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输入输出系统(终)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150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3.为什么说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答:OS首先在裸机上覆盖一层I/O设备管理软件,实现了对计算机硬件操作的第一层次抽象;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盖文件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操作的第二层次抽象。
OS 通过在计算机硬件上安装多层系统软件,增强了系统功能,隐藏了对硬件操作的细节,由它们共同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2)方便用户;(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
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6.试说明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推动分时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CPU 的分时使用缩短了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人机交互能力使用户能直接控制自己的作业;主机的共享使多用户能同时使用同一台计算机,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作业。
7.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
第8章习题参考答案1. 如果认为CPU等待设备的状态信号是处于非工作状态(即踏步等待),那么在下面几种主机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中:A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B 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C 主程序与设备是并行运行的。
A .程序查询方式B .程序中断方式C . DMA方式2. 中断向量地址是B。
A•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D •例行程序入口地址3•利用微型机制作了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处理的系统。
在该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 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采样的数据,将其放到主存的缓冲区内。
该中断处理需时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个数据,主程序就将其取出进行处理,这种处理需时y秒。
因此该系统可以跟踪到每秒 A 次的中断请求。
A . n/ (n 次 + y)B . n/(x + y) n C. min(1 /x, n/y)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占用一个 C 的时间。
A .指令周期B .机器周期C.存储周期 D .总线周期5. 通道的功能是:⑴ 控制外围设备,⑵ 组织外围设备和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传输______ 。
按通道的工作方式分,通道有选择通道、数组多路通道和字节多路通道三种类型。
6. 在图8.9中,当CPU对设备B的中断请求进行服务时,如设备A提出请求,CPU能够响应吗?为什么?如果设备B 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问怎样调整才能满足此要求?答:不能,因为A、B是同级别的中断。
要使设备B一提出请求总能立即得到服务,除非将B提高到上一级,并令IM3=0,即构成一个3级IR。
7. 在图& 9中,假定CPU取指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为t1,保护现场需t2,恢复现场需t3,中断周期需t4,每个设备的设备服务时间为t A , t B,…,t G。
试计算只有设备A , D, G时的系统中断饱和时间。
答:依次处理设备A,设备D,设备G的时间为:T1 = t1+t2+t3+t4+t AT2 = t1+t2+t3+t4+t DT3 = t1+t2+t3+t4+t G总时间为T = T1+T2+T 3 = 3*( t 1+t2+t3+t4)+ t A + t D + t G&设某机有5级中断;L o, L1, L2, L3, L4,其中断响应优先次序为:L o最高,L1次之,L4最低。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数码系统•第三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第四章存储系统•第五章指令系统•第六章中央处理器•第七章输入输出设备•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8.2总线结构•8.3输入输出控制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计算机主机要与输入输出设备交换信息,仿照存储器的编址方式,可给各台外部设备分配一个或多个端口地址•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统一编址方式–独立编址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I/O端口与存储器独立编址•是指系统中的输入输出设备与主存储器构成两个独立的空间–直接端口寻址:端口地址用8位地址码表示,并且是指令码的一部分。
•IN AL,21H–间接寻址方式:端口地址由16位地址码表示,并存放在DX中,即DX寄存器的内容作为端口地址。
•OUT DX,AL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 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与内存统一编址–优点:不需专门的输入输出指令,缩小了指令规模–缺点:挤占了可供用户使用的内存空间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8.2总线结构•8.3输入输出控制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总线分类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2 总结结构•总线控制方式–串行链式查询方式–计数定时查询方式–独立请求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2 总结结构•总线通信方式–同步方式–异步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2 总结结构•总线上信息的传送方式–串行传送方式–并行传送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1输入输出设备的编址方式•8.2总线结构•8.3输入输出控制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程序中断方式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2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输入输出数据传送控制方式•主机速度与外围设备速度匹配问题•如何提高整机系统性能的问题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8.2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信息在主机和外设之间的传输完全靠计算机程序控制,是在CPU控制下进行的。
