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15.09 KB
- 文档页数:1
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宣布从明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的“卑职”等用语。
其中,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
这种现象说明在当时A.平等观念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B.辛亥革命革除中国社会传统陋习C.三纲五常思想受到一定冲击 D.近代文明礼仪被中国人普遍接受2.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有很大影响。
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人的着装特点:“偏偏捷捷少年郎,不着长装着短装。
”“时装女服不兴长,尺寸先需合体量。
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还要仿西洋。
”这一历史时期是指A.清代晚期 B.民国初年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3.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符号给人留下深刻记忆,下列时代符号对应正确的是A.清末符号:租界、洋人、水师、中山装、火轮船、军阀B.民国符号:黄包车、旗袍、长衫、上海滩、黑色礼帽C.文革符号:大字报、绿军装、洋布、红色、语录、买办D.80年代符号:自行车、QQ、录音机、霹雳舞、摇滚乐4.1882年《申报》载:“沪上刻有人招集股分(份),创为电灯者。
其事原系西人主之,而一时出银附股者,合中西人皆踊跃而起。
……溯自来火(煤气灯)兴已及二十年,当日……西人创行此事,未闻有人乐从而买股者。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近代上海A.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高 B.社会观念的进步C.现代企业制度臻于完善 D.民族工业迅猛发展5.漫画能折射社会生活面貌。
对丰子恺先生的这幅漫画,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晚清时期服装的五花八门B.民国时期百姓生活的窘迫C.计划经济时代的勤俭节约D.作者旨在提倡计划生育6.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7.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
专题素养评价(四)(专题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20·孝感高一检测)下列近代中国的几种人中最先穿上西装的有可能是 ( )A.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B.内地学校里的生员C.乡下的土财主D.洋行里的职员【补偿训练】“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
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名为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中国社会出现这种现象开始于( )A.明末清初B.鸦片战争前C.鸦片战争后D.辛亥革命后2.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旗袍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
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受西方服饰的影响B.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C.新潮女性日益增多D.裁剪和工艺突出女性的曲线3.(2020·天津等级考)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4.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补偿训练】某男征婚广告称:(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女子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此则广告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5.(2020·肇庆高一检测)近代以来中国有一种交通工具,它于19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入,20世纪初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才有自己的制造厂。
这一交通工具是( )A.飞机B.自行车C.汽车D.轮船6.下图是1865年4月制成的轮船“黄鹄”号(复原图)。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单元检测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B.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C.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2.“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A.鸦片战争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3.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该诗反映了()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4.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特征,下列时代标志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清末:租界、水师、中山装、军阀B.民国:黄包车、旗袍、上海滩、黑色礼帽C.文革:大字报、洋布、语录、买办D.20世纪80年代:自行车、QQ、录音机、摇滚乐5.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地区,“男女之私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为婚姻.合卺之仪,非俗非古,杂袭夷俗,喜怒离合,习为故常”,这反映出A.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加强B.上海引领社会新潮流C.传统礼俗开始受到冲击D.婚俗急变加剧了社会动荡6.读下图和材料,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1 / 19文明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专题质量检测(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
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2.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在这里康有为提出( ) A.剪辫易服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 D.采用机器生产3.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
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首选工人老大哥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 D.嫁人要嫁万元户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
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5.1912年,蔡元培等人曾经发起一个“进德会”,定下三条基本信条:不赌、不嫖、不娶妾;五条可以选任的戒条:不做官吏、不做议员、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
到北大后,他也身体力行。
这说明蔡元培( )A.支持新文化运动 B.抵制北洋政府C.教育理念先进 D.强调个人品德修养6.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近代科技出现在上海与重庆的时间表A.B.中国引进的西方技术都是实用性技术C.中国近代化呈现明显的地域不平衡性D.中国工业革命吸收了西方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7.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D.在报纸上看到武昌起义的消息8. 20世纪初,实业家张謇要了解全国各地的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C.通过电话了解D.通过无线电报输送信息了解9.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强,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的渠道。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
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A.西装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解析:西装源于西方国家,长袍马褂是中国的传统服装,中山装体现了中西合璧但没有融合满汉风格,故排除A、B、D三项;旗袍是在满族妇女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服装的长处而形成的,同时具有中西合璧、满汉风格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右图所示服装样式开始流传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后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答案:B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记载:在重庆,“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
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4.近代《青浦县乡土志》载:“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
”这表明( )A.千古变局催生救亡图存B.坚船利炮加剧民族危机C.纲常礼教束缚妇女解放D.工业文明冲击传统思想5.中国妇女缠足的陋习由来已久。
由于满族妇女不缠足,清政府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极力宣讲缠足的弊端,部分人“穿上了简洁的鞋子”。
这反映出当时( )A.清政府强制推行满族习俗B.外国教会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C.移风易俗任重道远D.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6.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 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B. 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C. 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D. 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的确就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A选项正确其他几个选项均是对材料的误解、曲解2.20世纪80年代初戴蛤蟆镜、穿喇叭裤是最时髦的扮相一部《霹雳舞》带动了蝙蝠衫、高帮运动鞋、发带的流行此外大垫肩、超短裙都是街头的风景牛仔裤也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从香港传来的萝卜裤成为潮流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B. 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 内陆与香港密切联系D. 生活观念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错误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是本质特征故B错误香港和内地联系日益密切是表面现象故C错误内地人接受香港的时髦打扮反映了生活观念的变化故D正确故选D3.《义勇军进行曲》原是拍摄于1935年的影片《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广为传颂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材料说明()A. 电影创作强化了我党的宣传效果B. 影视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C. 电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D. 抗日救亡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拍摄于193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我国广为传颂”等信息可以看出电影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是我党的宣传效果排除A材料只涉及电影没提到电视更没有传统观念的改变排除B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选C4.“(大清宜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以上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5.