)、与外界对流换热系数对热自然有何影响。请用图示 说明。 7、什么是着火的孕育时间?请图书说明。解释为什么堆放在煤场的在常温下也经常会自然,而直吹 式煤粉锅炉中一次风管中的煤粉在高于150℃的条件也不会自然。 8、热自然温度的定义是什么?热自然温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图示说明。 9、图示着火温度与燃料空气混合物的浓度(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煤矿巷道中发生瓦斯爆炸的原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燃烧与爆炸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4 总分: 100分考试时间:分钟 单选题 1. 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 __m;其它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_____m。(4分) (A) 30,15 (B) 20,15 (C) 30,20 (D) 15,20 参考答案:A 2. 干粉灭火器多长时间检查一次_____。(4分) (A) 半年 (B) 一年 (C) 三个月 (D) 两年 参考答案:A 3. 大型油罐应设置_____自动灭火系统。(4分) (A) 泡沫灭火系统 (B)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C) 卤代烷灭火系统 (D) 喷淋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A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消火栓,应设在_______。(4分) (A) 储罐区内 (B) 储罐下 (C) 防护堤外 (D) 防护堤内 参考答案:C 5.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最小直径不应小于_______。(4分) (A) 100mm (B) 50mm (C) 40mm (D) 25mm 参考答案:A

6. 对一般民用建筑,为了保证房间内的人员可以迅速撤离,从房间内最远点到房间外门或住宅户门的距离不宜超过_______m。(4分) (A) 10 (B) 15 (C) 20 (D) 30 参考答案:D 7. 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_______。(4分) (A) 上部 (B) 中部 (C) 根部 (D) 下部 参考答案:C 8. 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_______做法是错误的。(4分) (A) 遮挡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 (B) 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 (C) 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 (D) 限制进入的人数 参考答案:A 9. 下列_______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4分) (A) 二氧化碳灭火剂 (B) 干粉灭火剂 (C) 泡沫灭火剂 (D) 一氧化碳灭火器 参考答案:A 10. 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是错误的_______。(4分) (A) 就地打滚 (B) 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C) 迎风快跑 (D) 用水扑灭 参考答案:C 11. 对加工爆炸危险物品车间的厂房房顶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4分) (A) 为泄爆,安装轻质房顶 (B) 为坚固,应采用重型房顶 (C) 以上都不对 (D) 应采用三角形

化工安全工程试卷3与答案

化工安全工程试卷3 一、解释概念 1.着火点:指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在开口容器中可以点燃并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 2.液体的相对密度:一般定义为物质和水的密度比。 3.自燃温度:使某种物质受热发生自行燃烧的最低温度就是该物质的自燃点,也叫自燃温度。 4.爆炸范围(爆炸极限):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用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来表示。 5.毒性物质的临界限度:临界限度表示所有工人日复一日的重复暴露在环境中而不会受到危害所承受的最高浓度。 6.轻爆、爆炸与爆轰:轻爆是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零点几米至数米之间的爆炸过程;爆炸是指传播速度在每秒十米至数百米之间的爆炸过程;爆轰是指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1千米至数千米以上的爆炸过程。 7.可燃粉尘爆炸:可燃固体的微细粉尘,以一定浓度呈悬浮状态分散在空气等助燃气体中,在引火源作用下引起的爆炸。 8.单线电击:指人立于地面,手或其他部位触及带电导体造成的电击。 9.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燃料、氧和火源。 二、回答以下问题 1.化工生产中的火源有哪些类型? 答:有明火、电源、过热、热表面、自燃、电气火花、静电、摩擦。 2.CH2O3的氧差额是多少? 答:是零。 3.从安全角度看,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反应物浓度约为多少? 答:10% 4.反应物质的三个非互容性质是什么? 答:是毒性危险、反应危险、水敏性危险。 5.以下17种反应类型中,具有反应危险的主要有哪6种?

