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保油田稠油排砂冷采螺杆泵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87 MB
- 文档页数:34
油田开发中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探究摘要:我国部分油田全面进入生产开采后期阶段后,原油开采难度继续增加。
而且我国部分油田虽然含油量相对较高,但因受到各种因素限制开采效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一点在国内部分稠油油田体现的尤为明显。
这也是制约我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利用螺杆泵采油技术可以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螺杆泵技术在油田开采后期阶段以及稠油区块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原油开发效率,也可以促进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油田开发;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0引言进行油田开发工作时,薄差、低渗透油层具有较大的开发难度。
现阶段油田含水量不断增加,产量不断减小,开采成本增加,对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借助科学方法保证油田稳产以及高产。
借助同步测试信息能够发现,在沉没度较低情况下,需要建立较多的抽油机井,此类油井检泵周期短、泵效低、产液量低以及运转负荷大等。
所以对合理沉没度确定与应用进行研究,对于提升螺杆泵井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1螺杆泵采油工艺分析1.1螺杆泵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工艺当前油田领域所采用的螺杆泵,多以地面驱动螺杆泵与潜油螺杆泵为主,但从实际的应用来看,地面驱动、抽油杆柱转动的单螺杆抽油泵应用相对较多,具体的应用中,在井口位置安装驱动装置,主要包含动力部分、减速器与驱动头几个部分。
以电动机作为动力装备,电动机的运行中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支持,减速器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带动了抽油杆的转动,利用抽油杆将石油从地下抽到地面,完成采油任务。
油田生产作业中的螺杆泵采油工艺应用中,需在现场形成螺杆泵采油系统,该系统内包含有地面与井下两个部分,地面为驱动部分,由电动机提供动力,并将此动力传递给抽油杆,抽油杆获得足够的动力后,驱动井下部分的螺杆高速旋转,将井液带到地面。
螺杆泵采油工艺的应用中,需注意以下方面:(1)依据对油田情况的掌握,做好螺杆泵型号的对比与选择,确保所采用的螺杆泵,能完全适应油井条件,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确保螺杆泵的采油效率。
稠油油藏有杆泵抽油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目前我国多数的稠油油藏以有杆泵举升工艺为主,由于系统效率普遍偏低,从而增加了原油开采的成本,降低了原油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此,针对稠油油藏开展有杆泵抽油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进而提高有杆泵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对于开发稠油油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在流体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应用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井筒内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求解了各模型的解析解,计算了井筒内粘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然后,针对稠油油藏有杆泵井的特点,考虑了井筒内粘温关系的变化,在油井满足供排协调前提下,以系统效率最高为目标函数,采用了多变量(包括抽汲参数组合、泵挂深度、动液面深度等)、多重循环设计,进行稠油油藏机采井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开发了机采井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最后,结合塔河油田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了含水率、掺稀点深度、掺稀量、电加热功率、加热点深度等因素对井筒内流体粘度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采用掺稀降粘、电加热等辅助工艺提高稠油油藏的开采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持。
塔河油田5口试验井参数优化结果表明,最大、最小载荷和最大扭矩计算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0%,优化后的平均系统效率提高了9.6%,平均单井增产11.3m~3/d,增产增效显著,说明该优化设计方法满足稠油油藏现场实际需求,且具有较好的应用空间和推广前景。