表为《申报》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③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了中国的新闻事业④《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申报》的部分纪事表格内容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该报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不能理解为支持共产党的武装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申报》的主张实质上是号召停止内战抵抗外来侵略故②错误故C项正确6.如图是一幅残缺的历史图片有人认为它描绘的是中国近代的情景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依据图中的()A. 服饰B. 发型C. 行为举止D. 交通工具【答案】D【解析】图片中描绘的是人力车即洋车又叫黄包车是近代时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交通工具之一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故ABC错误故选D7.《申报》对1873年冬发生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给予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案件延续的三年中发表新闻和评论60多篇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促成了冤案的平反这表明《申报》()A. 及时传播大量时事信息B. 深受统治阶层的重视C. 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D. 推动清末司法近代化【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引起了慈禧太后的重视”等信息来看《申报》在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平反过程中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反映慈禧太后重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不是重视《申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申报》在清末司法近代化中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8.有学者指出与“皇帝倒了”相并而提的是“辫子割了” 在此之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的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 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正当还成为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被讥笑为“豚尾” 这反映了()A. 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习俗变革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近代社会中西合璧、土洋并存D. 国民从众心态日渐盛行【答案】A【解析】材料“在此之后剪辫非但正当还成为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被讥笑为“豚尾””体现的是政治变革对社会习俗变革的影响 A选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与材料无关 B选项排除CD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9.1905年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这一事件发生于如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片断是1905年任景丰在北京拍摄地图上①是广州②是上海③是北京④是武汉故C项正确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A. 铁路运输B. 轮船海运C. 飞机航空D. 电报通讯【答案】D【解析】根据“举头铁索路行空……音书万里一时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诗赞扬的应该是电报通讯故选D项(1)故选 D11.如图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1938年创作的一幅抗战漫画作品《能屈能伸》此作品旨在()A. 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痛斥日军在中国的滔天罪行C. 暗示日本帝国主义必败的下场D. 揭露日军侵占我国东北的野心【答案】C【解析】12.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的网购市场每年的双十一都成为中国网民的购物狂欢节如图是历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破千亿的用时这说明了()A. 网络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B.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C. 电子商务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产业D. 技术进步带来实体经济的重新复苏【答案】B【解析】13.尽管教师在专业职业中的工资不是很高并且存在女性化但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批男子进入教师领域的现象十年间男教师从总数的19%增长到24.3%在教师训练机构报名的男性比例从1931~1932年的31%增长到十年后的40%这反映出()A. 经济危机推动了教育发展B. 罗斯福新政推动了就业结构完善C. 经济危机加剧了就业竞争D. 罗斯福新政忽视了男女平等问题【答案】C【解析】14.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诗中所述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A. 崇洋媚外之风盛行B.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 国人素质得到提高D.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诗中的“豚尾”指的是象征清政府的发辫“瞥见豚尾及锋试”是指辛亥革命后剪辫子所以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故选D 剪发辫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生活的变迁而非崇洋媚外之风排除A 剪发辫属于社会生活不是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不能提高国人素质排除BC.15.红色风兜本为一、二品官所戴但至光绪年间沪地用红兜者却比比皆是这反映出晚清时期()A. 思想观念出现根本变化B. 传统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 人们受西方文化影响深刻D. 中华民国推动服饰改革【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红色风兜从原为一、二品官所戴变为普遍为大众所用这说明传统的等级服制受到了冲击故选B项A项中的“根本变化”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人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如何 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与材料时间“光绪年间”不符 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6.(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16.(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新市区的形成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近代新市区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答案】(1)原因解决大量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缓解旧城区人口压力维护社会秩序顺应工商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等【解析】(1)从材料“宋代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开始聚集于城市外围地区”“旧城池外新居民区的普遍形成和发展壮大”“基本上也都是工商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 结合增加政府财政税收和维护社会秩序可知宋政府把城市外围居民区划定为新城区的原因【答案】(2)特点拆除城墙打破城市的封闭格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为基础与城市改造相关形成具有近代色彩和生活方式的新街区影响推动近代城市化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缓解城市自身规模发展带来的问题(或者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解析】(2)从材料“1914年京都市政公所建立后开始对城市实施改造拆除城墙、规划市区道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固有的封闭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了各民族、各阶层混居百业杂处的城市新形态 ······早在清未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香厂地区就已经开始修筑道路开辟新区”可知近代新市区形成的特点结合城市化、工商业的发展和解决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可知近代新市区发展的影响17.(1)根据材料指出刘大鹏读报前后关注角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报纸在近代中国发挥的作用【答案】(1)变化由关注家乡到关注国家原因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出现【解析】(1)根据材料“其活动重心都在家乡周围”“瘟疫盛行各直省”“外洋各国视中国为一块肉均欲吞而食之”可知乡绅刘大鹏由之前的关注家乡转变为关心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导致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乡绅国家意识的增强报纸等新闻媒介的出现等【答案】(2)作用报道国内外重要时事反映民情民意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觉醒引发社会变革【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报纸对重要时事及民情民意的报道、西学的传播、思想解放、民族觉醒、社会变革等方面概括其影响18.(1)“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请指出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党的会议名称概括这次会议的伟大意义18.(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18.(3)请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定18.(4)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8.(5)材料五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答案】(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党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案】(2)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解析】(2)结合材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可知答案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逐步富裕起来【答案】(3)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3)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答案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4)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4)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答案】(5)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解析】(5)本题根据材料五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19.(1)剧本反映了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分别是什么?19.(2)从秦至宋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怎样的一种发展趋势?19.(3)对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的看法说一说你的看法如何?