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从低碳角度完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思考与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11
概述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主旨是引领人们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它并不是某类专项规划,而是在现有城乡规划法体系中,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
这就要求城市在由传统发展方式向低碳生态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划的编制者要从顶层设计上掌握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内涵,明确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要点,将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通过有效的工具和手段融入到专项规划中,使规划与实施能够紧密结合,扎实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本文对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低碳城市规划要点进行了探讨。
标签: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要点一、引言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在以下四个方面有别于传统城市规划:其规划编制和实施的重点从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转向各类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规划调控目标从明确城市性质、规模和功能定位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科学的建设标准;规划调控和管理的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甚至是建成区扩大到城乡一体化的视角;规划的空间形态从追求严格分区和秩序性空间转向兼顾生态优化和功能混合的多样性空间。
具体到技术层面,是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规划编制的不同层次,且兼具定量和定性两种分析方法的城市规划。
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能源的角度来说,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各种经济产业中耗能过多,排放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导致城市气温变化加大,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且这个方面有越来越烈的趋势,因此对城市进行低碳改造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么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从城市的规划入手,因为城市的规划可能直接影响的消耗碳量的数量。
1、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在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首先,使建成区域内的城市空间尽量均匀,大运量公共交通串接服务功能单元,以降低出行的次数和距离。
其次,对用地适度混合的开发方式进行鼓励,减少简单的单一功能区划,增加短距离出行。
第三,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以完善的慢行系统或大运量公共交通引导出行。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加剧,中国积极响应并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大力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就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进行阐述。
一、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我国应加大能源结构调整的力度,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加快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发电,减少对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依赖。
加快发展核能,提升核电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减少对化石能源的需求。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减缓碳排放的增长。
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
我国应通过在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加大节能力度,推广节能型设备和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绿色建筑的推广,通过建筑节能设计、采用高效节能材料等手段,实现建筑物能源消耗的降低。
在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传统燃油车辆的使用,降低汽车尾气排放。
三、加强环境治理和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环境治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建立健全碳交易市场,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引导企业降低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建立碳交易市场可以通过碳排放权的交易,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形成市场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机制。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国际合作。
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力度,通过财政、税收等手段,给予低碳经济的发展以经济支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国际低碳合作组织,与其他国家共同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包括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强环境治理和碳交易市场建设,以及加强政策支持和国际合作。
实现“双碳”目标的系统学解读及政策建议作者:杜栋来源:《新经济导刊》 2021年第3期杜栋摘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重在行动,这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将给我国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等带来深刻影响与挑战。
针对实现“双碳”目标这一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进行系统性研究。
城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应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产业、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低碳政策等方面着手推进。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工程;城市我国已经向世界宣布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外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对内将引领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
然而,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用系统思维去认识它,运用系统方法对如何实现“双碳”目标进行辩证分析。
另外,要清楚城市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并努力为实现“碳中和”终极目标而奋斗。
在日本的JIS 标准中,系统被定义为“许多组成要素保持有机的秩序,向同一目标行动的集合体”。
系统的特性有集合性、相关性、层次性、整体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等。
本文将从层次性、整体性、集合性和目的性四个视角进行深入解读。
一、层次说:用系统思维认识“双碳”目标经济学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实际上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个中观经济学,其涉及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等。
实现“双碳”目标,可建立一个“宏观—中观—微观”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多层次推进框架。
从宏观层面来讲,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把减碳和零碳任务以硬性指标纳入规划体系,明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低碳责任。