同主题文章[1].冯耀忠. 提高有杆泵井系统效率的途径' [J]. 石油矿场机械.1993.(01)[2].蒋生键,李勇,牛文金. 提高有杆泵井机械采油系统效率技术应用' [J]. 特种油气藏. 2002.(02)[3].周继德. 有杆泵井节能问题探讨' [J]. 中国能源. 1992.(08)[4].刘红磊,李颖,霍刚. 机采参数优化技术及应用' [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01)[5].孙庆宇. 有杆泵井机采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及参数优化设计' [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4.(06)[6].曾玉强,李晓平,陈礼,鲁小会,王琴. 注蒸汽开发稠油油藏中的井筒热损失分析' [J]. 钻采工艺. 2006.(04)[7].冯耀忠. 改善有杆泵井生产性能的途径' [J]. 石油机械. 2000.(12)[8].李修文,古小红,崔效令.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效井的分析方法' [J]. 油气井测试. 2002.(04)[9].张维平,吴忠萍. 榆树林油田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矿场试验'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05)[10].李云光,王书方,周学文. 一分压注水技术工程实例' [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05)【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油气田开发工程; 稠油油藏; 有杆泵; 优化设计; 系统效率【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大庆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张继红;王亚楠;。
浅析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摘要】螺杆泵是一种在油田开发中广泛应用的采油工艺技术,具有高效能、节能减排、操作简便等优势。
本文从螺杆泵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采油过程中的技术特点、配套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螺杆泵在采油工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配套技术的完善对于提高采油效率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并促进油田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螺杆泵、采油、工艺、配套技术、油田开发、优势、技术特点、重要性、案例分析、发展前景、总结1. 引言1.1 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简介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在采油过程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如提高采油效率、降低采油成本、减少能耗等。
螺杆泵在工艺中具有一些独特的技术特点,如可进行变频调速、适应高粘度油井、具有较强的自吸能力等。
配套技术在螺杆泵采油工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泵体设计、密封技术、润滑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直接影响着螺杆泵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螺杆泵采油工艺及配套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将有助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实现石油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2. 正文2.1 螺杆泵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1.增加采油速度:螺杆泵通过旋转螺杆来吸入和排出液体,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加快油田的开发速度。
2.提高采油效率:螺杆泵能够适应不同的油井情况,提供稳定的、连续的液体输送,有效减少了采油过程中的停产时间和能源浪费,从而使采油效率得到提高。
3.减少人工干预:螺杆泵具有自动运行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采油情况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出产稳定性。
螺杆泵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螺杆泵的应用范围和效果也将不断拓展和提升,为油田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稠油出砂冷采工艺技术作者:何术华姚宏斌来源:《石油知识》 2014年第2期何术华姚宏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基本原理,即不注热量、不防砂,利用螺杆泵将原油和砂一起采出。
包括两个最重要的开采机理,一个是形成“蚯蚓洞”,即通过此种方式使砂子大量的产出,油层中产生“蚯蚓洞”,使得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
