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二 第4课 秋天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36.86 KB
- 文档页数:13
小说创作,人物形象是占着中心位置的。
人物形象描写得是否成功,决定着小说创作的成败。
许多小说巨匠,都把智慧和心血倾注到塑造人物形象上,让自己的全部感情在人物形象中燃烧。
甚至可以说,人物形象的艺术生命有多长,作家的艺术生命就有多长。
本专题安排了毛姆的《万事通》和舒克申的《秋天》两篇小说阅读。
毛姆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写过小说,创作过戏剧,做过医生,当过间谍,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
他作品中的大部分人物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万事通”麦克斯·柯拉达是“我”坐船到日本横滨时的同房旅伴,这是一个喜欢炫耀、自以为是、多嘴多舌、令人讨厌的人。
但他在鉴别兰赛太太珍珠项链真伪的时候,却表现出了英国绅士那种沉稳内敛、善解人意的特质。
在现实生活中,人往往是多角色、多侧面的,毛姆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刻画出了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
舒克申是作家,也是演员和导演,他长期生活在乡村,其作品也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秋天》中的菲利浦是个热衷政治的乡下人,年轻时曾为此牺牲了珍贵的爱情。
作者通过精巧的构思,情景交融的叙述,描写了一个普通轮渡工曲折不幸的爱情故事。
从主人公菲利浦的人生沧桑里,折射出时代的片片阴影,引起读者的感叹和思考。
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都有让人可触可摸、可见可闻的质感。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一方面是因为作者有高超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人物就真实地生活在我们的周围,作者写出了我们常见常闻的人和事。
一篇成功的小说,就应该让读者从作品中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第3课万事通《万事通》这篇小说犹如一出扣人心弦的戏,波澜曲折,引人入胜。
作者毛姆自己说,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他反对“随意开头、结尾无尾”,认为作家应当给读者一个完整的、紧凑的、戏剧性的结尾,使整篇作品既曲折又合情合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达到一种和谐的统一,而不露斧凿之痕。
我们可以从这篇短篇小说略窥毛姆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沈建华《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对应学生用书P10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邋遢..(l ā)(t ā) 2.扣襻.(p àn ) 3.愚昧.(m èi ) 4.踌躇..(ch óu )(ch ú) 5.愠.怒(y ùn ) 6.薪俸.(f èn ɡ) 7.魁.梧(ku í) 8.煞.白(sh à) 9.戛.然(ji á) 10.窸窣..(x ī)(s ū) 11.癖.好(p ǐ) 12.镶.嵌(xi ān ɡ)(二)多音字1.琢⎩⎪⎨⎪⎧ 琢.磨问题(zu ó)琢.磨玉石(zhu ó) 2.尽⎩⎪⎨⎪⎧尽.管(j ǐn )穷尽.(j ìn ) 3.绷⎩⎪⎨⎪⎧ 绷.带(b ēn ɡ)绷.脸(b ěn ɡ)绷.瓷(b èn ɡ) 4.落⎩⎪⎨⎪⎧ 落.后(lu ò)一字不落.(l à)落.枕(l ào ) 5.塞⎩⎪⎨⎪⎧ 木塞.(s āi )堵塞.(s è)边塞.(s ài ) 6.结⎩⎪⎨⎪⎧ 张口结.舌(ji é)开花结.果(ji ē) 二、字形辨识1.⎩⎪⎨⎪⎧ xi án (舷)窗xu àn (炫)耀目xu àn (眩)弓xi án (弦)2.⎩⎪⎨⎪⎧ di é di é(喋)(喋)不休di é(碟)片间di é(谍)度di é(牒)3.⎩⎪⎨⎪⎧ s ā(撒)手ch è(撤)退清ch è(澈)车zh é(辙)4.⎩⎪⎨⎪⎧ 争bi àn (辩)分bi àn (辨)发bi àn (辫)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1.素昧平生:一向不相识。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秋天》教案黎塘一中玉丹凤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全诗;进行语言积累;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按“说秋——读秋——品秋”进行教学。
其中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导入:由复习旧课导入。
二、介绍作者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
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
幼年时就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后来又读了大量新诗,大学时开始发表诗歌和散文。
1938年以后,曾担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
他的作品大多收集在《何其芳文集》里。
三、说秋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看图片,说一说,看了图片,发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