在这里,国家应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立法,推动碳管理条例尽快出台,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利用、国土空间开发、城乡规划建设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制修订过程中,推动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形成决策科学、目标清晰、执行有力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策略,以及如何应对挑战和推动可持续城市发展。
一、提升能源效率能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
提升能源效率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
首先,城市规划者应该优化建筑设计,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智能电网和智能家居系统,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
此外,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二、改善交通系统交通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为了实现低碳城市规划,需要改善交通系统,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首先,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提高公交车、地铁和轻轨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其次,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提供便捷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此外,推广电动汽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手段。
三、促进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低碳城市规划的重要策略之一,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城市规划者应该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例如,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将可回收物、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分类处理和再利用。
此外,推广节水和节能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的实施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者应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效益。
首先,建设城市绿地和公园,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其次,保护水资源,建设湿地和水体净化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加强生态保护区的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路径一: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结构转型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传统城市主要依赖化
石能源,导致碳排放量高,建设低碳城市需要转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因此,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煤炭、石油等
化石能源的依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
路径二: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路径三: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
策略一:政策支持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并提供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低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策略二: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低
碳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等,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能耗
和碳排放。
同时,推广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能源调控中的应用,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策略。
策略三:社会参与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企业、居民等各个群体。
政
府应当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
众更加重视能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合力。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策略在于转变能源结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交通绿色化与低碳出行,并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共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强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产品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为实现低碳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环保和能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污染治理和环保标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广可行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低碳产品和技术。
2.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低碳意识和全民参与的氛围,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3.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同时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素质。
5.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支持和推动跨国和全球性的环保和低碳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推动环保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碳中和与城市规划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现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不断显现,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热门话题。
碳中和作为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城市规划则成为了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的关键所在。
一、碳中和的概念与意义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指的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采用可持续能源等手段,使得城市、国家或地区的碳排放量与其减排能力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碳中和要求从源头减排,同时采用吸收和储存技术来抵消不能避免的排放,以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
碳中和对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在碳中和中的作用与挑战城市规划在碳中和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减少人们出行距离,促进交通系统的优化与绿色出行方式的普及,从而降低碳排放。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借助建筑物节能设计,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物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并减少碳排放。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城市绿地和湿地,增加碳吸收的能力,达到碳排放抵消的目的。
然而,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碳中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碳中和需要各个领域的协同配合,涉及到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多个主体,需要形成共识和合作。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合理制定碳中和的目标和路径。