【答案】(1)秦朝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秦始皇”“三公”可知是三公九卿制由材料“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处理”可知是三省六部制【答案】(2)发展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解析】(2)根据材料中从秦朝三公“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说明相权较大唐朝时则有多个丞相共同参与各负一部分责任说明相权在分散中削弱宋朝时丞相只负责行政上的事务而财政等其它事务则不能参与说明相权进一步削弱因此从材料中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加强【答案】(3)第一种看法主要是积极的因为这种制度有利于全国的统一有利于水利的兴修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第二种看法主要是消极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皇权至上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集权容易使阶级矛盾激化造成社会动荡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解析】(3)主要回答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根据所学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回答。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单元检测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诞生于120年前的电影艺术,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有关电影事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1896年北京徐园“又一村”第一次放映了“西洋影戏”B.《歌女红牡丹》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C.查理·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代表人物D.1927年《爵士歌手》标志电影技术进入有声电影彩色时代2.2014年1月,浙江宁波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民光影城被省商务厅授予“浙江老字号”铜牌。
1931年宁波商人李济民投建该影城,上世纪50年代收归国有,虽因各种原因多次更名,但历经八十多年风雨沧桑,它已成为宁波的文化坐标。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座影城()A.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电影票价一度持续暴涨B.在大跃进时期因日均放映数量过低而被收归国有C.在20世纪50年代末以播放“革命样板戏”为主D.在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经济中获得新的发展契机3.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变革有()①广告的位置②人物的服饰③建筑的风格④出行的方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
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5.下表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在开展“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一份简表。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某学生搜集了以下材料。
该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生活习俗B.封建思想仍是阻碍社会风俗西化的根本原因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D.近代妇女开始追求西方时尚化的生活方式2.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后说:“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下列史实与材料中所反映现象的出现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近代人民的饮食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为()①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②西餐逐渐由通商口岸流入市镇,由沿海进入内地③日常西式食品成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④酒、茶、烟等日常食品逐渐西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4.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新闻媒介是()A.电影B.报纸C.互联网D.口头传播5.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6.下图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叶浅予先生《叶浅予自传》中的一幅作品——《清末遗童》。
先生用淡淡的白描手法不露声色地回忆起()A.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行将就木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火绵绵D.南京国民政府的“男子剪辫”7.《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8.民国初年《申报》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综合检测卷一、选择题1、“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
”该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A.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B. 利于反抗外国侵略C. 改变传统就业结构D.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铁路的修建使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顺天府的老百姓失去传统的谋生手段,不得不改变就业方式。
故答案为C项。
铁路的修筑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民国时期,在大城市里,西服,旗袍流行而农村仍以粗布大衫为主;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而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在大城市里,妇女穿上了简洁的鞋子,而在农村大多数妇女仍是“三寸金莲”。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到西方舶来工业文明的影响B. 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城市里西风东渐的程度非常大,而农村里西风东渐的程度非常小,即材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是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地区差异而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斗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文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 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手段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解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支柱,建立文庙是在强化这一思想支柱,以此加强对人民的统治,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才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程朱理学的产生导致文庙的兴修,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庙的修建是加强统治的需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图反映了晚清时期白话报刊的创办情况据此可知()A. 白话报刊主要由革命派所创办B. 文学革命的开展为白话报刊创办提供条件C. 救亡图存推动白话报刊的创办D. 科举制的废除推动白话报刊创办出现高潮【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白话报刊创办的时间可知甲午战争以后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来晚清掀起了创办白话报刊的高潮这是因为这两次列强入侵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救亡图存呼声高涨为开启民智共赴国难有识之士积极创办白话报刊 C正确从图表中无法得出白话报刊主要由革命派创立 A排除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B排除根据图表白话报刊高潮出现在1904年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 D排除故选C2.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女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和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移风易俗有利于社会风气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D项中的平等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B3.《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C.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全球消息灵”可知反映的是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阅读方式故A项错误报纸虽然有娱乐功能但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新闻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报纸是政治类报纸故D项错误故选D4.“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 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如果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D项说法不可能出现在1943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于1958年因此1943年不可能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均可以出现在1943年的场景中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D5.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 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 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 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①扩大了商品市场②冲击了自然经济③便利了列强侵略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销路益远”、“运销外县者甚夥”说明近代交通扩大了商品市场“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说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交通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沿途地区经济的发展故①②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列强的侵略故③错误故A项正确6.如图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同原因是()A. 政治观念的影响B. 审美情趣的变化C. 生活水平的提高D. 国际潮流的影响【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苏式女装“布拉吉”的流行明显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方针和“一五”计划时期“以苏为师”观念的影响而60年代女性流行绿军装主要受“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可见上述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的变化均受到政治观念的影响故选AB、C、D均不符合图片信息的主旨及史实排除故选A7.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从历史的角度看下面影视剧中哪些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看“样板戏”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无袖旗袍是民国时期出现的②地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③“样板戏”是“文革”时期的表现当时中苏关系破裂④高考恢复是1977年当时深圳还没有成为经济特区不是人们打工的目的地故选A8.