燃烧、氧化、中和、电解、复分解反应、煅烧、硝化、酯化、还原、氮化、卤化、磺化、水解、加氢、烷基化、缩合、聚合 答:主要有氧化、硝化、卤化、磺化、加氢、聚合。 6.举出5个具有潜在不稳定性的结构基团。 答:-O-O-H、-O-O-、-NO2、-NO、-CLO3 7.举出化工装置常用的4种的安全设施。 答: 三、论述题( 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可以预测的与安全工程有关的物质的行为方式主要有:流动、相变、反应或分解、改变压力、放热或吸热、混合或分层、膨胀或收缩,对以上行为方式分别进行简要说明,并任选三个举例分析其可能造成的危险。

燃烧学2章作业

2.1 1)挥发分容易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2)挥发分析出,可燃混合物浓度慢慢增大最后达到贫油限发生自燃;3)煤粉的散热量大于化学反应放热量,可防止自燃;4)挥发分不易析出,难以与空气接触,可防止自燃。 2.3 在150℃时,磨煤机内小部分煤粉通过热风加热不断积累热量最终达到着火温度发生自燃,显暗红灼热。但煤粉自燃的放热量通过热风被及时地带出磨煤机,自燃煤粉的放热量远小于其对外的散热量,因此远离自燃煤粉的地方温度迅速下降,局部火焰不能传播到整个可燃物内,不会发生爆炸。 2.4 过量空气系数过大,煤粉浓度过小,着火温度较高,作为一次风的气体量减小而煤粉浓度较高,着火温度降低,同时又减少了乏气带走的热量,减少了着火所需热量,又由于颗粒间相互影响加强可使着火温度进一步降低,有利于煤粉着火。 2.5 高原氧气稀薄,燃料浓度过高,偏离化学反应当量比,需要更高的点火能,冬天气温低,可燃混合物着火浓度界限变小,所以发动机难以发动。 2.6 低负荷时,进入炉内的燃料量较少,燃料燃烧的放热量减少,致使烟气和炉膛温度降低,同时烟气回流量减少,煤粉着火变得困难,同时,炉膛温度较低,煤粒临界直径较大,小颗粒煤粉容易熄火,影响着火稳定性。

2.8 1,2,4,10不利 3,5,6,7,8,9有利 习题 1、热自燃着火机理是什么? 2、热自燃着火条件是什么? 3、着火温度表达式是什么,自燃着火温度是否一物理化学常数?何故? 4、当p、T0、a、S/V及X A变化时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如何?何故? 5、由于Ti≈T0是否说明在任何T0下均能热自燃?何故? 6、防止自燃的措施有哪些? 7、对一定的可燃混合气,在一定的X f下,当保持P不变,随着aS/V 的增加,Tc亦将如何变化,而当保持Tc不变,为何随着aS/V的增加,Pc 将如何变化? 8、点燃与自燃的区别何在?常用点燃方法有哪几种? 9、着火温度与点火温度的概念有何联系与区别? 10、说明炽热物体点燃的条件。 11、什么是最小点火能量? 12、何谓均相燃烧?何谓非均相燃烧?其过程和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有何不同? 13、何谓动力燃烧?何谓扩散燃烧?其燃烧速度的影响因素和强化途径有何不同?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三) (第五~第七章) 一、判断题 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3、抽样估计的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 4、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 5、抽样极限误差总是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6、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7、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5,则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8、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9、估计标准误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 c的平均误差程度(√)。 10、抽样误差即代表性误差和登记性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11、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12、在一定条件下,施肥量与收获率是正相关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3、抽样平均误差是(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4、当成数等于(C)时,成数的方差最大。 A、1 B、0 c、0.5 D、-1 5、对某行业职工收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知其中80%的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抽样平均误差为2%,当概率为95.45%时,该行业职工收入在800元以下所占比重是(C)。 A、等于78% B、大于84% c、在此76%与84%之间D、小于76% 6、对甲乙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纯随机不重复抽样调查,调查的工人数一样,两工厂工资方差相同,但甲厂工人总数比乙厂工人总数多一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 A、甲厂比乙厂大 B、乙厂比甲厂大 C、两个工厂一样大 D、无法确定

