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糖尿病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是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常见的有二甲双胍。
它主要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来降低血糖。
这类药物不会导致体重增加,甚至可能减轻体重,特别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但作用更快、更短,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低血糖风险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不良反应。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 的活性,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发挥降糖作用,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低血糖风险小,对体重影响中性。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可有效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并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8、 SGLT-2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
还有一定的减重和降压作用,对心血管也有益处。
二、药物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体重、血糖水平、胰岛功能、合并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
1、对于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并发症,且体重超重或肥胖,首选二甲双胍。
临床药师参与1例KCNJ11基因突变致新生儿糖尿病治疗的药学实践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方法: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1例KCNJ11基因突变致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治疗过程、药学服务与监护。
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患儿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药学服务,简化给药方式,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成本。
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NDM)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糖尿病,一般是指出生后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为一组异质性的单基因遗传病。
临床分为永久型新生儿糖尿病(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mellitus,PNDM)和暂时型新生儿糖尿病( 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mellitus,TNDM)[1]。
TNDM约占NDM患儿的50%~60%,常在6个月内自行缓解,约50%的患儿可能在儿童或青春早期复发,PNDM无临床缓解期。
编码胰腺β细胞ATP敏感性钾离子(K ATP)通道Kir6.2亚单位的KCNJ11基因激活突变是引起NDM的常见病因[2]。
现将临床药师参与1例KCNJ11基因突变致新生儿糖尿病治疗的药学实践情况报道如下。
1病史简介患儿男,2月11天,系第3胎第3产,39周足月顺产儿,羊水Ⅲ°粪染,出生体重2 130 g,无产伤窒息史,Apgar评分不详,出生后纯母乳喂养,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兄弟姐妹体健,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及类似病史。
2021年6月基因检测结果:KCNJ11基因c.6025G>A致病变异。
2治疗方案及过程2.1 治疗方案本例患儿新生儿糖尿病诊断明确,且存在KCNJ11基因突变,既往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平稳后出院,出院后因血糖控制不佳再次入院。
此次入院时患儿血糖极高,临床药师经与临床医师充分讨论后,设计的治疗方案为先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再使用磺酰脲类药物格列本脲片替代胰岛素治疗。
什么是新生儿糖尿病(一)引言:新生儿糖尿病(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NDM)是一种罕见的婴儿期糖尿病,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六个月内发病。
与成人糖尿病不同,新生儿糖尿病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
本文将从遗传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五个方面探讨新生儿糖尿病的相关内容。
正文:1. 遗传基础a. 基因突变:新生儿糖尿病是由一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包括KCNJ11、ABCC8等。
b. 遗传方式:大多数新生儿糖尿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少数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发生在染色体X上。
c. 遗传风险:如果父母有新生儿糖尿病的家族史,则孩子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2. 发病机制a. 胰岛素分泌异常:基因突变会导致胰岛细胞内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b. 高血糖: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效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引发新生儿糖尿病的症状。
3. 临床表现a. 多尿多饮:由于高血糖水平,新生儿常表现出频繁排尿和过度饮食的症状。
b. 发育迟缓:血糖过高会影响机体细胞对营养的利用,导致婴儿生长发育延缓。
c. 体重减轻:由于高血糖尿大量排出,新生儿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
4. 诊断方法a. 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通过测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新生儿糖尿病的可能性。
b. 基因检测:进行KCNJ11、ABCC8等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确定疾病的遗传基础。
5. 治疗措施a. 胰岛素治疗:对于新生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手段。
b.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定基因突变的新生儿糖尿病,可考虑使用磺酰脲类药物辅助控制血糖。
c. 遗传咨询:对于有家族史的家庭,提供遗传咨询和遗传咨询。
总结: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婴儿期疾病,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细胞内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效。