下图是上海环球社印行的《图画日报》于20世纪初刊载的一则上海妇女骑行自行车郊游的图文报道这一现象反映了()A. 社会风气的变化B. 女性进入政治领域C. 自行车日渐普及D.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9.《格致新报》于1898年3月创刊同年6月停办该报设有回答读者提问的专栏至该报终刊时共有答问242条其分类如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潮流B. 传统思想已无立锥之地C. 民众科学素养得到一定提升D. 近代科学取得巨大成果【答案】C【解析】10.1863年3月7日在上海首份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上刊登了森泰像馆的广告其主要内容为本馆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起至晚三点钟为止价钱甚为公道如有意照相者请至本馆可也这表明()A.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B. 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C. 近代中国社会开始变革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据材料可知 1863年上海出现照相馆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说明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不能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故C项错误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不能体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故D项错误故选A11.如表是20世纪初部分白话报办报宗旨对这些报刊评述最准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推动文学革命B. 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 辛亥革命推动报刊的变化D. 开启民智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旨在开通妇女界鼓吹革命”、“爱国尚武开通民智”、“唤起我同胞之爱国思想振发其独立之精神”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报刊旨在开启民智这有利于促进社会变革故D正确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兴起排除A题干涉及的报刊并非都主张革命故排除B辛亥革命在1911年发生排除C故选D1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 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③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④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报纸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浏览新闻、获取信息的窗口但它不直接进行文化教育与扫盲教育关系不大故③错误据此排除A、C、D①②④均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故B正确13.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该材料可佐证()A. 中国铁路运营以商办为主B.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 民主化进程推动交通发展D. 东部地区交通现代化更快【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商办铁路较多说明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故B正确.A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并不快.故排除.材料涉及的并不是东北地区而且依据材料无法得出“东部区交通现代化更快”的结论.故排除D.故选B.14.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 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 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B. 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 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 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答案】D【解析】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此时传统道德还占据统治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讲述了电影的表现技巧以及要表达的思想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故故选D15.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最恰当的认识是()A. 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B. 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C. 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D. 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答案】A【解析】A.从材料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开始渐变是由于受到外国人异样的目光后来就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说明辫子问题受到了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B.洋务运动时期的剪辫子不能代表政治立场C.材料看不出曲折的历程D.材料没有体现出进步发展只能看出剪辫子与西方人的观念和中国的政治运动有关系16.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活跃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中今年的动漫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一段别样的哪吒成长经历增加并突出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人物性格材料主要体现了()A. 传统题材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B. 电影艺术必须源于生活C. 电影成为大众首选的娱乐方式D. 神话故事片发行量畅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今年的动漫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增加并突出了哪吒‘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人物性格”可知在今年的动漫电影中编剧在传统哪吒身上加上了他逆天而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现代人顽强的拼搏精神 A正确BC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A17.晚清时期在交易中一些店铺所有权、经营权的转让票股、信票、栈单的遗失等其主人往往在报上登报声明公告示人仅1909年《大公报》上关于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的告示就有12条之多这主要说明当时()A. 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B. 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C. 商业的环境日益严格D. 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答案】B【解析】股票、信票、栈单遗失登报“声明作废” 这并不能说明民众普遍拥有法律意识故A错误“声明作废”的告示说明报纸的功能有所拓展不仅提供新闻消息还有商业告示功能故B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商业的环境日益严格故C错误报纸刊登“声明作废”的告示也不能说明国家金融体系已趋完善故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解析】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月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19.(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答案】(1)变化由商办转变为官办由借助洋债为主转变为以华资为主逐步加强政府对铁路事业的统一管理【解析】(1)根据材料一“成立铁路总公司……募集商股700万两入官股300万两借官款1000万两借洋债2000万两……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其办理一切权柄总应操之华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体、资金、管理等方面概括指出19世纪末清政府铁路政策的变化【答案】(2)特点依靠自身力量建设铁路铁路建设要为革命和经济建设服务人民政府完全掌握铁路的主权注重铁路建设的均衡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军委铁道部成立……依靠工人阶级团结一切愿为人民服务的铁路从业人员恢复与建设人民铁路的铁路网……加强中国工业化而斗争……拨出59亿元用于铁路的基本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设力量、建设目的、铁路主权等方面说明与清政府铁路政策相比建国初期铁路政策的特点20.(1)结合材料一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情况如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情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解析】(1)根据图表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至辛亥革命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热潮的推动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答案】(2)消费观念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影响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专用国货已多时”可知该广告所倡导的消费观念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推动爱国运动发展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校本练习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服装是身体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与时代精神。
政治制约着服装的发展,服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治的发展。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①中山装出现、旗袍改良②废止缠足成为社会风气③干部服、列宁装一度流行④喇叭裤、踩脚裤在女性中盛行起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2.旗袍由满洲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
清初,满洲妇女以长袍为主。
汉族妇女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相互仿效;至清后期,满洲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满洲长袍则在汉族的达官贵妇中流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旗袍”因满洲为“旗人”而得名B.旗袍的流行反映了清朝文化专制的加强C.清中期旗袍的演变反映了满汉矛盾相对缓和D.旗袍的流行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融通3.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剪掉了辫子;但随之在社会上却又流行起戴帽子的风尚。
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的不彻底性B.辛亥革命后西方近代文明传播广泛C.人们一时难以适应社会习俗的变革D.民主共和的观念渗入到习俗变迁4.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
”这一段顺口溜比较完整地反映了A.礼仪风俗的简洁化B.民族经济的工业化C.社会生活的近代化D.传统服饰的西洋化5.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即“蝴蝶拍——拍翅膀,地球的另一端就产生一场风暴”。
