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0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和”是一种哲学,“和”是一种道德,“和”是一种艺术。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
和谐校园是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实现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人为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就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而言,谈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
教育是发展人、完善人的事业,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
基于这一基本理念,学校提出“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发展、人人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打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为办学目标,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为他们的发展和成才提供条件和舞台,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勤奋求知、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毋容置疑,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服务。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发展是学生的第一需求。
这应该成为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的工作理念。
作为学生也要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懂得″天才出于勤奋″的道理,知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完备、都要靠自己的辛勤付出,靠自己的勤奋踏实、刻苦钻研,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
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努力营造勤奋求知、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一个基础性工程。
三、营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创新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今天校园创新环境的营造是为明天学生们走向社会的创业服务的。
作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校园理应把营造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创新环境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N A N C H A N GC O LLE C E O F ED U C A l l O N第23卷第2期V01.23N o.22008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陈运庆(南昌教育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摘要: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ezA.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和谐稳定是实现高校发展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C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67.(2008)02—0010—04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他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技园,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坚持同学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运用新的治校理念、新的治校方式、新的治校举措,促进学校整体协调发展。
充分保护、引导、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维护、发展好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把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高等教育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
浅论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
深化构建和谐校园,对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构建和谐校园要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理应是正相关关系,科学研究促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展开。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逐渐推广和深化,广大教师的观点已开始更新,作为新型教师,不能总是强调“红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应该将“红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通过持续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还能将“目标”送入预定的“轨道”。
其实,优秀的教师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应用于教学中的教师。
广大教师理应利用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教学内容的源泉。
首先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优化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里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上级与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学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来做学生的楷模。
要优化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学校领导首先要始终确立领导和教师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这样一种意识,而不同于企业组织那样一种纯粹行政上的关系,其次要尊重教师业务上的专长,做到人尽其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业务才干,为他们创造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教师中的典型来影响大家,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
再次相互沟通,增强了解,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好政治学习,引导他们树立准确的政治方向,执行好师德规范,注意经常性地了解教师的想法,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把我校建设成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的共同愿望和奋斗目标。
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
确立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
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
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小学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促进职业教育改革与校园建设协调发展。
按照“绿树成荫,房在树下,校在林中,生态环保”的要求,建设“绿色、文明、和谐”的学校校园。
二、目标任务要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在学校营造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和风气,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力地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让青少年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培养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
三、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武江区东岗小学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领导。
绿色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组长:张万标(正校长)职责:负责学院绿色校园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总统筹、协调、制定标准和总结表彰工作。
副组长:1、冯小华(德育副校长)职责:继续规范校园布局,使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局日趋合理。
2、戴菊萍(教学副校长)职责:有计划选派领导和教师参加市以上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班学习成员:1、徐朝晖(教导处主任)职责:将环境教育纳入计划、总结。
各科教学有机地开展环境教育课堂渗透,做到教案有记录,渗透有效果。
汇编校本环境教育教材。
2、钱熙慧(德育处副主任)职责:制订学校卫生标准及卫生管理条例,做到校园净化、课室整洁、厕所干净无臭味,消灭卫生死角。
3、全校班主任职责:加强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班级成立环保活动小组,开展环保教育的正常工作和活动。
如组织进行环境调查、开展环保小报告、小论文评选、环保知识测验、环保手抄报比赛等。
4、张晓曦(家长委员会代表)自觉向周围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调查、监督社区污染问题5、龚靖轶(学生代表)带领学校学生大队委成员进行每日校园环境监督岗,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违规的人和事。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摘要:卫生学校的科学发展,需要顺应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和谐、特色、优质的良好办学理念,以贴近市场和医院需要的柔性化教学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质强校,创建和谐型学校。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以质强校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246-01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和谐本身不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更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因此,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不断追求的崇高理想和美好愿望。
