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2.2.2
- 格式:doc
- 大小:276.00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归纳和答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归纳和答案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默写1、细胞工程是在或的操作2、细胞工程按操作对象分为和3、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和4、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5、理论上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
因为6、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7、为什么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8、植物组织培养的外界条件:,内在原理是:9、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经过形成经由过程形成,最后移栽发育成。
10、是指已分化细胞经诱导,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变为未分化细胞的过程。
11、是指由外植体长出来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
1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优势):。
13、去除细胞壁的常用方法:(纤维素酶、果胶酶等)14、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物理法:等;化学法:15、融合完成的标志是:16、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包括:和。
17、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和18、人工种子的特点是:19、作物脱毒(1)材料:(2)脱毒苗:20、单倍体育种:(1)方法:(2)优点:;21、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基础)、、、22、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
23、用处理,一段时间后获得单个细胞。
24、细胞贴壁:25、细胞的接触抑制:26、原代培养:,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用处理后配制成,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27、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28、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专题2 细胞工程 2.2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选择题1.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A.加快繁育速度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C.培育出无病毒植株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解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并通过作物脱毒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答案:D2.2012·广东高考]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组织培养B.细胞杂交C.显微注射D.核移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
由于植物分生组织中病毒很少或没有病毒,常用茎尖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细胞杂交通常用于培育杂种个体;显微注射技术常用于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生物;核移植技术常用于培养克隆动物。
故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3.下列应用不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B.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C.人工种子培育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培育解析:花药离体培养、人工种子培育和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培育均需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技术手段,而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形成与植物组织培养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B4.2013·江苏高考]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
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解析:本题考查对获得大量优质苗的多种技术手段的分析。
为了使优质苗的生物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可采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也可采用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的方法或用茎尖或幼叶等部位的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大量优质苗;花粉粒是减数分裂的产物,利用花粉粒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苗,其高度不育,且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B项方案不能选用.答案:B5.下列育种措施,可以增加植物突变体出现的是()A.采用嫁接方法培育苹果新品种B.将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烟草受精卵中,培育抗冻烟草C.用紫外线对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进行照射D.使用秋水仙素对棉花植株进行处理解析: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受紫外线照射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2.1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学习目标] 1.归纳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
2.归纳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
方式一2003年,四川少年小林点燃鞭炮,导致面部、四肢被严重烧伤并感染。
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小林的爸爸、妈妈向医生恳求“割皮救儿”,烧伤整形科主任魏平最终同意进行这场罕见的亲体皮肤移植手术。
为了全覆盖孩子身体上被深度烧伤并发生感染的创面,医生把取自父子俩的皮肤全部剪成指甲盖大小的皮块,儿子和爸爸的皮肤相隔相嵌,估计父亲的皮肤至少能在其儿子身上存活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就给儿子自身皮肤的生长带来了生机,孩子的痊愈指日可待。
思考:1.小林在皮肤烧伤之后,很容易得病,为什么?2.选取植皮时,理论上选择谁的皮肤最好?为什么?3.自身的健康皮肤是有限的,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自身的皮肤?方式二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
1978年,美国科幻小说家罗维克(D.Rorvick)写了一本名叫《克隆人》(The Cloning of a man)的书,内容是一位富商将自己的体细胞核移植到一枚去核卵中,然后将其在体外卵裂成的胚胎移植到母体子宫中,经过足月的怀孕,最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一个克隆人。
现在,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克隆技术呢?一、动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的培养1.动物细胞工程2.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过程动物组织块或器官――――――――――→剪碎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单个细胞――→加培养液细胞悬液――→初次培养原代培养―→传代培养。
专题二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概念:在无菌与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过程:(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4)地位:就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细胞融合的生物学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过程:(3)诱导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②化学法:一般用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③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就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就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杂种植株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
原因就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5)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与的障碍。
4、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快速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二)动物细胞工程1、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与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考点点拨: 第一课时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植物组织培养、细胞脱分化、愈伤组织、丛芽、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纤维素酶、果胶酶、原生质体、杂种细胞;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突变体;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二)知识网络(三)疑难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也就是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进行离体地、无菌的培养。
它是对细胞进行遗传操作及细胞保藏的基础。
此类技术发展起步较早,相对而言已比较成熟,各种培养基制备及很多操作方法已经基本规范化。
针对植物的培养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花药及花粉培养、离体胚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这几个大类,每一种都还可可以继续细分为更具体的小类。
组织培养首先将外植体分离出来,然后在无菌及适当条件下培养以诱导出愈伤组织,另外在愈伤组织随外植体生长一段时间后还需要进行继代培养,以避免代谢产物积累及水分散失等因素的影响。
细胞培养可分为悬浮细胞培养、平板培养、饲养层培养和双层滤纸植板几类,它植物细胞工程 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细胞的全能性 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愈伤组织 →具有根茎叶的幼小植物 说明问题: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 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 的全部基因 概念: 关键:之一:去除细胞壁; 之二:原生质体间的融合 方法:物理和化学的方法 过程: 优势:克服远缘杂交的障碍。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微型繁殖 作物脱毒 人工种子 单倍体育种 突变体的利用们都是将选定的植物细胞于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以得到大量基本同步化的细胞,为遗传操作提供材料。