另外,碳中和需要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因此城市规划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三、城市规划打造宜居低碳城市的实践案例1. 柏林,德国:柏林是一个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该城市通过积极采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公共交通系统、提倡骑车和步行等措施,有效减少了碳排放量,并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温哥华,加拿大:温哥华以其卓越的城市规划和绿色建筑而闻名。
这座城市通过开发步行和骑行道路网络、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园等举措,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碳足迹,打造了一个宜居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难点与关键问题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
与此同时,对于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受到愈发的重视。
我国一直在努力的对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进行优化,有关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在持续地进行当中,本文对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现实难点与关键问题。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现实难点;关键问题1关于低碳城市的基本介绍低碳城市,指的是将城市的工作和居民的生活,融入低碳经济中去。
同时,有关市民日常生活及日常行为能够落实并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对政府工作与服务而言,也能确保实现低碳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与发展。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与追求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将其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以落实。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很多的一线大城市都很发达,经济蓬勃发展,各个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当前,有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浪费,这将不利于我们已有的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相关城市建设中,如果能充分认识低碳理念,同时又能够将低碳的概念运用于相关建设中,不仅能够确保不会对我国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后果,而且还能够对当前的生态系统进行优化,不会对当前的工业发展造成过大的冲击,同时也能使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改变,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量,使城市内部环境更加清洁,生产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越来越少,不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活造成危害,也不会对我们的城市基础建设和配套建设造成不利的后果。
2有关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主要难题(1)能源利用效率不高。
传统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能源浪费和排放过多的问题。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需要通过改善建筑节能、推广清洁能源利用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2)土地规划合理性低。
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城市扩张过快等问题。
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旨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能源利用、交通运输、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城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与意义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降低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建设低碳城市有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低碳城市建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之一。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规划:低碳城市规划需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低碳发展规划方案。
2.循环利用:通过优化城市资源利用结构,实现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能耗。
3.绿色发展:低碳城市规划需注重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发展,推动城市向生态、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
4.参与治理:低碳城市规划应注重相关部门、企业、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任务1.优化城市布局:通过科学规划城市用地、交通、建筑等布局,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2.建设绿色建筑:推动绿色建筑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3.发展低碳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4.推动清洁能源利用: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降低城市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
5.加强碳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测和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和机构减少碳排放,实现企业社会责任。
四、低碳城市建设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发展规划存在短期性、片段性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资源浪费,碳排放增加。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的一张重要考卷。
因此,需要发挥政府的市场指导作用,加强对低碳发展理念的推广宣传工作,引导各地区政府强化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工作,以低碳城市理念为核心,优化设计城市规划方案,综合采用低碳技术,科学有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努力营造出一个绿色健康的生态平衡环境。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引言生态社区建设应以人为本,重点关注低碳生态、健康舒适等内容,完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社区智慧化成为建设单位和城市居民重点关注内容,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与社区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社区品质,为居民安居乐业,打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提供技术支持。
1城市规划低碳设计内容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强调在各个建设施工环节中合理融入低碳节能技术,优化配置利用好社会资源,以此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杜绝产生各种污染情况,以最低成本创设出健康和谐的人类生存生活环境。
为达到绿色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目标,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必须深入研究分析应用低碳设计理念及内容,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和需求,科学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耗,调配使用各项资源。
