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马基题库2
- 格式:doc
- 大小:8.45 MB
- 文档页数:581
得 1 分,满分 1 分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有( ) 答案正确答案:A.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领域B.它们又统一于社会实践C.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E.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问题 2得 0 分,满分 1 分 意识是( ) 答案正确答案: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问题 3得 1 分,满分 1 分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说我们认识事物、研究问题就( )正确答案:A.必须从实际出发B.必须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问题 4得 0 分,满分 1 分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答案正确答案:A .费希特B .黑格尔C .费尔巴哈问题 5得 0 分,满分 0.25 分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 答案正确答案:C.相对主义诡辩论问题 6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哲学论断体现了( )答案正确答案:C .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问题 7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 )正确答案:D.普遍现象问题8得0.25 分,满分0.25 分“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答案正确答案: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问题9得0.25 分,满分0.25 分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答案正确答案:A.质和量的统一问题10得0.25 分,满分0.25 分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答案正确答案: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11得0 分,满分0.25 分最初的最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是()答案正确答案:A.归纳与演绎问题12得0.25 分,满分0.25 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答案正确答案: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问题13得0.25 分,满分0.25 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答案正确答案:A .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14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答案正确答案:D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问题 15得 1 分,满分 1 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之所以能起促进作用在于( ) 答案正确答案:A .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 .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C .它能被群众所掌握问题 16得 1 分,满分 1 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 ) 答案正确答案: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问题 17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印记的观点是( ) 答案正确答案: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题18得0.25 分,满分0.25 分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答案正确答案:B.客观性问题19得0.25 分,满分0.25 分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答案正确答案: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认识路线问题20得0.25 分,满分0.25 分“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答案正确答案: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问题21得0.25 分,满分0.25 分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答案正确答案: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问题22得0 分,满分0.25 分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答案正确答案: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问题23得0.25 分,满分0.25 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答案正确答案:A.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问题24得0.25 分,满分0.25 分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来看,社会意识可分为( ) 答案正确答案:C.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问题25得0.25 分,满分0.25 分政体是指()答案正确答案:A.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26得0.25 分,满分0.25 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了()答案正确答案:D.社会有机体思想问题27得0.25 分,满分0.25 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答案正确答案: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问题28得0.25 分,满分0.25 分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答案正确答案: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问题29得0.25 分,满分0.25 分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答案正确答案: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问题30得0.25 分,满分0.25 分下列那些现象属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所引发的全球问题( ) 答案正确答案:A .环境污染问题 31得 0 分,满分 0.25 分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答案正确答案:C .生产劳动问题 32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答案正确答案:C .生产劳动的发展史问题 33得 0.25 分,满分 0.25 分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的控制中心(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答案正确答案:C .国家政权问题 34得 0 分,满分 1 分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2012年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2年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山东师范大学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德国吉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D.英法启蒙思想【ABC】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的基本内容是A.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B.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问题【ABCD】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B.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实现了可知论和唯物论、辩证发展观和辩证实践观的统一【AC】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突出特点有A.没有离开对概念进行界定的逻辑方法B.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C.对物质世界无限性和有限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D.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BD】5.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特别是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还有很多事物未被人类认识,说明A.物质世界不可能为人类所彻底认识B.人类社会可以被完全认识,自然界不可以被完全认识C.人类需要不断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并最终完全认识世界D.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CD】6.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依赖于物质C.意识是人脑的创造物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ABD】7.“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
”这一命题观点“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C.否认了意识的主观形式D.属于唯心主义的错误【AC】8.恩格斯曾经说过:“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6秋在线作业2[100分题库]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6秋在线作业2[100分题库]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A. 政治与经济B. 战争与革命C.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 和平与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A. 十八世纪末期B. .十九世纪初期C. 十九世纪中期D. 十九世纪末期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4.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 出现时间的先后B. 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 形式上是否新奇D.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最高人民法院D. 检察院6.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 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D. 矛盾的依存性和排斥性7. 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A. 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B. 参议会制度C. 人民代表会议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年份是A. 1949年B. 1956年C. 1966年D. 1978年9.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是:A.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C. 建党建军原则的提出D. 土地革命路线的提出10.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A. 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 它的经济计划性比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C. 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D. 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且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需要用A. 人类自身的发展来证明B. 具体科学的长期和持续发展来证明C.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来证明D. 哲学的长期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E. 世界运动的规律性来证明正确答案:ABCE2.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之所以不可能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这是因为:A. 帝国主义不容许B. 社会主义不容许C.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D. 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不容许E.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确答案:ABDE3. 从56年到66年期间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有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 “向科学进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01一. 单选题(共40题,共40分)1.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1分)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标准答案:C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资本输出是( ) (1分)A.商品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B.商品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D.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标准答案:C3.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1分)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标准答案:A4.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1分)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标准答案:D5. 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 (1分)A.根本性的质变B.单纯的量变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标准答案:A6.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1分)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标准答案:C7.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1分)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标准答案:B8.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1分)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标准答案:B9.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剥削,是由于它( ) (1分)A.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D.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表现形式★标准答案:A1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质上说就是( ) (1分)A.生产不足的危机B.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买卖脱节的危机★标准答案:C11.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1分)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动与静止的辩证法★标准答案:B12.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1分)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D.剩余产品的出现★标准答案:C13.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 ) (1分)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标准答案:A14.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V 1.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著作是()A. 《费尔巴哈提纲》B. 《德意志意识形态》C. 《神圣家族》D. 《共产党宣言》标准答案:D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自然与社会的和谐问题B. 人的根本利益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联系和发展的问题标准答案:C3. 