燃烧与爆炸学复习题

精品文档《燃烧与爆炸学》综合复习资料一、概念题 1、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物、助燃物、一定的温度。的物质与氧气进行完全燃烧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21mol 可燃液体表面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接近火源时产生的瞬间燃易燃、、闪点:3 烧现象称为闪燃。引起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自燃点: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所需要的4 最低温度叫自燃点。5、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即 蒸汽压等于大气压时的温度)、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氮氧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氧浓6 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人以上;、重伤20人以上;死亡人以上(含本数,同下);重伤20.7、特大火灾:死亡10 50万元以上。受灾户50户以上;烧毁财物损失、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氧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8 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熔点9 二、简答题、燃烧的“氧学说”?1年1777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在普利特利发现氧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做了大量实验,于提出了燃烧的氧学说,认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学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拉瓦锡指出,它燃烧氧学说的建立是对燃烧科学的一大贡献,物质里根本不存在一种所谓燃烧素的成分。宣告了燃烧素学说的破灭。 2、气体燃烧的形式及其特点?气体燃烧有两种形式,一是扩散燃烧;二是动力燃烧。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边混合边燃烧,如果可燃如使用石油液化气罐烧饭就是扩散燃烧。或称稳定燃烧()。这种燃烧就叫扩散燃烧这种燃烧就叫动力燃烧。遇到着火源立即爆炸,形成燃烧,气体与空气在燃烧之前就已混合, 3、化学性爆炸的热爆炸机理是什么?由于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形成了其他物质并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化,可分三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简单分解爆炸1). (是由于爆引起简单分解爆炸的爆炸物在爆炸时并不一定发生 燃烧反应,爆炸所需的热量, 炸物质本身分解时产生的。属于这一类的有叠氮铅、乙炔银、乙炔酮、碘化氮、氯化氮等。这类物质是非常危险的,受轻微震动即引起爆炸。 ).复杂分解爆炸(2这类物质爆炸时伴有燃所有炸药均属之。这类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 较简单分解爆炸物低,各种氮及氯的氧化物、苦味酸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燃烧所需的氧由本身分解时供给。烧现象。 .爆炸性混合物爆炸(3)这类物质爆炸所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 与空气混合所形成的混合物的爆炸均属于此类。 因此其危险性虽较前二类为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氧气含量及激发能源等。需要一定条件,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4、防火、防爆的基本理论?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相互作用。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同时存在、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物理性爆炸的爆炸机理是什么?5这是由物理变化(温度、体积和压力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在物理性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发生改变。的 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压力急速增加,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爆炸。如蒸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6、阻火器的工作原理?管道内或阻火器又名防火器,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气体的设备、由于热量损失阻止火焰在设备、管道间蔓延。阻火器是应用火焰通过热导体的狭小孔隙时, 而熄灭的原理设计制造。三、论述题燃烧链式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试用链式理论解释为什么可燃性混合气体在其爆炸上1. 限以上和爆炸下限以下不会发生爆炸。可燃链式反应理论是由苏联科学家谢苗诺夫提出的。他

燃烧学导论第二版第二章作业答案

根据定义:ST O IC H A C T U A L A /F |A /F |F = 化学当量反应: 38222 2 2 C H a(O 3.76N )3CO 4H O 3.76aN ++?+ air Stoich fuel M W A /F | 4.76a ( )M W = a x y /4=+ (x=3, y=8,所以a=5) 6.15096 .4485.28) 5(76.4)( 76.4|/===fuel air Stoich MW MW a F A 当量比:87.00 .186.15|/|/== =ΦACTUAL STOICH F A F A

化学当量反应:81822C H a (O 3.76N )products ++ a=x+y/4=8+18/4=12.5 products N O H C →++22188475.12)1( 1 kmol C8H18 与12.5kmolO2和47kmolN2混合 (a ) 818 228180 00 f ,C H f ,O f ,N C H H (1)h 12.5h 47h (J /kmol )=++ 2o f ,O h 0= 2o f ,N h 0= f ,C8H18h ?=(511页,表B.2) 02341 f ,C 8H 18123456h 4184(a a /2a /3a /4a a ) T K q q q q q q -=+++-+=()/1000 可以算出(298K时):0 f ,C8H18h 224,109kJ /kmol =- )/(109,224)0(47)0(5.12)109,224)(1(18 8H C kmol J H -=++-= (b )1kmol混合物中有多少mol异辛烷?多少mol氧气?多少mol氮气? 0165.0)475.121/(1188=++=H C x 2066.0)475.121/(5.122=++=O x 7769.0)475.121/(472=++=N x 每1kmol混合物的焓:0 mix i f ,i i h x h = ? ; i i to t x N /N = mix kmol kJ h mix --=++-=/3700)0(7769.0)0(2066.0)109,224(0165.0 c) 1kmol混合物有多少千克?(=混合物的分子量乘以1kmol/1000,数值上等于分子量) mix mix mix h h /MW = 260.30)014.28(7769.0)999.31(2066.0)23.114(0165.0=++== ∑i i mix MW x MW mix 3700h 122.27kJ /kg 30.260 -= =-