与此同时,规划设计人员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还需注重对城市各个区域空间的安全高效使用,要循环利用并处理好各项废弃物,避免其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影响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强调各生产施工环节的节能减排,建设施工方不仅要选用绿色清洁技术和环保材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必须注重科学布局城市绿化工作,降低施工建设成本,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我国低碳城市规划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生态环境问题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在过去的很多年内,人们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常常会忽略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即使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也不加以改变。
浅析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随着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中国的城镇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使得城市成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领域。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如何实现?为了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21年“两会”期间,中国政府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和18%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城市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重要的责任主体和行动单元,建设“低碳城市”已成为“十四五”规划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中国于2016年9月3日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第23个完成批准协定的缔约方。
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在发达国家,交通和建设领域是主要排放源,这两项约占总排放量的70%-80%,而生活和工业生产的碳排放约占20%。
相比发达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和工业排放是主要碳排放源,其次是建设和交通领域。
在长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中国的资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逐渐突显。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重点在城市,相对于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农村,碳排放的管控主要在于城市。
总体而言,构建低碳城市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选择。
早在2008年,国家建设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上海和保定两市率先开展了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
目前,低碳试点城市已经扩展到全国42个城市,各城市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建立管理体系,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走了不少弯路,这些都是中国低碳城市基本支撑体系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以上试点城市虽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缺乏顶层的制度设计和整体规划。
中国虽然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先行者,但总体上仍然处于原创性政策探索和创新阶段。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发展成为了各国争相探索的方向。
在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等方面。
一、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土地利用、建筑密度和功能分区等方面。
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关键。
低碳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城市空间,避免过度扩张和土地浪费。
其次,建筑密度的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环。
高密度城市能够减少人口流动,降低交通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
最后,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也能够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合理划分,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二、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交通规划。
首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关键。
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其次,鼓励步行和骑行也是重要的策略。
通过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可以减少短途出行的汽车使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电动车等也是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建筑设计。
首先,建筑的能源效率是关键。
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结构、提高保温性能等措施,可以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策略。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地热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也是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四、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能源供应、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首先,推广清洁能源是关键。
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碳排放。
低碳城市的规划和实践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之一就是碳排放问题。
低碳城市已经成为了全球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从低碳城市的概念、规划和实践方面进行分析。
一、低碳城市的概念低碳城市,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能源效率的城市。
它是建立在可持续基础上的城市,通过技术革新和制度创新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是指通过采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式减少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循环利用是指将城市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等资源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低碳城市的规划低碳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城市规划手段来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方案。
低碳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制定一系列的规划策略和发展路径,使城市在能源、交通、建筑、生态环境和产业等方面实现低碳化。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优化城市土地使用,改善城市交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三、低碳城市的实践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政策、技术、市场、文化等多方面入手,具体实践如下:1. 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
政府需要出台明确的低碳城市政策,建立低碳城市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对低碳城市建设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
2. 科技创新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