劳动力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是()A. 具有使用价值B. 活劳动C. 受市场供求关系决定D.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标准答案:D4.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A. 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B. 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C. 专制独裁制D. 民主共和制标准答案:B5.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 静止B. 运动C. 时间D. 空间标准答案:B6. 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A. 费尔巴哈B. 黑格尔#康德#圣西门标准答案:B7.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动力和源泉B. 形式和状态C. 道路和趋势D. 向对立面相互转化标准答案:C8. 生产力反映的是()A. 人与自然的关系B. 人与社会的关系D. 人与自我的关系标准答案:A9. 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肯定和否定的统一B.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标准答案:D10.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 个别劳动时间创造的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C. 人民群众创造的D. 科学技术创造的标准答案:B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V 1.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容易犯()A. 经验论的错误B.C. 唯心论的错误D. 形而上学的错误唯理论的错误标准答案:AD2. 垄断阶段的竞争同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相比的新特点是()A. 垄断时期的竞争目的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B. 竞争手段更加多样化C. 竞争更加激烈D. 竞争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标准答案:ABCD3. 资本积累的后果是()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C. 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渐成熟标准答案:ABC4. 社会主义民主是()A. 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B. 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C. 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 人民当家作主标准答案:ABCD5. 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A. 读书B. 生产实践D. 科学实验标准答案:BCD6.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A. 劳动对象B. 生产资料所有制C. 劳动资料D. 劳动者标准答案:ACD7.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主要表现在()A. 市场经济的要求B. 竞争的压力C.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限追求D. 垄断的需要标准答案:BC8. 下列各项属于生产生产资料的是()A. 机器B. 厂房C. 能源D. 原材料标准答案:ABCD9.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的基本条件是()A. 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B. 人们意识观念的提高C. 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D. 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的货币财富标准答案:CD10.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包括()A. 一党制B. 两党制C. 多党制D.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标准答案:ABC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覆盖面标识:1、辩证唯物主义——物,2、唯物辩证法——辩,3、认识论——认,4、历史唯物主义——历,5、绪论——绪)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绪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
历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文化的发展C、主产力和生产关系所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发展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历A、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同时消灭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D、落后的社会意识先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5、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历A、前进的、上升的B、周而复始的循环C、直线式的连续发展D、不可认识的6、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
历A、它们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C、它们的实现都是无需人参与的客观过程D、它们都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客观过程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绪A、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问题B、世界的唯一性与多样性问题C、世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D、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
辩A、不起任何作用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人的本质在于()。
历A、人能够改造世界B、自私自利C、人有思想和理性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人民群众的主体()。
历A、是体力劳动者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观点是()。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A. 18世纪90年代B. 19世纪40年代C. 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90年代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菌象的起源》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4.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和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A.革命性与稳定性的统一B.批判性与变动性的统一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逻辑性与历史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A.逻辑性 B.理论性 C.战斗性 D.实践性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B.与时俱进C.不迷信权威D.批判与继承的统一8.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B.建立公平分配的社会C.建立合乎人性的社会 D.建立共产主义社会9.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倡导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 B.高扬社会主义的平等思想C.提倡诚实守信的伦理道德’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A.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B.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C.学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具体方法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人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 D.善于独立思考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有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D.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3.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基模拟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 自由和必然B 真理和客观规律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D 理论和实际E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B 它是“科学之科学”C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E 他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3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A 思维辩证法B 朴素辩证法C 自然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E 唯物辩证法4 实践是()A 客观的物质活动B 有意识的活动C 任意的活动D 社会历史的活动E 适应环境的活动5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 概念B 知觉C 表象D 判断E推理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8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9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10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25分)1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马基总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 20分)二、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三、辨析题(3题,每题8分,共24分先回答观点是否正确,答三四句即可)四、材料分析题(1题,共16分,问啥答啥两小问)五、论述题(1题,共20分按中心思想答+解释)一、单选题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3.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6.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根据对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8.辩证法: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9.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10.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1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3.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4.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1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6.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①直观性②机械性③不彻底性④相对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可知论④认识论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①时间的客观性②时间的无限性③时间的一维性④时间的可变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③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指()①物体处于绝对不动状态②物体处于不可捉摸状态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一分为二的方法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7、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过程是()①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②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③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④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8、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①纯粹偶然的巧合②纯粹必然的结果③偶然中隐藏着必然④命运的安排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①感觉——知觉——表象②概念——判断——推理③实践——认识——实践④认识——实践——认识10、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必然承认()①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的阶级性③真理的相对性④真理的有用性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A、阶级性B、实践性C、客观性D、人民性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
东师2022.09网络教育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练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东师考前辅导包一、单选题(1)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阶段)(2)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3)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是否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动力)(5)垄断资本在经济乃至政治上的统治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高额垄断利润)(6)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包含的哲学道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是(价值)(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11)资本输出从资本形态上看大体有(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12)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的原则是(历史和阶级性原则)(13)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14)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已经消亡)(1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1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7)真理的两个根本属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执行计划,付诸实践)(20)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1)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人物是(贝克莱)(22)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结果,这种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2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4)“猪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5)实践的基本基本特征是(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2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27)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具有历史必然性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D. 康德哲学的功绩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论17秋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1、B2、B3、A4、C5、A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V 1. 