下表中最符合该现象的是选项蝴蝶拍翅膀产生的风暴A 社会风俗的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C 英国等完成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资本主义世界出现1929年的大危饥苏联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6.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习惯它有利也有弊某校研究学习小组欲从各个方面调查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影响据此他们所拟定的调查报告的题目最贴切的是()A. 互联网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B. 中学生上网利弊谈C. 互联网促进教育发展D. 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发展机遇【答案】B【解析】A.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对整个人类的影响B.材料只是锁定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谈中学生上网的利弊是最贴切的C.材料没有涉及到对整个教育的影响D.材料不是强调对人类有发展机遇故选B2.截止2019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9万千米以上标志着中国铁路诞生的是A. 唐胥铁路B. 京张铁路C. 火车的发明D. 内燃机车的出现【答案】A【解析】唐胥铁路是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故A正确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铁路不符合题意排除B CD不是中国发明的不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排除CD.3.1890年上海《字林西报》报道有西人制成新式气球一具能载八千五百磅之重升放空中每点钟行二十五米各国苟制造此球为行营之用水陆之兵可以废对该报道解读合理的是()A. 当时的报刊言论不受限制B. 报纸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C. 报纸已成为政治宣传工具D. 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答案】B【解析】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通过上海《字林西报》报道了解到“西人制成新式气球一具”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报纸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故B正确4.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按下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保卫大武汉②武昌起义③武汉长江大桥通车④创办汉阳铁厂A. ④②①③B. ②④①③C. ②①④③D. ④③①②【答案】A【解析】保卫大武汉是在1938年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是在1957年汉阳铁厂创办是在1890年故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④②①③ A项正确排除BCD 故选A5.1904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 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以上现象反映了()A. 中国传统礼教的日益崩溃B. 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C. 政权更选带来的思想多元D. 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答案】A【解析】用排除法材料中没有体现B、C、D故选A6.“查俄国海线可达上海旱线可达恰克图其消息灵捷极矣即如曾纪泽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由上海至京仅二千数百里较之俄国至上海数万里消息反迟十倍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这说明()A. 外交和军事合力收回伊犁B. 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C. 新疆问题加速了电报铺设D. 电报铺设在中国各地受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倘遇用兵之际彼等外国军信速于中国利害已判若径庭”可以得出电报在军事中的重要价值故B正确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排除故选B7.“2017世界移动互联网大会(WMIC)暨新媒体门户大会”将于6月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将以“创观——前所未有的世界”为主题展现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和成绩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B. 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C. 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D. 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授【答案】D【解析】A.互联网拉近了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全球空间距离没有发生本质性改变但联系更加密切B.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C.四大媒介是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D.互联网能够迅速传递信息高效互动双向传输故选D8.读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题材本埠全国国外数量57篇80篇37篇比例33\% 67\% ()《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A. 《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B. 《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C. 《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D. 《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答案】B【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报道全国和国外的新闻占了绝大部分可以看出《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故B项正确.AD项不能从题材数量和比例得出应排除.C项乡土意识材料没体现应排除.故选B.9.1980年拍摄的爱情题材电影《庐山恋》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纯真向往“游庐山看《庐山恋》” 成为庐山多年来一个固定的旅游项目当年拍摄该影片是()A. 深受“左”倾错误影响的结果B. 始终贯彻“双百”方针的结果C. 对建国以来电影成就的大总结D. 中国人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产物【答案】D【解析】10.1904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允准比利时商人创立天津电车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委派天津知府与洋商订立合同规定以旧城鼓楼为中心方圆3公里内为公司经营范围下图为该公司成立后的情景据此可知()A. 天津开放程度属全国领先B. 天津交通领域新旧杂陈C. 西方在华资本实现合法化D. 清朝经济主权进一步沦丧【答案】B【解析】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成立后天津街头出现电车、人力车、马车等新旧杂陈局面这反映出天津交通领域新旧杂陈故B项正确没有地区间对比仅凭材料不能得出天津开放程度属全国领先故A项错误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西方在华资本实现合法化故C项错误以合同为依据开展中外经济交往不能体现“清朝经济主权”沦丧故D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戊戌变法时期“国人创办近代报刊的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国内南北居主导地位的时政性综合报刊的名称11.(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报纸推动国家政治进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中体现此理由的举措11.(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新政、新学”与报纸之间的关系【答案】(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宣传变法的需要名称《时务报》《国闻报》【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戊戌变法时期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国人自办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涌现”并结合戊戌变法的背景从政治和维新派宣传变法的需要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有《时务报》和《国闻报》【答案】(2)理由以出版、言论自由监督政府行为防止专制捍卫国民话语权(言论自由权)举措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准许创立报馆、学会【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据言论、出版两自由以龚行监督政府之天职者也故一国之业报馆者苟认定此天职而实践之则良政治必于是出焉”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维新运动的主张回答【答案】(3)关系一方面戊戌变法推动了报刊业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报刊扩大了学堂学会的影响有助于启迪民智扩大变法的社会基础和舆论基础【解析】(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戊戌变法推动了报刊业的蓬勃发展、报刊扩大了学堂学会的影响等12.(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时期武汉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变化(注不得照抄材料否则不得分)12.(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首义”的“幸运之果”之所以掉在武汉地区的原因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是英雄的人们请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再举两例加以简要说明【答案】(1)变化人口快速增长专业市场形成市镇经济繁荣民用(或民族)工业创办【解析】(1)根据材料一“嘉庆十八年(1813年)增为36929户汉口在清代是淮盐的销售中心同时又是木材、花布、药材的集散地当时人们形容这里‘帆樯满江商贾毕集’、‘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己购机器搬运到湖北成立湖北织布局在武昌建厂次年张之洞在汉阳建立湖北铁政局同年开采大冶铁矿后又在汉阳兴建铁厂” 结合所学从人口、市场、市镇经济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答案】(2)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资产阶级(或革命派、立宪派、新军)力量的壮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传播(思想)湖北革命党人十年期间遵循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基础)举例北伐战争期间攻克武昌(或成功收回汉口英租界)抗日战争时期武汉会战(或枣宜会战)抗击日军侵略【解析】(2)根据材料二“华中(地区)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 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基础、思想、纲领制定、乡邦努力进行概括即可二问结合所学从北伐战争及抗日战争在武汉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据1872年12月《中西闻见录》第5号目录请根据以上材料为该刊拟定一条办刊宗旨并结合时代背景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宗旨鲜明有理有据史实准确)【答案】示例1本刊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士大夫专于四书五经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曾国藩学习西方军事与科技、火车、采油等近代工业技术成为当时的急需学习的内容创办介绍西方科技的刊物有利于开阔国民视野示例2本刊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派致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 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该刊既介绍西方科技、政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解析】14.(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上海出现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4.