同时,和谐同样是一种教育境界和文化追求。
学校是实行教育的载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承担着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宣传方针政策的责任,又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创建和谐校园既是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需要,以此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校园文化品牌,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与需要。
1 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学校,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和谐的教育无疑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当神州大地沉浸在和谐进取的教育改革热潮中,有这样一种蓬勃的新生力量——它拥有广阔的胸襟,容纳多元的思想理论,荟萃精华;它显现出改革的气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适应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它展现出和谐的人文情怀,以奉献的精神服务四方,呈现出和谐共荣的发展。
这股力量的承载者就是阜新市卫生学校。
多年来,服务民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已经成为卫生学校的和谐校魂。
繁华中洋溢着和谐,和谐中蕴含着理性,这是一个涵盖甚广,蓬勃发展的学校,然而,这一切的文化内涵和蓬勃发展,正是得益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产生的。
阜新市卫生学校创建于1971年,是一所综合性公办国家级重点中专。
校长开宗明义指出了学校的发展之道“和谐、优质、特色”。
提出了“德育网络化、教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备现代化、校园花园化”的工作目标,投资近千万元使学校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摘要]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一届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和谐校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和谐社会”概念,并将和谐社会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令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积极投身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热潮中。
和谐社会是个大概念,建设和谐校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教育规律的深层体现,也是推进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提升高校中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学习和领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明确构建学校和谐校园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征,进而树立全员建设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领导,建立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和谐校园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全校师生员工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面临着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迎接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等各项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所有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努力创建和谐校园,继续保持学校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局面。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作者:刘波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6期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载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创建和谐学校既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文化品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
和谐校园以校园为载体,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
学校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应体现人文关怀。
在这个大家庭里学习、工作、生活,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就感、安全感、归属感,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发展、安定有序、心情舒畅的环境。
从而确立学校教育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以人为本,追求人和”的学校管理模式。
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
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
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气氛。
学校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
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时候,注意让教工在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良性竞争,大力培植群体精神和群体意识,从而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坚持科学发展创建和谐校园摘要:仙河镇中心学校坐落在旬阳县最东端的仙河畔,学校创办于1965年。
1981年异地新建。
近几年来,学校秉承“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为办学理念,以“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孩子的美好明天奠定基础”为办学宗旨,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校训,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科教兴校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办学条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目前,全校上下正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众志成城,奋勇争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奏响了仙小在教育新时代的号角!关键词:科学发展和谐校园一、努力创业,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仙河镇中心学校发展史,也是全校教职员的创业史,奋斗史。
永不消退的创业意识,激励着仙小学校硬件建设的飞速提高。
仙河镇中心学校,原与仙河初中合用原破观音庵旧庙作为校舍。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1981年,将校址迁到这个小山梁上。
几间土木结构的校舍,一个不大的院落,不足两百人的师生,形成了仙河镇中心学校的雏形。
岁月荏苒,一转眼过去十几年,土木瓦房、狭小院落无法容纳更多的学生。
2001年,耿家乾同志走马上任学校校长。
通过群众代表会、领导班子会、全体教工会等多种民主议事方式,把改善学校硬件提上议事日程。
走访群众,摸清学校家底,联系政府,汇报学校困难。
一场轰轰烈烈创业行动拉开了帷幕。
正是创业意识推动着仙河镇中心学校不断的发展壮大,现在的仙河镇中心学校在校学生512人,占地总面积 371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 7.1平方米,校舍面积 2466 平方米)。
学生活动场地 1800余平方米,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户外活动场。
学校有计算机室、多媒体室、劳技、科技室、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实验室、体育器材室、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卫生室、心语室、少队部13个标准化功能部室;现有体育器材 30余种;音乐器材15余种;现有图书15760册,生均图书 30.1 册。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校园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以人本文化的创设为核心,以优质的校园文化为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最基本要素。
学校不仅要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善于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人本文化,创设一种干群和谐互敬、教师和谐互学、师生和谐互动。
学生和谐互助的机制。
而优质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
让学生的精神风貌、品德修养乃至学业成绩得到提升。
我们要把营造和谐校园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用优质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
如何坚持心人为本,营造和谐校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抓实抓好。
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首先,干部和谐是关键。
