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宋代《春日》诗联赏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春日》解析《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日》的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日》解析1:原文:春日偶成程颢〔宋代〕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译文:韵译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
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
傍,靠近,依靠。
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
余心:我的心。
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
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赏析:自其一首即景诗,描发素天郊游的心情以及素天的景象,也其一首发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素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发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其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素游,它所要表达的其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看似十分平淡,但如细细品味,却有几层意思在其中。
其一,发自己素游所见、所感。
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寥寥数笔,不仅出色地勾画出了素景,而且强调了动感—和煦的素风吹拂大地,自己信步漫游,到处其艳美的鲜花,到处其袅娜多姿的绿柳,可谓“人在图画中”。
其二,着重发自己留连忘返的心情。
自种心情主要其通过‘近午天”、“过前川”六字自然而然地传达出来的。
春日朱熹宋词赏析春日朝代:宋代作者:朱熹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创作背景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首诗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创作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可知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被金人侵占,作者也未曾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赏析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赏析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①,无边光景一时新②。
等闲识得东风面③,万紫千红总是春④。
[作者简介]朱熹(xī)(1130年——1200年),字元晦(huì),号晦庵,婺(wū)源(在今江西省)人,进士出身,官至宝文阁待制。
南宋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以讲学为主,门徒众多。
他继承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并又有所发展。
后世并称“程朱理学”。
他的诗歌摆脱空洞的说教,形象鲜明,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注释]①胜日: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寻芳:到郊外春游。
芳,泛指花草。
泗(sì)水:水名,源出山东省东部。
滨(bīn):水边。
②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一时间。
③等闲:随便,很容易。
识得:认识到。
面:面貌。
④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绚丽多彩。
[译诗]阳光明媚沿着泗水河畔去踏青,无边无际的春天美景尽收眼中。
人们所到之处都感到春风扑面,只有春天才总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赏析]这是描写春天风光的一首诗。
诗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到郊外去踏青,沐浴春风之中,看到满眼春色,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这两句写郊外踏青时所看到的情景。
诗人选择了丽日晴空这样的好日子,沿着泗水河畔去郊游,看到无边无际的春天景色焕然一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两句是对美好春光的不尽赞美。
诗人在这里把春天写得生机勃勃,青春热烈。
春天万物复苏,春天百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这美好的景致都是春风带来的,如果没有春风,就没有这美好的春天。
赞美之中又发出理趣,别具一格。
朱熹是理学大师,是儒家道统的继承人。
他在这美丽的春天来到泗水之滨——当年孔子讲学的地方“寻芳”,是别有一番感受的,因此他的踏青赏春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他是把孔子的学说比作春风,她博大精深,化育万物,泽被后世。
这首诗寓情于景,语言清新活泼,尤其是后两句以其内涵丰富,形象鲜明,一直广为流传。
[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朱熹《春日》古诗翻译赏析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②寻芳:「芳」花草。
春游踏青的意思。
③泗水:水名,在今天的山东省泗水县。
④等闲:随便,到处都可以。
⑤东风:春风。
翻译在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
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
赏析:《春日》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著作。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游春观感,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欲入卢家白玉堂,新春催破舞衣裳。
