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觉民与妻书
- 格式:doc
- 大小:316.50 KB
- 文档页数:5
林觉民《与妻书》又名《与妻诀别书》是清朝末年为了反清反封建争取民与(yǔ)妻(qī)书(shū)。
《与(yǔ)妻(qī)书(shū)》又名《与妻诀别书》。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
泪珠和笔墨齐下。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
谓吾忍舍汝而死。
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
称心快意。
几家能彀?司马青衫。
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
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所以敢先汝而死。
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
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
无宁汝先我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
后经吾婉解。
虽不谓吾言为是。
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
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吾先死留苦与汝。
吾心不忍。
故宁请汝先死。
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
入门穿廊。
过前后厅。
又三四折。
有小厅。
厅旁一室。
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
适冬之望日前后。
窗外疏梅筛月影。
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
低低切切。
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
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
吾之逃家复归也。
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
必以告妾。
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
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及与汝相对。
又不能启口。
且以汝之有身也。
更恐不胜悲。
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
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天灾可以死。
盗贼可以死。
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吾辈处今日之中国。
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
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
而离散不相见。
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
与妻书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wù),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suì)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chèn)心快意,几家能彀(gòu,同“够”)?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yù)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jīn)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qī)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与妻书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信里满载着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情怀。
在这封信中,林觉民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切爱意和眷恋之情。
他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融入到文字之中,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和对妻子的真挚情感。
以下是一些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理解:
1. 真挚深厚的感情:林觉民在信中多次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情厚爱,强调了他们之间真挚的爱情。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连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相互扶持和理解:林觉民提到他和妻子相互扶持、理解和支持。
他认为在爱情中,双方应该相互关心、支持对方的梦想和追求,并在困难时给予彼此力量。
3. 无私奉献:林觉民在信中表达了他愿意为了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的决心。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不仅是对个人的关爱,还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4. 永恒不变的承诺:尽管面临生死离别,林觉民在信中强调了他对妻子的爱是永恒不变的。
他承诺即使在死后,他的爱也将永远存在。
《与妻书》展示了林觉民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他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爱情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不仅是一封情书,更是一份对爱情和生命的崇高宣言。
《与妻书》知识梳理一、作家、作品简介林觉民(1886年—1911年),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福建闽县(今闽侯)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1907年日本留学,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回国参加广州起义,4月27日,与方声洞等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数日后从容就义。
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其在1911年4月24日晚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
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
全文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字词梳理(1)人民: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
(2)择:同“释”,舍弃。
(3)就:成就。
(4)五帝三王:五帝,《史记·五帝本纪》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5)黔首:指平民,老百姓。
黔,黑。
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称为黔首。
(6)资:资助,供给(7)业:使成就霸业。
(8)意映卿卿如晤:意思如同“我凄见宇如面”。
意映,作者妻子的名字。
卿卿,旧时夫对妻的爱称。
如晤,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9)竟:完成。
(10)彀:同“够”。
(11)司马春衫: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里比喻极度悲伤。
春衫,应为“青衫”。
(12)太上之忘情:古人有“太上忘情”之说,意思是修养最高的人,忘了喜怒哀乐之情。
(13)充:扩充。
(14)与使:与其,下文“无宁”是“不如”的意思。
(15)既:已经。
(16)有身:有身孕。
(17)寸管:指笔。
(18)第:但是。
(19)抑:还是。
(20)骨化石:古代传说,有一男子外出未归。
其妻天天登山远望,日久天长变成了一块石头,后人称其为望夫石。
与妻书解读
摘要:
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与妻书》的内容与主题
3.探讨《与妻书》的艺术特点和影响
正文:
《与妻书》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林觉民所写的一封信,它是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夕,写给自己的妻子陈意映的一封告别信。
这封信在后来成为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绝命书”。
林觉民,清朝末年的一位民主革命家,积极参与了反对清朝统治的民主革命活动。
他在这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家庭和妻子的深深眷恋,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与妻书》的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林觉民在信中,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责任。
他写道:“吾诚恋妻子,吾亦恋国。
吾愿汝以吾之爱汝者,爱吾国;以吾之恋汝者,恋吾国。
”这种深深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
在艺术特点上,《与妻书》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厚的人生感慨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信中写到:“吾欲与若相待至诸父诸母皆登仙而后已,又欲与若白头偕老,以慰吾怀。
”这种深深的人生感慨,令人感叹。
《与妻书》的影响深远。
它不仅展现了林觉民的高尚人格和坚定信念,也展现了他对家庭和妻子的深深眷恋。
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人们,仍有着深远
的影响。
林觉民《与妻书》原文与译文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林觉民《与妻书》原文:林觉民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棲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並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
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与妻书解读摘要: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1.《与妻书》的创作背景2.作者林觉民简介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1.与妻书的主要内容2.书信中表达的情感3.书信中的家国情怀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1.文学价值2.对后世的影响四、总结正文:《与妻书》是近代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在1911 年广州起义前夜,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
这封信充满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被誉为“百年情书”。
一、与妻书的背景与作者简介林觉民,字意洞,福建福州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他早年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孙中山等人,加入了同盟会。
1911 年,林觉民参加了广州起义,担任先锋队队长,起义失败后被捕,英勇就义,年仅24 岁。
