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7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 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动力对行为的驱动,认为个体天生拥有两种本能驱动力,一种是(生之本能性驱力),一种是(死之本能攻击驱力)。
3.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的焦虑。
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是(欺瞒)5.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构成6. 集群行为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心理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7.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情感上亲疏)和(地位上尊卑)8. 社会态度的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9.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1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个人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民族心理)。
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行为11. 群体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12. 社会感情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13.群体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社会支持)14.完形学派的未完成事件是指(涵盖悔恨、愤怒、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表达出来的感受)15. 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16. 要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可以通过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自言自语、(以艺术作为发泄媒介)、(回到过去)17. 利他行为是(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18. 华人学者杨国枢、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19. 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评价维度)、(活动水平维度)、(力量维度)20. 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21.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22. 爱屋及乌是感情的(迁移)功能23. 情商这一概念是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它一般包括(了解自我)、(驾驭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能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行为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权威服从理论D. 阿什实验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佳B. 个体在独处时表现更佳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合理D. 社会压力导致个体行为改变答案:A4.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了哪个现象?A. 个体如何融入群体B. 群体间的冲突和偏见C. 个体的自我认知D. 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答案:B5. 镜像自我是指个体如何形成的自我概念?A. 通过自我反思B.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C. 通过社会比较D. 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答案:B6. 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顺从B. 内化C. 模仿D. 反馈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什么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A. 直接奖励和惩罚B.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C. 个体的内在动机D.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哪种关系?A.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B.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A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错误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错误判断C.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错误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错误分析答案:A10.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个体的压力B. 减少个体的幸福感C. 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D. 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
答案:顺从2. ________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保持其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下的个体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他人行为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A. 个体单独完成任务时B. 个体在群体中完成任务时C. 群体成员相互竞争时D. 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时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6.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社会群体成员身份D. 社会地位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8.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提供物质帮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A. 观察学习B. 直接经验C. 推理学习D. 模仿学习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方法的选择B. 研究结果的解释C. 研究对象的隐私保护D.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答案:1. C2. D3. A4. B5. D6. C7. D8. D9. A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认知,使之一致,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以达到认知的平衡。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
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
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2。
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
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A、消费社会心理学•B、学习社会心理学•C、政治社会心理学•D、群体社会心理学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A、态度的构成成分•B、心理状态•C、态度改变的过程•D、怎么样让人去改变态度6.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B•A、认知环境的因素•B、认知条件•C、认知方式•D、认知内容7.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单独时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哪个选项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社会事件和他人行为?A. 通过直觉B. 通过社会学习C. 通过情感反应D. 通过本能反应答案:B。
4. 请列举至少三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类型。
答案: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
5.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内容?答案: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6.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7. 社会心理学中,如何定义“自我服务偏差”?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8.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9.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1. 请描述“权威服从”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含义。