蝶衔红蕊蜂衔粉,共助青楼一日忙。
《春日》译文及注释译文在草木阴阴的映照下,弯曲的小溪显得格外碧绿,一场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溅起细沙。
鹅鸭不知道春天已过,还争相随着流水去追赶桃花。
注释①阴阴:草木繁盛。
②趁:追逐。
《春日》赏析这首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这醉卧中浑身洒满落花的史湘云,情思绵绵,百媚千娇,多像“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诗文解释】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体裁:诗题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名字:朱熹年代:宋代描述: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翻译: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原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写。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赏析三:艺术特色人们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春日》翻译及赏析《春日》翻译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春日》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日》翻译及赏析1春日闻杜宇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翻译杜鹃鸣声凄厉,每天都在劝我归去。
我的一片思乡之情这样深、这样痛。
如果有谁知道望帝有灵,那么可以问问他,希望他告诉我究竟何日是归期。
注释杜宇: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
杜鹃:鸟名,又叫杜宇、子规、布谷鸟。
相传是古时蜀王望帝(名杜宇)的魂魄所化。
其啼声有两个特点:一是连鸣不断,似泣似诉凄厉悲凉,民间有“杜鹃啼呜,泣血方止”的传说;二是叫声恰似在说“不如归去”,因而人们又称之为“催归鸟”。
望帝:即远古蜀王杜宇。
神:神灵。
谓:告诉。
予:我。
创作背景谢枋得曾于德祐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不久,元军破城,诗人亲故先后遇害,唯有老母因年老免于一死。
谢枋得饱尝家破人亡之苦,在长期奔波逃亡的过程中,抚今伤昔,将国破家亡的沉重之感凝结于这首思乡之作之中。
赏析谢枋得此诗,抓住了杜鹃鸟啼声的这些特点来抒写自己的感情。
其最成功之处在于用望帝的传说来抒发自己彻骨的思归之情,并把这种情绪描绘得缠绵往复,回肠荡气。
作者在二十八字的短短篇幅里,高度地集中题材。
全诗紧紧围着一个人(作者自己)、一种物(杜鹃)、一件事(归)展开。
仅从字面上来看,四句中有两句出现了作者自己,两句出现了杜鹃鸟,三句出现了“归”字。
进一步研读,还发现其实四句都没有离开这人、物、事三者。
这种反复吟唱的写法,类似民歌中的复沓,仿佛仍有“杜鹃催人归,我归,我归,我归……”的旋律不断萦绕耳际,律感强烈,引起共鸣。
全诗的结构也十分巧妙。
诗的开篇先用杜鹃催归起兴,并连用“日日”二字,足见此鸟之殷勤多情,好像在说物有情而人无意。
但接下来次句却说,我的归心如此急切,可惜无人知道,当然,杜鹃也是不理解我的。
春日秦观[宋代]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标签写景、写雨、古诗三百首译文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像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
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注释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霁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赏析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好雨知时节”,在一夕隐隐春雷的召唤下,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妙的是后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雨后的牡丹,犹如多情的少女,泪光闪闪,含情脉脉。
最后一句令人想起《红楼梦·史湘云醉眠芍药铟》那段描写:湘云“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2023年最新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8篇《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8篇《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1)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日》出自宋代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的面貌,春风吹得百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作者:佚名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诗词翻译及赏析(2)小古文微讲堂春日寻芳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小古文微讲堂。
我是最爱和小朋友一起读小古文了。
《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春日》原文及翻译赏析1春日(秦观)宋朝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春日》译文一声春雷,落下绵绵细雨。
雨后初晴,阳光投射在刚刚被雨洗过的苍翠碧瓦上。
经历春雨的芍药花上饱含雨露,仿佛含泪的少女情意脉脉。
蔷薇横卧,好似无力低垂,惹人怜爱。
《春日》注释丝:喻雨。
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霁(jì)光:雨天之后明媚的阳光。
霁:雨后放晴。
参差:高低错落的样子。
芍药: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芍药花。
春泪:雨点。
《春日》赏析这首诗写雨后春景。
瞧,雨后庭院,晨雾薄笼,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
