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看》优质课 教案 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59 KB
- 文档页数:6
我看教案教学内容:写作——"关于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完成一篇简短的"关于我"的写作。
教学重点:1. “关于我”相关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2. "关于我"的基本句型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关于我"的写作。
2. 在写作中能够准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自己的简短介绍,并准备相关图片或资料。
2. 学生课堂用书、笔、纸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己的介绍,引入"关于我"的话题,并询问学生是否有兴趣分享自己。
2. 学习词汇:教师介绍关于“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如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等,并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跟读。
3. 学习句型:教师呈现"关于我"的常用句型,如“我的名字是……”、“我今年……岁了”等,并进行分解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
4. 操练:教师设计几个相关的口语练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互动练习。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按照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自我介绍的写作。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必要的批改和反馈。
2. 在下一节课上分享一些学生写的好的范文,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延伸:教师可在下节课上让学生进行口头介绍,展示自己学到的“关于我”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和口头表达,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幼儿园大班语言《我喜欢我》含公开课视频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幼儿园山东省课程指导教师用书课程,完整公开课教学示范课,可免费观看视频。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能说出角色对话,尝试用“我不会“,但我会“,我喜欢我自己”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教学设计:活动名称:我喜欢我年龄段:大班领域:语言领域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2.能说出角色对话,尝试用“我不会“,但我会“,我喜欢我自己”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愿意接纳自己,在欣赏自己和别人中感受快乐。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难点:能说出角色对话,尝试用“我不会““,但我会“,我喜欢我自己”大胆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活动过程:一、出示青蛙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喜欢(不喜欢)青蛙的原因。
二、教师分段讲述欣赏,引导幼儿感知青蛙心情变化的原因。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引导幼儿了解青蛙最初的心情。
提问:青蛙为什么这样高兴?着重引导幼儿用故事中的语言及动作表现出青蛙自豪的大喊,体会青蛙的快乐心情。
2.教师讲故事至“青蛙忍不住哭了起来”,引导幼儿了解青蛙大哭的原提问:青蛙都遇到了谁?他为什么要大哭?经验迁移:好朋友难过的时候,你会怎样安慰他?山羊会这样做吗?3.教师继续讲述故事至结束,引导幼儿了解青蛙心情转变的原因。
提问:青蛙为什么会高兴的呱呱叫?它是怎样对自己说得?小结:小青蛙原本自信又快乐,它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跟别人比,就会伤心难过,当他知道自己会做什么,知道大家都喜欢它所以开心又自豪。
三、播放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提问: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不会做什么?会做什么?如果青蛙很努力地学习飞翔,他能成功吗?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处,都有自己擅长和不会的事情,努力练习会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更重要的是要喜欢自己,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浙教版六年级语文——我看见了大海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生词:海滩、海岸、海浪、潮水等。
2.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
3. 能够用合适的语言描写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
4. 学习海洋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教学内容】同步阅读:《我看见了大海》海滩上的人们,哇!多热闹啊!我像一只小蚂蚁一样,穿过人群,快乐地奔向海岸。
大海真美啊!看那朝气蓬勃的海浪,一个接一个地冲上来,又跳跃着回去。
海水清澈透明,像一面镜子,看见了天空中的云彩和太阳的影子。
潮水涨了上来,把我的脚淹没了。
不过一会儿又落下去了。
我感到很惊奇,想着它们好像有着自己的生命似的。
突然有一个人冲到我身边,告诉我海里有危险,叫我不要离开海滩的范围。
他告诉我海水深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变化很多,而且海里有很多汹涌的海浪和隐藏着的石头,要特别小心。
听了这位热心人的话,我更加珍惜眼前的这片蔚蓝海洋。
【教学过程】一、热身运动1. 做海豚舞热身,锻炼学生的身体灵活性。
2. 配以适当的音乐,引导学生用身体语言模拟海中动物,例如鱼、海星、海草、贝壳等,加深对海洋生态的印象。
二、学生感知情景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人群中穿过来到海岸和欣赏海边的场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用五感来感知海滩,如触摸海浪、听海浪声等。
2. 让学生听音乐,配合图片,了解海的形态、颜色、波浪等特点,让学生感知海洋的美。
三、阅读课文1. 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其中的词汇。
2. 对学生有困惑或不理解的单词,老师直接解释或呈现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并扩充词汇量。
3. 让学生分小组阅读,让每一组把课文的大意叙述出来,鼓励学生表达和提高口语能力。
四、带领学生讲述自己的海边体验和感受1. 给学生下发有关海滩体验的对话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2. 老师走进学生小组,与学生互相交流,让学生充分讲述自己海边遇到的趣事、感受,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五、小结老师归纳学生总结出来的海洋常识,并提供防晒、护耳、救生等知识,让学生更加重视、善于保护自己。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描述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描述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3.延伸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观察与描述: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事物并进行描述,如树叶、动物、建筑物等。
2.创造性描述: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来描述一些抽象的事物,如音乐、梦境、情感等。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幅画作或一张照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引发学生对观察和描述的兴趣。
观察与描述(20分钟):1.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如树叶、动物、建筑物等。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事物。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并提问学生有关这些事物的问题,如“你看到了什么形状?你觉得这种颜色代表什么?”2.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组实物。
让学生观察并一起描述这些事物,然后根据描述来猜测这些事物是什么。
通过比较不同组的描述来发现描述的方向和内容上的差异。
创造性描述(25分钟):1.鼓励学生使用想象力来描述一些抽象的事物,如音乐、梦境、情感等。
可以通过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或图片来帮助他们展开想象,让他们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2.以学生熟悉的音乐为例,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他们听到了什么,如何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鼓励学生尽可能地用形容词、动词和比喻来描述。
思考与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过程,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观察与描述对我们了解世界有什么帮助?”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如他们觉得最有趣的描述是什么,觉得困难的是什么等。