答案: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即使命令与自己的道德或价值观相冲突,也会执行命令的现象。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答案: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变得更极端。
13. 请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成员身份,这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B、学习社会心理学∙C、政治社会心理学∙D、群体社会心理学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t i m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造作用C.发展作用D.制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A.内归因B.外归因C.稳定归因D.非稳定归因【答案】B【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A.角色B.印象C.自我概念D.图式【答案】D【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B.归因倾向C.控制倾向D.思维倾向【答案】B【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答案】A【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
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A.图式形成B.印象形成C.归因D.记忆的搜索【答案】C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答案】B【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
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
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
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
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B。
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
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B。
群体任务C。
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
菲德勒B。
坎贝尔C。
亚当斯D.斯托纳(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
奥尔特曼B。
罗廷C。
谢罗德D。
格林伯格6。
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
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
个体本身的特点B。
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
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
侵犯激起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A。
社会性B。
普遍性与特殊性C。
社会学观点D。
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A。
开始运用实验B。
依靠生活经验C。
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
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A。
社会性B.需要C。
外界环境D。
社会实践E。
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个体与社会互动D. 群体心理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支持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历史分析法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服从、认同B. 顺从、服从、反抗C. 顺从、反抗、认同D. 服从、反抗、认同5.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的是:A. 从众现象B. 服从权威现象C. 群体决策D. 社会角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7. 解释“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的区别。
8. 描述“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 分析“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减少这种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C. 个体与社会互动2. 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3. D. 历史分析法4. A. 顺从、服从、认同5. B. 服从权威现象二、简答题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不舒适感。
个体会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通过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或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
7. 自我归因是指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特质或能力,而他人归因则是指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性格特征。
自我归因倾向于内部归因,他人归因倾向于外部归因。
8. 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而压制异议,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的现象。
这可能导致忽视风险、过分乐观和错误的决策。
三、论述题9. 社会认同理论由塔吉菲尔和特纳提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的心理过程B. 群体的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推理法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答案:A4.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权力C. 互惠D. 义务答案:C6. 从众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信息压力B. 规范压力C. 个人偏好D. 文化传统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答案:D8.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阿伦森C. 费斯汀格D. 海德答案:C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群体的行为D. 群体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答案:A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我意识B. 自我效能C. 自我服务偏见D. 自我实现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社会认知B. 社会影响C. 社会关系D. 社会行为答案:A, B, C, D1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从众行为?A. 个体的自我认同B. 群体的一致性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答案:B, C, D13. 社会促进效应可以分为哪两种类型?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A, B14.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互惠原则B. 权力差异C. 情感投入D. 文化背景答案:A, B, C15. 下列哪些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偏差?A. 自我服务偏见B. 基本归因错误C. 光环效应D. 群体归因答案:A, B, 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心理现象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的学科。
下列哪个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社会认知B. 人格心理学C. 亲社会行为D. 群体心理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人们参与群体中的动机?A. 归属和认同B. 个人目标实现C. 自我保护D. 自主探索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遵从B. 预知C. 从众D. 互惠答案:B4.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以下哪个概念?A. 信念与态度B. 自我概念与自尊C. 决策与判断D. 同理心与同情心答案:A5. 下列哪个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的常用方法?A. 实验研究B. 问卷调查C. 访谈法D. 自然观察法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并对其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他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关注个体对他人行为及其背后意图的推测和理解,以及个体通过认知来影响社会关系的方式。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面对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倾向于从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对自身的行为则更倾向于从外部因素来解释。
