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调查及分析 发在现代营销上 1个版面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始终是重点也是难点。
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政策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经过全党全民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喊打的改善,使农村基层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切切实实的物质利益。
本文主要从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现状,问题,建议和对策展开论述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现状问题建议一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整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新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看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使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只要指在加大公共财产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设施的建设,以其实现农村又有所教,老有所依,并有所患的愿望。
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显著地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的经济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中国农村山区为主导,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一项计划,旨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发展。
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对此进行了多年实践和探索,投入巨大资金与人力,通过政策引导、土地流转、农产品加工等多种方式逐步推进。
二、调研过程本调研报告是笔者在去年冬季到山西省浑源县进行的,时间为12月10日至12月12日。
笔者住在当地一家农家乐里,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调查当地农村基础设施、观察当地民风民俗等途径进行了深入了解和分析。
三、建设成果通过实地观察,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果,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道路宽敞平整,住房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完善。
同时,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村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积极投资,发展了多种农业生产,乡风文明得到加强,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得到更好保护。
四、存在问题然而,我们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有提升空间,虽然道路比以前更加宽敞了,但是在农村小路和支路的拓宽上,还有待加强。
其次是农民整合资源、发展合作社、小型企业等还有一定的瓶颈,需要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第三,农村文化和传统优势亟需加强保护和挖掘,同时农民意识和文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五、建议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政府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并在路径拓宽和桥梁修建上加强力度。
2、鼓励农民发挥自己的优势,完成资源整合,成立合作社和乡村小型企业,多元化农产品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3、加强文化挖掘和传承工作,推出有益农民文化教育,促进农村文化建设。
4、政府加大推广普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力度,帮助农民扩大知识储备,提高文化素质水平。
六、结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和完善建设,政府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农民也需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建设,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一、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组织了一次调研,旨在探讨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保障。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电力、供水、交通等方面的设施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农民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和信息获取有限。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电力、供水和交通等方面的覆盖率。
同时,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
三、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主要依赖传统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而新兴产业如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等发展空间较小,缺乏投入和支持。
为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引导和推动农民走产业化经营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
四、农村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差距明显。
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品质,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为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收集处理,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五、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根本目标。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与产业结构单一有关,也与农村人力资源发展不平衡有关。
农民缺乏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导致收入水平无法持续提升。
2011年扬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专题调研优秀调查报告申报表24%69%7%很了解了解一点不了解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赴南京市高淳县支教实践服务团一、问卷内容及相关数据分析1.您的政治面貌:A 中共党员B 共青团员C 民主党派D 群众5%2%88%5%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群众2.文化程度:A 大专B 大学本科C 硕士研究生或以上D 大专以下10%10%0%80%大专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大专以下3.您对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了解多少? A 很了解 B 了解一点 C 不了解4.国家提出新农村建设的五个目标,目前您认为哪个应该优先解决?A 生产发展B 生活宽裕C 乡风文明D 村容整洁E 管理民主(多选)18%19%10%26%27%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选)A 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B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C 靠村民自身努力D 村民和政府 集体努力E 靠招商引资F 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建设依靠10203040506070建设依靠213321511860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靠村民自身努力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靠招商引资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10%16%10%25%9%30%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靠村民自身努力村民和政府 集体努力 靠招商引资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6.您认为针对本地特点,最适合进行的生产是:(单选)A 农作物生产B 经济作物生产C 旅游业D 畜牧业E 其他副业17%27%6%23%27%农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旅游业畜牧业 其他副业7. 您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最多选三项)A 家里有人生病B 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C 收入没保障D 孩子不孝顺E 买到假冒伪略的种子、化肥F 治安状况不好G 社会风气变坏H 其它最近忧虑10203040506070最近忧虑48303696156327家里有人生病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收入没保障孩子不孝顺买到假冒伪略的种子、化肥治安状况不好社会风气变坏其它21%15%4%3%6%26%12%13%家里有人生病孩子的教育费用太高收入没保障孩子不孝顺买到假冒伪略的种子、化肥治安状况不好 社会风气变坏其它8.您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么: A 重要 B 不重要 C 无所谓0%10%90%重要不重要无所谓9.您加入农村医疗保险没有:A 有,满意B 有,但不满意C 没有62%24%14%有,满意有,但不满意没有10.您对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无信心: A 有信心 B 没有信心 C 不好说64%7%29%有信心没有信心不好说11. 组建村办集体企业,您最担心的是:(单选) A 村民不齐心 B 经营亏损 C 领导干部贪污17%19%64%村民不齐心经营亏损 领导干部贪污二、问卷信息分析 (一)问题分析为了解如今农村的基本情况,征求基层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服务科学决策,我团队在高淳县淳溪镇甘村开展支教活动的同时,开展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卷调查活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现代化。