拓展活动(10分钟):1.鼓励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可以给学生一些观察日记的任务,让他们记录下每天观察到的事物,并进行描述。
2.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描述的机会,如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梦境、描绘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多姿多彩的我(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绘画思考,引导学生眼中的“我”,从而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增强自信心。
】三、了解同学眼中的“我”一)小组合作,交流认识。
1.组队:同学们,请自由组队(规定每组3-4人),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彼此眼中的“我”。
2.交流:请同学们依次介绍自己的“我”(即第二步中画的海洋生物),并请其他组员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我”的特点,最后请这个“我”的主人总结自己的特点。
二)展示成果,分享感受。
1.展示:请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你们小组的“我”和特点展示给全班同学。
2.分享:请展示完毕后,代表同学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同学眼中的“我”,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同时也能够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特点和优点。
】四、了解父母眼中的“我”一)阅读信件,思考反思。
1.分发信件:请同学们拿到一封信,这是你的父母给你写的,信中写了他们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请认真阅读。
2.思考反思:请同学们在一号卡片纸的背面,根据信中所写,总结出父母眼中的“我”的特点,并思考一下,这些特点和你自己的认识是否一致,是否需要改进。
二)展示成果,分享感受。
1.展示:请同学们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父母眼中的“我”的特点,用彩笔在二号卡片纸上画出来。
2.分享: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画和感受,同时也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的不足和优点。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信件和思考反思,让学生了解父母眼中的“我”,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同时也能够欣赏和尊重他人的特点和优点。
】五、角色扮演,体验“我”多彩的一面一)分组演绎,体验感受。
1.分组:同学们请自由组队(规定每组4-5人),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我”多彩的一面。
2.角色扮演:请每组选择一位同学扮演一个角色(如老师、医生、警察、农民等),其他同学扮演这个角色的朋友、家人、同事等,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我”多彩的一面。
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祖国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长句子的读法四、教学时数:2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3、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出示课题)个人读,全班读二、初读诗歌1、师范读2、刚才大家听得可认真了,谁听出了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3、同桌对读,分角色,等会我们来比一比,哪一桌读得好4、朗读比赛,同桌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全班读三、识字1、认读词语(1)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2)出示词语,生自由读(3)比一比(开火车、挑战读、齐读)2、认读生字(1)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今天要认识的生字(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3)全班齐读(4)师抽读(5)小组学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它们四、读诗歌1、小组分角色读2、全班读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卡片二、朗读背诵诗歌1、看了天安门广场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2、指导感情朗读(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3、背诵小学语文《我多想去看看》教案篇2一、教学要求: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北京的风景图,.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是有的长句子不容易读好。
四、教学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说话训练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一说吗?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城去看看。
幼儿园大班安全详案《我喜欢我》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办,从小培养幼儿自信,对其一生都有影响,幼儿时期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的正是自尊和自信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
幼儿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自信的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新阶段。
设计意图:整个教育活动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借助课件讲故事,引导幼儿发现动物们各自的本领,帮助伤心难过的青蛙寻找优点,从而感知、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的道理。
第二个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在别人面前讲述自己的本领,多方面展现自己的特长;第三个环节,组织孩子们召开“赞美会”,引导幼儿发现其他小朋友身上的优点,让每个孩子感受赞美和被赞美的快乐。
最后,让孩子们随音乐自由、大胆的展现自己,并大胆的告诉别人“我喜欢我自己”,让自己更加的自信!整个活动,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以提高自己与别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我就是我,谁也代替不了。
2、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能大胆的讲述喜欢自己的理由。
3、在宽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故事课件、花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你们认识我吗?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谁想告诉我你的名字?(你的名字真好听)在咱们这个班里,你喜欢谁?为什么?二、结合课件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前半部分师:(神秘状)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它是谁呢?(出示青蛙课件)师:你喜欢青蛙吗?为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青蛙的优点)青蛙也是这么想的,今天,小青蛙在池塘边……它忍不住哭了起来。
(结合课件讲故事)师:青蛙为什么会难受?他真得很没用吗?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呢? 师:青蛙有这么多的本领,他不应该难受呀!谁来安慰安慰它。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山羊笑着对青蛙说:……我们大家都喜欢你。
《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多想去看看》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意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教学过程中要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时,从课文题目“我多想去看看”导入,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制作带有生字的卡片。
(学生)3、查找关于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资料;查找关于新疆的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媒体导入,整体感知1、师生谈话,揭示题目。
预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和新疆吗?生1:去过。
生2:没去过。
师: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一首歌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播放课件《我爱北京天安门》,同时老师用优美的动作打节奏)师:天安门是首都北京的象征,它既雄伟,又壮丽,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每天都同太阳一同升起,那场面非常壮观。