四、读秋:1、集体朗读。
2、听课文朗读。
3、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4、男女代表赛读。
5、师生点评。
6、师生归纳出读诗应注意的要点。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画面。
读懂感情。
7、集体朗读。
五、品秋在此环节中,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质疑、探究全诗。
1.听了课文朗读以后,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出现一些非常优美的画面,请你分别给它们命上一个整齐、漂亮的名字?(学生发言后老师总结归纳: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2.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你最喜欢的那个画面。
3、请你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六、佳名积累1、请同学们总结归纳有关“秋”的古诗词句,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七、小结▃▄▅▆▇██■▓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第4课 秋 天《秋天》是舒克申短篇小说中少见的一篇直接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之一。
在很短的篇幅里,作者通过精巧的构思,情景交融的叙述,描写了一个普通轮渡工曲折不幸的爱情故事。
从他的人生沧桑里,折射出时代的片片阴影,留给读者不尽的感叹和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充溢着秋天的无奈和感伤的作品,领略舒克申作为一代短篇小说大师独特的艺术匠心和超人的功力。
字音辨识(一)单音字泥泞.(nìng) 噬.咬(shì) 嗥.叫(háo) 船坞.(wù) 挪.动(nuó) 懵.懂(měnɡ) 紊.乱(wěn) 撂.手(liào) 灵柩.(jiù) 绯.红(fēi) 怨忿.(fèn) 酗.酒(xù) (二)多音字露⎩⎪⎨⎪⎧露.面(lù)露.一手(lòu ) 臭⎩⎪⎨⎪⎧乳臭.未干(xiù)臭.气熏天(chòu ) 强⎩⎪⎨⎪⎧倔强.(jiàng )勉强.(qiǎng ) 称⎩⎪⎨⎪⎧称.(chèn )心如意称.(chēng )兄道弟 字形辨认⎩⎪⎨⎪⎧cì(刺)耳là(剌)谬 ⎩⎪⎨⎪⎧zhèn 地(震)zhèn (振)臂 ⎩⎪⎨⎪⎧chóu 一(筹)莫展chóu (愁)眉苦脸 词语辨析继而·既而“继而”是连词,表示紧接在某一动作或情况之后,相当于“接着”。
例:他俩因言语不和引发冲突,继而争吵、厮打,结果两败俱伤。
“既而”是连词,表示前文所说的情况过去不久。
例:自小热爱音乐的菊地圭介,高中时代就成立乐队,既而开始了其辉煌的创作生涯。
一齐·一起“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
“一起”指同一处所;一同;一共。
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
例:麦孔、斯坦科维奇、塞萨尔以及刚刚加盟的卢西奥等一干下赛季国际米兰的绝对主义一齐在这场德比大战中首发。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秋天》,了解秋天的特点和景象,提高略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略读快速捕捉信息、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略读的方法,能够快速捕捉文章关键信息。
2.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秋天景象背后的寓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秋天》文本。
2. PPT课件。
3. 相关秋天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展示秋天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
b.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c.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秋天》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略读: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了解文章大意。
b.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子。
c. 学生分享自己圈画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3. 精读感悟:a.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绘秋天景象的句子。
b. 学生讨论并分析句子中的修辞手法和寓意。
4. 实践拓展:a.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秋天的场景,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绘。
b. 各组展示并分享他们的描绘,教师点评并指导。