念1.1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1.2.1结构、组成、实现的定义与内涵1.2.2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和实现三者的相互影响1.3软硬件取舍与计算机系统设计思路1.3.1软硬件取舍的基本原则1.3.2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思路1.4结构设计要解决好软件的可移植性1.4.1统一高级语言1.4.2采用系列机1.4.3模拟与仿真1.5应用与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1应用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5.2器件的发展对系统结构的影响1.6系统结构中的并行性发展及计算机系统的分类1.6.1并行性概念1.6.2并行处理系统的结构与多机系统的耦合度1.6.3计算机系统的分类第2章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2.1数据表示2.1.1数据表示与数据结构2.1.2高级数据表示2.1.3引入数据表示的原则2.1.4浮点数尾数基值大小和下溢处理方法的选择2.2寻址方式2.2.1寻址方式分析2.2.2逻辑地址与主存物理地址2.3指令格式的优化设计2.3.1操作码的优化2.3.2指令字格式的优化2.4按C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4.1面向目标程序优化实现改进2.4.2面向高级语言优化实现改进2.4.3面向操作系统优化实现改进2.5按RISC方向发展与改进指令系统2.5.1 RISC的提出2.5.2设计RISC的原则2.5.3设计RISC结构用的基本技术2.5.4 RISC技术的发展第3章总线、中断与输入输出系统3.1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概念3.2总线设计3.2.1总线的类型3.2.2总线的控制方式3.2.3总线的通讯技术3.2.4数据宽度与总线线数3.3中断系统3.3.1中断的分类和分级3.3.2中断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3.4通道处理机3.4.1工作原理3.4.2通道流量的分析第4章存储体系4.1存储体系概念与并行主存系统4.1.1发展存储体系的必要性4.1.2并行主存系统频宽的分析4.1.3存储体系的形成与分支4.1.4存储体系的性能参数4.2虚拟存储器4.2.1不同的虚拟存储管理方式4.2.2页式虚拟存储器的构成4.2.3页式虚拟存储器实现中的问题4.3高速缓冲(Cache)存储器4.3.1基本结构4.3.2地址的映象与变换4.3.3替换算法的实现4.3.4 Cache存储器的透明性及性能分析第5章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5.1重叠方式5.1.1基本思想和一次重叠5.1.2相关处理5.2流水方式5.2.1基本概念5.2.2流水线处理机的主要性能5.2.3流水机器的相关处理和控制机构5.3向量的流水处理与向量流水处理机5.3.1向量的流水处理5.3.2向量流水处理机5.4指令级高度并行的超级处理机5.4.1超标量处理机5.4.2超长指令字(VLIW)处理机5.4.3超流水线处理机第6章阵列处理机6.1阵列处理机原理6.1.1阵列处理机的基本构形6.1.2阵列处理机的特点6.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6.2.1 ILLIACⅣ的处理单元阵列结构6.2.2阵列处理机的并行算法举例6.3 SIMD计算机的互连网络6.3.1互连网络的设计目标及互连函数6.3.2基本的单级互连网络6.3.3多级互连网络6.4并行存储器的无冲突访问6.5并行处理机举例6.5.1 MPP位平面阵列处理机6.5.2 CM连接机第7章多处理机7.1多处理机的特点及主要技术问题7.2多处理机的硬件结构7.2.1紧耦合和松耦合7.2.2机间互连形式7.3程序并行性7.3.1并行算法7.3.2程序并行性的分析7.3.3并行程序设计语言7.4多处理机的性能7.4.1任务粒度与系统性能7.4.2性能模型与分析7.5多处理机的操作系统7.5.1主从型操作系统7.5.2各自独立型操作系统7.5.3浮动型操作系统第8章其它计算机结构8.1脉动阵列机8.1.1脉动阵列结构的原理和特点8.1.2通用的脉动阵列结构8.2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与机群系统8.2.1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8.2.2机群系统8.3数据流机8.3.1数据驱动的概念8.3.2数据流程序图和语言8.3.3数据流计算机的结构8.3.4数据流机器存在的问题8.4归约机8.5智能机8.5.1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机正的实处理机代替虚拟机器;可以增加存储寄存器组织、指令系统、存储系统组织、中断系统、管态目态定义与转换、逐级往以上方法存在的问题是软、硬件脱语义同一语言在不同机器上不通用;程序员的习惯但到一定时还可采用模拟仿困难;重新设计软件经济上不划处理单络设计,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分布算进程间的同步间调度。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视频精讲!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师:赵剑锋课程学时:31视频数量:33目录说明:本课程共包括33个高清视频(共41课时)。
序号名称1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2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3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4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2)5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3)6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4)7 第2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5)8 第3章多层次的存储器(1)9 第3章多层次的存储器(2)10 第3章多层次的存储器(3)11 第3章多层次的存储器(4)12 第3章多层次的存储器(5)13 第4章指令系统(1)14 第4章指令系统(2)15 第4章指令系统(3)16 第4章指令系统(4)17 第5章中央处理器(1)18 第5章中央处理器(2)19 第5章中央处理器(3)20 第5章中央处理器(4)21 第5章中央处理器(5)22 第6章总线系统(1)23 第6章总线系统(2)24 第7章外存与IO设备(1)25 第7章外存与IO设备(2)26 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1)27 第8章输入输出系统(2)28 第9章并行组织与结构(1)29 第9章并行组织与结构(2)30 第10章课程教学实验设计31 第11章课程综合设计32 课后习题精讲(1)33 课后习题精讲(2)内容简介本课程是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网授精讲班,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讲解教材章节内容。
【辅导内容】(1)精讲教材核心考点。
按照教材篇章结构,讲解教材的重难知识点。
(2)串讲名校考研真题。
通过分析历年考研真题,梳理命题规律和特点,分析名校考研真题出题思路。
考虑到课时的需要以及相关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对于一些简单的、考试不易涉及的知识点,本课程不予以讲述或一带而过,故建议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提前复习一遍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