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传热学大纲2008
- 格式:pdf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
《工程热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I课程代码: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后续课程:工程热力学II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工程热力学是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核科学与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A5.1, A5.2, B2, C2)本课程由基本概念、热力学基本理论、纯物质热物理性质、基本热力过程及应用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能量转换和利用特别是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和合理利用方面树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推广应用于其它能量的转换问题。
(A5.1)(2)初步掌握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方法,了解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
(A5.1)(3)能运用常用工质物性公式、图表(如水蒸气)和电子软件等进行一般热力过程计算。
(A5.2)(4)初步具有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B2)(5)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A5.1, A5.2, C2)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1.绪论:能源和能源利用(2学时):能源利用、热能与机械能及其它能量形式的转换。
自学及要求:我国及全球的能源及能源利用情况;团组大作业及要求:选择:我国能源及能源政策;能源与环境;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及思考之一完成一篇报告(3~5千字)其他:观看录像。
《传热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eat Transfer学分:5学分学时:80学吋理论学时:68学时实验学时:8学吋上机学时:4学时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学目的:传热学是环境工程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牛获得较宽广的传热传质的基木理论知识、相应传热问题的分析计算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
该课程不仅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而口也是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Z-O教学要求:1.了解传热传质的工程应用背景,熟练掌握传热传质的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导热基本定律及导热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对简单几何形状的常物性、无内热源稳态与非稳态导热问题能进行熟练的分析及计算;较深刻地了解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温度场及热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导热问题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初步上机训练。
3.较深刻地了解対流换热的各种影响因素,熟悉对流换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及和应准则的物理含义;对强迫对流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能定性做出正确判断,并能熟练运用准则方程式进行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
4.掌握热辐射的慕本定律;熟悉角系数及利川辐射换热网络进行黑体与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初步了解吸收性介质的热辐射特点及计算。
5.掌握传热过程及复合换热所遵循的基木规律,了解强化传热及削弱传热的基木途径;基本掌握换热器的两种基木计算方法:平均温压法和传热单元数法。
6.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温度、热量及流量等参数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技能,对学生安排实验、选择测量仪表,正确进行测量、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整理等能力进行初步训练。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1.传热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工程应用背景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热辐射3.传热过程及热阻4.单位制基本要求:掌握热阻的定义,了解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的定义和机理。
《传热传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传热传质学课程代码:PO306学分/学时:3学分/51学时开课学期:秋季学期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核工程与科学及相关专业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见附表)课程性质:传热传质学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机械、能源动力和相关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传热传质学是研究由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A5.2,A5.3,A5.4,B2,B3,B4,C1,C2,C4)本课程由基本概念、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及应综合用五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热量传递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实际传热过程的综合分析等方面树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和相关能量守恒方程,并能用于实际传热问题的分析。
(B2、C1、C2)(2)初步掌握数值计算的基本分析过程、特点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商业数值分析软件。
(A5.2、B2)(3)初步掌握采用实验手段解决实际传热问题的技能,直观地认识传热过程的特点、测量传热参数的基本仪器。
(A5.2、A5.3、A5.4、B4)(4)能运用常用工质物性表、诺谟图、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图表(如角系数图等)。
(A5.2)(5)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实际传热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抽象为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B2、B3、C4)(6)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A5.2,B4, C2)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1、绪论(2学时):(B4, C2)本课程概论,并介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基本定义、基本计算公式、传热过程简单介绍以及热阻分析法。
上海交通大学《810传热学》专业课导学导学课是一堂营销课,主要是老师向学员讲授一下专业概况、科目考核特点、复习的整体规划,辅导思路等,向学员表明自身优势及能提供的服务。
同时,师生互动,相互了解对方情况。
一场成功的导学课,会直接提升学员的报名率,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对待。
一、45分钟左右课程
科目概述、考试特点(题型、命题思路和规律等)
参考资料的选择、大纲解析
备考攻略:复习规划、备考策略、应试技巧
另外您可以推介一下您在一对一的专业辅导课程。
(以上课程45分钟左右)
二、15分钟左右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展示自身实力。
同时询问学生的一些具体情况,增加了解,建立信任,坚定学生购课的信心。
学生常问的问题有:
专业课基础如何,是否已经制定复习计划,开始专业课复习?
指定参考教材学习到什么程度,遇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
向学生提问一个关键知识点,考查复习效果(一般提问难一些的知识点,亦可自问自答)也可以在课程结束留下三个思考题,可以是复习备考、关键题型、核心考点等方面的内容,以提升学生的购课欲望。
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传热学考试时间:月日(注:特别提醒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直接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无效!)———————————————————————————————一、名词解释1.热流量: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2.热流密度: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3.导热:当物体内有温度差或两个不同温度的物体接触时,在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物质微粒(分子、原子或自由电子)的热运动传递了热量,这种现象被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4.对流传热:流体流过固体壁时的热传递过程,就是热对流和导热联合用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表面对流传热,简称对流传热。
5.辐射传热:物体不断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能,并被周围物体吸收。
同时,物体也不断接收周围物体辐射给它的热能。
这样,物体发出和接收过程的综合结果产生了物体间通过热辐射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表面辐射传热,简称辐射传热。
6.总传热过程:热量从温度较高的流体经过固体壁传递给另一侧温度较低流体的过程,称为总传热过程,简称传热过程。
7.对流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对流传热量,单位为W/(m2·K)。
对流传热系数表示对流传热能力的大小。
8.辐射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辐射传热量,单位为W/(m2·K)。
辐射传热系数表示辐射传热能力的大小。
9.复合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传热面当流体温度与壁面温度差为1K是的复合传热量,单位为W/(m2·K)。
复合传热系数表示复合传热能力的大小。
10.总传热系数:总传热过程中热量传递能力的大小。
数值上表示传热温差为1K时,单位传热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
二、填空题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为、、。
(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2.热流量是指,单位是。
热流密度是指,单位是。
(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W,单位传热面上的热流量,W/m2)3.总传热过程是指,它的强烈程度用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