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首先应当是干部的和谐。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通过不断学习,经常交流与合理碰撞,逐渐形成思想和认识上的和谐统一。
把“细节影响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等理念作为干部工作的准则。
在班子建设上,学校干部要把握好角色定位,全面细致地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做到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实现事业同根、思想同心、行动同步、目标同向、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相互关心,实现干部队伍的最佳和谐。
其次,干群和谐是保障。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校的原则,要求干部以人文关怀温暖人心,用坦诚相待交换人心,用高尚人格感化人心,少一点指责,多一份关心;少一点强制;多一份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份信任;少一点限制,多一份人性,努力使每一位教师拥有成功的人生,实现生命的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
第三,教师和谐是基础。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之间的和谐将直接决定年级组,教研组和班集体以至学生之间的和谐。
学校要给教师关系定位为:同伴互助、合作双赢、良性竞争、共同发展。
要求教师要团结友爱、光明磊落、真诚待人,倡导“有话公开说、”“有话好好说”、“没事不乱说”,坚决摒弃是非不分,闲话滥传的陋习。
在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上,坚持“淡化校内,强化校外;淡化个人,强化团队;淡化传统,强化创新”重视教师的创新精神培养,发挥整体优势,创造团体佳绩。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摘要:本文通过对民办高校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分析,提出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同时指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和谐校园;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是高等院校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两大功能。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办高校内部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
民办高校坚持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人”并施,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1】。
和谐校园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高校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2】。
其重要意义有:1.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学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2.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营造使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以,建设和谐校园正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3.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
只有拥有和谐的环境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1】。
和谐校园1以人为本,特色育人,构建和谐校园东方红小学始建于1942年,至今已有65年的历史。
几十年来,东方红小学一直坚持“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勤奋耕耘,如今的东方红小学拥有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7263平方米,33个教学班,1500名在校生,104名教职工,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省、市级骨干教师共34人,占学校的35%。
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实验室、卫生室、大队室、档案室、图书室等一应俱全。
校园建设布局合理,建有体育馆一座,内有食堂、宿舍等设施。
篮球场、环形跑道、速滑场等运动场地齐全。
校园西侧还配有成套的学生健身器材。
校园绿化合理,四周绿树成荫,翠鸟鲜花,并铺有600余平方米的草坪。
一、服务育人倡导和谐学校积极构建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
建立并完善一套适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创建“平安校园”,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本着服务于师生的原则,在各项工作中体现和谐,从“后勤服务于教学,教师服务于学生”的角度积极完善评价体制。
注重选拔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十分重视对德育工作者的培养。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学校经常深入各年级进行调查研究,耐心地与班主任教师促膝谈心,关注、了解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尽力、尽快给予指导和帮助。
认真宣传激励每个教师奉献爱心,从关心教师入手,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每年都走访教师家庭,知家情,解家难,热心帮助教师解决家庭问题。
为了提高班主任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学校还不断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进行师德教育专题讲座,并定期举办班主任论坛活动,请优秀班主任来解答德育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提出新思路新见解。
此外,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一方面听取班主任的工作意见,另一方面沟通班级工作的问题,交流各人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在以人为本,服务一流的先进理念思想指导下,使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能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积极做好各项工作。
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1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陶行知早在三十年代就提醒说:“时代是持续不断前进的,我们必须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否则,再过几年又要成为时代落伍者了。
”一个学校好与坏,关键是教师素质高与低,教师赋予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独特使命,也就赋予教师不断学习,把一生视作特殊发展的整体。
首先,要努力构建研究性学习组织,创建学习型学校,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学习,立足于对教师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开发自身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主体精神,充分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力求全体教师把学习作为生存方式,作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通过坚持不断的学习,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以法治教的意识,以及自我发展的能量。
其次,加强培训力度,强师德、练师能,促发展。
为促进教师尽快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适应教育的发展,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开展信息技术技能训练。
安排教师参加教师国培、班主任研修班学习和省市县各级培训学习。
同时还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做专题讲座。
注重教师学历提高,曾安排三位教师到师范大学升造,获得硕士学位。
再者,实施名师工程。
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发掘教师的发展潜能,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完善“各级骨干教师”评选制度和程序,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制定教师专业成长规划,让有志于教学研究、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脱颖而出;为青年教师搭台子、加梯子、引路子、压担子,开展青年教师结队帮扶工作,做好新教师试用期考核工作,组织老中青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开展听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一年过关,二年合格,三年成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同时,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我最尊敬的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身边优秀教师事迹引导教师见贤思齐。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学校和谐发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行动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人性化教育实践的一种改进。
陶行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制度文化建设。
早在育才学校时陶行知先生制订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陶行知先生重视以具体活动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
陶行知先生提出:“天然环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关系。
”体现了陶行知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