经过多年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中国农村的现代化。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80%的村庄实现了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卫生条件、交通条件、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改善和发展农村地区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新农村建设着重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旨在给农村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大力开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包括了实施农村公路、污水处理、生态出行、卫生厕所、绿化美化、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加速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一)完善的基础设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提高了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整治一线天,美丽乡村显新颜”。
农村公路通了,交通便利了;卫生厕所建了,疾病传播控制好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了,环境得到了改善;绿化美化工程开展了,乡村变得更加美丽;技术培训提供了,农民技术变得更加精湛。
(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
新农村建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与此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在逐渐增加,各种产业纷纷兴起,新农村中出现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农村居民的生活日益趋于多元化,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农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促进了农村现代化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得到了推进,各项产业逐渐壮大。
新农村产业的搭建,先筑起了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然后发展起来多项产业,如农林牧渔、乡村旅游、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业等,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摘要:本文基于对中国广东省某农村的实地调查,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研究表明,虽然在政策上,中国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种种问题,导致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质量参差不齐。
本文建议政府应当针对性地调整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鼓励并支持农村企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正文:一、简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已经于2006年登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
尤其在2020年,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求政府加大对新型农业的扶持力度,更要求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二、建设现状在调查的农村,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投入。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 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尽管政府在农村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了大量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政策的贯彻实施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政策效果远不如预期。
2. 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在农村路网、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缺乏资金的有效监管和有效的管理,建设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地区因为 budget 不足,导致基础设施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卫生健康和教育等方面,也涉及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但是,在调查的农村,由于缺乏政府保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导致一些村庄没有配备医疗设施,居民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
三、建设建议1. 调整政策执行方式:政府应该切实加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出台更完善的激励政策,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起成熟完整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资金、技术支持机制,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的保护和治理,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三农战略的重要内容,旨在实现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我对某地的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结合实地考察与访谈,发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我调研的农村地区中,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尤其是交通和供水。
现代化的道路、桥梁、供水系统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对于新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保障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保障。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发展质量和效益。
同时,可以鼓励地方政府与社会团体合作,发挥多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
此外,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确保项目的有效推进与质量。
二、农业结构单一化新农村建设,需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引进现代农业技术,促进“三农”协同发展。
但是,我调研的农村地区中存在农业结构单一化的现象,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能力,有些村庄只有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风险方面比较脆弱,也无法满足多样化的生活需求,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扶持和引导农民创业创新,发挥农村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可行的农业多元化模式,促进不同农业产业的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政府也可以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三、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口的流失严重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我调研的农村地区中,许多优秀人才选择了离乡背井、到城市谋生。
这导致农村缺乏高素质人才,无法推动新农村的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发展。