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
全诗运思绵密,描摹传神,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十分惹人喜爱诗人捕捉到春雨“万丝”的特征,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庭院一角,摄下了一幅雷雨后晴春晓日的精巧画面。
通过对偶形式,拟人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绘了芍药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
芍药亭亭玉立、蔷薇攀枝蔓延,故各有“含春泪”之态、“无力卧”之状。
因其体物入微,情致蕴藉,通篇自具一种清新婉丽的韵味,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景物、现象敏锐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摄取力、表现力。
在意境上以“春愁”统摄全篇,虽不露一“愁”字,但可从芍药、蔷薇的情态中领悟,又曲折体现了诗人由于宦途艰险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性格。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雷是“轻”的,雨如“丝”般,春雨的特色诗人只用两个字就揭示出来了。
那碧绿的琉璃瓦,被一夜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上还沾有水珠,在晨曦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神怡——这是第二句所写的美最“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这两句诗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手法,又加上对仗,确实是美不胜收。
李白笔下“一枝红艳露凝香”,白居易笔下刚出浴的“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杨妃,和第三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1[宋] 陆游雪山万叠看不厌,雪尽山青又一奇。
今代江南无画手,矮牋移入放翁诗。
春日[宋] 陆游节节足足雀噪檐,朱朱白白花窥帘。
坐旁设酒随时饮,床上堆书信手拈。
寓世无求犹役役,杜门不病亦厌厌。
春浓日永有佳处,睡味著人如蜜甜。
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2[宋] 陆游怕见公卿嬾入城,野桥孤店跨驴行。
天公遣足看山愿,白尽髭须却眼明。
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3[宋] 陆游巷口东风吹酒旗,老人也惜早春时。
雨来三日泥没踝,过尽梅花浑不知。
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4[宋] 陆游平生过眼万芳菲,晚景收心与世违。
枯槁形骸元自瘦,膏腴田土为谁肥?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5[宋] 陆游桃花轻薄柳花狂,蛱蝶翩翩燕子忙。
惟有龟堂无一事,闭门白日不胜长。
陆游写的《春日》10首欣赏篇6[宋] 陆游车马闲中绝,衣襦病後宽。
改诗消昼永,赊酒敌春寒。
柳细搓虽似,花新染未乾。
归鸿与来燕,各自管悲欢。
春日[宋] 陆游方池潋潋碧波平,曲径纤纤细草生。
席地幙天君但醉,苦无多日是清明。
春日[宋] 陆游春来日日困春酲,徂岁如驰得我惊。
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
登阶勃窣晨鸡老,侵路纵横野草生。
堪叹筋骸犹健在,强随丁壮事深耕。
春日[宋] 陆游冷饼细生菜,老翁殊未衰。
仍寻旧旛胜,一笑伴诸儿。
朱熹《春日》原文译文及赏析优秀3篇译文及注释篇一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篇二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译文篇三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南宋-朱熹《春日》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
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原文:
春日
南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翻译: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朱熹《春日》赏析: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一、作品原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译文及注释译文风和日丽之时在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地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三、创作背景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
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一项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
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
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
宋孝宗以还,南宋朝廷稍稍安稳,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
终朱熹一生,南宋没有很大的边防军队,而朱熹本人更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
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
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吴锡畴《春日》鉴赏《春日》译文及赏析《春日》是由吴锡畴所创作的,“幽情”是全诗的主题,起承转合、凝聚开化,均以此为中心,诗情画意、主体客体融而为一,造语新颖,在艺术上颇具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日》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春日》宋代:吴锡畴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忆濂溪老,五亩园思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春日》译文美丽的春光已经离去了大半,心中多少郁结幽情都难以诉说。