统计学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四) (第八~第九章) 一、判断题 1、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总规模水平,质量指标指数反映总体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 × )。 2、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 )。 3、平均指数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它的独立应用意义。(√ ) 4、因素分析内容包括相对数和平均数分析。( × ) 5、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6、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7、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 (√ ) 8、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积。( × ) 9、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 ( A ) 。 A 、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 、指标性质不同 C 、采用的基期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 、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 、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 、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 、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销售价格综合指数 ∑∑0 1 11p q p q 表示( C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程度 B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额变动程度 C 、报告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的程度 D 、基期销售的商品,其价格综合变动程度

0234101,0232121燃烧与爆炸学A卷答案

河南城建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燃烧与爆炸学》试题(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5分) 1.可燃剂、氧化剂、热源 2.燃点、热分解温度、自燃点 3.物理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燃烧性能、发烟性能和潜在毒性 4.绿色、黄色、紫红色 5.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 6.原始纤维素区、热解区、炭化区、残余灰炭区 7.P、干粉、1211 二、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化学反应并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2.物理爆炸是由于液体变成蒸气或者气体迅速膨胀,压力急速增加,并大大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爆炸。 3.防火间距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 4.烟囱效应是当垂直通道内外的气体温度不同时,由于密度差引起的压差,而引起垂直通道内气体的流动。当冬天或火灾发生后烟气充满建筑物时,外部较冷而建筑物内较热,所以,建筑物内空气密度比外部小,便产生使气体向上运动的浮力。 5.爆炸抑制技术是事故爆炸发展的初期,利用检测到的危险信号,通过放大器放大,触发抑制装置,自动喷射抑爆剂,达到抑制爆炸,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6分) 1.B 2.C 3.D 4.CAB 5.B 6.DACB 7.A 8.A 9.BC10.C11.ABD12.D13.C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正常工作时,可燃气体经进气管进入罐内,再从出气管逸出,此时安全管内的水柱与罐内气体压力平衡。发生火焰倒燃时,由于进气管插入液面较深,安全管首先离开液面,火焰被水所阻而不会进入另一侧。 2.A点的温度为TA,是可燃物开始加热时的温度,在这最初阶段,外界提供加热的热量主要用于可燃物的熔化、蒸发和分解,可燃物温度上升缓慢。 B点的温度是TB,当可燃物达到TB温度时,在凝聚相开始氧化并放热,但由于温度尚低,故氧化速度较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还不足以抵消体系向周围环境散失的热量。此时若撤掉热源,可燃物将降低温度,燃烧不能发生;若继续在热的环境中加热,则因氧化反应速度逐步加快,使温度上升较快。 C点的温度为TC,当可燃物温度升高至TC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和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相等,也就是说,在TC温度时体系产生的热量和向环境散失的热量达到干衡。若热源的温度稍有扰动,使体系的温度略高于TC,热平衡被打破,此时可燃物氧化产生的热量大于体系向环境散失的热量,体系产生热量积累,温度继续上升。因此TC为体系从不燃烧到燃烧的转折点,即为可燃物的燃点。 D点的温度为TD,当可燃物温度上升到TD时,可燃物已发生燃烧,同时出现火焰,且温度继续上升。 E点的温度为TE,此时是可燃物经燃烧后,其产物达到的最高温度。 可燃物在TA和TB温度之间,是它的受热区域,在TB和TC温度之间是可燃物在凝聚相中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