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基于X大学的实证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97.89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作者:崔颖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4期[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与人沟通和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微信实现了跨平台操作,使用费用低廉,功能强大,在大学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杂,工作要求高,工作对象多,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促使辅导员掌握微信新技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自身发展。
辅导员应发挥微信公共平台的功能,构建学院和辅导员个人的微信公共平台,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建立专属的微群,关注学生的朋友圈动态,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微信这种社交工具。
[关键词]微信公共平台朋友圈创新运用[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123-02当代社会行为方式受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影响,信息交流、人际沟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悄然走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步成为时下最受追随与喜爱的即时通讯工具。
大学生作为尝试与接受新鲜事物的典型代表,必然成为参与这场变革的重要力量。
微信已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微信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愈演愈烈。
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群体,其工作方式必然受到微信新思潮的影响,而微信带来的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如何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巧妙地利用微信文化,发挥其优势,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成为摆在每个辅导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微信的发展情况及使用特点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是目前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工作实效性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工作实效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网络媒体的特点、使用情况及网络教育对辅导员开展工作的机遇性和挑战性等问题,提出了辅导员可以运用网络媒体新技术手段,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网络手段工作实效性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和多样化。
网络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作为日常传统的上网终端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其两者上网使用率正呈下滑趋势,各行各业的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呈现出全新格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式多样。
当代青年学生群体思想活跃,想法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动态。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四条,要求辅导员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运用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拓展工作途径,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高校辅导员作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可以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利用新网络软件技术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调查可知,目前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工作模式还比较固守自封,工作方式单一化,辅导员的素质能力、教学技能和工作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90后”学生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新要求新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建设高校辅导员高素质的队伍,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因此,笔者对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手段是否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旨在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空间,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实效化和多元化的教育进程,对进一步保障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谐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当代网络媒体的特点当代网络媒体有多种移动方式作为传播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等。
(上接第290页)群体的利益,但舞弊的部分学生并未对其他学生进行补偿,因此,该行为具有外部性。
⑤在教学活动中不爱护教学设施的行为。
教学设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例如桌椅、多媒体设施、实验设备,部分学生对这些基础设施的破坏,直接影响其他师生的使用,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但一般情况下并不承担责任,并不给予补偿和恢复,此种行为同样带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以上种种不良行为所产生的负外部性,直接来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间接来说,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学校的感情,影响学校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声誉等等。
总而言之,负外部性产生的后果是难以估量和控制的。
3其他主体产生的外部性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但相关主体还有教学管理因素和教学评价考核等因素,例如,教学管理有效实施可以产生正外部性,有效考评措施可以产生正外部性。
因此,可以认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多个因素都存在产生外部性的可能,但其外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4教学质量外部性的分析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外部性,有正外部性,也有负外部性,是复杂的外部性,也是不可预期的外部性。
由于高等教育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教育手段具有非经济性,高等院校的学生还处在发展的上升期,高等院校的管理政策还在不断的完善,教学活动中相关因素产生正的或负的外部性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如何将外部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有多种正外部性是被教育观念所支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正外部性都是积极的,是值得鼓励的,正外部性的产生者在不获得应得利益的情况下,短期内的付出,可以满足内心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但长期以往,如果未得到一定物质上或情感上的补偿,则会导致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变化。
负外部性通常是被教育观念所抵制的,负外部性会对教学活动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如何对负外部性的产生者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和控制,将其外部性实现内部化,还需要依靠素质教育、制度纪律管理、激励惩罚措施等多重手段。