解决方案:政府应当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农村人才回归故乡。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四、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卫生问题严重,在我的调查中,我发现许多农民没有环境意识,把生活垃圾、农业污水随处丢弃,污染了周围的环境,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迅速启动的良好局面第一,思想发动比较充分。
XX年4月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把思想发动工作放在首位,召开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
区新农村办编发简报14期,各乡镇积极组织试点村召开两委会和村民代表会,一些村还利用有线广播、板报、墙字等形式扩大宣传面。
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舆论氛围已初步形成。
第二,规划设计科学合理。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乡镇及村屯进行调研,对制定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宁江区XX—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以城带乡的总体战略和由易到难分层推进的工作思路,通盘考虑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小城镇建设、环境治理诸多因素,依据实际情况把全区82个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推进设计:第一个层次是近郊13个村,突出城区服务带动,力争5年建成;第二个层次是靠近油田、大企业和工业集中区的31个村,突出企业促动,力争XX年建成,第三个层次是以农业为主,条件相对较差的38个村,突出产业拉动,力争XX年建成。
与《规划》实施相配套,还制定下发了《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宁江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部门负责分工意见》等一系列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工作措施和领导责任。
第三,试点工作启动迅速。
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重点抓了试点示范工作。
结合实际确定了大洼镇为省级试点镇,民乐村和农林村为省级试点村;田家村为市级试点村;向阳村、十家子村、井发村和刘家围子村为区级试点村。
为使试点镇、村加快建设速度,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对试点镇、村的支持,又组织区直相关部门进行重点帮建。
通过相关部门支持和试点单位的自身努力,全区试点镇、村现已修筑水泥、柏油路10.5公里、砖路63.2公里,更新改造自来水管道5500延长米,5个村5100多户居民完成有线电视入户。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第一篇: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状况的暑假实践报告一、摘要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泰安新泰市西周镇,暑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
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
但不可否认,不容乐观的现象仍然存在:乱占土地、基层干部腐败、农业设施不完善、农业污染、农民(工)素质低尤其是农村脏、乱、差的不文明现状最值得深思。
2006年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自提出以来,我们市以及各乡镇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采取各项措施不断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关键词新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㈠、经济方面拿我们村来说,新建了养猪场,这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同时新收的粮食也可以就近卖给他们,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猪肉;邻村新设了集市,方便了人们一些生活用品以及蔬菜瓜果的购买,同时我们可以把家里一些东西拿去卖;近几年来,村里鼓励家庭妇女可以在家养兔子,成本不是很高,这又给人们增加了一份收入。
㈡、医疗保障方面村民都加入了新农合,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
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
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XX县为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XX县为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国家实行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标本兼治的重大决策。
然而,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各基层市县如何在实践中推进新农村建设,仍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对XX县几个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抽样调查,本文发现在基层干部和农民空前的积极参与和建设下,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其成效仍然与农民的诉求有一定的差距。
一、调查乡(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1、摸清家底,基本完成村庄规划工作。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新农村建设实施的总体方案和规划。
村庄应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先行环节,初步实施村庄规划编制。
以“新村建设,规划先行”为前提,结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等要素,充分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的长远目标,注重保护文化遗产,按照“一村一规”的要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现全县部分村庄已完成村庄规划工作,计划3-4年完成全县所有新农村建设村的规划工作。
2、“三清四改”和道路硬化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新农村建设的几年,一是着手进行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开展了“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和“四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的宣传和建设,部分村庄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以农村公路为突破口,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个乡村进行农村公路通达和畅通工程,作好乡村道路硬化。
通过调查表明,在各个县领导挂点的示范村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农民积极性很高,而贫困的村庄实施力度较弱。
三是继续进行人畜饮水工程、堤防建设、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四是加快第三期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同网同价目标,同时进行通信建设,电视入户数占总户数的98.9 %,现代生活气息日益浓厚,信息渠道日益畅通。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三、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性。
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缺乏现代化农业的支撑。
同时,农村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四、公共服务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不高,制约了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其次,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缺乏,农民文化生活单调。
五、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水源、大气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村垃圾处理不规范,大量垃圾被随意倾倒,导致环境恶化。
六、人口结构我国农村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空心化。
其次,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他们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七、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2. 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旅游、文化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3.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
4.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三一文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7600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洛阳理工学院暑期报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和农村始终是难点和重点。