(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产生的影响【答案】(1)现象种类繁多的洋纺织品、皮质用品逐渐进入上海市民的生活原因鸦片战争后大量洋货的输入西方服饰文化的渗透晚清时局的变动【解析】(1)由材料“这家洋货行所经销的洋纺织品有羽绫、羽茧、羽绉、花素羽纱、羽毛哔叽、哈蜊呢、哆哕彩呢等毛织品还有新式五彩花布以及各种牌子原布、粗细斜纹洋标布等多种洋布”“‘新到做鞋用牛皮并皮带’ ‘外国顶高鞋皮、英国鞋底皮出售’”等可以得出现象原因结合材料中的“1872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2)影响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解析】(2)本题的影响结合“上海电话通讯‘乃成为公私接洽之必需品几至家有户设之概’”“据时人记载依据其电话用途的差别电话用户可被分为两类”“西式马车传入上海不仅用于载客也用于邮递、洒水、载物等”“有钱人多备有‘黄包车’”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 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 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 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过发生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2.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A. 邮政B. 电话C. 电报D. 电影【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表明应该是与通讯相关的内容故AD两项错误材料中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表明不是电话而是电报故C项正确 B项错误故选C3.人力车在晚清从日本传到上海包括人力车在内的各种交通工具在上海的使用情况见下表上海外白渡桥使用交通工具变化情况(人/天)据此可知从晚清到民国的上海()A. 社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B. 社会生活观念发生变化C. 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立D. 社会生活方式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题干表格中传统交通工具退出历史舞台近代新型交通工具启用带动了上海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这说明该时期上海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故B项正确“普遍提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题干只体现了上海部分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无法反映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故排除C项“全盘西化”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故选B4.如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 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 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及图片信息可知缝纫机是西方传入中国的故可得出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故B正确材料未提及社会价值观更新、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故AD排除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C排除故选B5.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A. 教化价值B. 娱乐价值C. 商业价值D. 艺术价值【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可知A符合题意故A正确BD均不是题干体现的主旨故排除当时的电影还谈不上商业价值故排除C故选A6.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通过接管、整顿、改造等措施掌握了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的资产、设备、人员等控制权以后充分利用这些“喉舌”、“工具”或“武器” 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由此可知新中国()A. 重视对思想意识形态的管理B. 开展了文化普及教育工作C. 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政权D. 实行新闻自由的方针政策【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对重大政治事件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普及”工作排除B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依据材料“统一由中央引导从而形成全国范围的社会舆论”可知排除D7.如图是1926年10月10日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在《申报》上刊载的一则香烟广告运用该材料研究下列历史主题呈现最为全面的一项是()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③物质生活的变迁④大众传媒的发展A. ①②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是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结合时间“1926年10月10日” 可知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①符合题意从时间信息来看结合内容可知题干材料无法反映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题干香烟广告说明物质生活的变迁③符合题意《申报》是报纸属于大众传媒④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选C8.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A. 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B. 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C. 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D. 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答案】B【解析】报纸不具备“声相俱备”的功能故A错误材料“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体现了报纸具有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的功能故B正确CD题干不能体现故排除故选B9.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答案】D【解析】《海上第一名园》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故A项错误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故B项错误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而年画中并没有故C项错误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有马车、有人力车有礼帽、马褂、路灯、电线等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故D项正确10.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并提出妇女可出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这表明()A. 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B. 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C. 上海市民接受新事物快D. 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答案】D【解析】材料中有轨电车初入上海电车公司号召民众乘坐时特别提出妇女出三等车资可坐头等座位由此说明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从体现应排除故选D11.近代《图画日报》记载“沪上自风行报纸后以各报出版皆在侵晨故破晓后卖报者麋集于报馆之门恐后争先拥挤特甚”这反映出()A. 图画类刊物的盛行B. 报刊间的竞争激烈C. 社会信息流通加快D. 报刊经营已多元化【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各报刊的读者较多所以才出现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这也侧面反映了社会信息流通加快 C项正确材料中的“报纸”不一定是画刊图画类刊物只是其中之一 A项错误据材料是卖报者争先拥挤于报馆门前的现象不能说明报刊间的竞争 B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12.近代有人作竹枝词描述南京富家女子结伴乘坐火车游上海的情景“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诗中反映的是()A.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B. 社会剧变导致妇女地位的提升C. 汽车和飞机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 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在中国传播【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火车当日达吴淞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宁来去也从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3.近代中国民众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相互联系最早可以出现在()A. 19世纪50年代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70年代D. 19世纪80年代【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故这时民众可用电话进行联系14.20世纪50~70年代末中国票证种类获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鱼票、肉。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 ( 四)( 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 每题 5 分,共 60 分 )1. (2017 ·浙江湖州高一期末) 以下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期间的不同衣饰。
此中属于 20 世纪 50 年月女性时髦的着装是()A.图 1B.图 2C.图 3D.图 4分析图 3 是列宁装,在建国后特别是50 年月流行,故C项正确。
答案 C2.(2017 ·江苏徐州高一检测 )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
刀叉刺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
”文中的“番菜”与正宗传统西菜是不同样的,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胃,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饪技法加以改造,名之曰“番菜”。
西菜传入中国后的变化反应了()A. 西餐深刻影响了公民饮食B. 公众产生了崇洋媚外的心理C.近代饮食的中西合璧特色D.国人对西方餐饮去芜存菁分析依据题目中“正宗西菜的生、臊、腥颇不合中国人的口胃,广东人遂加以中国传统烹调技法加以改造”,番菜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6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 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
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这一社会情景说明()A.自由恋爱成婚之风流行B.国人广泛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完全取销D.辛亥革命推进移风易俗分析由题干“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可确定 D 正确; A 错在流行的说法; B 与 C 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4.(2017 ·四川绵阳高一检测 )19 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凡物之极名贵者,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
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资料说明 ()A. 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开始于19 世纪末B.当时社会时另有崇洋媚外的偏向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主导地位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天性变化分析“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应了近代的一些城市的“媚洋”现象,故 B 项正确。