2. 什么是群体决策,并阐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协商和讨论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的方式。
群体决策的优点在于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缺点,例如决策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因为需要协商和达成一致;还可能出现群体思维,导致部分成员不敢提出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3. 解释社会规范,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社会规范的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或规定,它规范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描述性规范和规范性规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信号就是规范性规范的体现,而排队等候也是一种描述性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协调,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冲突。
社会心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A、个体B、环境C、他人D、另一对象13、(B)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社会行为与心理过程C. 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D. 群体动力学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表现出与群体不同的行为C. 个体在群体中表现出与群体相同的行为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4. 社会助长效应是指什么?A.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更差B.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更好C. 群体存在时,个体表现没有变化D. 个体在群体中无法表现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哪些方面?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自我意识D. 所有上述选项6.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从众、顺从、服从B. 从众、反抗、服从C. 从众、顺从、反抗D. 顺从、反抗、服从7. 社会心理学中,哪个理论解释了人们如何在群体中形成意见?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比较理论C. 社会认同理论D. 群体思维理论8.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个体在认知上感到一致B. 个体在认知上感到不一致C. 个体在行为上感到不一致D. 个体在情绪上感到不一致9.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解释B.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解释C. 个体对群体行为的解释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解释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关注的群体现象?A. 群体决策B. 群体冲突C. 群体凝聚力D. 个体独立性答案:1. B2. D3. A4. B5. D6. A7. D8. B9. A 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由于他人或群体的存在,其行为、态度或信念发生的变化。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填空题控制行为变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行为的线索;行为的结果2、单选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A、模仿B、内心(江南博哥)接受C、简单服从D、同化正确答案:B3、填空题操作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常常成为继续出现期望行为的()。
本题答案:强化物参考解析:试题答案强化物4、判断题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错5、填空题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体的特点和()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个体的特点;具体的任务或情景6、单选个人即时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称为().A.利益竞争B.延时冲突C.风险评价D.社会两难正确答案:D7、多选他人在场有时会产生促进作用,而有时又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其原因是()。
A.任务的难度不同B.个人在群体中责任的明确程度不同C.个性特点D.社会文化背景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对此有两种学说.第一种是优势反应强化说.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
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引起行为者的是一种普遍而未特定化了的驱力,由这种驱力激发的动机,将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作用,即对于简单的或个体已经熟练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但是,对过于复杂、个体还很生疏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只会起到妨碍作用.第二种是注意力转移说.当心理学家发现了社会促进的两种作用结果后,心理学家们接着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观众的什么特征增强了个体的动机呢?仅仅是观众的身体吗?还是其他什么特征呢?结果发现,有观众在场,而且观众能够知道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时,被观察者才会表现出社会促进的影响.8、名词解释去个体化正确答案: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的现象。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A.对抗理论B.去个体化理论C.个性理论D.群体压力理论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
A.社会关系B.群体任务C.群体规模D.群体规范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菲德勒B.坎贝尔C.亚当斯D.斯托纳()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B.罗廷C.谢罗德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B.群体本身特点C.社会因素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B.社会学习理论C.侵犯诱因理论D.挫折—侵犯理论9.()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B.自我障碍模型C.习得无望模型D.自我服务模型10.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A.开始运用实验B.依靠生活经验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A.社会性B.需要C.外界环境D.社会实践E.社会化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A.报答规范B.模仿规范C.回报规范D.社会世界规范E.社会责任规范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A.影响偏离者B.拒绝偏离者C.任由偏离者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E.改变目标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A.个体的能力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D.文化差异E.个体的知识水平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角色冲突态度归因群体目标过程损失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
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社会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当一个人拥有好几个位置时,而这些位置又彼此不一致(重叠角色)时,或者当一个人只拥有一个位置,而角色期望又互相矛盾时,就会产生角色冲突。
(2)一个人不能同时满足由两个角色产生的期望,这便是由重叠角色引起冲突的一例。
这种冲突叫角色间冲突。
(3)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由于不同期望而引起的冲突,称角色内冲突。
(1)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2)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份组成的,(3)心理倾向。
(1)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2)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