城市需要广泛应用清洁能源技术、智能交通系统、节能改造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等,以提高城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3.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需要鼓励市民采用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广低碳运输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
4.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
城市需要通过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城市的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并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支持。
结语低碳城市建设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它将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指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节能减排、增加碳汇储存等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本文将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的法律和规章,设立相关的经济激励机制。
制定和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建立碳排放税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政府还应推动建设低碳城市示范区,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低碳发展。
二、加大投资力度为了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
投资应重点关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能技术等领域,发展绿色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能源结构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这导致我国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居高不下。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应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增加清洁能源比重。
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量。
四、推动绿色交通交通运输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领域。
我国应推动绿色交通的发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的比重,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减少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
还应优化交通规划和设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能耗和环境污染。
五、加强国际合作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积极推动国际碳市场的建立,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
还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帮助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我国应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投资力度,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交通,加强国际合作等,全面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与城市规划在当今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其规划对于实现绿色低碳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和空间扩张,而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考虑不足。
这导致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要求城市规划在多个方面进行转变和创新。
首先,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要更加注重功能混合和紧凑布局。
减少城市的无序蔓延,避免大面积的单一功能分区,如将居住、工作、商业、休闲等功能有机融合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这样可以减少居民出行的距离和频率,降低交通能耗。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的密度,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有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效配置,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中的能源消耗。
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大运量的交通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便利性,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
此外,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打造安全、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有益于居民的身体健康。
能源规划在绿色低碳城市中也具有核心地位。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能源设施,提高能源传输和分配的效率。
同时,鼓励建筑采用节能设计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通过优化建筑朝向、加强保温隔热、采用高效的照明和空调系统等措施,降低建筑的能耗。
城市的绿化和生态系统建设也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建设公园、湿地、绿道等生态空间,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
保护和恢复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山脉、河流、湖泊等,构建城市的生态屏障,提升城市的生态韧性。
低碳生态理念下城市规划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各个城市的建设数量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城市的建设规划较为粗放,对城市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同时也导致我国生态环境平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绿色健康良性循环发展。
因此,本文以低碳生态城市设计理念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优化改进策略,使城市的格局变得更具合理性与先进性。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引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相辅相成,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快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本资源争相涌动,城市万丈高楼平地而起,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气候变化已逐步成为当下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后,推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考验城市管理者和设计师智慧的一张重要考卷。
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念的特点1.1循环性。
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多个理念,人们在对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应遵循循环利用设计理念。
城市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且这些内容并不存在独立性,往往具有一定的互动关系,应认识到其环环相扣的特点再进行设计。
也就是说,相关部门在规划设计城市时,要想获得最终可行的设计方案,必须强化不同行业之间的关联,转换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
要强调的是,相关部门应提高可应用资源的性价比,并对部分物品进行废物再利用。
很显然,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力与物力的消耗程度,并调动起行业与企业参与城市规划的积极性。
实际上,循环利用设计理念并不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改变自身的生产经营模式,而是要求参与城市规划的企业或组织在传统生产模式的基础上使用绿色环保技术,将留存下来的附属物品转化为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能源。