b. 学生分享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c.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自主略读、精读感悟和实践拓展环节的表现。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分享和描述秋天景象时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秋天》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2. 选择一个秋天的场景,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描绘。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略读课文《秋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秋天》,了解和掌握秋天的季节特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略读策略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秋天》是一篇描绘秋天景色和人文活动的短文,通过作者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景象。
2.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略读策略,快速捕捉课文的主要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2.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略读策略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略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策略,快速浏览课文,捕捉关键词和主要信息。
3.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3 任务驱动: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运用略读策略获取信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秋天》,运用略读策略,快速获取课文的主要信息。
4.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交流略读策略的应用。
4.4 任务完成:设计相关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运用略读策略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完成相关任务时的表现,检验学生运用略读策略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进一步拓展对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6.2 观察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实践活动,如秋游、采摘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秋天的景色和氛围。
第4课秋天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船坞.(wū)时髦.(máo)拌.嘴(bàn)黯.然神伤(àn)B.绯.红(fēi)害臊.(sào)懵.懂(ménɡ)气闷.难受(mèn)C.灵柩.(jiù)怨忿.(fèn)和睦.(mù)一念之差.(chā)D.酗.酒(xù)别.扭(biè)牲畜.(xù)熙熙攘.攘(rǎnɡ)解析:选C。
A项,船坞(wù);B项,懵(měng)懂;D项,牲畜(ch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篡降格以求天真磬露夸大其词B.国萃数见不鲜奋世嫉俗根深蒂固C.俯瞰直接了当实至名归泱泱不乐D.濒临心悦臣服莫名其妙吹毛求疵解析:选D。
“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________子孙。
②他今年5月曾向巴西某杂志透露,“我儿子经常帮助麦当娜照顾儿女,同她的儿子________踢球”。
③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________”,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不肖一起博弈B.不孝一起博彩C.不肖一齐博彩D.不孝一齐博弈解析:选A。
“不肖”,品行不好;“不孝”,对父母不敬。
“一齐”强调时间,表同时。
“一起”指同一处所;一同;共同。
强调空间,表合在一处。
“博弈”,动词,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
“博彩”,名词,指赌博、摸彩、抽奖一类活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制造大国的盛誉让我们自豪,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让我们振奋,而核心技术的缺位却让我们若有所思....。
第2课看不见的珍藏茨威格将自己的心灵、情绪与情感,像糖溶解于水一样,熔铸在人物的心灵、情绪与情感中;像气体弥漫于空间一样,弥漫于字里行间,时隐时现,时浓时淡,处处可感到作家心灵的搏动,听到他心底里忧郁而痛苦的歌声。
茨威格作品中的自我——作家自己的精神、人格、灵魂与情怀,像糖水中的糖一样,使读者尝到它的甘甜,却看不见它的形体;像空间的气体一样,使读者呼吸着它,却触摸不到它的形迹。
在《看不见的珍藏》里,在盲人收藏家对那早已荡然无存的绘画艺术的热情赞美里,在收藏老人的悲剧命运里,渗透着作家自己的情怀,抒发了他对那个哺育了他,并终生陶醉于其中的欧洲文化的毁灭,精神故乡业已沉沦的痛惜之情。
茨威格作品的格调,反映了他思想上的痛苦、抑郁和绝望。
但这大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他载负了那个时代深沉的苦难。