花粉及花药培养主要是使花粉改变正常发育途径而转向形成胚状体和愈伤组织,从而产生单倍体植株。
离体胚培养有幼胚与成熟胚培养两类,通过使用相应的培养基使离体胚正常的萌发生殖,以供研究和操作使用。
原生质体的培养则是一切利用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操作的基础,它是将取得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后进行培养,具体方法与细胞培养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总结专题1 基因工程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生物体外,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2.基因操作的工具包括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基因的“运输工具”――运载体。
3.限制酶主要来源于原核生物。
限制酶的作用特点是能够识别DNA中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开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4.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双链DNA片段连接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脂键。
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这些酶分为两类:T4DNA连接酶和 E.coliDNA连接酶。
5.目前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动植物病毒和λ噬菌体的衍生物。
6.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7.作为基因进入细胞的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对宿主的生存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目的基因主要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获取目的基因的途径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直接人工合成。
3.PCR是利用DNA双链复制的原理,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加以复制,使其数目呈指数方式增加。
需要的前提是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过程是:目的基因DNA受热变性后解链为单链,引物与单链相应互补序列结合,然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进行延伸,如此重复循环多次。
4.基因工程的核心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细胞工程知识点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专题二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过程:(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4)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细胞融合的生物学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过程:(3)诱导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②化学法:一般用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③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杂种植株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
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5)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快速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二)动物细胞工程1. 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概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诱导融合常用的方法:(1)物理:电融合法。
(2)化学:PEG融合法。
(3)生物:灭活病毒诱导法。
4.判一判: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及其应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的融合,也有细胞核的融合过程。
(√)(2)细胞融合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
(√)(3)目前细胞融合只能在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进行,不能实现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融合。
(×)提示:至今,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也获得了成功。
(4)动物细胞融合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5)二倍体动物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
(×)提示:杂交细胞具有4个染色体组,应该是四倍体细胞。
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提示:动物细胞融合能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不能采用此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的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填“能”或“不能”)无限增殖。
(2)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制备过程:填一填:基于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A操作注射特定的抗原,目的是可以从小鼠的脾中得到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2)杂交瘤细胞技术选择融合的两种细胞:细胞①多种B淋巴细胞,细胞②骨髓瘤细胞。
(3)过程B和C为诱导细胞融合的过程,获得的细胞③是多种(填“一种”或“多种”)。
(4)细胞③到细胞④的过程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只有细胞④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其他细胞不能生长。
(5)细胞⑤来源于细胞④(填数字序号),细胞⑤为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其分泌的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2.1植物细胞工程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课标要求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标解读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地位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应用广泛,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内容在必修教材中也有涉及。
本节从具体操作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历年的高考中也是热门的考点。
●教法指导1.本节涉及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过,但植物细胞工程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具体操作中,对于新出现的名词,如试管苗、脱分化、再分化、原生质体等采用讲授式教学,与学习过的内容建立联系时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新课导入建议利用教材中微型繁殖的菊花这一材料作为背景,引出“花瓣是怎样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的花瓣为什么能培育出一株完整的植株?”等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重点)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重难点)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
(重难点)细胞工程的概念与分类1.概念(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种类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2.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3.原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有选择性地表达出各种蛋白质,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从而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
高中生物选修3重点知识点总结专题 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专题二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概念: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过程:(3)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4)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概念:将不同植物的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
细胞融合的生物学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2)过程:(3)诱导融合的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等。
②化学法:一般用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③融合成功的标志: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
(4)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
杂种植株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
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
(5)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4.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1)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微型繁殖(快速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2)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二)动物细胞工程1. 动物细胞培养(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高二生物选修3 专题2 细胞工程本专题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讨论细胞工程技术的社会意义。
3.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4.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能力方面1.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2.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
3.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内容包括两部分,即《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动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
本专题的题图是由三幅图合成的:克隆羊多利的照片、细胞核移植和植物组织培养。
题图的寓意是表明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操作,它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