新生儿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多尿多饮、发育迟缓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药物分类1.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
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
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活性,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5.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联合用药: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3.药物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疗效。
四、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
(2)单药治疗:双胍类药物为一线用药,如二甲双胍。
(3)联合用药:双胍类药物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4)胰岛素治疗:对于口服药物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2.1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2)GLP-1受体激动剂: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辅助药物。
五、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药物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023儿童糖尿病的诊断与管理摘要近年来儿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明显,病因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性手段、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
儿童糖尿病发病年龄小,持续时间长,可选择药物有限,治疗较成人而言更为困难,应积极预防急性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下降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主要特点为慢性高血糖。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提出的分类,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11itus j T1DM∖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1]o 其中儿童糖尿病中T1DM约占90%[2]1T2DM约占7%[3],单基因糖尿病占1%~6%[4]o一、儿童糖尿病的流行病学T1DM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间差异较大,其中以北欧最高,芬兰居于首位,达62.5/10万人年,而亚洲地区最低;但因人口基数大,亚洲地区T1DM患者数约占全球患病总人数的1/3,居世界前列[5]o2023年,全球估计约有10.83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新诊断T1DM,约有65.17万名存活的儿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6]o近年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为(2~5)/10万,<5岁儿童发病率年平均增速5%~34%[7,8],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发病呈现低龄化趋势[2,5]O目前儿童青少年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儿童青少年T2DM发病率的急剧上升[9]o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T2DM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明显的种族、地域、年龄差异,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其发病率为(1^51)/1000[10]o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特殊类型糖尿病中的单基因糖尿病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提高,单基因糖尿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且越来越多的新分子亚型得到确认[11}二、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T1DM病因是多因素的,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介导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
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概述】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是小儿内分泌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儿童,但以学龄期为多,尤以青春期女性多见。
本病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常伴有甲状腺肿大、眼球外突及基础代谢率增高等表现。
【诊断要点】一、症状表现1.儿童甲亢的症状表现之甲状腺峡部及体部肿大,可随气管上下移动。
弥漫性肿大者腺体光滑、柔软、有震颤,可听到血管杂音。
结节性肿大者可扪及大小不一、质硬、单个或多个结节。
临床上有少数甲亢患者甲状腺肿大不明显,其原因为:甲状腺抗体中一类是兴奋(TSl)或抑制(TSll)甲状腺功能的抗体:如病人同时只有兴奋其功能的抗体和抑制其生长的抗体,就可出现甲状腺不大的甲亢。
甲状腺肿大分度标准:Ⅰ度横径小于3CM,Ⅱ度3-5CM,Ⅲ度5—7CM,Ⅳ度7—9CM,Ⅴ度大于9CM。
一般多在Ⅱ度一Ⅲ度大小。
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加表现:儿童甲亢的症状表现是患儿身高多稍高于同龄儿,但有消瘦、多汁、怕热、低热等。
食欲多亢进,大便次数增多但为稠便。
心悸、脉快、心尖部可闻收缩期杂音,脉压差大,可有高血压,心脏扩大及心律紊乱等。
心力衰竭及房颤在小儿少见。
尚有易激动、好动、兴奋感、失眠、多语、脾气急躁、手及舌出现细微且快速震颤等神经精神症状。
儿童甲亢的症状表现是肌肉乏力,但周期性麻痹少见。
骨质疏松可伴有骨痛等。
性发育缓慢,可有月经紊乱、闭经及月经过少。
3.眼部表现,50%—70%的病人有突眼,可为一侧或两侧,睑裂增宽、不常瞬目,儿童甲亢的症状表现常作凝视状,上眼睑挛缩,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立即下落,上眼睑外翻困难,闭眼时睑缘颤动,辐辏力弱,眼向上看时,儿童甲亢的症状表现是前额皮肤不能皱起,眼皮有色素沉着,可有眼肌麻痹等。
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⑴年龄与性别:小儿患甲亢约占甲亢总病例5%,以学龄儿童多见。
天津儿童医院184例儿童甲亢统计,以10—12岁最多,最小为5个月男婴,其母有甲亢。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杨雪平戴晓金(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龙岩364000)【摘要】目的分析拜糖平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