(许桂婷《幻境与现实——读茨威格〈看不见的珍藏〉》)对应学生用书P5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蚀.刻画(shí) 2.抢购成癖.(pǐ)3.令嫒.(ài) 4.追溯.(sù)5.销声匿.迹(nì) 6.逊.色(xùn)7.蹩.脚(bié) 8.迷惘.(wǎng)9.寒噤.(jìn) 10.瞳.孔(tóng)11.毛骨悚.然(sǒng) 12.疯癫.(diān)13.熙攘.(rǎng) 14.虔.诚(qián)15.卑鄙.(bǐ) 16.耽.搁(dān)(二)多音字1.晕⎩⎪⎨⎪⎧ 晕.车(y ùn )晕.头转向(y ūn ) 2.劲⎩⎪⎨⎪⎧ 劲.头(j ìn )遒劲.(j ìng ) 3.涨⎩⎪⎨⎪⎧ 水涨.船高(zh ǎng )头昏脑涨.(zh àng ) 4.翘⎩⎪⎨⎪⎧ 翘.尾巴(qi ào )翘.楚(qi áo ) 5.脉⎩⎪⎨⎪⎧ 含情脉.脉(m ò)血脉.(m ài ) 6.露⎩⎪⎨⎪⎧败露.(l ù)露.丑(l òu ) 二、字形辨识1.⎩⎪⎨⎪⎧ zh ān (瞻)仰sh àn (赡)养zh ān (谵)语屋y án (檐)2.⎩⎪⎨⎪⎧ m ù(墓)碑m ù(暮)色m ù(幕)后招m ù(募)羡m ù(慕)3.⎩⎪⎨⎪⎧ 纯cu ì(粹)荟cu ì(萃)cu ì(淬)火鞠躬尽cu ì(瘁)憔cu ì(悴)4.⎩⎪⎨⎪⎧ bi é(蹩)脚b ì(弊)病遮b ì(蔽)5.⎩⎪⎨⎪⎧ 应p ìn (聘)驰ch ěn ɡ(骋)伶p īn ɡ(俜)6.⎩⎪⎨⎪⎧ 寒碜不k ān (堪)k ān (勘)误k ān (戡)乱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 1.无孔不入: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多指做坏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秋天》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字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范例教学法、联想想象法课前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展示“秋天”的图片)先说说我们眼中的秋天。
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诗人何其芳笔下的《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1、齐读课文请问同学,对这次朗读满意吗?2、诵读指导①读准字音肥硕()枯涸()丁丁()清洌()寥()阔青鳊()鱼梦寐()乌桕()背篓()栖()息②注意感情、停顿(节奏)。
投入诗中,把自己当作者。
要心无杂念,读的时候脑子里要有“秋”。
3、再读课文1、请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片断读一遍。
2、齐读。
(二)整体感知1、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课文中哪些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明确:“镰刀”“瓜果”“稻香”“渔船”“牧羊女”“牛”“草野”“蟋蟀”……2、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
3、预习提示说是“一组”图,诗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第一幅:伐木声震荡山谷;稻香的气息;采摘瓜果的人。
——[农家丰收图]第二幅:江面弥漫着冷冷的雾气;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青鳊鱼似的乌桕叶;满载着白霜。
——[渔家秋景图]第三幅:抓住这一节的主人公是牧羊女。
——[秋天牧羊女图]三、质疑与交流,讨论(一)为什么说只“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似的影子”,到底收起的是青鳊鱼还是乌桕叶?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大家就近讨论一下,究竟捞起来的是什么?[讨论]打到的是鱼,打到的是叶子,二者都打到了或者二者都没打到,但是心情愉悦。
2024年秋天课文教案7篇秋天课文教案篇1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了”“子”“人”“大”4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认识生字,背诵课文。
难点注意“一”的不同读音,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可爱。
老师:准备生字卡片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一、激趣导入。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那么现在是什么季节?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秋天那美丽的景色吧。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
看音节,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把课后我们要认识的、要会写的字画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3.读带拼音词语。
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宝宝,相信大家都认识它们了吧?现在它们来到屏幕上了。
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4.现在拼音宝宝和它们的词语朋友们分手了,请你再读一读。