二是形成泡沫油,随着溶解气与原油成泡沫油状同时产出,既可以保持“蚯蚓洞”的稳定,避免了底层原油脱气,延长稳产时间,溶解气又给原油提供了内部驱动力量,降低了原油的粘度,更有利于原油流动。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适用条件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较适用于胶结疏松的稠油油藏,此油藏的物性是油层胶结疏松,原油粘度高,高粘度的原油可以将疏松的砂子一起携带出来,形成“蚯蚓洞”,增加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选用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一般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油藏埋深。
油藏埋深应大于300米,油层太浅就会能量不足;而上限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举升技术的水平,如果应用井下驱动螺杆泵会对油层深度上限放宽要求。
(2)油层厚度。
出砂冷采的油层厚度应大于3米,油层太薄既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不利于蚯蚓洞网络的形成。
(3)油层压力。
由于出砂冷采技术利用了地层能量,所以初始油层压力不应太低,压力越高越易造成较大的压力下降,这对出砂以及泡沫油的形成有利。
(4)原油粘度与密度。
原油粘度与原油携砂能力以及泡沫油的稳定性有关,粘度越高其携砂能力越强,所形成的泡沫油越稳定,目前证明的采用此技术的最好的粘度大致在1000~50000mPa.s,脱气原油密度为0.92~0.98g/cm3。
(5)原始溶解气油比。
出砂冷采的稠油油藏应含有一定的溶解气量,因为溶解气能使地层中形成稳定的泡沫油,使原油膨胀,不但可以提供驱动力量,而且可以提高采收率。
(6)粘土胶结物含量。
粘土胶结物含量越少,油层胶结越疏松,更容易造成出砂。
(7)初期含水量与底水。
初期含水量要小于40%,含水越高,携砂采油的能力越低;底水的存在有两种影响,一方面它为原油提供内部驱动力量,另一方面如果底水一旦进入井筒,出砂冷采就无法进行。
浅析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螺杆泵作为一种容积性泵体,应用到采油技术中具有安装管理便捷、采油举升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本文结合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特点,对其应用改进情况进行了探究。
标签:螺杆泵采油;采油技术;工艺改进胜利油田作为我国勘探开发时间较长的油田,在长期开发应用中对区块进行了多轮次开发和挖潜,实施了较多的增产措施,且区块内含有油藏类型较为复杂,包含部分稠油油藏,个别区块油井出砂严重。
而螺杆泵采油技术因为本身应用特点,比较适宜在稠油、出砂油井区块进行开采。
因此,为提升油气采收效率,需要对螺杆泵采油技术进行一定的应用探究。
1 螺杆泵采油技术基本情况1.1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工艺原理。
螺杆泵采油技术属于机械采油范畴,对油井出砂、油气混采、聚合物驱油区块和稠油油藏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在注水开发油藏高含水阶段采油效果同样较好。
常规螺杆泵采油技术主要配套地面动力装置、井下抽油杆柱组合和螺杆泵三部分,其中,地面配套动力装置主要是在井口部位为井下管柱和泵体提供动力,并承受设备运转产生的轴向荷载以及设备速度变化产生的作用力;井下抽油管柱作用主要是连接和传递,将地面装置提供动力传输到螺杆泵,带动泵体运转作业;螺杆泵包括泵体和螺杆两部分,前者外部筒体由专业钢材支撑,外部覆盖抗腐蚀和油性侵蚀的胶体材料、发挥定子功能,后者是强度和精度都比较强的螺杆,外表面有镀层,可发挥转子功能。
系统运行中,主要是由地面动力装置电动机运转后,通过齿轮和皮带的传动作用实现变速生成动力,利用抽油管柱传递到井下泵体设备,通过泵体螺杆的转动驱动储层内的原油进入油桶,并进一步举升到地面,实现油气资源的开采。
1.2螺杆泵的应用特点。
螺杆泵运行中容积效率与压力呈现负相关关系,压力越小容积效率越高,在压力相同时泵深越大则流压越小,能够驱动更多的原油举升到地面。
螺杆泵结构紧凑,能源资源利用率较高,设备初期投入相对较低,可实现低成本采油作业;螺杆泵运行遵循热量、质量和能量守恒的特点,仅有少量的流量脉动,轴向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好,基本没有机械和液柱传动惯性造成的损失,泵容积效率在90%左右,属于低能耗、高效率的采油作业系统;应用较为广泛,对稠油油井和高含砂、高含气油井有利于油藏资源的举升和储运,在油气混输中不存在“气锁”现象,在直井、斜井段以及陆上和海上油藏都可以应用,在井口回压较大的区域还能在采油作业的同时实现远井集中运输;泵体存在棘轮、棘爪式防反转系统,具有性能可靠、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关泵停转时不会因为液柱压力的瞬间降低引起井下管柱反转引发杆柱“脱扣”问题,即使是在井下复杂状况造成停泵和出砂沉积在泵体上部的问题,其自我回复能力依然较强。
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摘要:螺杆泵在现场应用时易出现因油井产能、螺杆泵泵型选择及工作参数不匹配等问题导致的低效率。
为解决此问题,需要对螺杆泵井生产系统协调性、油井产能、螺杆泵工作参数为主设计节点分析系统,对螺杆泵井生产系统参数优化设计。
关键词:螺杆泵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一、前言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是螺杆泵合理运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延长螺杆泵工作寿命的基础保证。
因此,为保证螺杆泵合理运行、稳定生产,开展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根据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原则,建立了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结合油井流入动态研究结果和井筒流体压力分析结果,给出了通过该数学模型实现螺杆泵井生产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