二甲双胍组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拜糖平组给予降糖药物拜糖平进行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的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空腹状态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用药不良反应。
结果拜糖平组糖尿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二甲双胍组(P <0.05);拜糖平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的时间均短于二甲双胍组(P <0.05)。
干预前,2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近(P >0.05);干预后,拜糖平组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二甲双胍组(P <0.05)。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均各有1例恶心、呕吐和胃肠胀气。
结论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快,可更好地降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拜糖平二甲双胍临床效果DOI :10.19435/j.1672-1721.2018.11.015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疾病,也是常见慢性病,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病情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并引发多器官、多组织进行性病变和多脏器功能衰退,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病死率。
目前,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研究重点[1]。
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
· 临床护理 ·糖尿病新世界 2023年2月DIABETES NEW WORLD 糖尿病新世界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分析周晓晓,徐满琴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摘要]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为2020年7月—2022年7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高危新生儿100例,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划分成观察组(预防性护理)及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0例。
对比患儿的低血糖发生率、遵医行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2例(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疾病护理的总满意率49例(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例(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黄疸等发生率1例(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疾病监测、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正确用药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通过采用预防性护理的方式,能够改善患儿家长的遵医行为和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和低血糖的发生率,提升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02(a )-0151-05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Applied to Neonatal Hypoglycemia in Gestational DiabetesZHOU Xiaoxiao, XU Manqin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Province, 36100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 hypoglycemia i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high-risk neonate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admitted to the neonatolog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Xiamen Medic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2.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re methods, 5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preventive care) and control group (routine care).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compliance behavior, complication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neonatal parents with the care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hypoglycemi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2cases (4.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16 cases (3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disease care among parents of neonat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49 cases (98.00%) than in 36 cases (72.0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neonatal infection, and neonatal jaundi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 case (2.00%)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4 cases (28.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indicators score of disease monitoring, reasonable diet, regular review, andcorrect med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or newborn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the use of preven‐tive care can improve the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disease prognosis of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ren and reduce the in‐DOI :10.16658/ki.1672-4062.2023.03.151[作者简介] 周晓晓(1982-),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为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甲减,服用优甲乐后复查用药,治疗方法新生儿甲减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甲减的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和自身免疫缺陷等。
