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721.50 KB
- 文档页数:35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诊治疗鲁中凡定义: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恶性心律失常,也叫致命性心律失常。
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室性颤动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类: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
病因:房室双径路及房室旁道(占90%)、器质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不良嗜好(烟、酒、咖啡、浓茶)。
心电图表现•频率在150—25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逆行P波,P与QRS保持固定关系•突发突止,通常有房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延长。
治疗:直流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间过长或药物治疗无效。
禁忌:已应用洋地黄。
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器质性心脏病。
1、兴奋迷走神经:深呼吸、刺激咽喉、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
2. 维拉帕米:5mg iv,2-3min内;必要时15min后重复一次。
5ug/kg·min ivdrip 维持。
(病窦、心功能不全、宽QRS未确诊时,禁用或慎用)3. 普罗帕酮:35-70mg(1-1.5mg/kg)加40-60ml液体iv,5-7min iv完。
无效后20min后再加量35mgiv。
转复后0.5-1mg/min ivdrip维持。
总量不超过280mg(350mg)。
(负性肌力、抑制传导)4、腺苷:6-12mg快速iv,或ATP 10-20mg。
副作用:胸闷、面红、窦缓。
半衰期短(6s),可重复。
(严重窦缓、哮喘禁用)5、β-b:普萘洛尔2-5mg iv,20-30min后可再5mg iv。
艾司洛尔2.5-5mg iv。
禁忌:心力衰竭、低血压、哮喘。
6.西地兰:合并心力衰竭时首选,0.4mg iv,起效慢。
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规范流程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疗过程随着我国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已经成为影响民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CAST试验之后,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曾有相当一段时间困惑时期随着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的公布,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定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①频率在230 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速,有发展成室扑或和心室颤动的趋势③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⑤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急诊心律失常处理程序恶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病人的评价:――病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若病人血流动力学情况不稳定:――不稳定的证据:快速心率是症状和体征的原因,一般心率超过150次/分。
――不要过份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立即准备电转复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若病人情况稳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房颤/房扑――窄QRS心动过速――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或多形)应根据病史,常规心电图,食管心电图进行鉴别诊断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房颤/房扑――评价:病人临床是否稳定,心功能是否受损,有无WPW,持续是否>48小时――治疗:按房颤/房扑的处理程序治疗,包括立即治疗不稳定病人,控制室率,转复,抗凝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窄QRS心动过速:――尽量明确诊断:方法包括12导心电图,临床资料,刺激迷走操作,腺苷――可能的类型:包括异位性房速,多源性房速,室上速――按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病史、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电图若肯定为室速,按室速处理。
肯定为室上速并差传,按室上速处理在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考虑电转复,或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除电转复外,只可使用胺碘酮不应使用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氟卡胺(仅可用于室上速)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和β-阻滞剂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有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可以使用电转复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多形性室速: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伴QT延长的扭转性室速――停止使用可致QT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注射镁剂(未确定类)――临时起搏(未确定类)――异丙肾上腺素(未确定类)――利多卡因(未确定类)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多形性室速: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病因治疗――缺血者可使用β-阻滞剂,利多卡因――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索它洛尔、β-阻滞剂、苯妥英钠室颤/无脉搏室速处理程序静脉胺碘酮的疗效关于急诊治疗的目标两个治疗的目标:――终止发作――预防发作要用积极的终止发作来换取预防发作的机会,不能让发作时间延长造成血流动力学的恶化终止发作可以用药物,但更有效的方法是用电转复,少数病例可用快速心室刺激关于急诊治疗的目标在急性期预防发作目前基本是靠药物。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我院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特开展本次恶性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二、演练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演练地点我院急诊科四、演练对象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相关科室医务人员、护士长、科室主任五、演练背景患者,男,45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
入院后,患者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情危急。
六、演练流程1. 病例报告与启动应急预案(1)值班护士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
(2)医生接到通知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为恶性心律失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紧急救治(1)医护人员迅速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观察心律失常类型。
(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3)给予高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
(4)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必要时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 病情观察与记录(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
(2)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4. 沟通与协调(1)及时向家属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2)与相关科室(如心内科、ICU)进行沟通,协调患者转诊。
5. 演练总结与反馈(1)演练结束后,组织参演人员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
(2)对参演人员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七、演练内容及要求1. 病例报告与启动应急预案(1)要求值班护士在接到患者病情变化通知后,立即报告医生。
(2)要求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恶性心律失常。
2. 紧急救治(1)要求医护人员在紧急救治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病情观察与记录(1)要求医护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过程。
(2)要求医护人员在记录过程中,注意字迹清晰、内容完整。
4. 沟通与协调(1)要求医护人员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
(2)要求医护人员与相关科室进行有效沟通,协调患者转诊。
一、概述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病情危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应急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心内科、急诊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设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3. 各科室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科室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工作。
三、应急预案措施1. 抢救准备(1)完善设备设施:确保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呼吸机、注射泵等抢救设备齐全、完好。
(2)备足抢救药品:备足抗心律失常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多巴胺等抢救药品。
(3)培训医护人员: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技能培训,提高抢救水平。