2.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工作走向规范化:为了强化管理机制,充实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内涵,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从行政管理、德育工作、教师管理、教学工作、总务工作等方面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和措施,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法律法规、校园规划、办学目标等对全校工作作宏观的指导,使日常工作既有思想理论统帅,又有具体方法的指导;既注意精神激励,又注意物质鼓励,使全体教师人心团结、步调整齐,又能各展其长。
学校十分重视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精神,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关制度,坚决制止乱收费、有偿家教等不良现象的滋生。
制定了管理岗位、班主任及教师工作职责,并拟定了具体的考评细则,期末根据其担任的工作量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以保证岗位责任制的实施。
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学校工作运转正常,真正做到宏观调控得力,中观执行得力,微观落实到位,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成果。
由于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准确的操作规程,人人心中有数,人人有努力目标,期末按教师的工作量及教师工作职责的考核结果发放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
通过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全体教师把学校的生存与个人事业、前途、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人人爱校,人人为校的良好风气和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良好风貌。
2.2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构建人本校园、书香校园:校园环境是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长期积淀。
我们注重育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以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和名人名言装点校园;结合学校经典诵读的特色,在走廊上悬挂了名人名言及图文并茂的经典古诗;将名人名言、励志故事经典美文等绘制在校园文化墙上;结合各功能室的作用自行创编了标语,既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又突出了各室的功能特点;在校门口醒目位置修建了荣誉橱窗,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及“校园之星”、“美德少年”等师生中的事迹及照片在学校荣誉栏中展示。
进行了教室个性化布置,让每一面墙都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干、倾吐思想的天地;充满童真、童趣的少先队专栏,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独特的文化渲染。
进一步完善校园设施是校园文化建设基础,建造塑胶跑道、围墙、添置绿化景点。
2.3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坚持把德育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结合重要节日坚持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开展文化活动如:开学第一课、第一次班队刊、第一次校会、第一次国旗下讲话进行文明礼貌、规范及安全教育活动。
三月份开学常规教育、雷锋纪念活动、“孝亲感恩?励志成才”等活动。
四月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清明祭英烈,传承民族魂”?主题活动。
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祭扫烈士墓;五月份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讲故事、绘画比赛等系列活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六一儿童节系列庆祝活动。
开展“美德少年”“校园之星”等各级各类评比活动。
“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7、8月份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比比谁的家务做得好等活动。
9月结合结合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及开展我心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
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继续开展书画、征文、演讲、讲故事、板报设计、科技小制作教育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敬老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1月广泛开展优秀童谣传唱活动,“我爱我的家(校)园”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等;12月开展经典诵读展演、我喜爱的经典诗文背诵比赛,优秀童谣征集创作活动。
充分利用文化站、德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组建书画、体育、合唱、合唱等兴趣小组。
开展征集校徽、校歌、提升校园网站,创办校刊等文化活动。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师德校风监督员、校外教育辅导员等。
做好关爱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子女工作。
2.4开展特色创建活动构建和谐校园。
突出经典诵读、书画学习这一特色,弘扬根植民族文化精髓、塑造博学儒雅之风,努力构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培养师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
本着与名家对话,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让学生享受学习、活动的快乐的宗旨,学校要求学生除熟读课本上经典诗文外。
开展我喜欢课外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要求学生广泛收集经典诗词,让孩子们在书山中探寻经典宝藏,在学海里自由游弋,让孩子们汲取营养,阅读积累,快乐成长。
我们除配发了《小学生经典诗文选读》外,还收集了描写荻港的古典诗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读美文,诵经典,在大量的阅读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洗礼,培养学生暨有传统中国人的美德又有新时代青少年张扬个性的。
以班级为单位,以每周颂一文为过程的经典诵读及全校性的经典诵读、书画展示等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和谐发展根本归属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宗旨是建设“合理的人生”、“理想的社会”,为实现人类解放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
陶行知认为:“心、脑、手并用。
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
健康、科学、劳动、艺术及民主构成和谐的生活”。
也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种崇高的情感也要从身边、从小事培养起,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农村、爱农民。
把祖祖辈辈留下的这种凝重而纯朴的情感从他们内心深处挖掘出来。
“千教万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把思想政治教育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潜移默化、不空洞、不虚无。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狠抓两支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组,二是班主任队伍。
德育领导组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总结、有奖评、重实效。
坚持每月分析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坚持深入到各项活动中去,坚持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每学期一次的班主任培训。
精选聘任班主任。
提取部分奖励性绩效工资作为班主任工作绩效考核奖开展每年一次的镇级优秀班主任评选。
把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结合在一起。
请部队首长、老教师、讲历史;请校外辅导员作法制、交规、国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英雄人物影视片。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深入社会实践。
利用班刊、晨会、国旗下讲话、祭扫烈士墓、文艺演出、书画展、读书教育、经典诵读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重视德育环境的开发,营造良好的气氛,以“三化”带“三风”,即以“美化、优化、绿化”带动“校风、教风、学风”开展。
学校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围绕这个中心,一切服务于这个中心。
学校严格按照部颁的标准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要求教师按课表上课,杜绝音、体、美、社会实践、计算机等课被挤占的现象,并按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努力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上下功天。
学校教科研小组日常工作坚持不解,分管校长主持教科研工作,学校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每学期行政人员听课不少于30节,每星期推门听课一节,每次听课后即检查授课人员教学设计,同授课教师讨论交换意见,从而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
多年来学校要求教师做到: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研究课;听课不少于10节;撰写一篇以上论文;每教研组活动每学期不少于8次。
每学年教师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提出一个小课题,学校汇总后,将若干近似课题合并成立几个课题小组,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学年结束每人围绕课题写一篇论文或总结。
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学校提出了: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向全中心小学上一节示范课;每二个月向全校开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学习体会和一篇论文;每学期教科研组写一份培养青年教师计划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