二、优化设计原则(一)螺杆泵的工作点应落在合理工作区内;(二)螺杆泵设计时井底流压应满足油田开发方案的要求;(三)满足螺杆泵的压头、排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加下泵深度,减小流压,放大生产压差,以提高油井产液量;(四)油井条件确定后,螺杆泵的压头、排量不能大幅度增加,否则将会导致螺杆泵的工作点偏离合理工作区;(五)对于气液比较大的油井,应采取套管放气的方法,尽量增大下泵深度,减少气体的影响。
(六)螺杆泵在满足排量、压头、扭矩的情况下,可采用中低转速;在其它条件受到约束时,可通过提高螺杆泵的转速来实现高产;(七)当螺杆泵的压头不足时,可以适量的降低下泵深度、提高流压、降低转速或者降低油井产液量;(八)可以通过提高容积效率,提高泵的转速、增大理论排量,增加泵的压头,加大下泵深度、提高油压,提高采油指数的方法实现提高油井产液量;(九)当油井地层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螺杆泵生产系统参数,当泵抽条件发生变化时,可以调节地层参数。
另外,螺杆泵的最大外径,应满足在套管内起下顺利;转子旋转时,最大直径不与油管发生摩擦;转子从油管中起出顺利;定转子的连接尺寸,应该与管柱配套。
三、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若电控箱离电动机距离小于20m,则不用考虑Nx,根据驱动装置电动机型号,选配电控箱。
80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稠油资源,储藏量大,开发难度不高,因此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形成了大量的稠油生产基地。
但以往针对稠油资源的开发以注蒸汽开采为主,存在较为严重的出砂问题,且成本较高,推广难度大。
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开始尝试应用螺杆泵技术进行稠油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针对稠油开发中对螺杆泵采油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与总结。
1 螺杆泵采油技术原理螺杆泵由定子、转子两个部分构成,的螺旋形过盈配合形成连续密封式腔体结构,在转子旋转过程中满足介质传输的要求。
沿螺杆泵全长,于定子橡胶衬套内表面以及转子外表面间形成多个密封式腔体结构。
在转子转动过程中,两者间不断形成密封式腔式室,并沿排出端发生推移并最终消失。
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吸入端压差因素的影响,介质被吸入其中,并逐步推挤至排出端,促进压力的持续性升高。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节能效益且结构简单的采油设备,螺杆泵采油在稠油开发领域中的应用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螺杆泵容积效率高,对黏度适应范围广等等,并且在高含砂井、高含气井稠油开发中也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
但随着稠油开发领域中对螺杆泵采油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以及相关经验的累积,也在实践中发现了螺杆泵采油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定子橡胶损坏频率较高,导致检泵次数较多且检泵时必须起下管柱,导致操作人员的不变。
并且,定子橡胶在耐热温度方面的限制导致其无法在主蒸汽经中应用。
除此以外,由于螺杆泵采油技术下定子、转子需要实现过盈配合,运转期间热量必须通过井液带走,以免定子橡胶出现老化或膨胀等问题,对其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
2 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在现阶段稠油资源开发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油井稠油出产效率,应当参考螺杆泵生产动态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并综合考虑产油性能、重油油井条件等相关因素对螺杆泵采油性能的影响,以合理优化螺杆泵型号、工作深度、光杆型号等相关参数的选择,在确保螺杆泵工作状态最佳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原油产出效率。
八面河油田螺杆泵稠油携砂冷采工艺的探讨郝轶熊鸿翔刘帅工艺研究所摘要: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具有地层埋藏浅、油层胶结疏松、出砂严重以及油稠等的特点。
对该油藏区块上实施携砂采油的地质条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面120-35-斜5井”实施了携砂冷采工艺,从实验结构分析得出了工艺认识。
该研究表明,该工艺可以解决了地层出砂、排砂的难题,避免了多次防砂导致油井产量下降而不能正常生产的问题,使难动用储量得以成功开发。
但在研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此配套工艺方法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以便更充分发掘该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螺杆泵稠油携砂冷采目前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主要实施热采开发,但热采工艺存在单井投入大,投资风险高,工艺复杂的缺陷。
而且经过多轮次热采后,热采效果逐轮次下降。
稠油区块有相当多的井由于井况、高含水和储层物性差等原因导致热采潜力小,这些井必须进行冷采开发。
