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教案1(新版)粤教沪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9.2 阿基米德原理课型新授科目八年级物理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概括归纳法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铁块、水槽、小烧杯、溢水杯、水、细线、橡皮泥、塑料瓶等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激趣设疑、新课引入想想做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空矿泉水瓶压入装满水的水槽中。
你看到什么现象(水溢出)?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用力越来越大)?说明浮力怎样变化(变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浮力越大溢出(排开)的水越多)?提问:那么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二、新课教学[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一)回顾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5.分析实验:6.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
引导提问:从活动中我们知道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这是一种定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来探究活动浮力大小与这两个量的定量关系,即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二)怎样测算浮力的大小?(提出问题)1.请学生回答怎样测出浮力的大小,是否还有其它方法?F浮 = G — FF浮=F向上-F向下2.故事:阿基米德与皇冠3.研究浮力的大小(如图)(1)设计并进行实验(指导学生上讲台演示)器材:弹簧测力计、铁块、图9溢水杯、小水杯、水、浓盐水。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掌握计算物体浮力和沉没条件的方法;•能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准备•教师:本节课主讲教师需熟悉阿基米德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相关实例;•学生:学生需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纸和笔。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所学的浮力概念,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浮力?•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体积、液体密度有什么关系?3.2 阐述阿基米德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引入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所产生的向上浮力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方式:•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3 计算物体浮力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计算物体浮力的方法:•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体积乘以液体的密度;•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4 计算物体沉没条件的方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物体沉没与浮力与物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掌握计算物体沉没条件的方法:•若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物体将沉没;•若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物体将浮在液体表面;•若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3.5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提供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装在木桶中的物体下沉到水面稍下时停下不动,求木桶顶端与水面相距的高度;•一个装有铁块的船放入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是铁块的体积的一半,求铁块的密度。
4.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提供问题和所需材料,学生完成相关计算后向全体报告答案。
5. 总结与延伸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讨论,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思考与阿基米德原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与同学展开讨论。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通过阅读相关教材,进一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流体静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解决浮力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
从知识体系上来看,本节内容是在定性“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是上一节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并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物理的浮沉条件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初步知道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只要引导学生理解浸入液体体积即物体排开的体积,那么学生根据m=ρv,就会知道这是排开液体的质量,再根据G=mg,就可以知道F浮=ρvg=mg=G,F浮=G排。
因此,本节重点要让学生定量探究实验,由实验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重力的结论,加深对物理排开液体体积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2)学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云课堂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我检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初步掌握相关知识,积累问题,再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通过做纸船载物游戏实验,学会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点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五、教学难点1、实验中,学生总结阿基米德原理,并理解它。
2、对排出液体体积的理解。
六、教学器材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器,水,水盆,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云课堂平台。
七、教学方法学生为主角,利用“云课堂”先推送导学案让学生先学,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和展示;教师为导师,引导、评价和主导课堂秩序。
八、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前学案一、学习微课1、在云课堂上推送《阿基米德原理》的微课给学生,学生课前先观看。
9.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会用公式F浮=G排=ρ液gV排计算浮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王做了一顶金王冠,让阿基米德鉴定它是不是纯金的,且不能损坏王冠。
阿基米德苦苦思索,有一天,他跨进浴桶洗澡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高兴地喊“我找到了!”,你知道他找到什么了吗?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探究浮力的大小[阅读课本]P90“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思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
[思考]实验器材中选用溢水杯有什么优点?[提示]将小石块浸入水中,排开的液体就会从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杯口流出,从而便于收集小石块排开的水。
[思考]如何测量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呢?[提示]用弹簧测力计先测空杯的重力,然后测量接水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两者相减就是小石块排开水的重力。
[思考]实验的第一步可以测量哪些物理量?[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及空杯重G杯。
[思考]实验的第二步可以测量哪些物理量?[提示]读出小石块浸没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可以计算出小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G-F'。
[思考]实验的第三步可以测量哪些物理量?[提示]测出接水后杯子与水的总重G'杯,可计算出溢出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G'杯-G杯。
[思考]比较小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和排开水的重力G排,可发现两者有什么关系?[小结]小石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即F浮=G排。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
教材内容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计算浮力的方法、物体的沉浮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并能够判断物体的沉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知道计算浮力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浮力的方法。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背景。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讲解计算浮力的方法。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阿基米德原理:1. 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 计算方法:F浮 = G排。
3. 应用:判断物体的沉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的重力。
2. 题目: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答案:根据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
如果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物体下沉;如果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物体悬浮;如果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上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浮力的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阿基米德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3.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及公式,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通过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重点: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程度。
5. 浮力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3. 浮力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物体在水中浮起来,水的密度为1g/cm³;(2)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物体在酒精中浮起来,酒精的密度为0.8g/cm³。
2. 答案:(1)浮力为2N;(2)浮力为0.8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浮力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了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9.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进一步联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其应用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1)浮力测量方法:称重法:F浮= G – F示(2)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 - F向下(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2、问题引出(1)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V浸与排开液体体积V排的关系。