高三一轮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精美解析版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5小题,〕1.经过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的学习,你觉得近代前期中国人自己兴办少量报刊的主要目的是〔〕A. 丰厚社会生活B. 促进商品销售C. 唤醒民众,启蒙思想D. 宣传政府政策C此题主要考察近代报刊的相关知识,旨在考察运用所学知识处置效果的才干。
依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经过报刊向民众宣传自己的主张,目的是为了唤醒民众,启迪人们的思想,C项契合题意;ABD项不是主要目的,扫除。
应选C。
2.以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
据此以下图片不能说明的是〔〕A. 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开展B. 溥仪社会位置变化的缩影C.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 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D此题主要考察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旨在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资料信息的才干。
依据图片可知,图一为溥仪穿着龙袍,是传统的长袍马褂样式;图二为溥仪穿着民国时期的西服;图三为溥仪穿着中山装,中山装因孙中山倡议而得名,在普遍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构成。
三幅照片反映了溥仪不同阶段的服装,溥仪不同阶段的服饰变化,与时代变迁毫不相关,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ABC三项都能表达,而不能表达自己政治观念的变化。
应选D。
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图8中能表达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重生事物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A略4.某同窗就〝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归结出以下四项〝中国第一〞,其中不准确的是A. «申报»是中国第一份近代化报刊B. «定军山»是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C.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D. 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出现于台湾A此题主要考察了先生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看法和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才干。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而«申报»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报刊,A表述错误,但契合题意;BCD表述契合史实,但不契合题意。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30小题〕1.表1现存17~19世纪西北亚局部国度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度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 51 251泰国 1 4 85马来西亚 1 7 216算计10 62 552表1出现的史实说明,17~19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时添加B.自然经济减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继续兴盛局面D.海外贸易临时兴旺2.老照片具有真实记载历史、反映事先社会相貌的史料价值。
下面民国时期上海老照片反映的近代社会生活革新有〔〕①广告的位置②人物的服饰③修建的作风④出行的方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7日,事先在中国传媒界被称为〝南方巨擘〞,1937 年7月29日因抗日战争而停刊。
它是近代天津出版期数最多,办刊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画报,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以下各项能够刊登在«北洋画报»上的是〔〕A.中国官兵奋战在淞沪B.溥仪出走津门做傀儡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D.国人庆贺台湾得克复4.近代以来,西装、中餐欧式修建以及轮船、汽车改动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以下城市中最早出现这种现象的是〔〕A.广州B.西安C.合肥D.深圳5.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女孩子不能化装,不敢穿裙子,更不敢烫发。
假定要烫发,需求单位开证明,说某某同志是文艺任务者,有烫发之必要。
这说明事先〔〕A.遭到了苏联生活方式的影响B.人们的生活物质十分充足C.〝左〞倾错误困扰了经济树立D.人们生活受政治气氛的影响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本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视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
这最能表达〔〕A.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B.政治革命惹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C.人们的对等观念增强D.民众自觉模拟西方生活方式7.如图A城市在中国历史中有重要位置,为中国近代贡献多个第一。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1.在广播电视出现以前,最有效的新闻媒介是()A.电影B.报纸C.互联网D.口头传播2.小明看到了他同学的一枚邮票(如下图),其图案和历史课本上的很相似。
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B.这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C.这部电影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主演的D.这是一部默片,但首映时极为轰动3.兰新铁路的建成通车,改写了新疆、青海等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该铁路的建成应该是在()A.晚清时期B.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后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4.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建造了长14.5公里的淞沪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
通车后,这个“破坏风水的怪物”引起了清朝保守势力的极大恐慌。
1877年清政府用白银将这条铁路购回,然后拆毁投入海中,这件事说明()A.英国人修筑的铁路的确破坏了中国的风水B.英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C.中国的保守势力异常顽固,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D.中国社会不需要铁路5.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后,中山装的流行B.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C.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传播D.辛亥革命后,国人办报再掀高潮6.1909年,有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里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
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
”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驱使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D.生活水平的提高7.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的重大意义是()A.首次打破了列强对中国运输业的垄断局面B.标志着中国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的诞生C.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D.中国政府完全收回了铁路修筑权8.2011年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下图是民国时期的香烟广告图中的时髦女郎身穿旗袍脚蹬皮鞋手持高尔夫球杆据此可知当时()A. 民族工业出现了新的营销手段B. 中西合璧是国人主要生活方式C.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D. 工业文明影响了国人思想观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中的时髦女郎身穿旗袍脚蹬皮鞋手持高尔夫球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中国的思想文化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影响了国人的思想观念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主要生活方式”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C故选D2.19世纪90年代一位旅居上海的洋人发现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他可能看到的有()A. ①②B. ①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答案】C【解析】中国1908年3月从上海英租界静安寺外滩开出了第一辆有轨电车排除①“无线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国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则是在20世纪初伴随着列强的侵略而进行的排除②棉纱厂是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③符合《变法通议》是维新派代表梁启超1896年的代表作所以④符合3.下列电影先后顺序排列是()①《歌女红牡丹》②《定军山》③《甲午风云》④《流浪地球》A. ①③②④B. ①②③④C. ②①③④D. ④②①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05年的《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甲午风云》属于历史素材拍摄于建国后于1962年上映《流浪地球》属于科幻片于2019年上映所以题干中的电影先后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4.2018年6月9—10日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各国新闻媒体记者云集于此他们给本国人民传播新闻最迅速、面最广、互动性最强的新闻媒介是()A. 报纸B. 电视C. 广播D. 互联网【答案】D【解析】互联网是当今世界上最方便最快捷的媒介故选D5.互联网与其他媒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 信息丰富B. 文字、图象、声音兼备C. 高度互动、双向传授D. 时代性最强【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报纸等媒介相比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等方式及时沟通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以实现其它媒介在信息量、时代性以及文字、图象等方面都可以做到只有C项不如互联网综上所述故C准确排除ABD6.1935年《四川导游》报刊曾提及“过去的旧说法四川是四川人的四川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此变化得益于近代()A. 川江航运的发展B. 电话的普及C. 报纸的大量刊印D. 电视广告的宣传【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可知材料主旨是强调与外界的交往故A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到1949年普及率仅为0.05%故排除BC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1958年中国电视诞生故排除D故选A7.互联网最初开始于()A. 美国B. 法国C. 苏联D. 英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于1969年在美国出现故A项正确法国、苏联、英国与题干中“最初开始于”不符故BCD项错误8.在19世纪80年代重庆专门批发洋布的商店就有27家而地处中南部的湖南省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里服饰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A. 近代物质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B. 重庆成为西方侵略的重灾区C. 湖南未受到西方经济侵略的影响D. 