(3)推论过程。
(1)群体目标指的是群体成员共同努力(2)追求所要完成或希望达到的结果。
(1)过程损失是群体潜在绩效同实际绩效的差距。
(2)过程损失是由于群体成员之间交互作用的缺乏效用引起的。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指的是,个体从一定的关系中所感觉到的应该获得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值受到该个体所了解到的所有结果的影响,与对于交往结果的满意程度有关。
(2)在决定个体是否继续交往时,个体的选择比较水平也是重要的。
选择比较水平的值依赖于他认为他能从目前可供选择的最佳交往关系中所获得的结果。
选择比较水平决定了这个个体是否继续交往。
(3)比较水平和选择比较水平,对于我们分析群体中的成员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一位成员对目前的群体关系不满意,他还是继续呆在该群体里,留在这种交往关系中,因为交往的结果低于比较水平但高于选择比较水平。
(1)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要产生最大程度的态度改变,某种程度的恐惧(消极情感)是必需的,恐惧和态度改变之间的真实关系是倒置的U型关系。
(2)当恐惧从低程度向中等程度加剧时,态度改变增加了。
但太大的恐惧也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太大的恐惧会对人们采取行动的能力起着干扰作用,并引起个体的自我防卫。
(3)说服性的沟通还须指出一种应付的方法,它能减少恐惧,只有这时,态度改变才会增加。
我们从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1)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2)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
当诱因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
或者说,当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或诱因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
(1)詹姆士他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情感的和认识的。
在一个情绪反应中第一件发生的事是对生理反应的一种体验。
然后,这个人用获得的认知或者信息去加以解释。
(2)沙赫特和辛格认为情绪有两个因素组成:①生理上的激起;②认知标签。
他俩与詹姆士不同之处在于他认为标签并不必然来自于我们的行为,它们也可以来自情景中其他人所提供的线索,情绪状态的归因与加在激起上的认知标签有密切关系。
(1)奥尔特曼根据超载理论发展了一个详细的拥挤模型。
(2)他注重了人们独处的规范。
他认为当独处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功能以及个体被迫进行不希望的大量社交时,拥挤就发生了。
(3)如果个体认为所获得的独处程度与希望的程度不一致,他就会利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行为来获得恰当的平衡。
如果这些方式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独处,那末,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从而体验到拥挤。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类似性导致吸引。
这是建筑在对称理论基础之上的。
这就是说,人们与我们相似,我们为了保持一种对称的关系,就会喜欢他们。
类似性对友好关系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且意义重大。
人们都强烈倾向喜欢那些和他们相似的人。
(2)互补性。
这是由于双方在气质上,性格上都各有优点和缺点,彼此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相满足对方的需要。
由此可见,互补性也是形成人们之间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3)物理距离的接近。
两人间物理距离的增加,必然增加他们可能偶然接触的数量,当这些接触增加时,他们彼此认识,了解以及最终互相喜欢的概率增加了。
(4)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会影响人际关系。
因为人们彼此之间交往的次数越多,越容易形成共同的体验,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态度。
(5)外貌吸引力在有关外貌引力问题上,我们并不总是以理性的,不管对方的年龄或性别,我们倾向于更喜欢外貌有吸引力的人,不仅我们更喜欢他们,而且,我们对于他们行为的评定也不同。
(1)习得的无望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动机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努力采取必要的步骤来改变这种结果;第二个问题是认知上的,无望的人不再学习能有助于摆脱不良结果的反应;第三个情绪上的,习得的无望能产生轻微的或严重的忧郁症。
(2)三个归因维度是重要的,即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普遍—不普遍。
内在的归因会导致自尊的更大伤害,普遍的归因会产生更广泛的抑郁,稳定的归因会产生更长期的抑郁。
这样,内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相结合会产生最深远的抑郁症。
(3)归因治疗法。
利用认知重新评价策略进行干预。
第一,可引导他改变对结果的估价。
第二,改变认知指向性。
第三,能改变一个人的期望,使之从不可控的期望,改变为对可控的期望。
第四,能改变一个人对失败作的归因,将对内部的、普遍的、稳定的归因改变为对外部的、特殊的、不稳定的因素的归因。
(1)群体内聚力指的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力、成员愿意留在该群体内以及成员间互相交往的程度。
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主要有:(2)规模。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较小规模的群体与较大规模群体相比,前者更容易形成较高程度的内聚力。
(3)外界环境:A.外界对群体具有威胁,或与其他群体的竞争会增强群体的内聚力。
B.孤立。
当一个群体脱离了其他群体,在地理环境上处于孤立状况,那么,群体内聚力就会得到加强。
(4)同质性。
群体成员在某些心理维度上具有类似性会有助于内聚力。
价值观的类似性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5)成员依赖模式。
当成员为了达到某些重要的结果而互相依赖时,群体会具有较高的内聚力。
(6)领导方式。
群体的领导方式对群体的内聚力有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在“民主”的领导方式下的群体要比其他两个组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7)成功。
群体在达到它的重要目标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同样会影响群体的内聚力。
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群体,要比在达到目标方面连续失败的群体更具有内聚力。
浙江省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一)试题课程代码:002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个体过程研究领域的是()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B.拥挤与环境心理学C.态度与态度改变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2.社会心理学真正建立是在()A.1895年B.1908年C.1924年D.1935年3.以下属于社会心理学中人际过程研究领域的是()A.种族偏见与伦理问题B.归因问题C.认知过程与认知失调D.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4.生物理论强调______和遗传差异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决定作用。
()A.环境B.本能D.暗示5.在学习理论的三种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遗传本能B.联结C.强化D.模仿6.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叫做()A.第一印象B.知觉C.个人感觉D.个人知觉7.以下属于认知理论的是()A.角色理论B.归因理论C.交换理论D.理性决策论8.______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A.慈悲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9.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人们对他的期望行事,这种现象叫做()A.自我确认B.自我检控C.体像D.自证预言10.以下对侵犯行为的界定中不正确的是()A.强调它必须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图B.是一种为获得利益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如职业杀手的杀人行为C.从效果上看,侵犯行为可能是反社会行为,也可能是亲社会行为D.侵犯行为必须伴有侵犯性情绪11.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这种现象称为()A.侵犯行为B.兴奋转移C.去个体化D.个体化12.根据社会进化论的观点,有三种规范对亲社会行为很重要,以下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社会责任规范B.相互性规范C.社会公平规范D.社会利益规范13.影响说服效果的情境因素包括预先警告和()A.抗拒B.暗示C.集中注意D.分散注意1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偏见的产生是由于()A.个人内部因素B.分类、图示与认知构建C.学习经验D.争夺稀有资源15.以下量表和方法中,属于态度的直接测量法的是()A.利克特量表B.投射技术C.生理指标测量D.反应时测量16.人们喜欢给予自己酬赏的人,讨厌给自己惩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