为了降低采油成本,提高稠油开采经济效益, 20世纪 90年代,加拿大的一些小石油公司率先开展了稠油出砂冷采的工艺试验。
其主要做法是不注蒸汽,也不采取防砂措施,射孔后直接进行生产,矿场上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携砂冷采”这一概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经过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的攻关研究,“出砂冷采”技术已进入现场实施阶段,并逐渐进行商业化开采。
本文通过在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地质特性分析,并结合“面120-35-斜5井”实施的4次螺杆泵携砂冷采工艺实验的理论与实际分析,对该工艺在八面河稠油区块实施该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一、八面河油田稠油出砂冷采适应性分析出砂冷采技术不采取防砂措施,通过诱导非胶结砂岩稠油油藏的地层大量出砂和形成泡沫油而获得高产油流,具有产油量高和开采成本低的特点。
八面河稠油油藏具有稠油携砂冷采的特点:(1)油层疏松、胶结程度低,且泥质含量较低(低于20%)。
粒度中值小于2mm。
油藏有利于大量出砂,从而能改善流动环境;(2)油层埋深在1000m左右(300~800 m为最佳),油层压力大,油层胶结疏松,又具有较高的地层能量;(3)油层厚度较厚。
套保油田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王俊杰;施文彪;张春强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04(023)011
【摘要】吉林油田本着总体布局、分期实施、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原则,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稠油冷采设备和地面工艺流程,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稠油冷采地面工艺设计的难题,同时为吉林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始终把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减少投资、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使这项技术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总页数】3页(P3-5)
【作者】王俊杰;施文彪;张春强
【作者单位】吉林油田设计院;吉林油田设计院;吉林油田英台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技术研究 [J], 杨立博
2.适度出砂冷采技术在渤海稠油油田的应用研究 [J], 单新新;刘佳林;梅磊
3.热油激励技术在套保油田稠油排砂冷采中的应用 [J], 李士国;胡光;刘桂芹;赵春林
4.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J], 谷武;林雨凤;李旭东;邓涛;刘杨
5.套保油田稠油出砂冷采地面工程配套工艺技术 [J], 王宪中;施文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套保稠油油藏出砂冷采后提高采收率技术谷武;林雨凤;李旭东;邓涛;刘杨【摘要】通过分析区块开发形式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出砂冷采后多种开发方式的标准筛选以及此技术在该油藏的适应性研究,结合火驱物理模拟实验,明确了该区块进行火驱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选了火驱合理的井网方式和注气参数.2007年开始,通过开展现场试验,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为提高区块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The development schemes after cold production with sand have been screened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has been studied for the Taobao heavy oil reservoir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It has been determined through physical simulation tests that in - situ combustion is feasible for the reservoir. Rational well pattern and air injection parameters have been optimiz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Since 2007, field tests have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 and provided technical support for improving reservoir recovery factor.【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2(019)004【总页数】4页(P65-68)【关键词】出砂冷采;采出程度;火驱;井网;注入参数;试验效果;套保油田【作者】谷武;林雨凤;李旭东;邓涛;刘杨【作者单位】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中油吉林油田公司,吉林松原13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套保油田白92块油藏类型为短轴背斜构造油藏,具有埋藏浅、胶结疏松及油层薄的特点。