立足于宏观角度,相关部门在利用循环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现实条件,确保资源再利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思路探究摘要:在社会改革发展下,人们思想理念不断改变,“双碳”理念渗透到人们心中。
在人们工作、生活、生产的城市空间中,均采用“双碳”方向发展。
近几年,全球气候不断改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类活动是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更是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所以,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就从“双碳”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城市规划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双碳”目标;城乡规划;规划思路在城乡规划中,应严格按照“双碳”发展要求,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将“双碳”目标在城乡规划中的引导价值充分发挥,推动我国城乡规划有序进行,朝着环保性、绿色性的趋势发展。
在“双碳”目标中下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时,应对“双碳”内容有所了解,确定“双碳”和城乡规划之间关系,加快城乡规划实施进程,取得理想的规划成果。
一、“双碳”基本概述对于“双碳”来说,也就是指碳中和、碳达峰,是高根据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出现的概念,其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碳中和也就是预测个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通过碳收集、碳封存等技术,定期进行植树造林,控制能源消耗量,将节能减排发展目标融入其中,降低碳排放,从而起到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效果,实现碳平衡。
对于碳达峰来说,也就是在某个时间段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状况,确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其设定为峰值,最后呈现出下滑趋势[1]。
当前,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已经做到了碳达峰。
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呈现出比较高的趋势,但是近几年增长速度下滑,相信在不久将来就会实现碳达峰。
二、“双碳”目标的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一)土地利用不科学虽然土地无法直接产生大量的碳元素,但是如果没有对土地科学使用,可能会使得土壤植物碳储存量明显减少,从而让土壤和植物对碳的吸收量随之下降,把大量的二氧化碳传递到空气中,从而引发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碳达峰碳中和规划前不久,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远大目标已经有了,关键在于行动。
城市是实现这一远大目标基本和重要的研究和行为对象。
低碳城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过程观看,低碳城市工作至少应该包括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首先,要有低碳城市规划,没有规划,发展就迷失了方向;其次,重在低碳城市建设,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实施;再后,要加强低碳城市管理,只注重建设而疏于管理,就会无序发展。
本文在对单个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三大环节的关系与统筹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1、三大环节的分别讨论(1)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发展,首先要开展低碳城市规划。
因为低碳城市规划处于城市低碳发展的战略层面。
换句话说,低碳城市规划应作为城市低碳发展的首要环节。
低碳城市规划作为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必然在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中承担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在国际上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我国也刚刚起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从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上看,除了要积极吸收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低碳城市发展理论外,应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框架。
但也有专家认为,就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来看,以低碳为切入点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理论与体系的构建难于实现,而将低碳理念、低碳方法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更为现实与可行。
本文认为,以上争论的焦点其实就是对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问题。
这里大概分3种情况:一种是在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之外另起炉灶编制低碳城市规划;另一种是把低碳城市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进行专项规划;还有一种就是把低碳理念融入在整个城市规划编制之中。
而且,应该看到,低碳城市规划有不同的层次:一是宏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二是中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建设规划;三是微观层面的低碳城市具体领域规划(解决低碳城市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从低碳角度完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思考与探索①鞠鹏艳李哲【摘要】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在落实国家宏观碳减排目标方面缺乏应对的技术手段和系统规划方法,减低碳排放如何落实到传统规划的研究内容,如何发挥总体规划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统筹引领作用,需要规划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完善规划方法和内容、进行系统创新。
本文结合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低碳城乡规划研究与延庆试点应用”,阐述从低碳角度完善总体规划的相关研究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总体规划;碳排放;系统;方法1.引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从宏观层面引导城市低碳发展,目前碳减排工作主要通过行业部门分别推动执行,减排机制局限于各自的领域,减排手段主要依靠相关节能技术。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以及中国的具体国情,随着经济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城乡发展结构与规模的变化,由政府推动的结构性、政策性调整必将成为城市减排的重要方式。
城市总体规划研究的城乡发展目标与结构、城镇体系与空间布局、生态发展格局、交通与能源资源等内容,对城乡低碳发展具有根本性影响,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宏观规划政策之间具备统筹协调关系,总规应该在落实国家宏观减排战略方面发挥其可操作的政策效用。
但是,国内关于低碳规划的定位尚未形成清晰统一的认识,对于总体规划层面可操作的低碳规划方法与内容还缺乏系统研究,影响了总体规划减排效用的发挥。
2.国内外相关探索2.1国外城市规划实践情况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国外不少城市已开展了城市碳减排的基础性研究和城市发展政策研究,提出低碳城市发展计划或远景战略,并通过能源、资源、交通、用地和建筑等综合手段来实现区域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低排放。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低碳城乡规划研究与延庆试点应用”(Z101106022310009)2.1.1伦敦英国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伦敦市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更是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
2006年伦敦市每年排放CO24400万吨/年(不考虑航空业排放),其中家庭碳排放占38%,地面交通碳排放占22%,工业碳排放占7%,商业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占33%(见图1)。
2007 年,伦敦市长提出《伦敦气候变化行动计划》(Action Today to Protect Tomorrow :The Mayor’s Climate Change Action Plan),要求到2025 年使CO2排放量比1990 年减少60 %,在其行动方案中制订了具体措施和目标,包括绿色家园、商业、能源效率和运输等(见表1)。