2. 抢救流程(1)患者出现症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及相关部门。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评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抢救方案。
(3)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4)根据病情,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抢救药物。
(5)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判断心律失常类型。
(6)若患者出现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立即进行除颤,必要时重复除颤。
(7)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射频消融术、安装起搏器等。
(8)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病情记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后期处理(1)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应科室进行后续治疗。
(2)对抢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抢救流程、设备操作、药物使用、团队协作等。
五、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
2. 对应急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恶性心律失常一般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其最严重的表现是猝死。
绝大多数恶性心律失常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只有少数特殊类型可为原发,如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等。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因其危害性,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一、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恶性心律失常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一般认为恶性心律失常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一般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
其二是心律失常本身的特点。
根据全国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对策研讨会纪要,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多种类型:①频率在230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性心动过速,有发展成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的趋势。
③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流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
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
⑤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
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由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不同,因此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
但猝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和晚期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
早年由于治疗水平所限,急性心肌梗死的室颤发生率很高,可达30%以上。
现在由于再灌注治疗的进展,发生率已大大下降。
国外曾经有人估计,在心力衰竭死亡的病人中,约40%是猝死。
这种猝死一般都是由于心室颤动或血流动力学不可耐受的室性心动过速所致。
三、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以下主要讨论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恶性心律失常,特殊类型见有关章节。
(一)急诊处理原则1.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并且为心律失常的原因,则应强调原发病的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颤,伴有严重心力衰竭的室速。
随着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的好转,心律失常也能够得到控制。
某些诱因也可直接导致心律失常,如低血钾或抗心律失常药物造成的扭转性室速等,应该给予纠正。
2.终止心律失常虽然原发病的治疗很重要,但有时不能很快诊断或处理,有些心律失常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此时终止心律失常成了首要的任务。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摘要】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时,及时的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和心脏除颤是至关重要的。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患者安静、监测心电图和血压、维持呼吸通畅等。
持续监测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的重要手段。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对患者的生存率有着显著影响,因此重视这些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着重于加强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对于患有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积极进行抢救与护理,是保证他们快速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护理、急救措施、药物治疗、心脏除颤、监测、患者生存率、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恶性心律失常的概述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速和室扑等多种类型,其中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种,因为它会导致心脏停止跳动,没有有效的跳动,就无法有效地输送氧和营养到身体各处,导致严重的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病原因很多,包括心肌病变、电解质异常、药物毒性、心肌梗死后遗症等。
患者可能出现心率不齐、心悸、胸痛、晕厥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心脏停跳。
及时进行急救和抢救是关键,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脏除颤和持续监测等手段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持环境安静,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恶性心律失常的抢救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开展更多的研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1.2 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功能受损:恶性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的节律紊乱,进而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定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①频率在230 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②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速,有发展成室扑或(和)心室颤动的趋势;③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④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⑤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和)心室颤动。
我们通常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的持续性室速和室颤,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
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疾病者为极少数。
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
本文在此将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病人的评价:--病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有无严重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症状和体征是否由心律失常所致* 若病人血流动力学情况不稳定:--不稳定的证据:快速心率是症状和体征的原因,一般心率超过150次/分。
--不要过份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应立即准备电转复* 若病人情况稳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房颤/房扑--窄QRS心动过速--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或多形)* 应根据病史,常规心电图,食管心电图进行鉴别诊断* 房颤/房扑--评价:病人临床是否稳定,心功能是否受损,有无WPW,持续是否>48小时--治疗:按房颤/房扑的处理程序治疗,包括立即治疗不稳定病人,控制室率,转复,抗凝* 窄QRS心动过速:--尽量明确诊断:方法包括12导心电图,临床资料,刺激迷走操作,腺苷--可能的类型:包括异位性房速,多源性房速,室上速--按室上性心律失常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病史、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电图* 若肯定为室速,按室速处理。