(2)浮力大小F浮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G排的关系从液体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得出:与力有关的物理量: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3、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思考: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什么?怎么测量?排开的液体怎么收集?需要的实验器材主要有什么?(1)要测量的量:F浮和G排(2)怎么测①F浮:称重法②G排:测出空杯的重力G杯,再用空杯承接被排开的液体,并测出总重力G总,则排开液体重力G排= G总-G杯(3)主要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烧杯、水、细线、物体(4)主要实验步骤思考:怎样的实验步骤最为合理?(排开液体重力的收集与测量)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G与空杯的重力G杯②往溢水杯加水,当溢水杯刚好溢出时停止加水,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并用小烧杯承接从溢水杯流出的水,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数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烧杯与水的总重力G总(5)根据实验步骤,记录相关数据(视频)(6)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即 F浮= G排注意: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与气体4、阿基米德原理应用1例1:有一石块,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0g水,石块受到的浮力是 1 N。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要求:1、知道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二)教具:实验器材:溢水杯、烧杯、水、小桶、弹簧秤、细线、石块。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2、如何用弹簧秤测出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并进行实验,说出结果。
3、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是什么?二、进行新课1、引言:我们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
下面来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下面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2、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1①简介溢水杯的使用:将水倒入溢水杯中,水面到达溢水口。
将物体浸入溢水杯的水中,被物体排开的这部分水从溢水口流出。
用空小桶接住流出的水,桶中水的体积和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相等。
②按本节课文实验1的说明,参照图7-24进行实验。
用溢水杯替代“作溢水杯用的烧杯”。
教师简介实验步骤。
说明注意事项:用细线把石块拴牢。
石块浸没在溢水杯中,不要使石块触及杯底或杯壁。
接水的小桶要干净,不要有水。
③将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⑤总结得出: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相等。
说明:如果换用其他液体来做上述实验,结论也是一样。
即使物体不是浸没,而是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3、教师总结以上实验结论,并指出这是由2000多年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二、阿基米德原理1、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说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即:F浮=G排液=ρ液·g·V排。
介绍各物理量及单位:并板书:“F浮=G排液=ρ液·g·V排”。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进而知道改变哪些因素能达到改变浮力大小的目的;得出什么是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定性和定量的实验过程,使他们能区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知道它们的作用,以及认识这一规律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他们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对交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引导他们学习探究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弹簧测力计、铁块、水槽、小烧杯、溢水杯、水、细线、盐等。
设计课件:将课本图做成动态画面,分别突出影响浮力的相关因素,突破思维难点。
展示活动相关内容及其他,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9.2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2.数学表达式:F浮=G排
推导式:F浮==m排g=ρ液gV排
3.区分:V排和V物
浸没 V排= V物
部分浸入V排< V物
4.适用范围:液体、气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两个重要实验进行教学,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在教师引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维感官,充分发挥学生潜能,通过学生小组实验,积极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层层深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沪粤版八下物理《9.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2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公式以及实验验证等。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浮 = G排液,其中F浮为物体受到的浮力,G排液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掌握物体受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的理解,物体受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的掌握。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场景,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
2. 理论知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让学生理解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3. 实验操作与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并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帮助学生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阿基米德原理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2. 阿基米德原理_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2. 阿基米德原理_教学设计重点和难点解析: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实践活动和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我希望通过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含义,理解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能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原理的数学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4. 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器材,包括浮力计、物体、测量工具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和PPT,以便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
5. 活动过程:在活动开始时,我通过一个生动的实验情景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在实验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数据,并指导他们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我通过PPT展示相关的理论知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并进行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巩固和应用。
6. 活动重难点:在活动中,我特别关注了学生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9.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器材空易拉罐、小桶、小容器、弹簧秤、烧杯、固体物块3个、溢水杯。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两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称重法求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物体的重量G,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G-F,2、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两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二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1、创设问题情境实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或矿泉水瓶,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
(教师示范表演)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学生: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
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
(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
学习目标1.理解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能用溢水杯等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3.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计算。
——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学习重点: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学习过程认识了浮力,结合 P90教材思考: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求得浮力的大小?【学点一】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教材P90,请你完成下列内容: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①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④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实验探究1】: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烧杯、装适量盐水的烧杯、土豆实验现象:放入水中土豆,放入盐水中土豆。
(上浮,下沉)实验分析:F浮水 F浮盐(填< > =),ρ水ρ盐(填<, > ,=)。
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F浮与ρ液关,ρ液越大,F浮越。
【实验探究2】: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烧杯、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实验数据:浸入体积重力G/N 拉力F/N 浮力F浮/N一半全部实验分析:F浮1 F浮2(填< > =),V排1 V排2(填< > =)。
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F浮与V排关,V排越大,F浮越。
注意: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等效替代法。
【实验探究3】:浮力大小与浸入深度有关?(参照P90图9-10完成实验)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烧杯、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实验数据:G1=G2= N,F1= N,F2= N。