燕子筑巢未就,穿梭于寒食雨中衔泥筑巢,自己却像那落花之中喝醉了酒的人,昏昏沉沉。
窗外的青草惦记着濂溪老周敦颐,几亩田园思念着涑水翁司马光。
我没有写招魂赋只能让屈原去独自狂啸了,姑且排列词句,酬答春天的造化之工。
《春日》注释韶光:指美好的时光,多指美丽的春光。
寒食:即寒食节。
中酒:受到酒的伤害。
逆:迎接。
濂溪老:指周敦颐。
他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私:偏爱。
涑(sù)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神宗时居洛十五年,以读书、钓鱼、采药、灌花为乐。
他曾写《独乐园记》,记载了这一悠闲自得的生活。
招魂:用屈原《离骚》典。
秦昭王骗楚怀王至秦国,威胁他割地,怀王不从,昭王将其拘留,三年后客死于秦。
正在流放中的屈原,得此消息,写了《招魂》。
《春日》创作背景咸淳(公元1265—1274年)间,南康守叶阊聘他做白鹿洞书院堂长,他不做,以闲居山林为乐。
国破家亡之际,有力挽狂澜而杀身成仁者,也有隐遁山林以保全名节者,这首诗即作者为表现后者的心态而作。
《春日》赏析此诗首联直抒胸臆,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颔联紧承首联之意,写诗人在春景中所见所感;颈联是上二联思想情绪的转折和过渡,作者轻轻荡开其幽情,以草木娱己;尾联进一步明朗前意,以超脱现实的闲适态度来排解幽情。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与宋代许多名家,如苏轼、秦观、陈与义等写《春日》的诗不同,他们都是从写景入手,而作者却直抒胸臆,他感叹韶光过得太快,内心有一种郁结隐密之情难以倾诉。
三首宋代《春日》诗联赏
作者:郭志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年第07期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秦观《春日》
朝来庭树有鸣禽,
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
安排句法已难寻。
——陈与义《春日》
远目随天去,
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
人在半山行。
——杨万里《春日》
春天是诗人诗情勃发的季节,人们爱春天、唱春天、赞美春天,留下了不少赏春名篇。
宋代诗人秦观、陈与义、杨万里,他们都有自己的《春日》诗,也都以独具的慧眼,抓住春天的特有景物,来摹春、状春,表现春天优美、温馨的特点,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秦观的诗,写春雨过后之景,抓住春之朝阳和春之鲜花来写。
瞧,春之朝阳落在经夜雨浇洗的琉璃瓦上,一片洁净晶莹,反射出层层绿光,现出春的明艳清新。
芍药花带着残夜的雨珠,泪眼汪汪,脉脉含情。
花瓣微垂的蔷薇,则静卧在枝蔓上,娇艳妩媚。
碧瓦、霁光、雨
珠、芍药、蔷薇,溶成了春天画意诗情的优美意境;陈与义的诗,抓住春天之鸟和春天之绿叶红花,写春天早晨之景。
写禽,从听觉的角度:朝阳初照,庭树青青,鸟叫声传来,清脆婉转,使人欢欣!写花叶,从视觉的角度,红花朵朵,绿叶绵绵,花叶相衬,满树满林,由近远去,整个世界弥漫一片春的气息。
寥寥几笔,春的味道就充分渲染了出来,让读者耳盈鸟语,目满青枝,鼻溢馨香,脑中深印了春的痕迹;杨万里的诗,写傍晚之春,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犬吠声更洪亮,人行精神倍增,这些春之景点组合在一起,创造的是春意勃发的意境,给读者的是一股春的暖流、旺盛的精神。
三首《春日》都善于选取最富表现力的词语,勾勒春的物征。
秦观的诗用词准确:写夜雨,雷是“轻”的,雨如“万丝”,这是春天之雨,全无夏天暴雨倾盆的情状;写雨后朝阳,用一“浮”字,将朝阳之暖、雾气之薄贴切状出;写雨后之花,带雨芍药着一“含”字,无力蔷薇着一“卧”字,情态各异,姿态可掬,令人顿生怜爱之情。
这样,庭院雨后的静态美景,便活生生起来,宁静之景充满了无限生机;陈与义的诗用词精当:诗人写树上的鸟,用一“鸣”字,活画出鸟儿在树上跳上跃下、叽叽喳喳的情状,使春之画面“闹”了起来。
写红花绿叶与春天的关系,诗人用一“扶”字,仿佛红花绿叶正是为了春天而存在,而春意洋溢亦全是凭藉了红的花绿的叶的扶持,让红花与绿叶有了特别密切、相辅相成的关系,诗的意境也就趣味顿生了;杨万里用词自然贴切,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用一“随”字,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也将诗人的怡怿心情和盘托出;写斜阳照山树用一“着”字,既映出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如血的阳光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山中犬吠,用一“知”字,充满了趣味:有犬声,定有人家,虽然不见柴扉,却有家之温馨,山之空寂广大、山中生活特有的意趣便自然流露。
作为春天花圃的三朵奇葩,三首《春日》各以其独特的个性显其异彩。
秦观写春,注意选取静物,创造平静温和的氛围,而描绘时,则赋静物以无限活力,体现春的特点。
太阳透过晓雾照在琉璃瓦上,琉璃瓦反射出朝阳霞光,那“浮”的画面多么静谧,而闪动的绿光又给人神秘惊奇,让人涌动起春的热情;经雨的芍药、蔷薇清新文静,但诗人慧眼灵思,说缀着雨滴的芍药花是秋波荡漾、脉脉含情,而蔷薇呢,则似与夜雨嬉戏了一夜,精疲力竭了,正沐着晓光,静静地安眠。
这样,花就有了人的情感,于娇媚中露出几许情趣和生机,使读者也心旌摇荡、不能自主起来。
写雷冠一“轻”字,写雨形容“万丝”,同样渲染了一种静的氛围,而静中,又蕴孕着生机一片;陈与义写春,则用虚实相生的手法。
春天,美丽的画面多的是,动听的音符时时有,要想一一绘出,确实笔力难穷。
诗人深谙艺术之道,写春,只抓住最能代表春天特点的景物加以点染,绿叶嫩芽、艳花朵朵,鸟语声声,清脆悦耳,诗人正是抓住红花绿草鸟语这最能代表春的景物,简笔勾勒,一幅春意欲滴的画面便推到读者面前。
然后,作者索性止笔,不再对春进行细描,而是由写景转入抒情:春意浓、诗兴旺,刚要描绘,更迷人的镜头又跃然目前,刚想好的诗句又不知逃逸到哪边去了。
作者玩起了“诡计”,以其“已难寻”的遁词来引读者,诱使他们自己去看、去想、去感受春意。
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诗意空间;杨万里写春,用“铺叙”手法。
整首诗紧紧围绕“远目”二字,尽情酣畅地状春,由极目无边而移视眼前,由睁目四顾而侧耳闻春,由自然之景而人间之境,由盎然春意而温馨亲情,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把读者带入了全景式的春的氛围,那里,有春之色的绚烂,
有春之声的和悦,有春之味的浓烈,有春之境的美妙,置身其间,人们会敞开胸襟,尽情欢歌,让感官尽受春的刺激,让热血因春的热烈而沸腾!
郭志明,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