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城市生态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97.50 KB
- 文档页数:53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第一章1、生态学:是一门多学科的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
生态学新的理念: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拓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3)人类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问题2、生态系统:在任何规模的时空单位内由物理—生物—化学学活动所组成的一个系统。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圈层,其范围在地表以上可达23km高空,在地表以下可延伸至12km的深度,包括大气圈层的下层(对流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风化层)。
4、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即生物群落,以及无生命的非生物成分,即自然环境5、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同住结合,他们之间构成一定的相互关系。
根据各类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可以把他们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生态系统发展:常常被称为生态演替,它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者说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7、种群:是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8、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一个种群全体数目的多少,即种群的大小,如果采用单位面积或容积的个体数目来表示种群的大小,即为密度。
9、生态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及相互作用的平衡,物质和能量流入和流出的平衡,物质产生和消耗的平衡,有机体和环境的协调一致。
10、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原状的能力。
11、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原状的能力。
12、自治力:它是指生态系统对发生在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3、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营养关系的能力。
1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第一章1. 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2.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3. 简述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关系。
4. 简述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5.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主要成果及其历史功绩。
6. 简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的召开背景及其主要成果。
7. 阅读全球《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并归纳其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8.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9. 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与手段。
10. 说明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归纳本书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1. 简述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并说明各项对策包含的主要内容。
2. 试分析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相关关系。
3. 请在三类相关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环境经济政策)中选择一类,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汇总该类政策执行过程中,国家有关部门已颁布的各项规定(列出汇总表)。
4. 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构成。
5. 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是该法的第二次修订,请比较该法二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6. 试比较1996年版《水污染防治法》与1984年版《水污染防治法》内容的变化,并分析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发展动向。
7. 试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开展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因和目的。
8. 简述八项环境管理制度的含义和相关规定。
9. 举例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实施过程对污染严重城市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10. 说明我国环境标准的分类方法,并按污染控制因子分类例表归纳常用环境标准目录。
第三章1. 管理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定义?2.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特点?试采用管理二重性性质剖析我国环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管理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4. 法约尔一般管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他的提出的管理职能包括哪几方面?其后哈罗协?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对管理职能的分类又作了什么说明?5. 简述现代管理不派中各种学派的管理思想的特点。
目录第一章总则 ------------------------------------------------------------------------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2第三章城镇体系规划 ------------------------------------------------------------------ 4第一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4第二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第三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5第四章城镇性质、规模 --------------------------------------------------------------- 6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及用地规划 --------------------------------------------------- 7第一节城镇总体布局----------------------------------------------------------------- 7第二节工业用地----------------------------------------------------------------------- 7第三节仓储用地----------------------------------------------------------------------- 7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 7第五节居住用地----------------------------------------------------------------------- 8第六节地价等级分区规划----------------------------------------------------------- 8第六章旧城的保护、改造与发展 ------------------------------------------------- 10 第七章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规划 ------------------------------------------------- 11 第八章城市景观风貌规划 ---------------------------------------------------------- 12 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 13 第十章市政工程规划----------------------------------------------------------------- 1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 1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 1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 14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 15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 15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 16 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 16 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 18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19 第一节防震减灾规划 --------------------------------------------------------------- 19 