实验分析:F浮1= N,F浮2= N,F浮1 F浮2实验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F浮与深度关。
【实验探究4】: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有关?实验器材:装适量水的烧杯、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弹簧测力计实验数据:物体重力G/N 拉力F/N 浮力F浮/N铁块铜块实验分析:F浮铁 F浮铜(填< > =)。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已掌握的知识,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并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科学,探求真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阿基米德原理及其探究过程。
2.难点: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溢水杯、水、盐水、石块、铝块、细线、小桶、空矿泉水瓶、水槽。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什么是浮力?它的方向怎样?2.计算浮力的方法有哪些?3.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本节的学习做准备)想想做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将空矿泉水瓶压入装满水的水槽中。
你看到什么现象(水溢出)?你的手有什么感觉(用力越来越大)?说明浮力怎样变化(变大)?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浮力越大溢出(排开)的水越多)?提问:那么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二、进行新课:(一)阿基米德原理(板书)1.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跟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具体存在什么关系?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如何测物体受到的浮力?(2)如何收集排开的液体?你有哪些方法?(3)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参考课本图9-10,设计出实验方案。
由于学生第一次使用溢水杯,教师应作一介绍,并提醒学生使用溢水杯的方法。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为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总结规律应具有普遍意义,要求学生用石块和铝块及水和盐水进行分组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评估、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哪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应及时给予纠正。
小组物体的重力/N 物体在液体中测力计示数/N浮力/N小桶和排开液体的总重/N小桶的重力/N排开液体的重力/N1 234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实验探究过程后,由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结论。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9章节,教学内容为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浮力以及其产生的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理解浮力的产生以及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公式和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引入(1)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本课知识做铺垫。
(2)出示标题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
步骤二:概念解释与公式介绍(1)通过学生积极回答和讨论的方式,引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
(2)板书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并重点强调浮力的产生与物体的浸没情况。
步骤三:实验演示(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装满液体的容器中放入物体,并观察物体浸没的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物体浸没的规律。
步骤四:问题解决(1)通过一些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一些与浮力和密度相关的问题。
步骤五:知识总结(1)通过学生的回答,复习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重点和难点。
(2)板书总结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步骤六:课堂作业与提升(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或计算,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2)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并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释。
教案: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2 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4. 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理解和应用,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的理解。
2.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船只的浮力原理,引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4.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公式2.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即F浮 = G排。
其中,G排 = m排g,m排为物体排开的液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所以,浮力F浮 = m排g。
2. 题目:解释为什么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
解答: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船只是由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的,所以它的重力大于相同体积水的重力,即G船 > G水。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只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 G水,所以F浮 < G船。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2. 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该节内容主要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表达式以及应用。
具体包括: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验证,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概念,掌握浮力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浮力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浮力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浮力计、液体、物体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轮船的浮力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实验过程。
推导浮力计算公式 `F_b = \rho \cdot g \cdot V`,其中`\rho` 是液体密度,`g` 是重力加速度,`V` 是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
3. 实验演示:进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实验过程、浮力计算公式,以及实际问题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答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乘以水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具体计算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或给定条件进行。
2. 题目:一艘船的排水量为 1000 kg,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水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F_b = 1000 \cdot 9.8 = 9800 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浮力计算公式。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日常生活中由于浮力而产生的现象;经历实验中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2、关注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有关浮力的现象。
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解决与浮力有关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认识浮力;
2、会用“称重法”测量浮力。
3、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做好三个探究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认识浮力,总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发现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难点:对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人,激发兴趣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给大家上课,老师就送给同学们一个见面礼:我这里有一个瓶子里面有一个乒乓球,同学们想想办法怎么才能够把他取出来(教师提示不准用手去直接去取也不准把瓶子倒过来)?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想到用水呢?学生:因为用水相当于有一个力把他拖起来的,这个力叫什么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这个力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浮力
教师出示实验器材;我这里有塑料瓶、石块还有一个装有水的塑料袋,现在我把他们都放入水中,同学们猜猜看将会看到什么现象。
放入水中后观察猜想和实验的结果是否吻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做这个实验,尤其是下沉的物体让同学们自己感觉提着物体下沉的时候手上有什么感觉?感觉到有一个里托着物体。
把水换成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得到了浮力的概念。
浮力:浸入液体或者其他里面的物理都会受到一个向上托的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浮力。
用字母F表示。
浮力方向验证的实验:用一个乒乓球系着一个铁块放入水中,乒乓球把绳子拽起来的那个方向就是浮力的方向。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大小:称重法
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用手托着物体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那么我们怎样去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和什么有关系?再用塑料瓶感觉一下向下压的过程中观察水位的变化情况和浮力的变化情况的关系。
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浸入水中或者酒精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在上述实验中让每组同学分别用酒精和水做实验让同学们记录数据,分析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浮力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分析数据得出了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3、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猜想出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得出m=pv G=mg引人阿基米德原理原理这个实验。
根据我们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那么我们该如何验证这个猜想呢?
学生实验:准备溢水杯,测力计测量塑料袋里面的水,测量得出了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
F=G=mg=p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