(指名读,同桌互查)5.摘掉拼音帽子,你还认识它们吗?(指名读)6.下面,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自由读一读,看谁能把课文读的更通顺,更流利。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老师请三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谁来读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那么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天气、树叶、大雁)2.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能读读这段吗?(2)区分一片,一片片。
(3)你觉得树叶飘落的景象美吗?师:金黄的树叶转着圈儿,从树上一片片地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美丽的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地上铺满了厚厚的叶子,远远望去,真是一个金黄的世界!(4)指导学生边想象边读课文。
(5)比一比谁读得美。
3.学习第二自然段:(1)在这美丽的季节里,有一种动物却要和我们告别了,它是谁呢?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板贴图片)(2)秋天,大雁要飞到南方去过冬,大雁是怎么飞的呢?(3)为什么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4)大雁马上要出发了,你想对大雁说什么呢?(5)“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秋颂》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说出文中景物及其特征。
2.品析语言,说出作者赋予“秋”的独特感悟和对自己的启迪。
【学习重点及难点】品析语言,说出作者赋予“秋”的独特感悟和对自己的启迪。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学习】1.下发学案,提醒做好批注。
2.指导小组合作。
(每个小组有组长)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来赏析,组内进行朗读设计,组内分工赏析(可以派1——2个代表来赏析),其他同学来补充。
(展示时先读再赏)3.发放书签。
【课中学习】一、引作家导入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课前PPT滚动播放《罗兰小语》中的经典语句,播放录音。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位作家——罗兰。
刚才大家听到的广播就是罗兰当年在广播电台中的播音。
当时,她在音乐节目中广播自己撰写的短文、小语。
之后,应听众的要求结集出版了《罗兰小语》、《罗兰散文》等。
罗兰的语言充满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索,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人十分喜爱的“心灵鸡汤”,甚至被称为新时期的“论语”。
(我想,在座的一些老师可能当年也是罗兰的忠实粉丝吧!)刘老师当年的中学国文老师就是罗兰的忠实粉丝,她经常在语文课上给我们读几句罗兰那含蓄隽永的“小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罗兰的一篇散文《秋颂》。
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标题。
请大家再读一遍,可以读得更深情。
二、访秋的踪迹首先,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地浏览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所描写的秋景。
学生出声朗读。
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寻访秋的足迹吧!文中依次写了哪些秋景呢?预设:枫树、秋林、秋云、秋风、秋水。
“秋林”指的应该也是枫树林。
2—5小节都与枫树有关,我们不妨将这这四个小节划分为一个部分。
除景物之外,作者还写到了人,在10—11小节中,歌颂了具有“秋的品质”的人。
三、赏枫树之美在众多的秋景中,作者认为枫树是最能代表秋之美的,我们首先来研读2—5小节,请同学们找到能够表现枫树、枫林之美的句子,充满感情地读一读,体会:枫树、枫林美在何处?(个体思考后,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节,先进行朗读设计,再去品析“美在何处”。
第4课 秋天在很短的篇幅里,作家通过精巧的构思,情景交融的叙述,描写了一个普通轮渡工曲折不幸的爱情故事。
从他的人生沧桑里,折射出时代的片片阴影,留给读者不尽的感叹和思考。
这篇充溢着秋天的无奈和感伤的作品,充分展示出舒克申作为一代短篇小说大师独特的艺术匠心和超人的功力。
(潘月琴《方寸之间见匠心——舒克申短篇小说〈秋天〉赏析》)对应学生用书P14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泥泞.(n ìn ɡ) 2.噬.咬(sh ì) 3.嗥.叫(h áo ) 4.船坞.(w ù) 5.挪.动(nu ó) 6.懵.懂(m ěn ɡ) 7.紊.乱(w ěn ) 8.撂.手(li ào ) 9.灵柩.(ji ù) 10.绯.红(f ēi ) 11.怨忿.(f èn ) 12.酗.酒(x ù) (二)多音字1.臭⎩⎪⎨⎪⎧ 臭.气熏天(ch òu )乳臭.未干(xi ù) 2.倔⎩⎪⎨⎪⎧ 倔.强(ju é)倔.脾气(ju è) 3.臊⎩⎪⎨⎪⎧ 害臊.(s ào )腥臊.(s āo ) 4.吭⎩⎪⎨⎪⎧ 一声不吭.(k ēn ɡ)引吭.高歌(h án ɡ) 5.称⎩⎪⎨⎪⎧ 连声称.道(ch ēn ɡ)称.心如意(ch èn ) 6.应⎩⎪⎨⎪⎧应.届(y īn ɡ)报应.(y ìn ɡ)二、字形辨识1.⎩⎪⎨⎪⎧ 泥ji ān ɡ(浆)船ji ǎn ɡ(桨)ji ǎn ɡ(奖)励果ji àn ɡ(酱)2.⎩⎪⎨⎪⎧ 心急火li ǎo (燎)li áo (潦)草官li áo (僚)li ào (镣)铐li ào (瞭)望li áo (嘹)亮3.⎩⎪⎨⎪⎧ ju é(倔)强挖ju é(掘)ju é(崛)起4.⎩⎪⎨⎪⎧ p í(脾)气b ì(裨)益p í(啤)酒墓b ēi (碑)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 1.若有所思: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形容沉思不语。