2.1.2纽约纽约市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受三方面影响。
一是居住建筑效率,二是电力生产方式,三是交通。
2009年,建筑物排放量占纽约市总排放量的78%,交通占20%,其他占2%。
纽约市到2030年的城市发展计划(PlanNY)提出:到2030年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将比2005年减少30%,其中50%来自提高建筑能耗效率,32%来自改善电力供应方法,另外18%来自交通规划,并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城市规划减排策略,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避免城区的无序扩张、清洁能源使用、高效节能建筑和可持续性交通运输(见图1)。
图1 纽约市GHG减排行动的规划效果资料来源:Mayor’s Office of Long-Term Planning & Sustainability,20102.2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目前,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通过改进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实现低碳生态化城市目标已成为共识,但是,将量化的碳减排目标落实到总体规划编制中的相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现有的低碳研究主要是从宏观战略角度,基于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活方式等方面建立低碳城市构架,在规划技术层面关于碳排放与城市规划若干策略相关性研究一般都为定性的描述。
在总体规划层面如何将宏观的碳减排目标分解落实为量化的规划指标、策略、专项规划方案,如何在指引政府制定减排行动计划方面具备可操作性、系统完整性,相关的规划研究经验还很欠缺,特别是结合具体规划案例的研究成果仍然较少。
在低碳发展方面,总体规划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关于总体规划对低碳发展的实质作用认识不清晰;——总体规划碳减排的量化分析手段缺乏;——总体规划层面的低碳研究工作系统性不强;——低碳目标与规划指标、内容、策略之间缺乏内在关联性;——城乡规划与相关规划(土地利用、产业规划等)的协调性缺乏。
3.总体规划落实碳减排的系统性方法与实践鉴于总体规划在指引城乡低碳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技术、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思考当前总规编制存在的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从低碳角度完善总体规划的系统性方法和技术内容,并通过在北京市延庆县开展的低碳城乡规划研究来提升方法的可操作性。
3.1建构规划工具—总体规划碳排放评估技术(1)方法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的作用尚无法评估,方案的评价与比较只能侧重于对理念和策略的原则性分析,当多专业、多系统共同作用时,由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多种可能性和多种组合关系,仅仅是主观的、定性的分析已无法支撑最优方案的选择,对总体规划进行定量的碳排放分析极为必要。
建构与城乡规划相关的碳排放量化分析手段,明确规划的碳减排责任、作用和方式,是总体规划完善的基础,并且应该将其作为规划工具融入到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
规划碳排放评估分析方法应使减排目标可以落实到具体的空间规划中,应定量分析总体规划策略的减排能力,对规划策略组合的碳排放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充分体现策略动态关联和效果叠加的减排效果,解决常规静态评估无法克服的问题,为科学规划决策提供实用手段。
依托总体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技术,规划人员可以指出规划范围的主要排放源头、评估城乡规划区域内现状和未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较不同城镇体系、土地利用方式、建设规模、产业结构与发展规模、交通系统、生态绿地系统及城乡能源供应方式等对减少碳排放的作用,然后根据分析提出控制碳排放的主要规划手段和总体规划指标,对不同手段和指标产生的减排效果提供定量分析,从而在规划编制阶段实现减低碳排放。
城乡规划的碳排放评估内容应全面、系统,不仅涵盖城乡规划要素,还应包括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的相关要素,使要素之间建立较强的联动性,依托这一技术手段可以促进不同部门规划和政策的联动,支撑地方政府制定全盘的减排行动计划。
(2)实践在北京市延庆县低碳城乡规划中,研究首先开发了城乡规划适用的碳排放分析模型(简称“CARP”:Carbon emission Analysis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将工业与建筑业、城镇建筑、农村生产与生活、交通、废弃物、水系统、生态空间、能源结构等规划内容整合到碳排放评估分析模型中,使碳排放量化分析可以与城乡规划方案进行对接,模型可以对城乡碳排放进行分排放类型、分地域空间、分发展情景的评估分析(图2),作为技术手段支撑后续开展的不断优化完善的规划研究工作。
图2 城乡规划碳排放分析模型界面之一3.2落实低碳目标—完善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3.2.1建立数据库评估碳排放水平规划工作应用上述城乡碳排放评估方法,首先应对现状各类碳排放/清除源头的排放/清除水平进行评估,一方面建立起当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摸清现状总体碳排放水平、碳排放结构,对当地碳排放的总量和主要构成形成清晰的认识。
由于目前我国围绕城乡碳排放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非常不健全,各部门的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碳排放相关计算数据来源非常分散,有些碳排放系数还需要开展大量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因此摸清家底、在数据库建立方面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对支撑地方政府可持续地推动碳减排工作非常重要。
从城乡规划角度分析碳排放还应关注数据库建立的结构与方式,应区别于宏观统计分析部门的行业部门分类方法,应按照规划专业的条块划分形成数据库结构,应以城乡规划的数据作为主要的计算参数,以便支撑通过规划优化来改变碳排放的相关分析研究。
3.2.2找到驱动因素分析减排潜力(1)方法在评估地区现状碳排放水平、明确构成碳排放的主要部分之后,规划应重点研究分析这几大部分的减排潜力。
从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建设用地布局、交通出行、能源供应结构、建筑节能、生态空间布局等总体规划策略方面分析碳排放改变的状况,找到影响碳排放的主要规划驱动因素,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环境总体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调整驱动因素的量值,判断能够与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碳减排潜力。
(2)实践在北京市延庆县低碳城乡规划中,研究通过现状碳排放水平分析得出城镇建筑、农村生产与生活、工业与建筑业和交通构成了延庆县碳排放的主要部分,然后重点分析相关规划策略优化的可行性和减排潜力(见图3),得出具有较大减排潜力的规划策略,包括既定产业结构、城镇化目标的调整和城乡用地布局优化、全县能源结构的调整和建筑节能水平提升。
图3 延庆县城乡规划碳减排潜力与驱动因素分析示意图3.2.3依据宏观减排目标制定总体规划策略(1)方法目前,我国国家层面的宏观减排目标分解工作已完成,省市以及下属地方政府及主要部门的减排目标也已明确。
总体规划的指标与策略的制定应以落实地方政府分担的宏观减排目标为前提。
规划可通过设定不同的发展策略、发展模式,将减排效果与宏观目标相比较,在目标可实现的情况下,综合分析低碳规划策略的综合成本、效益,最终选取适用、可行的减排规划策略和指标落实到总体规划方案中。
(2)实践根据北京对下辖16个区县下达单位GDP能耗降低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分解目标,延庆县“十二五”的减排目标为单位GDP能耗降低16%,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70万tce。
按照目前的《延庆新城规划》、《延庆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规划进行评估,到2020年,延庆县总体碳排放量将为81.6万tCO2e,和北京市分解给延庆县的减排指标相比对,研究提出了延庆县低碳城乡规划策略的调整方向和量化指标,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水平调整、以及用地布局、交通、能源、绿化等一系列指标与规划内容的调整,使延庆县2020年相对既有规划减少碳排放66.7万tCO2e,达到市政府要求的低碳减排目标(见图4)。
图4 延庆县规划策略调整和碳减排水平分析图3.3完善总体规划的技术内容3.3.1从低碳角度制定总体规划指标2007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在此研究中部分指标已经包含了低碳发展的相关控制要求,如公交出行率、单位GDP能耗水平、能源结构及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和绿化覆盖率等,但是从侧重于构建低碳城市总体规划指标角度来看,该研究提出的总体规划指标尚缺乏完整性。
当前国内关于总体规划层面的低碳规划设计指标尚缺乏系统、侧重性的研究,而且由于缺乏城乡规划碳排放评估技术手段,建构完整的、对减少碳排放有作用的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也存在技术上的科学性、合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