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别是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真正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推进农村的发展。
经过全党全国的不懈努力,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继续推进。
归根到底,要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
一、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1.新农村建设内容:20xx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报告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在安徽省郎溪县水鸣村进行了调研。
与当地基层干部就新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总体认识: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立即引起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
他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国家战略转轨,推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抉择。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高瞻远瞩,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少数国家因战略调整滞后造成发展缓慢的惨痛教训,适时地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
这对于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我国向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日益增强;另一方面,近些年城乡差距的拉大,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农村购买力不强,已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必然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从根本上搞活农村市场,从而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
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1一、农村建设进展情况我的家乡长泾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制定了"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远景规划,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开创新局面,建设好班子,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结合本镇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通过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花园等八个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四村正在整改。
今年新创建的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工作。
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长泾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健全组织订规划。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我镇成立了由镇长沈伟旗担任组长的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
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
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
我镇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
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全镇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镇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镇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前言为进一步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本人联合同学在广东某农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工作。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结果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二、新农村建设现状1.基本情况调研的农村地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地处市郊,共有6个村庄,人口总数为1137人,其中农民的人口比例很高。
村庄的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有交通枢纽、文化设施等。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该村庄的经济较为发达,主要以农作物、蔬菜和水果种植为主。
2.农村改革在农村经济改革方面,该村庄采取了土地承包制度,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并且通过引进优质种子,科技知识和新型农业设备等方式鼓励农民提高种植效率。
当地村庄还通过成立农村合作社、拓展农村金融等方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改革措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经验。
3.文化建设该村庄严格遵守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村民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地域特色的宣传。
同时,村委会设立文化交流中心,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举办一些民间文化庆典,如春节文化夜、端午节龙舟竞赛等活动,使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1.农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农业结构还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
由于地域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竞争,导致了产业结构失衡。
2.区域经济不平衡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些地区出现了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
在城市化过程中,一些城市地区吸引了人口和资金,从而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点,而农村地区则逐渐失去了发展机会。
3.土地过度利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的过度利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为了发展经济,一些地区采用了过度开垦土地的方式,这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展望1.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广现代化农业模式,发展农村旅游、养殖等农业副业,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培训等,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S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目录s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 ..................................................一、调查情况概述 (1)二、调查的具体内容及其分析 (1)1、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1)2、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3)三、退或建议 (3)1、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打造现代农业 (3)2、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改善生产条件 (4)3、以民生民本事业为抓手,构建和谐社会 (5)4、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重点,增强执政能力 (5)四、调查心得体会 (6)一、调查情况概述本次调查时间为2023年9月上旬,所调查的地址为S村。
该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其地东邻尤溪县城,西接西城镇区,是典型的城郊型经济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S村的农业与工业发展齐头并进,建有西城第二工业园,引进了尤溪卫校等众多企业和单位。
本文调查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下,我国新农村在经历了脱贫攻坚后的新面貌以及遗留的部分问题,希望通过本次的研究可以通过分析目前其存在的部分问题并加以针对性的分析,可以据此提出改进的对策或建议,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二、调查的具体内容及其分析1、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提速。