高校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探讨——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用为例李军;周天璐【摘要】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引领工作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现实需要,由高校辅导员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主要平台之一.对现阶段林业高校辅导员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情况做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林业高校辅导员对微信公众号的利用程度不高,思想政治类微信公众平台较少;辅导员对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引领工作的认同度高,但执行力低;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引领工作的阻力多,动力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首先,辅导员应主动使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建立健全微信公众平台,占领网络思政高地,牢牢把握住学生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其次,辅导员应切实剖析学生的兴趣点,增强微信文章的趣味性,推动思想政治类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类教育的最新知识和动态;最后,高校应建立完备的激励机制,配套开展公众号技能培训,并设立新媒体互助小组,充分激发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常态化.【期刊名称】《中国林业教育》【年(卷),期】2019(037)004【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微信公众平台;思想引领;提升路径【作者】李军;周天璐【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国家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位列其中。
教育部思政司负责人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答记者问时,也提出扭住不放啃下教师思政、课程思政、网络思政“三块硬骨头”。
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到了攻坚克难、全面提升质量的关键时期。
论微信视域下的高校辅导员形象及育人工作模式收稿日期:2017-06-08作者简介:杨良盼(1992-),男,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安徽省,合肥市,230601;张婷(1982-),女,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安徽省,合肥市,230601;何华莉(1981-),女,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安徽省,合肥市,230601。
在高等教育现行学生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和大学生有着比其他教师更广泛和更密切的接触与来往,这对辅导员的工作深度与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但在现实工作中,辅导员往往带班学生数量大,承担专项事务多,很难做到时刻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和行为动态,也很难持续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生交流引导工作。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与信息交流已经打破了时空限制,及时、准确、多样、有效的移动社交模式已经完全融入了大众生活,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移动互联网社交俨然成为了其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
作为高校辅导员,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的若干优势,突破现实工作中的困难与障碍,在互联网空间里塑造好自己的虚拟形象,建立相关工作体系辅助自己的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微信作为当今使用量最高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已经完全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成为了该群体信息交流与信息获取必不可少的途径。
如何借助微信渠道解决辅导员现实工作中的若干难题,高效率地做好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本文将结合笔者运用微信应用开展工作的实践经历展开分析。
一、借助微信应用开展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现实基础(一)微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微信,作为当今最具代表性的移动社交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了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
据腾讯发布的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微信学生用户占微信总用户的14.4%,而大学生微信使用率已经超过90%,其中超过半成的学生每天微信使用时间超过一个小时[2]。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中的应用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种基于微信的社交工具,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传播性等特点。
辅导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发布新闻、通知、活动等信息,与学生实现快速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集成各种应用,如在线调查、在线问答等,方便辅导员开展工作。
1.宣传活动微信公众平台是高校宣传活动的重要渠道之一。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活动海报、活动介绍等信息,直接向学生发送活动邀请,提高宣传效果。
同时,在微信公众平台中还可以开设“活动报名”功能,学生可直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交报名信息,方便且快捷。
2.发布通知辅导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发布通知,比如考试通知、选课通知、会议通知等。
这种方式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最新信息传达给学生,避免因线下沟通不畅造成的误解和误操作。
而且,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可以设置消息推送功能,学生可以及时收到通知信息。
3.线上沟通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成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学生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的群聊中与辅导员交流问题,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回答学生的疑问。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实现异地实时沟通,方便快捷。
4.在线测试微信公众平台也可以用于在线测试,例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试卷,学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在线考试。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学生用纸笔作弊的情况出现,同时也可以提高辅导员的批改效率。
5.书籍推荐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辅导员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学习资源、新书、优质教学资料等。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荐,可以使辅导员的推荐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简单易用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单、易上手,辅导员不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技能,即可快速地完成工作。
而且,微信具有开放的特点,学生也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平台,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2.实时性微信公众平台具有较强的实时性,消息在公众号内发布后,学生可以及时收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辅导员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
[收稿时间]2023-01-25[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路径研究”(21D05);202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网络育人话语体系构建研究”(22F07)。
[作者简介]孙明辉(1984—),男,湖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张啸宇(1992—),男,山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May ,2023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21世纪以来,移动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催生出以“三微一端”新媒体平台为主体的“微”环境。