肯定为室上速并差传,按室上速处理* 在无法明确诊断时可考虑电转复,或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除电转复外,只可使用胺碘酮* 不应使用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氟卡胺(仅可用于室上速)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和β-阻滞剂*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 有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 可以使用电转复多形性室速:* 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 伴QT延长的扭转性室速--停止使用可致QT延长的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静脉注射镁剂(未确定类)--临时起搏(未确定类)--异丙肾上腺素(未确定类)--利多卡因(未确定类)* 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病因治疗--缺血者可使用β-阻滞剂,利多卡因--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索它洛尔、β-阻滞剂、苯妥英钠。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效果的研究进展摘要:恶性心律失常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临床上,绝大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并发于器质性心脏病,其主要表现是猝死。
虽然恶心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太高,但其危害性比较大,因此,受到临床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截至目前,医学上对恶性心律失常尚无完全统一的急诊处理规范,Trappe新提出的“5A”及“BCD”治疗策略成为恶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新方案,其覆盖了缓慢型及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研究初步研究认为:恶性心律失常能够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进而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依据这一标准,将恶性心律失常分为两大类:快速型心律失常,常见包括心室颤动、心房颤动、心预激综合征办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准确被确诊,但也存在潜在或特殊的心律失常,遇到这种情况,就应结合患者机体情况,病史、体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准确确诊;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常见包括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失常的病死率相当高,所以,对其早期识别并科学处理非常关键。
目前,临床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是:尽快终止心律失常,采取药物、心电复苏等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疾病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人员投入到恶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当中来,其中Trappe[1]将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包括:“5A”及“BCD”治疗策略。
其中5A:阿吗灵、腺苷、胺碘酮、肾上腺素、阿托品;BCD: β受体阻滞剂、电复律、电除颤。
本文主要针对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做了简单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内容,旨在为疾病寻求新思路和新方法。
1常见恶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宽QRS心动过速,临床上常忽视患者的病史和体检,依据血流动力学作出臆测,常常会出现误诊,而应用心电图能够有效识别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观察V1、V6导联,当QRS超过0.14s,多判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心律失常的“ABCD”处理策略(全文)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指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1]。
由于恶性心律失常可在短期内导致严重后果,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并积极处理。
在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时应采取各种措施终止心律失常,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药物治疗、临时起搏等。
学者Trappe[2]将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措施概括为“5A”及“BCD”治疗策略,“5A”即腺苷(adenosine)、肾上腺素(adrenaline)、阿吗灵(ajmaline)、胺碘酮(amiodarone)、阿托品(atropine),“BCD”即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电复律(cardioversion)、电除颤(defibrillation)。
“5A”1.腺苷腺苷可通过与窦房结、房室结的A1受体结合而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减慢房室传导以及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延迟后去极化,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
腺苷对大部分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有效,能终止90%以上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对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无效,但能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
使用方法为首剂6mg(1~2s内快速静注),3min后若室上性心动过速未终止,再次快速静注12mg。
不良反应为面部潮红、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等,但持续时间仅为30~60s。
2.肾上腺素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心肺复苏给予通气、给氧及电除颤治疗失败后,应尽早开通静脉通道,给予静脉内药物支持治疗。
目前心脏骤停时的抢救用药仍首选肾上腺素。
临床上常规给药方法是静脉推注1mg,每3~5min 重复1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5mg。
多项研究认为大剂量肾上腺素(5mg)给药优于常规剂量(1mg)的重复给药,大剂量肾上腺素可升压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3.阿吗灵宽QRS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需综合考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等因素。
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及处理要点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当中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依据,并探讨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要点。
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急诊的3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均以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作为诊断的依据,而后观察患者经确诊后采取的治疗方法及效果。
结果患者经心电图等各项检查,重症室上心律失常2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3例,采取电击复律、胺碘酮等治疗后,患者心率等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
结论在对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诊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检查为诊断的重要依据,进而以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胺碘酮,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急诊;诊断;处理要点[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agnostic basis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and to discuss the main points of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rrhythmia.Select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in February 2017 - February 2018 during emergency treatment of 38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as observation object,the selected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 examination as a basis for the diagnosis,and then observe patients after confirmed the treatment methods and effects.Results by electrocardiogram inspection,such a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on 25 cases,13 cases of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adopt electric shock cardioerter,amiodarone after treatment,patients with heart rate were obviously improved,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6.84%.Conclusion prompt diagnosi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need to fully on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ctrocardiogram(ecg)for diagnosis of important basis,and then to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t the same time use of amiodarone,can obtain good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malignant arrhythmia;Emergency;Diagnosis;Processing point 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多见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当中,属于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并发症,具体是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当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则可进一步造成患者晕厥甚至死亡。