你们想去看看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视频)生:想。
师:你们想知道新疆是什么样的吗?美丽的天山上都生长着什么呢?2、导语:有一个孩子,他住在天山,他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
还有一个孩子,他家住在北京城,他想去天山看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多想去看看》。
3、看,题目中有一个生字是要求会认的,(“想”课件演示红色)谁来拼读?设计意图:新课伊始创设情境,在天安门广场升旗的美丽画面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声中导入新课,意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中激发情感。
最新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第4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
是谁呢?(二)图文共读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三)认识整点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青岛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3.看一看》教材分析《看一看》是青岛版教材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知道》这一单元的第3 课,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知识。
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借助镜子观察眼睛的图片,图片中的学生眼睛挣得大大的,手指指着镜子中的眼睛细致的观察。
图片意在指导学生观察眼睛的方法,说明镜子是重要的辅助观察工具。
教科书展现的问题“我发现”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观察要认真、细心;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要学会用语言、文字或者图片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事物。
教科书设计了让学生观察七巧板的图片,借助卡通语言“七巧板的颜色有 ....... ”规范学生的描述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科书还呈现了松树和松针,花生壳和花生仁的图片,让学生意识到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要想全面认识物体的特征,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由外部到内部等进行观察。
拓展活动本环节呈现了多种动物形象隐藏在“大象”中的图片,呈现出“找一找,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活动指向,目的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从小培养学生的用眼卫生是必要的。
教科书以“怎样保护我们的额眼睛”作为引领列出保护眼睛的方法,教科书以两幅图片为例,让学生认识正确的读书姿势与防止眼睛疲劳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意识。
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通过观察认识眼睛的外部特征。
2、过程与方法:知道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颜色、形状等;了解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注意卫生保健。
本课的重点: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观察本课的难点:理解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知道不同的方法观察到的结果不同。
《我的观察》教案教学设计我的观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观察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学生将能够应用观察技巧,准确、客观地描述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3. 学生将能够分析观察结果,形成自己的观察结论,并能就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究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1. 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2. 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观察结果的分析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介绍观察的概念和作用,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讲解PPT,介绍观察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并给出相关例子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20分钟)-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就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各自观察结果和结论,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5. 教师点评(10分钟)- 教师对各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 布置观察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现象进行观察,并按照研究到的观察原则和技巧进行记录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观察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对观察原则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常常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形成自己的观察惯和技巧。
2. 可以通过参观实际场景,如博物馆、公园等,加深学生对观察的认识和理解。
3. 可以组织观察报告和分析汇报活动,拓展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以上是《我的观察》教案的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吗?(学生回答)你们学得真好。
2.开火车,读生字。
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朋友的名字吗?它们叫什么?呜??小火车开啦!小朋友们,你们把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记住了,真了不起!3.读词语游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词语朋友的名字,谁愿意来当小老师?课件出示:告诉、走出、北京城、天安门、广场、非常、壮观。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是感性的,识记很快,但不是很扎实。
通过课前几分钟的交流汇报,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生字的音、形、义,感受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了解首都北京1.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今天,老师想给你们当一回导游,小朋友们,一起来吧!(1)我们先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它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接着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坛公园。
(3)然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城楼,它是中国的象征。
(4)最后,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北京之行结束了。
2.教师导学:小朋友,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
)3.有一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北京城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刚才大家读得可认真了,那么,你读懂了什么?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女孩子一起读一读。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⑴理解“遥远”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呀,北京城离大山很远很远,从大山那边坐火车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北京,北京城实在太遥远了。
出示词语:(遥远)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一读。
⑵山里的孩子即使沿着弯弯的小路走出了大山,坐火车去北京还要很长时间。
出示句子: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读──齐读。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⑶理解“壮观”出示词语,读词语。
北京虽然非常遥远,但它作为我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都很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小学名师我要看数学教案
