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病史采集——心 悸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一、心悸(心律失常)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应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和“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证候:1、心虚胆怯: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2、心血不足:心悸头晕,面色不华,疲乏无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3、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4、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虚弱或沉细而数。
5、水饮凌心:心悸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渴不欲饮恶心吐涎,舌苔白滑,脉象弦滑。
6、心血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脉涩或结代。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缓慢性心律失常)。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尤其缓慢性心律失常(ICD-10编码:149.302)的患者。
第二章病史采集——心悸临床表现1.病因①心脏搏动增强生理性: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饮酒,浓茶,咖啡;甲状腺素,氨茶碱等。
病理性:心室肥大,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等;②心律失常③心脏神经症2.发作方式持续性阵发性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发作时间心力衰竭——夜间发作;低血糖——空腹或夜间发作;心脏神经官能症——夜间或静息状态发作。
4.心悸性质心率加快——感心脏跳动不已;心率缓慢——感搏动有力;5.缓解方式低血糖——进食后可缓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可缓解。
伴随症状1.伴胸痛: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伴发热3.伴晕厥或抽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伴贫血5.伴呼吸困难6.伴消瘦及出汗:见于甲亢。
问诊要点(一)现病史1.年龄,病程。
2.发作诱因,持续性抑或阵发性,发作时间有无特点,何种方式可缓解,心悸性质如何。
3.伴随症状:有无心前区痛、发热、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等相关症状。
4.诊疗经过。
5.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1.既往史: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症(不要忽略)等病史。
有无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等药物服用史。
有无精神刺激史。
有无过敏史。
2.个人史:有无嗜好浓茶、咖啡、饮酒等情况。
3.月经婚育史。
4.家族史。
例题简要病史:患者男性,67岁,发作性心悸伴活动后气短2年。
既往患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一)现病史1.心悸发作时有无诱因,发作时间有无特点,发作频率如何,每次持续时间,心悸性质如何,何种方式可以缓解。
发病时活动耐量如何,是否进行性减低,目前活动耐量如何。
2.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无咳嗽,咳痰等。
3.诊疗经过:是否行Holter检查,超声心动检查。
4.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1.既往史:既往心肌梗死是否行介入治疗,是否规律冠心病二级预防。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
中医内科心系病证复习资料中医内科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节心悸1、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往往兼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2、《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心悸的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并以炙甘草汤为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
3、诊断依据(1). 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缓慢,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抖,乏力,头晕等。
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 3).发作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4、惊悸与怔忡的鉴别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惊悸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诱发。
多为阵发性,可自行缓解。
病来虽速而病情较轻实证居多不发时如常人 5、证治分类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安神定志丸、怔忡等因素亦可发生。
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
病来虽渐但病情较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不发时亦可见脏腑虚损症状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心血不足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补血养心,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益气安神。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归脾汤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知柏地黄丸(相火妄动)阴虚火旺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心阳不振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职业素质(一)医德医风(二)沟通能力(三)人文关怀二、病史采集(一)发热(二)皮肤黏膜出血(三)疼痛头痛、胸痛、腹痛、颈肩痛、关节痛、腰痛.(四)咳嗽与咳痰(五)咯血(六)呼吸困难(七)心悸(八)水肿(九)恶心与呕吐(十)呕血与便血(十一)腹泻与便秘(十二)黄疸(十三)消瘦(十四)无尿、少尿与多尿(十五)尿频、尿急与尿痛(十六)血尿(十七)痫性发作与惊厥(十八)眩晕(十九)意识障碍三、体格检查(一)一般检查1.全身状况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2。
皮肤3。
浅表淋巴结(二)头颈部1.眼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2。
口咽部、扁桃体。
3.颈部甲状腺、气管、血管.(三)胸部1.胸部视诊(1)胸部的体表标志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2)胸壁、胸廓、胸围(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2。
胸部触诊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
胸部叩诊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4。
胸部听诊听诊方法、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5。
乳房检查(视诊、触诊)6。
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7。
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8.心脏叩诊心界叩诊及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距离的测量.9。
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10。
外周血管检查(1)脉搏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四)腹部1。
腹部视诊(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2)腹部外形、腹围(3)呼吸运动(4)腹壁静脉(5)胃肠型和蠕动波2。
腹部触诊(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4)腹部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3。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 ≤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年 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一、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心功能不全等,以心悸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病因病机: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三、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关系密切四、诊断: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涩、缓、沉、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发病常与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服用特殊药物等有关。
心悸病人应做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检测心律失常有效、可靠、方便的手段,必要时行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等检查。
临床配合测量血压、X线胸部摄片、心脏超声检查等更有助于明确诊断。
五、辨证论治1.心虚胆怯临床表现: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代表方:归脾汤。
3.阴虚火旺临床表现: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临床表现: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临床表现: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第二章病史采集——心悸
临床表现
1.病因
①心脏搏动增强
生理性:剧烈运动,精神紧张;饮酒,浓茶,咖啡;甲状腺素,氨茶碱等。
病理性:心室肥大,甲亢,贫血,发热,低血糖等;
②心律失常
③心脏神经症
2.发作方式
持续性
阵发性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发作时间
心力衰竭——夜间发作;
低血糖——空腹或夜间发作;
心脏神经官能症——夜间或静息状态发作。
4.心悸性质
心率加快——感心脏跳动不已;
心率缓慢——感搏动有力;
5.缓解方式
低血糖——进食后可缓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可缓解。
伴随症状
1.伴胸痛:冠心病、心肌炎、心包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2.伴发热
3.伴晕厥或抽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4.伴贫血
5.伴呼吸困难
6.伴消瘦及出汗:见于甲亢。
问诊要点
(一)现病史
1.年龄,病程。
2.发作诱因,持续性抑或阵发性,发作时间有无特点,何种方式可缓解,心悸性质如何。
3.伴随症状:有无心前区痛、发热、晕厥、抽搐、呼吸困难、消瘦及多汗等相关症状。
4.诊疗经过。
5.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
1.既往史:有无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症(不要忽略)等病史。
有无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等药物服用史。
有无精神刺激史。
有无过敏史。
2.个人史:有无嗜好浓茶、咖啡、饮酒等情况。
3.月经婚育史。
4.家族史。
例题
简要病史:患者男性,67岁,发作性心悸伴活动后气短2年。
既往患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一)现病史
1.心悸发作时有无诱因,发作时间有无特点,发作频率如何,每次持续时间,心悸性质如何,何种方式可以缓解。
发病时活动耐量如何,是否进行性减低,目前活动耐量如何。
2.伴随症状:有无胸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有无咳嗽,咳痰等。
3.诊疗经过:是否行Holter检查,超声心动检查。
4.一般情况。
(二)其他病史
1.既往史:既往心肌梗死是否行介入治疗,是否规律冠心病二级预防。
有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
有无药物过敏史。
2.个人史:有无嗜好浓茶、咖啡、饮酒等情况。
3.婚育史。
4.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