多主体、多方式、多内容、多渠道的舆论场域使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在权威性和吸引力等方面凸显出“去中心化”趋势,随之,青年学生呈现出价值观念更加多元、思想动态更加多变的特征。
该研究从网络意识形态的主体、载体、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基于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的调研分析,认为高校辅导员应从强化政治学习、转换话语方式、把握传播规律三个方面提升自身在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竞争中的能力素质。
[关键词]“微”环境;高校辅导员;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9-0085-03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使既有的意识形态空间场域进一步拓展、立体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互愈发迅速,所承载的内容量也更加庞大,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结构面临着重塑的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
东西方价值观念、思想文化间的渗透与影响、竞争与碰撞愈演愈烈。
“Z 世代”的青年学生群体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其个人生活成长的经历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基本吻合,故而这一代学生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收着高速宽频的网络信息服务和面对着多元多样的内容表达。
但需要注意的是,青年学生在沉浸于互联网信息热潮的同时,也承受着西方敌对势力错误思潮的冲击,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初建的知识结构极易产生摇摆,进而使其陷入“精神危机”“价值沼泽”。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信息发布和交流。
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需要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的微信互动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在高校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微信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一些辅导员可能缺乏对使用社交工具的了解和技巧,导致无法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
一些学生可能对与辅导员在社交平台上的互动持保留态度,考虑到个人隐私和自由空间。
有必要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以促进双方之间更加有效和密切的沟通和互动。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和及时的支持。
1.2 研究意义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对微信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
深入研究高校辅导员如何有效利用微信与大学生互动,对于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和辅导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的研究,可以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建立更加紧密的师生关系。
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现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群体对于微信这种社交工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他们通过微信可以方便地与同学、老师、辅导员等建立联系,进行日常交流和学习交流。
高校辅导员在微信上开设的公众号和群组也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微信,辅导员可以及时发布通知、提醒学生注意事项,还可以分享学习资源和心理健康知识,方便学生获取信息和帮助。
2.2 影响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因素1. 技术能力:由于微信是一种新型的交流工具,一些老师可能对其操作不熟悉,影响了与学生的互动。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研究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作为高校辅导员,借助微信与大学生互动,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还可以更有效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本文将研究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
高校辅导员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或专栏。
通过发布有关学业规划、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文章,辅导员可以传达相关信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辅导员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或校友分享相关经验和建议,提供更多实用的指导。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组与大学生进行集体互动。
辅导员可以创建班级群、专业群或兴趣群等,便于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
辅导员可以在群组中发布有关课程安排、作业要求、考试信息等重要通知,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并提供相关学习资源。
辅导员还可以组织线上讨论或问答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个人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互动。
辅导员可以向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辅导员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消息,与他们保持良好的互动,建立互信关系。
通过与学生的一对一互动,辅导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为了增加互动的趣味性,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组织各类线上活动。
辅导员可以创建微信抽奖群,在活动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奖励,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辅导员还可以组织线上问答竞赛或知识竞赛,通过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辅导员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数据,对学生的互动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估。
辅导员可以通过统计学生对于不同话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进一步优化互动策略,并针对性地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的运用研究——以Y校为例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的运用研究——以Y校为例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具有快速、实时、方便等特点,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Y校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为例,探讨了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及效果。
一、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的现状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一环,负责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生活管理。
然而,传统的办公方式存在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学生对工作内容理解不到位等问题。
微信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Y校辅导员也采纳微信作为事务管理的工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中的应用方式1.信息发布与传递微信公众号成为辅导员发布信息的平台。
通过发布各类通知、活动预告、班级管理等信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实现了快速的双向沟通。
此外,微信群也成为辅导员组织和管理学生的重要方式,便于及时收集学生意见、解答疑惑等。