教案名称:认识数字1-10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10。
2. 能够按顺序写出数字1-10。
3. 能够用手指或计数棒表示数字1-10。
教学重点:
1. 认识数字1-10。
2. 用手指或计数棒表示数字1-10。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
2. 计数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让学生认识并快速说出每个数字。
二、学习数字1-10:(15分钟)
1. 教师分别介绍数字1-10,并让学生跟着说出来。
2. 学生用手指或计数棒表示数字1-10,并跟着教师读出来。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
1. 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认识数字1-10。
2. 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测试,考察他们对数字1-10的掌握程度。
3. 让学生用纸和笔写出数字1-10,检查他们的书写能力。
四、拓展:(5分钟)
1.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时的数量、时间的表示等。
2. 老师出示一些数字序列让学生练习按顺序读出来。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纸和笔练习写出数字1-10,并背诵数字序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掌握数字1-10,通过游戏、练习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巩固数字的记忆和书写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数字1-10。
大班科学教案《我来看我来玩》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眼前的世界。
2.能够分类物体和材料。
3.能够学会使用科学工具观察世界的变化。
4.能够理解并运用科学知识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发现世界。
2.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工具观察世界的变化。
教学难点1.让学生具有科学探究意识和方法。
2.解决学生在发现问题后需要经过多次实验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路径学习、示范教学、启发引导三个部分。
1. 路径学习从所在课程中选择和本节课目标相关的主题进行探究活动。
2. 示范教学教师进行示范,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如观察、分类、使用科学工具等方法。
3. 启发引导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和思考。
教学过程1. 起始阶段教师进行开场白,经过一定的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阶段教师进行示范,并讲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3. 活动与探究学生自由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分类活动。
同时,学生使用科学工具观察世界的变化。
4. 总结阶段教师和学生进行共同总结和归纳,梳理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从而达到知识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相结合。
1. 探究式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和探究相关知识点。
2. 启发式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探究的启示,并且从中得到知识。
3. 交互式教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交互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探究活动,并且改善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知识的学习方法。
同时,通过评价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且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我来找、我来看、我来玩教案标题:我来找、我来看、我来玩一一探索自然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自然环境的能力。
2.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幼儿通过寻找、观察和玩耍的方式,探索自然环境中的动植物、天气变化、地形地貌等科学现象。
三、教学准备:1.教具:放大镜、小铲子、收集盒、彩色笔和纸。
2.环境:选择一个有丰富自然元素的户外场地。
3.材料:提前准备一些关于自然环境的图片或绘本。
四、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故事或图片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
2.实践环节:“我来找”一一带领幼儿在户外环境中寻找各种自然元素,如不同形状的树叶、石头、昆虫等,并用收集盒收集。
3.观察环节:“我来看”一一使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收集到的自然元素,引导幼儿描述其特征和差异。
4.创作环节:“我来玩”一一鼓励幼儿用收集到的自然元素进行创作,如拼贴画、小型景观等,同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发现。
5.总结环节:回顾今天的活动,强调观察和探索自然环境的重要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学习。
五、教学延伸: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与父母一起观察家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并分享他们的新发现。
六、教学总结:本次课程通过“我来找、我来看、我来玩”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探索欲望和科学兴趣。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也学会了团队协作和分享。
七、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通过幼儿的作品和分享,评估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3.家长反馈和幼儿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作为教学效果的补充评估。
教案名称:口语交际我看到了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日常交际用语;2.学会进行简单的口头表达。
教学难点:1.如何流利自如地进行口语交际;2.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学生练习用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发学生对交际的思考,例如家庭、朋友、学校、游玩等。
2.提问学生对于不同场景中的口语交际方式有哪些,并讨论学生的回答。
二、讲解交际用语(10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交际用语,例如问候、道歉、表达喜好等。
2.讲解每个交际用语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应注意的地方。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角色来进行对话练习。
2.提供一些情境,例如在学校问候老师、在家向父母道歉等,要求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交际用语进行角色扮演。
3.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四、实践操练(15分钟)1.老师给出一个情景,学生们自由发挥进行交际操练。
2.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发言人代表小组的表现。
3.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习到的交际用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
2.结合学生的总结,讲解今天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交际用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场景,完成一段口语交际对话。
2.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交际用语,并注意语法和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用语,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操练达到了锻炼口头表达和听力能力的目的。
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学生们也积极参与,但在角色扮演和实践操练中有些学生表现出话语拖沓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口语表达和流利度的训练。
6我看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对您有所启发。
教学设计主题:《感恩之心》教学目标:1.了解感恩的含义,懂得感恩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感恩的态度和习惯,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3.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感恩;2.如何感恩;3.为什么要感恩;4.如何表达感恩。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恩的重要性;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共同讨论感恩的含义和方式;3.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主题的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1.通过教师自我介绍和学生互动,引出“感恩”的话题;2.播放感恩教育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节课:学习1.讲解感恩的含义和方式;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经历;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练感恩的场景。