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
《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细胞工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工程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了一代代科学家执著地探索;科学与技术是相互促进的,科学理论要经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包括两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第一小节,是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知识──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二小节是让学生了解它的实际应用。
第一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讲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本小节的教材中,首先用实例引出“花瓣是怎样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的花瓣为什么能培育出一株完整的植株?”等问题,由此导入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学习。
一、选择题1.(2012·唐山质检)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常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手段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激、紫外线照射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解析】紫外线照射不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物理诱导方法还有离心、振动等。
【答案】 C2.科学家用灭活的病毒把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灭活病毒的作用是()A.病毒比较小,可钻入到细胞内B.灭活的病毒已完全死亡,死亡的病毒可以让细胞聚集C.灭活的病毒已失去感染活性,对各种动物细胞不造成破坏,但保留融合活性,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D.灭活的病毒带有目的基因,通过融合可以让杂合细胞带有目的基因【解析】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是因为灭活的病毒不再具有感染活性,不会对细胞造成破坏,但仍可穿透细胞膜,促使不同的动物细胞融合。
【答案】 C3.(2013·唐山高二检测)2011年3月2日《科技日报》报道,英国一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单克隆抗体,经实验模型验证,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对抗肺结核感染。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成果有助于科学家开发出新的结核病治疗手段。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单克隆抗体制成诊断盒,可用于疾病的诊断B.该单克隆抗体只能在体内生产,不能在体外生产C.工业化大量制备该抗体,需用到动物细胞融合技术D.该抗体与干扰素结合可制成杀死结核杆菌的“生物导弹”【解析】单克隆抗体是经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在体内、体外培养均可获得该产物。
【答案】 B4.(2012·杭州高二检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对下列培养细胞进行选择的是()效应B淋巴细胞――→①杂交瘤细胞――→②细胞培养――→③体内(外)培养――→④单克隆抗体骨髓瘤细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单克隆抗体生产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筛选出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答案】 C5.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后,要用特定的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①B淋巴细胞②小鼠骨髓瘤细胞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⑤杂交瘤细胞A.①②③④B.①③⑤C.②④D.②③【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时,发生了以下三种情况:未发生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骨髓瘤细胞与单个B淋巴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必需的,因此在特定的培养基上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存活增殖。
【答案】 A6.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B.用氯化钙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C.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D.该杂交瘤细胞株的增殖方式和产物分别是有丝分裂和单克隆抗体【解析】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需要灭活的病毒、聚乙二醇或物理因素来诱导,氯化钙不能作为诱导剂。
氯化钙的作用是在基因工程中用于扩大细胞壁的通透性,便于重组质粒进入微生物的细胞内。
【答案】 B7.(2013·烟台高二月考)某实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解析】小鼠的纤维母细胞经过诱导基因的作用形成诱导干细胞,其全能性显著提高;肝细胞等体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基因进行了选择性表达;X细胞与Y细胞诱导融合后,可能会形成多种融合细胞,必须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能分泌单抗的Z细胞;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可以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 D8.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H1N1病毒的单克隆抗体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解析】从实验动物血清中获取的血清抗体特异性差,不是只针对一种抗原的,不能称为单克隆抗体,A项错误;单个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不能持续增殖,无法获得大量抗体,B项错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可能得到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C项错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检测出人体中是否存在H1N1病毒,从而诊断感染者,D项正确。
【答案】 D9.用a表示骨髓瘤细胞,b表示效应B细胞,则细胞融合过程中前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为()A.a、aa、ab、bb、b→a、aa、ab→ab培养B.a、aa、ab、bb、b→ab、bb、b→ab培养C.a、aa、ab、bb、b→ab→产生特定抗体的ab培养D.a、aa、ab、bb、b→aa→能无限增殖的aa培养【解析】第一次筛选是选出杂交瘤细胞(即ab),第二次筛选是选出产生特异性抗体的ab细胞。
【答案】 C10.(2012·上海高考)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克隆群,由此筛选出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抗体()A.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B.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C.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D.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解析】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只能针对特定的抗原。
本题中的抗原是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非整个红细胞,也非其他体细胞,故B 选项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2012·西城高二期末)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
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________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解析】题目图解表示了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的过程。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技术。
给小鼠注射HCG成为小鼠的抗原,小鼠体内会产生抗HCG的抗体。
在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中要用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无限增殖。
在早孕诊断中抗HCG单克隆抗体能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特异性结合。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2)抗原抗体体液(3)①氨基嘌呤②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12.(2013·咸宁高二检测)请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细胞的密度不同,在地面上受重力影响,细胞的融合非常困难,在太空进行此实验比在地面实验的细胞融合率要高得多。
“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了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的融合两个科学实验,在电融合仪内经过160 min后,终于获得成功。
材料二下图为哺乳动物生殖过程及相关细胞工程的示意图,其中b为卵细胞,c、d为体细胞。
(1)细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有性杂交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太空进行细胞融合与在地面进行细胞融合相比,其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个体甲、乙的产生分别属于哪种生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神舟”四号飞船上进行的“太空融合”,与上图中的方法________的原理相同。
(5)人工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诱导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相同的是都可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此外动物细胞融合还可用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诱导剂。
【解析】(1)细胞融合与精卵结合相比,通过人工的方法克服了存在于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从而能够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把来自不同物种的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融合起来,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若在太空中进行细胞融合,可以解决因两种细胞密度不同而难以融合的问题。
(2)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的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3)动物个体甲是通过精卵结合产生的,属于有性生殖,而乙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产生的,属于无性生殖。
(4)“太空融合”是细胞融合,与方法三的原理相同,都应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5)动物细胞融合,除了可以利用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