我国中部比西部地区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在19世纪80年代重庆专门批发洋布的商店就有27家而地处中南部的湖南省在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里服饰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表明近代物质生活变迁具有不平衡性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786种其中小报就有1266种《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这表明近代报刊()A. 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B. 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C. 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D. 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答案】A【解析】“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与材料中“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相符故A正确材料中“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反映了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而非侵略故B错误材料中“销路很广”但未涉及推动习俗的变迁故C错误材料中“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786种”不等于文化多元故D错误故选A10.电话、电报等新式工具的广泛使用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的巨大变化下列通信情景可能出现的有()①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通过有线电报指挥抗英②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武汉光复③九一八事变发生当时南京政府以国际无线电报求助国联④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西北战场用电话指挥沙家店战役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鸦片战争期间电报还没有产生电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②武昌起义是1911年其实中国已经形成了全国的电报网络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是可能的③无线电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出现在中国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政府利用无线电报寻求国际援助是可能的④解放战争时期西北地区面临国民党的扫荡毛泽东撤离延安在西北地区四处转移不可能有稳定的电话通讯故而很难用电话直接指挥沙家店战役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宝鸡城市化发展的原因11.(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代中国铁路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陇海铁路建成通车交通发达日本全面侵华使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内迁至宝鸡河南黄泛区难民的大量涌入宝鸡位于关中平原农业较为发达【解析】(1)依据“抗战爆发后陇海铁路配合沦陷区部分工厂、企业、学校内迁河南黄泛区难民大多沿着陇海铁路西逃”“关中作为抗战后方”“铁路通车后在火车站附近形成了新市区”等方面归纳作答【答案】(2)影响促进了城市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了城市的扩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促进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解析】(2)根据“如今却成为‘国民经济命脉’展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铁路途经的区域其产业发展、城市转型将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也将扩大”“集中反映了当代新型牵引动力、高质量线路、高性能轻型车辆、高速运行控制指挥等方面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并联系铁路发展的意义作答12.(1)材料一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们的择偶标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原因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 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键信息“门当户对”“门第不合不许轻婚”“今有受教育及有新思想之青年于此其求配偶也必求知识相当、情性契合之人”概括变化即可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有古代择偶受小农经济和儒家思想等因素影响1905年前后维新变法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答案】(2)变化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原因改革开放前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影响(或“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解析】(2)分析图表可知择偶标椎由重视家庭出身、政治面貌到更重视学历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13.(1)依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中国创办科技期刊的发展变化13.(2)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出一个论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变化从办刊者看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学办刊从办刊数量看由少到多、数量显著增加从办刊种类看由创办通俗杂志到创办专业杂志从办刊宗旨看由普及科技知识到促进学术研究、宣传科学精神和方法等【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人傅兰雅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办了30多种科技期刊”可得出从办刊者看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从个人办刊到学会和大学办刊根据“从1911到1919年创办科技期刊70多种”得出从办刊数量石由少到多、数量显著增加根据“大批进步中国科学家成立了中国科学社、中华医学会等科学团体创办了《科学》、《中华医学杂志》等专业科学杂志大学也创办了《清华学报》、《北京大学月刊》等刊物”得出从办刊种类看由创办通俗杂志到创办专业杂志根据“这些学会、大学创办的期刊以‘阐发科学精义及其效用’、‘为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等为宗旨”得出从办刊宗旨看由普及科技知识到促进学术研究、宣传科学精神和方法等【答案】(2)论点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推动社会发展论述 19世纪中后期出现英国人在上海创《格致汇编》介绍科技知识的通俗杂志推动西方科技文明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洋务运动引用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洋务企业促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工业化近代化社会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创《亚泉杂志》、《科学世界》等30多种期刊介绍科学知识宣传实业救国思想有助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减小改革阻力推动思想解放为促进社会经济工业化、文化思想解放而发展民国初期中国科学团体创《科学》专业科学杂志大学创学报、期刊等传播了科学的成果、方法、精神有利于如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如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进一步解放人的思想推动社会政治民主化、科学思想发展以进步综上期刊创办有利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设问的提示可得出本题要围绕主题提出观点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近代前期中国科技期刊的创办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一提示得出“科技期刊的创办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这一观点再结合第一问中的变化的内容突出阐述科技期刊的创办在思想解放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论述时做到语言准确、逻辑清晰即可14.(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族观念的本质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特征影响的认识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的核心内容并对其简要评价【答案】(1)本质特征民族中心主义(或我族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认识民族中心主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历经世变而不灭的原因之一但民族中心主义歧视和排斥不同的文化或族体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文化中心主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起重要作用拒绝承认不同族体间文化相互影响不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解析】(1)根据材料“我族中心主义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即未开化的蛮夷应该同化于中国文化之中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先进的况且人类文化在本质上又是一致的”可知本质特征为民族中心主义(或我族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如民族中心主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历经世变而不灭的原因之一但民族中心主义歧视和排斥不同的文化或族体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共同发展文化中心主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起重要作用拒绝承认不同族体间文化相互影响不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答案】(2)核心内容组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评价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思想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色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潮流是一种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合同种异异种以建一民族的国家是曰民族主义’ 并主张‘非民族的国家不得谓之国’”可得出核心内容为组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即可如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思想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色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潮流是一种极端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中华民族整体的发展。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测
试题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②中山装③列宁服④旗袍⑤西装
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④D.③④⑤
2、下面的情况,反映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服装特点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
D.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
3、下列小说反映的是反对我国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观念内容的是 A.《西游记》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4、民国成立后,以下哪种礼节已经是社交场所少见的
A.点头B.握手C.鞠躬D.跪拜作揖
5、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西餐并行于世
B.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