第三节课:总结1.回顾感恩的重要性和价值;2.播放感恩教育视频,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3.鼓励学生写感恩日记,记录每天的感恩之心。
教学评价: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2.收集学生的感恩日记,评价学生对感恩的态度和实践情况;3.召开班会,让学生分享感恩的体会和收获。
《我看》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朱自清。
本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一个春天里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篇课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哲理,适合初中学生阅读。
以下是该教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哲理,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能力,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我看》。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作者的观点。
(2)各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大自然美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大自然美景的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段关于大自然美景的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课后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面。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我多想去看看》优质课教案设计课程创新与实践。
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感受作者写作的情感;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4.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提取关键信息。
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阅读理解通过导入生活中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和主旨。
在学生阅读完整篇文章之后,让学生回答有关主旨和情感表达的问题,以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重点词汇解析通过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解释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词汇量。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例如百度百科、词典等,让学生了解关键词汇的实际意义。
3.写作实践练习写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给学生写作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思考的未来规划和价值观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受。
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评论,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基础和教学资源学生需要在较好的语文基础上进行授课,同时需要电脑和互联网等多媒体设备和软件,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工具。
五、综合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语文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思考未来规划的能力等多个方面。
此外,还可以采用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反应和活跃程度。
六、教学实施根据以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设计教学计划,并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展示和拓展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总结《我多想去看看》这篇文章,是一篇具有深刻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优秀作品。
通过对这篇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并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自我探索的精神,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明日的栋梁之才。
《我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穆旦的相关情况,诵读全诗,初步领悟诗的意境。
2.品味诗中的意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文学常识
1.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这一笔名是将查
姓上下拆分,木与穆同音,得穆旦之名,他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哀国难》等。
2.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3.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诗人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范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2.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四、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1.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2.“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3.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4.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
来表达)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5.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6.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7.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诗歌、绘画。
8.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五、情感升华,拓展迁移
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六、写作特色
1.强烈的抒情性
作者在诗中的抒情是真挚而强烈,虽然不仅直接喊出自己的激情,如“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而且用了一些充满激情的迹象,来表现情感,如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
树的摇曳,这些意象都包含着热烈的情感,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
2.用词准确生动
“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揉”字让人联想起春风如同母亲温暖的手,揉了揉你的秀发。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一个“燃”字,极富动态感,鲜活的表现了花儿盛开时,如火焰般热烈的情态,很有画面感。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七、小结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美不胜收。
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因此这首诗极有可能是为孩子写的一首赞美诗。
八、布置作业
背诵全诗!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爱。
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
九、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自然的谐奏——生命
生命的静流——希望
与自然合流——新生
【中考真题体验】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
____。
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有!一要挑淡青壳的。
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二要挑形状好看的。
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