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临床路径
- 格式:docx
- 大小:19.27 KB
- 文档页数:7
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g/wk(女性<70g/wk);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6)抗核抗体;(7)腹部超声。
脂肪肝的分子机制与信号通路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内脂肪积累过多。
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信号通路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变化。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两个方面探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
一、脂肪肝的分子机制脂肪肝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在遗传方面,一些基因突变会导致脂肪酸代谢和脂肪合成异常,进而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例如,一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脂肪酸摄取增加、氧化降低或脂肪酸转运异常,从而导致肝细胞内脂肪积累。
在环境方面,高脂饮食、肥胖、酗酒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高脂饮食会导致肝脏摄取和合成更多的脂肪,而肥胖会增加脂肪酸的释放和肝脏脂肪合成的速度。
酗酒则会干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积累。
此外,内分泌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也与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脂肪酸无法正常地被氧化,从而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二、脂肪肝的信号通路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个信号通路参与其中。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脂肪酸代谢和炎症信号通路。
脂肪酸代谢通路是脂肪肝形成的核心机制之一。
当脂肪酸摄取增加时,肝脏会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和摄取。
同时,脂肪酸氧化和脂肪酸转运也会受到调节。
在脂肪酸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肝脏细胞无法正常代谢脂肪酸,导致脂肪在肝脏内积累。
炎症信号通路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脂肪肝常伴随着肝脏炎症的发生,炎症因子的产生会进一步促进脂肪肝的形成。
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会导致肝细胞损伤和凋亡,进而进一步加重脂肪肝的程度。
此外,细胞凋亡、自噬、线粒体功能异常等信号通路也参与了脂肪肝的发生发展过程。
这些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会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脂肪肝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分子和信号通路的异常。
了解脂肪肝的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对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机制和通路,以期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脂肪肝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6)抗核抗体;(7)腹部超声。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非酒精性肝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疾病编码ICD-10:K76.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及《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根据临床和肝组织学改变,分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小于140g/周(女性< 70 g/周) 。
2.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表现或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4版)及《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1. 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
2. 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3. 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
4. 减少附加打击以免加重肝脏损害。
5. 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
6. 积极处理肝硬化并发症。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高度怀疑且分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疾病编码ICD-10:K76.001);已初步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同级别医院近期内已查项目可自行决定是否取用)(1)基本体格参数(身高、体重、腹围);(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血离子;(4)肝炎病毒学标志物;(5)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6)心电图;(7)胸片;(8)腹部彩超。
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脂肪肝的危害正在逐步被医学界重视,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在脂肪肝方面的优势已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为进一步提高脂肪肝的中医药疗效,深圳市中医院肝病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华南区中医肝病诊疗中心联盟理事长单位,牵头联合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肝病专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肝癖(脂肪性肝病)诊疗方案》为蓝本,结合脂肪肝的研究进展,更新、修订形成了《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为华南区肝癖的中医预防、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肝癖;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Hepatology of South China Alliance of TCM,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 The incidence of fatty liver disease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developed into the first major liver disease in China. The risk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has been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medical, however, there is still lack of effective medicines, so th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fatty liver disease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order to further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fatty liver disease, as the director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of Hepatology of South China Alliance of TCM,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hepatology department of Shen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cooperated with the experts on liver diseases from Guangdo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Hainan province and form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rogress of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fatty liver disease)” issued by the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aim of this new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e of Ganpi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s to provide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Ganpi in south China.Key words: Ganpi; Steatohepatitis, non-alcohol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ch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paths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自然史包括单纯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2]。