治疗方法:新生儿甲减的治疗方法为补充甲状腺激素。
常见的药品为优甲乐。
优甲乐是一种甲状腺激素药,含有甲状腺激素T4。
优甲乐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会在出生后一周内进行甲状腺功能筛查,如筛查结果为甲状腺功能低下,则开始给予优甲乐治疗。
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以确定优甲乐的用量和治疗效果,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血清TSH和T4水平检测。
若治疗期间发现有突然停药、漏服、服药不规律的情况,可引起TSH水平反弹升高,导致临床症状的加重,严重的还可能造成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因此,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剂量偏低时,应及时调整用量。
治疗期通常持续在6个月以上,当患儿在两次检查中连续出现TSH和T4正常时,可停止优甲乐治疗。
但要特别提醒的是,虽然患儿甲状腺功能正常,但应定期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随时关注甲状腺功能变化,预防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复发。
注意事项:1.正常分娩的婴儿出生时不应立即给予优甲乐,应在筛查进行后,确诊甲减后再开始治疗。
2.新生儿的肝、肾等器官尚不完全发育成熟,肝脏摄取与代谢的药物量较小,故优甲乐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
3.婴儿使用优甲乐的过程中不应随意停药、过度服药或用药不规律,以免造成给予药物时甲状腺激素水平不稳定或急性甲状腺功能升高等严重问题。
4.优甲乐不适用于对甲状腺激素类药物过敏、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心脏疾病等患者。
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患儿患有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病患,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量治疗。
总之,新生儿甲减需要密切监测,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避免给患儿带来更大的风险。
新生儿窒息复苏后遗症多吗,治疗方法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婴儿缺氧窒息的一种病症。
新生儿糖尿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
--> 美国女孩莉莉·贾菲(Lilly Jaffe)出生于2000年,出生后一个月就被诊断为糖尿病,此后一直到她6岁,胰岛素针或胰岛素泵就一直伴随着她。
2006年,她的父母听了一位大学教授的演讲,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也改写了糖尿病研究的历史。
莉莉的父母在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会位于芝加哥的分支机构工作。
2006年,芝加哥大学请了一位英国专家来介绍他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一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新生儿糖尿病,90%可以通过一种常用的口服糖尿病药物来治疗,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用胰岛素治疗。
不久,芝加哥大学糖尿病中心的菲利普森教授又在莉莉父母工作的这个基金会介绍了这个主题。
会后,莉莉的父母找到菲利普森教授,把莉莉的病情告诉了他。
于是,菲利普森教授安排莉莉做了基因检测,发现她患的正是由这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
我们知道,胰岛素是由胰岛的β细胞分泌的。
β细胞分泌胰岛素需要细胞上面的一条通道,莉莉发生的基因突变影响了这种通道,从而使得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急剧下降。
胰岛素分泌减少,这确实很像1型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患者往往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的原因。
事实上,如果不发现这个基因突变,光靠临床信息,恐怕很难把它和1型糖尿病区别开。
得病的原因找到了,治病的药其实是现成的,只不过以前不知道可以用于这些孩子。
有一大类治疗2型糖尿病的老药(2型老糖友对这类药很熟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等),它们的作用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它们作用的环节正是那个基因突变所影响的通道!果然,用了这种对症的药物,几天后莉莉的身体就能自己分泌胰岛素,并很快拆掉了胰岛素泵。
以后,她只需要口服药物就可以,不再需要从外界补充胰岛素了,也不需要像原来那样频繁地监测血糖来调整胰岛素剂量了。
试想,如果莉莉的这个突变没有被发现,她的诊断还是1型糖尿病的话,医生是绝对不敢给她用这种药的。
很快,《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位科学记者报道了莉莉的故事,其他媒体也争相报道。
数百个家庭从媒体上得知这一奇迹后,向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去咨询,其中有不少孩子后来被诊断为跟莉莉一样的单基因糖尿病。
这些家庭最远来自偏远的阿拉斯加州,甚至美国以外的委瑞内拉。
其中有一个孩子,一家四代中都有糖尿病患者:他的曾祖母、叔祖父、父亲,还有他自己。
他被诊断为单基因糖尿病后,他的父亲也被发现具有相同的基因突变。
于是父子两个都“扔掉”了胰岛素,改用口服药物,血糖都控制良好。
在这期间,莉莉的家长也没闲着。
她的妈妈劳莉主持了一个电子邮件讨论组,参加的都是单基因糖尿病孩子的家长。
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一个患儿家庭之间互相帮扶、支持的小组,可是聊着聊着,
这些家长们居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孩子的基因突变似乎跟神经系统的某种症状有关系。
于是他们开始把孩子们这方面的数据收集起来。
菲利普森教授知道了这件事情,职业敏感告诉他,这些家长所做的事情在医学上很有价值,于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也开始密切关注这个邮件讨论组,并开始与神经发育专家合作,进行深入研究。
受到莉莉这个故事的影响,芝加哥大学所在的伊利诺伊州通过了一条法律,建立糖尿病登记数据库,希望能收集更多的糖尿病遗传信息,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这条法律被称为“莉莉法案”,规定这个州的医务人员发现一周岁以内儿童发生糖尿病的,都要向州卫生部报告。
这条法律的支持者希望借此来促进对糖尿病遗传病因的进一步研究。
莉莉的故事被许多人称为“奇迹”。
然而,推动这个奇迹发生的,是科学家和医生的不懈努力,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社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