2.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不相合。
也说驴唇不对马嘴。
3.心急火燎: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4.招摇过市:故意在公共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5.乳臭未干: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含讽刺意),有时用来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蔑或不信任。
6.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谷,比喻困难的境地。
7.步人后尘: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
8.黯然神伤: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9.高谈阔论:原指言谈高明广博,现在多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10.一筹莫展:形容想不出一点办法。
11.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
(二)熟语应用1.对于警察的仔细询问,这名醉酒男子的回答是牛头不对马嘴。
2.中国不甘心在下一代新型显示产业中再次步人后尘,正在酝酿筹建OLED 的产业联盟。
3.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的差异性令贵金属进退维谷,目前这种高位震荡的走势还有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4.一群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企业老总,居然栽在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手中。
四、词语辨析1.继而 既而2.做客作客对应学生用书P15瓦西里·马卡罗维奇·舒克申(1929-1974),苏联作家、电影导演。
生于农民家庭。
中学毕业后曾当钳工,后服兵役。
1955年加入共产党。
1960年毕业于苏联国立电影学院导演系。
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擅长写短篇小说。
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居民》(1963)、《我的兄弟》(1975),中篇小说《在那遥远的地方》(1968)、《观点》(1974)、《晨鸡三唱之前》(1975),长篇小说《柳巴文一家》(1965),电影剧本《有那么一个青年》。
他的作品大都反映农村生活,主人公多半是普通农民、司机、工人和农村妇女,侧重刻画人物的心理和道德面貌,歌颂普通人的美好心灵和俄罗斯农村纯朴敦厚的道德风尚。
二战后初期40年代末,苏联文学中出现了一些“粉饰”现实的所谓“集体农庄小说”,尤其是“粉饰”农村生活的矛盾。
但从5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了“奥维奇金派”,一批人开始农村题材的特写,随后出现了一大批出身农村或着重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家,其中就有瓦西里·马卡罗维奇·舒克申。
60年代中期,这一批成长起来的俄罗斯小说家更加积极地加入农村题材作家队伍,许多有明显道德哲理探索倾向的农村题材作品出现,形成了一个题材和风格相近的文学流派。
他们更加注意农村社会的心理和文化方面,关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关注人们在农村生活变革时期的心理和对生活的看法。
他们也更加注重展示普通农民生活中带本质性的东西,表现农村人的心灵美、性格美,更加执著地探讨人生哲理和产生各种社会问题的道德根源。
《秋天》就是舒克申这一时期一篇成功的短篇小说。
舒克申主要写“城市化”了的农村居民:司机、民警、营业员,他们过的是城乡混合的生活。
《秋天》通过轮渡工菲利浦·丘林一天摆渡某车队的事情展开情节,对菲利浦性格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尤其是感情经历做了叙述,展现了特定时代特定信仰下一个纠缠不清的三方情感悲剧。
菲利浦·丘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在那个激扬上进的时代,最高意志对个体人性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既能使个体生命以饱满的情绪投身社会和生活建设中,又能使人性的温馨受到或多或少的泯灭。
菲利浦·丘林年轻时处处积极、风风火火,因为去不去教堂这样一个细节失去了心爱的人,并且一直坚信自己的正确性,直到爱人已经逝去,压抑心中的感触才喷薄而出,但斯人已去,有的只能是一切无法逆转、不可挽回,苦闷而无奈的人生。
对应学生用书P15[赏情节]1.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极其精巧,小说开头对菲利浦的性格描写加上之后的迎亲和送葬构成了小说的主要部分,分析作者是如何环环相扣地展开故事情节的。
明确:小说一开始,作者就从早晨听广播引出菲利浦热衷政治的性格特点,然后从容不迫地补叙他“积极”的历史,并为此而丢失了珍贵的爱情,这样就由表及里地揭示了言行引人发笑的菲利浦充满痛苦和悲哀的内心世界。
作者颇具匠心地选取了最具色彩的两次摆渡——喜车和灵车。