辩证法所要回答的是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 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问题C. 世界是否可知性的问题D.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正确答案:B2.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提出了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 “向科学进军”C.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确答案:B3. 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 中国人民和国民党残余、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C. 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D. 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正确答案:A4.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A. 十八世纪末期B. .十九世纪初期C. 十九世纪中期D. 十九世纪末期正确答案:C5. 衡量一种制度是否优越,从根本上说,是其能否【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C. 达到共同富裕D. 实现社会公正正确答案:A6. 世界统一问题,从根本上说来,就是要回答A. 物质是不是多样性统一B. 物质和意识是不是统一的C. 意识是不是独立的D. 意识是不是能反映物质正确答案:B7. 关于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些量不可以用数量来表示B. 量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C. 量是事物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D. 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正确答案:C8.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A. 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B. 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C. .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 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正确答案:C9.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A. 辩证统一的关系B. 因果关系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 等同关系正确答案:A10. 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 质和量的统一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D. 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正确答案:A三、判断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问题1“拿事实来说话”这一名言体现的哲理是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问题3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印记的观点是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题4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问题5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B.客观性问题6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评价是C.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问题7“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问题8生产力的含义是指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问题9得0 分,满分0.25 分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问题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问题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12得0 分,满分0.25 分政体是指A.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13得0 分,满分0.25 分“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问题1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是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题15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的控制中心(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国家政权问题16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问题17人的本质是D.社会关系的总和问题18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托马斯?莫尔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昂利?圣西门问题19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A.主观性问题20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辩证唯物主义问题21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思想家的马克思一生有两个发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A.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问题2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问题23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主观能动性问题24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问题25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最终根源都存在于A.物质世界之中问题26人们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因为B.时间、空间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客观存在问题27“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
这是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问题28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B.唯物论和唯心论问题29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问题30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31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状态和形式问题32最初的最基本的辩证思维方法是A.归纳与演绎问题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问题34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问题35“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问题36“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手”这句话体现了B.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问题37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C.相对主义诡辩论问题38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问题3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问题40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D.扬弃问题41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C.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D.实践一认识一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问题42真理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A.真理是求真的过程,价值是求善和美的过程B.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C.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化D.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问题43人工智能的伟大意义在于A.人类在解决没有感觉的物质同有感觉能力的物质发生联系问题上向前迈进一大步B.随着电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对整个世界深刻巨大的变化C.电脑应用生产和生活过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D.电脑部分代替和节省了人的脑力,极大地延伸和扩展了人的脑力问题44意识是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问题45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问题4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问题4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问题48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劳动价值论问题49下列思想体系中,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有A.政治思想、法律思想B.道德C.宗教问题50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它的主要内容有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问题1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问题2“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C.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问题3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问题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B.《共产党宣言》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劳动价值论问题6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B.辩证唯物主义问题7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B.唯物论和唯心论问题8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C.事物的相对静止问题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主观反映问题10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主观能动性问题1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问题12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特点的是C.时间问题13庸俗唯物主义认为C.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或“特殊物质”问题14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和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的根本前提是A.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问题1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问题1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B.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问题1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问题1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统一问题19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B.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问题20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B.状态和形式问题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D.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问题22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一种D.普遍现象问题23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是A.原因和结果问题24否定之否定规律A在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时才能完整地表现出来问题25“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着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哲学论断体现了C.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问题26不可知论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的B.否认有认识世界的能力D.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客观性E.怀疑人类科学知识的可靠性问题27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问题28列宁的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在于A.回击了唯心主义的攻击,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B.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层面上,揭示了物质对意识的第一性和根源性C.坚持物质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D.指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E.指出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和联系问题29下列各项正确反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质变体现和巩圄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问题30新生事物必然要战胜旧事物,这是因为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D.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问题3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根据主要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问题32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是指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身生产的人们的总和问题33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问题3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3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理论出发点是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问题3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问题37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D.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问题38下列那些现象属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所引发的全球问题A.环境污染问题39社会形态是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问题40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体现了D.社会有机体思想问题4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问题4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根据是B.矛盾论的观点问题4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问题44“有用就是真理”的看法是A.主观真理观问题45在阶级社会中,真理的根本属性是B.客观性问题46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问题47黑格尔说过,对于同一句格言,出自饱经风霜的老人之口和出自缺乏阅历的青少年之口,其内涵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