脂肪肝指南解读中文名:脂肪肝外文名:fatty liver就诊科室:内科,消化内科多发群体:肥胖者常见病因:酗酒、快速减肥、营养不良、糖尿病、某些药物等常见症状:疲乏感是脂肪肝患者最常见的自觉症状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发病率在不断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内脂肪蓄积太多,超过肝重量的5%或在组织学上肝细胞50%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就可称为脂肪肝。
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一、脂肪肝病因肝脏是机体脂质代谢的中心器官,肝内脂肪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外周脂肪组织,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沉积的代谢异常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
1.1.肥胖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
30%~50%的肥胖症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变率高达61%~94%。
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1.2.酒精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
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
1.3.快速减肥禁食、过分节食或其他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胱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1.4.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导致蛋白质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1.5.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患者为多。
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中医临床路径在肝癖中的应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在肝脂肪变基础上出现的肝损伤和肝细胞炎症,可归属中医“肝癖”范畴,该病病位在肝,病机关键在脾,湿、痰、瘀互结发为本病。
“十一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该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笔者采用该方案,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肝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Abstract: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 is based on hepatic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of the liver cells ,attributing to the category of fatty liver of TCM. The disease ,its location in the liver and its key to path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spleen,has formed by dampness、phlegm and blood stasis. “The 11th Five-Year”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develop the program of the application with clinical pathway of TCM to the disease ,which is used in our hospital and have a good effect in clinical treatment,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Fatty Liver;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TCM Clinical Pathway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以肝脏脂肪过量积聚(肝脂肪变)为特征的疾病。
脂肪肝伤肝不亚于丙肝作者:蔡皓东来源:《肝博士》 2012年第1期两个亿!这是目前我国脂肪肝患者的总数,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约15%左右,其中约有10%会发展为肝硬化,3年以后12.8%的会发展为肝癌,即有20万脂肪肝患者会发展为肝癌。
脂肪肝转变到肝癌有个线路图: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即脂肪覆盖在肝脏上,肝脏好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逐渐不能呼吸,接着发炎,形成硬化,直到恶化为肝癌。
消灭脂肪肝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运动,但需要记住的是,经常运动的人一旦停止运动,反而会促使脂肪的积聚,加重脂肪肝,所以运动一定要坚持。
啤酒肚、脂肪肝这对搭档让很多人会想到老板,确实这是大多老板的标签之一,但即便你不是老板,现在也要提醒你,他们也是肝癌的标签!可能很多人为会笑,脂肪肝有那么厉害么,2009年红遍全国的“暴走妈妈”不就把它干掉了么?确实,作为一个从事肝病临床30年的医生,我以前也不信,而我姑父的去世,让我信了,而且我要告诉大家,脂肪肝要命真的不是开玩笑。
请跟我一起来看看脂肪肝的真面目吧。
两年前,姑姑打电话告诉我,姑父得了脂肪肝,转氨酶有些高。
消息让我很意外,因为,一直以来姑父的生活习惯都很好,从来不喝酒,怎么也会得了脂肪肝呢?但是仔细想想,很可能是“现代流行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其中80%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
因为得这种病的人很多,而且姑父的转氨酶不太高,因此,我叮嘱了姑姑买点保肝药,平时让姑父控制饮食,特别是少吃那些油腻的东西,清淡饮食、多运动、规律生活,应该没太大问题。
但是,前不久,姑父确诊为肝癌,并很快离我们而去。
这让我非常震惊,不就是一个脂肪肝吗,怎么会发展为肝癌呢?说实在的,和大多数人一样,尽管我是一名肝病方面的专家,但还是不相信脂肪肝有这么厉害,便开始查阅国内外资料。
脂肪肝伤肝不亚于丙肝国际顶级肝病学期刊《肝病学》(Hepatology)杂志去年5月和6月连续刊登了两篇脂肪肝导致肝癌的文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细胞癌:值得关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癌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让我茅塞顿开,脂肪肝也不是省油的灯!2002年,美国的伯格尼斯医生对641例肝癌的病因调查发现,有6.9%的肝癌患者是由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而来。
肝病科临床路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 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从脂肪肝到肝癌只四步,负离子可切断恶性发展内容提要:从脂肪肝到肝癌只需四步,而空气负离子是存在却可以帮助肝脏乃至人体健康恢复到天然的平衡状态。
在众多人的意识中,肝脏疾病“小”的是脂肪肝,“大”的就是肝癌。
但实际上,脂肪肝并非只是肝脏“发福”那么简单,2015年发布的《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中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高达35%,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
而如果不加注意,脂肪肝的直接“目标”就是肝癌。
从脂肪肝到肝癌只需四步走第一步:单纯性脂肪性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脂肪肝初期并无任何不适感觉。
但随着程度的加重,肝脏会变得越来越敏感,身体也开始容易疲劳、感冒、腹泻。
第二步:脂肪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继续增加,肝脏就成了“仓库”,进入体内的脂肪覆盖在肝脏上,好像穿了厚厚的“棉衣”。
肝脏呼吸困难,营养难以送达,就会慢慢引发炎症,即脂肪性肝炎。