稠油油藏螺杆泵冷采提液技术应用探讨摘要:针对稠油油藏底水锥进引起的油井暴性水淹问题,提出变控水稳油为大排量提液采油的开采方式,并进行大排量提液增油机理研究及可行性分析。
经筛选对比,选择大排量螺杆泵作为提液手段,最终形成多种螺杆泵配套工艺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稠油油藏;提液冷采;螺杆泵;配套技术某区块稠油油藏投产以来,由于受底水快速锥进的影响,油井由南到北陆续出现暴性水淹,生产形势直趋而下,虽采取多种治理手段,但效果甚微,整个区块开井仅21口,产能31吨/天,采出程度只有8.4%。
根据该区块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的基本特点及潜力分布的基本认识,深入研究油藏的渗流机理,运用水动力学原理,认为提高储层内油流的流动性,便可增加油井原油产量。
根据新理论采用新技术,实施大排量螺泵提液工艺,并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为同类油藏高含水期开发提供一定经验。
1区块稠油油藏概况某区块油藏类型为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特超稠油底水油藏,储层内孔、缝、洞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流动通道。
平均孔隙度9%,渗透率2.261×10-3um2,原油密度0.988~1.0g/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5×104~7×104mpa.s,粘温敏感性强,油藏压力属常规静水压力系统,油水界面在-900~-940m左右。
热采后期高含水开发阶段的突出矛盾有以下两点:一是油藏底水活跃、持续锥进,油井大面积暴性水淹,在常规低采液量情况下区块开发效果日益变差。
二是油藏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工艺上堵底水效果不理想,区块控水采油难度大。
2提液增油可行性论证2.1特超稠油油藏冷采提液增油机理分析该区块稠油油藏原油粘度属特、超油级别,从试采情况看,油藏初期采取井筒降粘措施后,不注汽仍有一定产能,这体现高渗透裂缝对特、超稠油的流动条件有所改善的开发特点。
油藏底水充足,油井处在“暴性”水淹状态下,采用大排量提液,在大的生产压差下储层内流体被抽向井筒周围,同时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底水上升,裂缝性油藏的储层中的采油方式近似底水水压驱动采油的方式。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稠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料,我国是稠油资源法国,采用有效的稠油出砂技术,能够增强稠油的利用率,对于我国的资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于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进行探讨,分析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开采优势以及应用现状。
关键词:稠油出砂冷采应用一、前言稠油是21世纪重要的资源,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未来的原油短缺具有战略意义,当前用于稠油开采的主要方式是主蒸汽等人才技术,但是面临着菜油成本高、油层出砂等技术难题。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稠油开采技术,通过采用螺杆泵进行开采,具有操作成本低的特征[1]。
与热采技术相比,稠油出砂冷采技术能够减少浅、薄、散的稠油油藏污染,能够有效的提升开采效率,可用于一般的稀油油藏和已经热采过的稠油油藏。
二、稠油出砂冷采技术意义我国陆上稠油约战石油资源的20%,至今已经发现了70多个稠油油田,具有丰富的储量对于我国的石油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因为部分油田的由于油层薄、厚度比低或者原油粘度太高,仍有相当数量的稠油资源无法投人开发,采用蒸汽热的方式进行开采,对于稠油的开采利用具有严重的限制意义。
采用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具有操作成本低、开采效率高以及开采污染少的特点,而且可以作为热采的后续开采方式,对于提升我国稠油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稠油出砂冷采适用条件与技术原理1.稠油出砂冷采适用条件虽然当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稠油出砂冷采技术地质筛选标准,但是就当前的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使用实践而言,稠油出砂冷采技术主要适用于以下地质条件:(1)油层的胶结状况,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适用于交接程度较低、泥沙含量较低的地层结构,而且需要油层疏松,具有较好的流动环境;(2)油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稠油出砂冷采技术适用的油层一般要求渗透率大于0.5,孔隙率大于30%,含油饱和度高于60%;(3)油层厚度,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油层厚度不能太低,一般至少需要在3m以上,对于油层厚度太薄的油田而言,稠油出砂冷采技术的出啥量与油井产能会受到影响;(4)原油粘度和密度适中,原油的年度越高,携砂能力越强,但是流动性能差,原油粘度太低会影响其携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