《与妻书》就是在广州起义前夜,林觉民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信。
二、与妻书的内容解读《与妻书》是林觉民对妻子陈意映的深情告白,书信中充满了对妻子的爱恋、愧疚、期望等多种情感。
作者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因为自己的革命事业,不能尽到丈夫的职责,甚至无法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爱恋,希望能与她共度余生,携手白头。
然而,面对家国的危难,作者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革命事业中,表现出了高尚的家国情怀。
三、与妻书的文学价值与影响《与妻书》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辞,成为了中国近代文学的瑰宝。
这封信不仅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也展示了他对家国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这封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人传颂的佳作。
总结:《与妻书》是林觉民在革命事业中留给妻子的一封深情告白,这封信展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对家国的忠诚。
与妻书解读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探讨《与妻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正文
《与妻书》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林觉民所写的一篇家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家书的代表作之一。
林觉民是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的知识分子,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深受国家命运的冲击。
在这封信中,他向妻子表达了自己对家庭、国家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林觉民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展开。
在信中,他描绘了自己离家在外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妻子的深深思念之情。
同时,他也谈到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他希望妻子能够理解他的选择,支持他的事业,同时也为自己和家庭的未来担忧。
《与妻书》的主题是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林觉民在这封信中,展现了他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这两者的忠诚和责任。
他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对家庭负责,对国家尽忠。
这种忠诚和责任,是他人生的准则,也是他对妻子和家庭的承诺。
《与妻书》的文学价值在于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林觉民在这封信中,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对妻子的思念,以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这种真挚和深刻,使得这封信成为了中国古代家书的代表作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总的来说,《与妻书》是一篇充满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的家书,展现了林觉民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与责任。
与妻书解读
摘要:
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与妻书》的内容和主题
3.探讨《与妻书》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正文:
《与妻书》是清朝文学家林觉民创作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家书。
林觉民,字静斋,号梦蝶,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后因参与戊戌变法而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海外。
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尤以家书见长。
《与妻书》的内容主要是林觉民写给自己的妻子陈芸香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之情、对家庭和国家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信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抒情,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堪称古代家书的佳作。
在信中,林觉民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
同时,他也对家庭生活充满眷恋,对妻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信中多次提到“忧患”二字,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与妻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学表现力。
其次,信中融入了许多诗词典故,丰富了文化内涵。
最后,信中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与妻书》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成为了古代家书的典范,被誉为“家书
之冠”。
其次,它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文学作品都受到它的启发和借鉴。
最后,它也成为了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为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与妻书解读(实用版)目录1.介绍《与妻书》的背景和作者2.分析《与妻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3.探讨《与妻书》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4.总结《与妻书》的地位和影响正文《与妻书》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林觉民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家书。
林觉民,字静中,号省心,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后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
他才情横溢,文章优美,为清朝晚期的散文大家。
《与妻书》是一篇充满感情的家书,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妻子表达了自己对家庭、亲情、爱情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信中,林觉民回忆了自己与妻子从小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的岁月,表达了对妻子的感激和愧疚之情。
同时,他还对妻子的品德、才情、性格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深爱妻子的丈夫形象。
《与妻书》在主题上,既有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反映了清朝晚期社会的风俗、道德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信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和关切,展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艺术特点上,《与妻书》具有鲜明的个性。
首先,文章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和韵味。
其次,作者善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刻画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最后,文章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堪称清朝晚期散文的佳作。
《与妻书》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而且对清朝晚期的文学、社会风俗、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文章中对爱情、家庭、国家、民族的深刻思考,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与妻书》是林觉民的一部散文佳作,它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和对家庭、国家、民族的忧虑与关切。
十二与妻书课文分析林觉民,清朝末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殉国时年仅25岁。
课文是他在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前三天的夜间写给其妻子陈意映的绝笔书。
起义前夕,林觉民已做好了为革命捐躯的准备,但面对挚爱的妻子,他又肝肠寸断,难以割舍。
个人幸福、革命事业、祖国前途在烈士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烈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写下了这篇意浓情笃、慷慨悲壮的绝笔书,抒写了自己对妻子的绵绵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的深沉的爱。
这既是一首爱的颂歌,更是一首正气之歌。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表明写遗书的缘由和悲痛的心情。
书信开门见山,直接抒情,“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生离悲痛之情迎面而来,让人不禁悲从中来。
其对爱妻的生死惜别,与下文“吾至爱汝”紧密相呼。
而作者明明悲痛到“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却又“忍悲为汝言之”,其天下为公的大义,及体贴之情、细腻之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深情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这是书信的核心部分。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是纲领性的句子,全信说理,由此展开。
在“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这一看似矛盾的义理中,作者以大量笔墨阐述了“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道理,由爱妻子一人延展到爱普天下之劳苦大众,使个人私情服从了国家、民族之大理,体现了烈士追求自由、民主、博爱的革命理想。
也正因为有着这样崇高精神的驱动,信中多次出现了“吾今死无余憾”“吾牺牲百死而不辞”等句子,烈士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浩然正气回荡于字里行间。
死不可怕,然“舍汝而死”却令人悲痛难耐。
一个“忆”字,带出了一连串的回忆,引出了对夫妻恩爱的追忆:一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二是对“双栖之所”甜蜜生活的回忆,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三是追述最后分别之前,未将赴义之事告诉爱妻的原因及当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