第三步:肝硬化肝脏炎症继续发作,慢慢刺激肝脏内纤维组织增生,“棉衣”加厚变硬,也就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第四步:肝癌肝硬化之后,如果患者还伴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人体的内环境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身体免疫系统监督肿瘤发生的功能下降,不能清除异常的变异细胞,进而导致肝脏癌变。
负离子可切断恶性发展空气负离子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空气微粒,它就像食物中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它的存在会帮助人体恢复到天然的平衡状态。
据中国空气负离子暨臭氧研究学会专家组编著的《空气负离子在医疗保健及环保中的应用》一书中记载:负氧离子可通过对人体呼吸道或皮肤的刺激引起其神经反射,并影响全身各系统,从而起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恢复人体平衡的功效。
最明显的是,负氧离子可以几乎细胞生命力、最大限度发挥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修复受损机体。
负氧离子还能影响酶系统,几乎体内多种酶,从而加速基础代谢,使肝肾等组织氧化过程增加,并能降压、降脂、降糖,提高身体免疫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对癌症的发生有抑制和衰减作用。
优思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探讨我们需要对脂肪肝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临床现象。
脂肪肝不仅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还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脂肪肝至关重要。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1.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同时,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2. 运动锻炼: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3次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运动可以有效减少体内脂肪堆积,改善肝脏功能。
3. 作息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同时,避免长时间久坐,尽量减少酒精摄入。
二、药物治疗1.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N乙酰半胱氨酸等,具有保护肝脏、减少脂肪堆积的作用。
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脂肪肝患者。
2. 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
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3. 降脂药: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能有效降低血脂,减轻肝脏负担。
适用于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
三、心理干预脂肪肝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进行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至关重要。
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健康教育、行为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这套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路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帮助众多患者摆脱了脂肪肝的困扰。
脂肪肝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通过全面认识脂肪肝,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法,患者完全可以战胜脂肪肝。
作为医生,我们将不断探索脂肪肝的治疗新途径,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一、全面认识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临床现象。
脂肪肝临床路径
(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
一、脂肪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9.0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NAFLD。
1.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含乙醇量小于140 g/wk(女性< 70 g/wk);
2.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 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征象;
4. 可有体重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
5. 血清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有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转氨酶(ALT)增高为主;
6. 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 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脂肪肝疾病编码(K76.000)。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7-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除详细采集包括近期体质量和腰围变化、饮酒史、药物与肝脏毒性物质接触史以及糖尿病和冠心病家族史外:
(1)人体学指标(身高、体质量、腰围)和动脉血压;(2)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3)肝肾功能、血脂(包括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血脂谱);
(4)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如果FPG≥5.6mmol/L 且无糖尿病史者则做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5)肝炎病毒标志物筛查:HBsAg(阳性者检测HBV DNA)、抗-HCV(阳性者检测HCV RNA):
(6)抗核抗体;
(7)腹部超声。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肿瘤标志物
(2)颈部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
(3)腹部CT或磁共振检查;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等临床诊疗指南。
1.内科治疗:
(1)健康宣传教育,改变生活方式:推荐中等程度的热量限制,肥胖成人每日热量摄入需减少2092~4184kJ(500~1000千卡);改变饮食组分,建议低糖低脂的平衡膳食,减少含蔗糖饮料以及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并增加膳食纤维含量;中等量有氧运动,每周4次以上,累计锻炼时间至少150min;
(2)控制体质量,减少腰围;
(3)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代谢紊乱:根据临床需要,可采用相关药物治疗代谢危险因素及其合并症。
除非存在明显的肝损害(例如血清转氨酶大于3倍正常值上限)、肝功能不全或失代偿期肝硬化等情况,患者可安全使用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以及他汀类等药物,以降低血压和防治糖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硬化。
(4)保肝抗炎药物防治肝炎和纤维化: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建议根据疾病活动度和病期以及药物效能和价格,合理选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宾)、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等1~2种中西药物,疗程通常需要6~12个月以上。
2.手术治疗
除非存在肝功能衰竭、中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脂肪肝合并重度肥胖症患者在药物减肥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上消化道减肥手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无。
(八)出院标准。
肝功能主要是血清酶学指标好转。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需要进行减肥手术,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3.合并肝硬化及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出路径或进入相关路径。
4.合并其他疾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脂肪肝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脂肪肝(ICD-10:K76.0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