农业是命脉,水利是保障,乡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设施建设。
仅过去的2023年一年,全村累计争取上级投入320万元,大力实施渠系配套、山塘整治、水库除险等工程,完成了等三合渠道的左干渠维护加固和支渠的配套,东山岭村倒涵吸管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平田洞渠道清淤工程顺利完工,实现了近千亩农田旱涝保收,全村农田水利设施有了明显改观。
而相关乡村的饮水工程也得到了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并列入到福建“十三五”水利项目实施规划。
在交通路网建设方面,S村也取得重大突破,全村全面完成“通畅”、“通达”工程,极大改善了S村的交通格局,完善了交通路网。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调查及分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1],本文就以义乌鲁雅村、何斯路村和下王村为例,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政策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提出合理可行建议。
关键词: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
1.背景
据了解义乌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力主要放在农村住房改造这一块,农房改造是义乌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该市千百年来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于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都具有重大意义。
且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义乌自发探索实施旧村改造以来,积极推进农房改造,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与此同时,整个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难处,因此我们抽取义乌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村庄进行调查,以了解现今农房改造政策政策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2.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农村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围绕“高低要结合、功能要分区、环境要改善、土地要节约、利益要保障”的总体思路,对农村住房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根据不同的城市区位和功能定位,将其分为城中村、镇中村(园中村)、近郊村和远郊村(异地奔小康)四种类型,有效的改变了农村外貌。
其次,政府对农村住房实施外墙粉刷工程,在原有住房外貌的基础上,统一进行了彩绘,使得村庄的文化气息更为浓厚,更富有文化内涵。
再次,房屋规划统一,水泥路,路灯,村庄绿化等配套工程的跟进,大大改变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再者,在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之后,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村民在发展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特色乡村旅游业,农家乐等等,培育了“十村示范、“十里桂花长廊”、“十里红糖飘香”等连片连线精品示范区域[3],这些农村特色
文化不仅提高了村民收入,同时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于此同时也推进了乡村文明。
3.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农民在住房改造建房时受到国家政策和体制机制制约仍然明显。
调查显示,很多农民急于改变当前的居住环境,但是建设过程当中受到农保区制约,严重影响了住房改造的实施进度。
其次,金融和土地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农民自身的融资渠道有限,农村金融供给明显不足,这也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的一个原因。
3.2配套政策,拆迁政策不够完善和统一。
全市在农房改造的安置基数、安置面积、审批流程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之处,造成利益分配不均,引发各类信访问题。
其次个别村庄旧村改造涉及到多个改造政策,新旧政策衔接困难,致使村民们对政策不了解,有些甚至是不知道,对政策感到有些模糊,使得在执行过程中村领导和村民之间的沟通会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到整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住房改造进程。
3.3 空心村问题依然突出。
其实所谓的“空心村”是指农村建设上,在农民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由于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等原因,农村居民点用地往往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
新建住宅区多集中在村庄外围,导致村内空余出大量宅基地和闲置土地,大大浪费了土地资源,印象农村外貌。
3.4公共设施的建设、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相对落后。
虽然在农房改造过程中有配套建设道路、路灯、绿化、垃圾房、污水管网、健身路径等大量的公共设施,但是因为资金、技术、责任等原因,无法建造较多的用于村民健身使用的健身器材,篮球场等体育基础设施,又由于村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公共设施的爱护意识薄弱,造成了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长期处于落后阶段。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问题。
4.关于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未来实施的建议
4.1坚持政府主导,不断优化农房改造布局。
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房改造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在现有的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高起点、高要求规划为龙头,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做好市域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以建设新型城市小区的
要求来高标准编制新区规划。
[4]
4.2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农房改造体制机制。
农房改造工作涉及农村改革发展的各个领域,必须立足长远,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要加快制定完善的农房改造配套政策,二是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农民的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方面的管理及服务水平。
4.3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农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
农房改造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而农民如果只是单纯的发展农业,其收入微乎其微,难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
因此需要政府扶持农村发展特色农村旅游,增加村民收入,只有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村民才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的实施。
[3]
5.总结
义乌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是该市对千百年来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对农村居民有着重大意义。
通过对鲁雅村、何斯路村和下王村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义乌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住房改造许多好的地方,如新农村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不可否认在住房改造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环境卫生,医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相对落后、空心村等问题依旧困扰着人们。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增加有关费用的支出和补助,降低新社区建设成本,加强部门协调,简化办事程序,按所在区域及群众认可程度,因地制宜选择新社区建设模式。
我们相信在村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
[2]新华网, [新中国档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臧凯波,霍晓桐,封二梅,农村住房改造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乡镇经济,2011
[4] 陈秀仙,方志坚,常爱平,贾润根,郭土华, 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农房改造着力提升城乡新社区建设水平[J],乡镇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