第二节消防规划 --------------------------------------------------------------------- 19 第三节人防规划 --------------------------------------------------------------------- 19 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20 第一节指导思想 --------------------------------------------------------------------- 20 第二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与规模 ------------------------------------------------ 20 第三节近期建设项目 --------------------------------------------------------------- 20 第十四章强制性内容规定----------------------------------------------------------- 22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 23第一章总则第 1 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发展,要抓住机遇,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指导和协调城镇各项建设,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并在云南省、曲靖市及师宗县各级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师宗县实际情况制订本规划。
《城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着重讲授如何把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但由于城市生态学又是一门复杂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元素,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通过案例分析,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实地参观,使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综合地运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推出,因此在内容上应力求反映国际上最新的发展动态,扩展学生的视野。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生态学的概念第二节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三节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学的概念及其所依据的生态学基本原理为重点,以城市生态学古典学说和田园城市理论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学依据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理解城市生态学和“田园城市论”的定义、内容和主要精髓,了解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第二章城市化及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第一节城市化的概念第二节国内外城市化的发展第三节城市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化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城市化发展趋势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生态学实质,深刻理解城市化的机制、内涵和趋势,了解城市的建制标准、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以及城市化的特点。
第三章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及特征第一节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组成和结构为重点,以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为难点。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结构,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了解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第四章城市生态系统的人群第一节城市人口的规模和构成第二节城市人口的容量第三节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本章重点、难点:本章以城市人群人口的规模和构成以及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为重点,以现行人口容量的估算方法和人口容量的水桶理论等为难点。
第七章:人口与社会第一节: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得定义①、城市人口1•城市人口界定城市人口应该就是指那些与城市活动有密切联系得人群,她们长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2•城市人口得统计范围各国对城市人口得统计更着重与城市人口得统计范围,城市化地区得界定,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以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其中一项或两项指标作为划分城镇化地区得标准。
3.城市人口统计得口径城市人口就是指城区得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得实际居住人口。
②城市社会要素得定义城市社会就是指以城市为主体得社会空间组织,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得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
社会发展规律等,主要研究有A :人类生态学B:城市社区得划分C:城市问题对策与规划D:城镇化1 •城市人口发展得规律城市人口发展过程受自然因素得影响,但这些自然因素本身也受社会条件制约。
2.城市社会发展规律城市社会发展规律就是通过人们得活动表现出来得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得内在必然联系,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是历史发展中得■一种必然联系。
第三节:人口与社会要素得影响人口预测可以用来测算居住用地,公共事业用地以及零售业用地,因此人口与社会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对土地,基础设施,城镇设施,与城镇服务设施得需求。
1 •人口要素对于城市规划得影响人口有三个维度得要素与城镇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模,结构与空间分布。
A:人口规模就是决定未来城镇化发展得基本标杆。
B: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得相关性,这里得结构就是指整体结构中特定组群得比重。
C:人口与就业得空间分布就是第三个重要维度,人口分布就是评价公共设施得配置,工作地点,商业以及其她设施可达性得必要依据。
2.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得影响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得影响,在于发展中多方利益得互动与协调,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得提高,城市规划中得主要社会目标包括,一就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得多元化适宜性。
《生态规划》课程教学大纲Ecological Plann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它相关的重要理论,熟悉各种类型生态规划如区域生态规划、产业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和方法。
— 1 —(二)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进行一项简单生态规划的能力特别是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包括建模和测试能力。
(三)素质目标提高对社会、经济、生态复杂系统的认识,站在总体的高度,用整体眼光看待问题,又能把问题分解,逐个分析,以求整个问题的满意解决。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生态规划的产生和发展历史,重要时间节点、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或观点,现代生态规划的进展和新问题。
(二)理解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生态关系规划与调控的重要性。
(三)掌握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各类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程序和技术方法,用GIS软件或GAMS软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生态规划概述1学时知识点:生态规划的概念和意义第二节生态规划的形成与发展1学时知识点:发展历史,代表人物本章小结重点:生态规划的概念难点:生态规划发展历史中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思考题:生态规划产生和发展的驱动力是什么?作业:阅读教材第一章和第二章(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不讲)。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
第二章生态规划的程序与内容2学时第一节生态规划的内涵、目的与原则1学时知识点:生态规划的内涵、目的、原则和特点。
第二节生态规划的步骤与内容1学时— 2 —知识点:生态规划的程序、内容。
本章小结重点:McHarg生态规划的步骤,生态规划的内容,基本原则难点:生态规划的内涵思考题:你是如何理解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的?作业:阅读教材P36-38,生态规划的方法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第三章生态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学时第一节生态调查的程序和方法1学时知识点:生态调查的程序,方法,资料的加工和处理。
第二节生态调查的基本内容1学时知识点:生态调查的内容(自然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