2.个性化学生服务利用微信及时推送学生的学业信息、活动安排等,定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和面对面的指导,进一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生服务。
辅导员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3.学生成绩管理与辅导微信平台上可以实时上传成绩和评语,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并提供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通过微信群组织集中讨论、学习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三、微信在辅导员事务管理中的效果分析1.信息传递效率提高微信平台具有实时性和便捷性的特点,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生可以及时收到和阅读辅导员发布的通知和指导,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
2.沟通交流更加畅通微信群可以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并迅速回复解决问题,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
学生可以随时向辅导员咨询问题,辅导员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提供更好的服务。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策略研究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大学生之间使用微信的频率越来越高,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与大学生进行更加便捷、实时和互动的沟通和辅导。
在本篇文章中,将探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微信互动的策略研究。
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供及时的信息与咨询服务。
辅导员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或专题订阅号,定期发布有关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就业信息等方面的文章和资讯,满足大学生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是一对一聊天的方式,为学生解答特定问题或是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辅导员的微信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咨询、交流和分享,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面对困扰和困惑,有时候可能不愿意去面对面地寻求帮助。
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提供在线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寻求帮助和倾诉。
辅导员可以选择建立微信咨询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进行心理咨询,或是通过私聊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感受到高校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学业辅导和学习资源的分享。
辅导员可以将学习资料、课件以及学习方法等相关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是群发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到所需的学习资料和工具。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群组织学习小组和讨论组,让学生可以在群里共同学习和讨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的宣传,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参与度。
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和幸福指导。
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群或是私聊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情绪管理和幸福导向的指导,帮助学生调节压力和负面情绪。
辅导员可以分享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情绪释放,保持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由于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比较高,辅导员便可以利用微信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社会发展要求辅导员能够适应新媒体工作特点。
接着提出了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策略。
标签:微信高校辅导员运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使用群体变得越来越广泛,成为时下最受年轻人追捧的通讯工具。
大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几乎每个人都有微信号,“微信文化”已经悄然渗透到大学校园中,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的代表。
辅导员是跟高校学生接触比较多的群体,微信的风靡同样也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合理、巧妙的运用微信文化,利用这个新媒体开展创造性的工作,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首先,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比较高。
大学生群体基本上每人一部智能手机,这是利用微信开展工作的基础性前提条件。
在刚开始推出微信的时候,是作为QQ的附属产品,而QQ在大学生中早已不是新鲜事物,通过QQ通讯录好友匹配中找出使用微信产品的人,这就是微信最早的用户[1]。
微信自身的特点是使用费用低,实用性比较强,运用语音、图片等功能让人际交流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娱乐性明显,满足了大学生丰富社交生活的需求,学生群体成为微信的重要忠诚用户。
由于微信的普及率高,影响比较深远,辅导员要能够与时俱进,抓住微信这个平台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从而提升管理教育成效。
其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决定利用微信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辅导员的工作比较琐碎,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上工作对象的多样性特点,导致工作难度增加。
学生进入到高校之后,生活相对比较分散,学生的个性又比较鲜明,辅导员要跟每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比较难。
在进行信息传达的时候,一般都是先传达给班干部,通过班干部传达给学生,这种传递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准确或者遗漏,而且传递速度不及时也会导致信息的时效性丧失。
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实施路径——基于学生
立场的实证调查
王重光;肖双双
【期刊名称】《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9)6
【摘要】本研究采取混合研究方法,构建并检验了以个体特征、角色形象、职责内容、工作方法和职业素养五个方面的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5所高校的580名“95后”大学生展开了实证调查。
研究发现,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评价的总体满意度一般。
通过进一步的群组差异比较发现,学生对高校辅导员岗位胜任力评价在性别、任职经历、政治身份、年级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这一结论对改进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三点启示,一是高校辅导员要立足于大学生期望认识上的局限性,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二是要立足于大学生高期望和务实化的需求特点,尽快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道路;三是要立足于大学生差异化的需求特点,突出工作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总页数】14页(P112-124)
【作者】王重光;肖双双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阜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者胜任力模型研究r——基于《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实证分析
2.辅导员胜任力差异性评价研究——基于高校三类人群的实证调查
3.关于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
4.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需求模型构建实证研究--以农业银行网点负责人为例
5.基于WDH视角下高职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的实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