迎亲和送葬一方面构成了小说表面情节的戏剧性,一喜一悲形成对比,另一方面又生动描述了主人公的感情由隐痛到绝望的发展过程,既简约又可信地将主人公一生的爱情在一娶一葬两个情节中完整地表现出来。
作者把这三个部分安排得错落有致,脉络清晰,读起来感到自然流畅,入情入理,无一赘笔。
[赏环境]2.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力地揭示了人物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
找出小说中集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并简要分析。
明确:[赏形象]3.读完小说,你认为菲利浦的个人悲剧能否避免?菲利浦年轻时很积极,热衷于政治讨论,老年时菲利浦的性格有没有变化?小说塑造的这个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明确:菲利浦的个人悲剧对于个人而言有可能避免,但对于社会而言是不可避免的。
小说中老年的菲利浦性格并未变化,小说中对此写道:“菲利浦后来也没有改变性格,他没有后悔过自己把全副精力扑在了建设新生活上。
”这也可以从小说开篇他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中看出来,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对政治的热衷。
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在于:不健全的社会状态导致人心理状态的不健全,在追求所谓的积极社会立场时,更需要自己的头脑和思考。
[赏主题]4.小说题目“秋天”有什么具体含义?明确:秋天在文中有三层含义:一层是故事发生的季节,现实的秋天,九月将尽,秋雨以后是秋风,带给人们的是泥泞与寒意;另一层是故事主人公人生的秋天,已近老年,年轻时的积极性已经开始消减,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与回忆与日俱增;再一层是故事人物思想的秋天,故去的种种行为受当时激进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思想也走到了秋天,走到了尽头,而对自己人性的关注才是最主要的。
5.为什么说菲利浦的性格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时代社会的悲剧?明确:菲利浦的悲剧首先是时代社会的悲剧,这个悲剧具体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苏联集体农庄典型的社会生活,那时的苏联也是“左”倾思潮泛滥,人们都被卷进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去,在那种政治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环境里,内心严肃的使命感、历史感就成为那个时代追求进步的青年人必备的价值观念,但问题在于对政治近于狂热的宗教式的追求导致了这样一批青年的盲从、愚昧、头脑简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
所以说菲利浦的悲剧具有时代典型意义。
但同时我们又说菲利浦的悲剧是个人悲剧,虽说菲利浦的悲剧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但他个人思想性格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追求进步和觉悟”是他一生始终不渝的人生目标,为了实现自己所谓的政治理想,坚持“原则”,它的愚昧盲从、固执己见毁掉了自己的爱情,虽有铭心刻骨的痛楚,但一生执迷不悟,由于他的个性原因,也导致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赏语言]6.小说善于通过内心独白或借助人物动作对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作深入细致的刻画,表达他的内心痛苦、矛盾。
结合相关语句谈谈小说的心理描写特点。
明确:(1)小说第31节,在菲利浦回到船舵时,“他走的时候打车身后面绕过带篷的汽车往里一瞧——是口棺材”。
看起来仿佛很平淡的动作——“绕”过汽车,却可以想像此时菲利浦的紧张和胆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同样是那么不经意的一“瞧”更显示出他的慌乱和忐忑。
已知道这是玛丽娅的灵柩了,但是仍不甘心,仍要反反复复在心底确认:如果不是她就好了。
可是现实却冷酷无情:“是的,是玛丽娅。
”小小的细节却刻画出菲利浦内心和外表的巨大反差,内心痛苦异常却仍要表现出淡淡的不经意,这种刻意的压抑反会加剧痛楚的体验。
(2)第34节,在玛丽娅灵柩前,菲利浦一厢情愿地认定自己是最痛苦最哀伤的那一个,为此,他甚至埋怨起所有人,认为玛丽娅是属于他自己的,没有人有权送走她。
此时的菲利浦内心强烈感受到的不只痛苦,还有空虚。
这种空虚感来自于玛丽娅的离去,一直以来,玛丽娅都在他心底好好活着,有她的生活才有意义,现在所有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小说对菲利浦的心理活动刻画细致,或是人物独白或是作者叙述,都生动表现了他失去挚爱后内心的巨大痛苦。
1.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小说开门见山地描写了菲利浦收听广播时对“轰炸越南”事件义愤填膺的咒骂,把人物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使菲利浦的性格一目了然:单纯质朴、热心国家大事又自以为是。
作者的笔触中充满了善意的揶揄。
2.细致的心理刻画舒克申非常善于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小说或通过内心独白或借助人物动作刻画主人公的心理状态。
如小说第31节和34节对菲利浦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生动表现了他失去挚爱后内心的巨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